第72章 烽烟滚滚

看到大漠乱成一锅粥的吕布不顾一些大臣的反对,毅然放弃了原先制定的出兵大漠的计划。

有些人很不解,尤其是兵部的一些官员更是十分糊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吕布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曹*的探子很厉害,吕布的公开决策根本瞒不过他们的耳目,吕布不出兵大漠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许昌。

先锋部队在征伐淮南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极大进展。正打算率领大军前往淮南,会合孙策、刘备的部队,一举解决袁术的曹*不由得有些犹豫。他在得知大漠大乱的消息时,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认为吕布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一定会出兵大漠。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全力对付袁术,同时解决荆州和江东的威胁,彻底占领淮南。可眼下吕布一方面在聚拢部队,一方面又不肯出兵大漠,他打的是什么主意?难道目标是自己吗?一想到成千上万的铁骑在自己的领地内奔驰,曹*就不寒而栗。

沮授很恼火的道:“难道吕布真的会在我们收拾袁术的时候对许昌下手吗?如果那样的话,人都会因此而反对他,各地的诸侯都会因此而攻击他,天下有才能的人都会因此而抛弃他,他即使有百万雄兵,没有好的将才,又有什么用呢?”

郭嘉沉吟片刻道:“很有这个可能。因为一旦袁术倒台,称王的吕布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他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他手下的谋士也不会看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不会容忍我们轻易攻占淮南。他的兵马太多了,可以同时应付几条战线,他的军粮也充足,他们可以宰杀牲畜,以弥补军粮的缺陷,而不像我们,只能靠粮食过活。”

荀攸点头道:“如果不计算军费的话,吕布可以征调百万大军。主公的策略是该改变一下了。更为可怕的是,吕布已经意识到对待胡人的策略。进攻只会让他们更团结,远不如让他们内耗得的实惠多。”

荀彧摇头道:“恐怕不行,且不说江东孙策一直对淮南虎视耽耽,单说刘备,一直想报徐州之仇,如今他手下带甲十万,占据宛城,虎视天下,他还不够强大,需要壮大自己,他需要的土地从哪里来?无论是江东还是荆州,都没有他发展的空间,而益州山高路险,更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占领的。他唯一的出路,只有和主公争夺领地,占据一块可以让他发展的地盘。”

郭嘉沉吟片刻道:“主公,其实只要不让孙策占据淮南,他就对您形成不了威胁。”

荀彧沉吟片刻道:“孙策怕是不会答应。他不占据淮南,又能占据哪里呢?江东之地,可以说偏安一隅,如果不过长江,终身难以有作为。孙策骁勇善战,野心勃勃,怎会看不到这一点?况且我曾听人说,袁术玉玺,本是孙策之父孙坚藏匿之物,他不得已以此为质,抵押于袁术。此行他必然有心谋夺,怎肯轻易放弃?”

沮授紧接着道:“孙策如若攻打荆州,必然和刘备遭遇,如果不出什么变故,我们正可以从中取利。可如果吕布出兵牵制我们,在我们身后,必然会多出一个的敌人。”

曹*点头道:“正是如此,我们如果任由孙、刘发展,我们身后必然会多出一个强大而恐怖的敌人,这对我们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可能和我们联合吗?现结论还太早,如果他们不和我们联合呢?我们将腹背受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郭嘉微笑道:“主公何必如此忧虑?孙策的实力不如我们,吕布虽然兵力强盛,但他这些年穷兵黩武,兵费浩大,即使和我们开战,也不会出动太多的兵力。淮南我们必须占领,否则我们将没有发展的空间。荆州刘表暗弱,又怎么是刘备和孙策的对手!如果我所料不错,刘表久后必然为二人所代。我听人报说吕布派遣张辽、高顺等人入侵汉中,此时怕是已经得手。如果我所料不错,他的目标应该是攻掠益州,效仿当年秦人,以此为根基,称霸中原。”

荀彧眼睛一亮,有些惊讶的道:“何以见得?”

郭嘉微笑道:“其实吕布并不太难对付,他为人刚愎自用,好色贪婪,贪小利而忘义,否则他不会为了两个女子,就出动天下闻名的‘暗箭’了。他现在所依仗的,不过是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兵精粮足罢了……”

曹*再也忍不住了,他有些恼火的打断了看上去有些一发不可收拾的郭嘉,略带急切的道:“奉孝,吕布既然如此强大,我们还怎么抵挡……”

郭嘉一愣,随即笑道:“吕布虽然看上去十分强悍,但在我看来,他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他疆域广大,表示他边境线极长,需要大量士兵驻守,分散了力量。他统治下人口众多,固然可怕,但他目无君父,是国之逆贼,百姓心中不服,且他鼓励百姓逐利,使人心离散。他兵精粮足,不过空费国力,无善用之人,不过是一堆废铁罢了,如若交战,一战可定。”

曹*勉强点了点头,他也知道,郭嘉这是在宽慰他,他犹豫了好一会才道:“依奉孝看,我们应该……”

郭嘉坚定的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主公大军已经集结,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嘉愿驻守许都,沮则注驻守豫州,以待丞相凯旋。”

曹*沉吟良久,愤然而起道:“如此,有劳则注、奉孝了。整备兵马,来日出兵……”

孙策这次表现得有些急燥,他太想收拾袁术了,他要把自己在他那里受到的痛苦,受到的屈辱十倍、百倍的偿还给那个混蛋。为了这次战争,他准备得很充分,除了最精锐的部队“越甲军”外,他还出动了三万步兵,五千骑兵,以及艨艟巨舰百只。为了这次战斗,他几乎调动了江东所有的骑兵。

程普为先锋大将,蒋钦、周泰二将为副手,率领一万人马先行,逢山修路,遇水搭桥,抢占要害之地。孙策自监中军,以虞翻为参军,韩当、陈武、董袭、凌*、太史慈为将,将兵二万五千,随后策应。以黄盖为粮官,朱然、潘璋、丁奉为副将,总督各路粮草,率领水军往来接应。又任命周瑜为水军大都督,总揽江东军事,任命张昭总督江东政事。

周瑜似乎有些担心,一直送到江边,还是不肯回转。

孙策知道他的心意,微笑道:“公瑾不必担忧,想我孙策征战沙场数年,大小战七十余场,未尝一败,此去大军联结,实力雄厚,又怎么会有危险呢?”

周瑜轻轻苦笑道:“主公何必瞒我呢?你此去明里是讨伐袁术,暗里却是要和曹*、刘表争夺淮南之地。刘表还好说,为人老朽懦弱,不复当年之勇,但曹*却是世之,有虎狼之姿,手下精兵强将众多,不可等闲视之。我军虽然骁勇善战,但多擅舟车,在平原之地,怕是不能抵挡北方的精锐。主公此去,当小心行事,万不可因小失大。”

孙策点头道:“公瑾之言,我岂不知,但我江东地广人稀,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虽然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说,但北方群雄逐渐消亡,情势已十分明朗,二十年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太奢侈了。我们等不起。淮南之地,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是的基业,只有夺取并占领他,我们才有和北方诸侯对抗的资本,否则,我们只能是一方蛮夷,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周瑜摇头道:“主公此去,不可莽撞行事。我观曹*、刘备、刘表互有心病,何况还有吕布在一旁虎视耽耽。淮南之地,富庶甲天下,谁占有那里,就等于有了和天下人抗衡的实力。曹*等人莫不是野心勃勃之辈,又怎会容忍你得到那里的。况且袁术也不是简单人物,这场仗的结局还很难说。”

孙策傲然道:“我想要哪里,不需要曹*答应。”

周瑜轻叹道:“伯符,你骁勇善战,英雄无双。但你可知道,你是统帅三军的大将,不是一名不闻的小卒,你的安危关系到全军的胜败。你每次战斗,必然冲锋在前,你又怎么能让我放心呢?”

孙策大笑道:“你放心好了,我虽然不敢说天下,但也绝不会弱于吕布。淮南,我要定了。曹*即使打败了袁术,他也元气大伤,又怎么是我的对手呢?你就放心好了。”

周瑜嘴唇动了动,想要说什么,最终放弃了,没有说出口。

刘备接到刘表的信后,十分无奈,筹备兵马,准备和蔡瑁一同出兵,讨伐袁术。

张飞十分愤怒的道:“大哥,刘表虽然是荆州之主,但也没有权利命令于您,您为什么要听从他的指派,用儿郎们的性命,去做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呢?我虽然为人莽撞、愚笨,但也不会做这样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刘备微笑道:“三弟长进了,居然也知道百害而无一利。可我们在危难之时,受刘荆州救助之德,不可不报啊。”

关羽插口道:“兄长此言差矣,现在曹*忙于讨伐袁术,许都必然空虚,我们正应趁此机会,率领大军攻占许都,救天子于为难,怎么能因为小义而背弃大义呢?”

刘备也不动怒,只是看了关羽一眼,笑道:“如果我不出兵,曹*必然心存疑虑,提防我。如果我率人马前去,吸引曹贼德注意力,而二弟率领大军偷袭许都,三弟守城,大事可定。”

关、张二人大喜,同时道:“大哥果然厉害。”

张绣插嘴道:“主公三思,如果我们攻占豫州,占领许都,必然要面对强大的吕布,我们现在的实力,似乎还不足以和吕布抗衡,还请主公三思……”

刘备微笑道:“俊义(张绣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吕布之所以能有今天这等局面,可谓因人成事。但他为人贪婪好色,好武事,少谋略,重武备,轻文治,虽然拥有天下膏腴之地,却不知道合理利用,休养生息,积聚国力。这样的人,又怎么能是我的对手呢?他不过是一个项羽一般的罢了,我一战就可以击败他,就可以俘虏他,根本不用把这等蠢贼放在心上。”

张绣无语,诺诺而退。

刘备率领军马一万,以张绣为副将,会合蔡瑁率领的五万人马,奔赴淮南。

却说袁术在淮南,大兴宫室,不恤百姓,骄奢淫逸,种种恶行,不可历数。闻知曹*大军将至,张勋等将连败数阵,不由得勃然大怒,召集群臣,商议迎战之事。

长史杨大将出班道:“陛下,曹*兴兵十余万,刘表之兵六七万,孙策之兵三五万,合兵达二十余万,且都是百战之师,非我军能敌。为今之计,莫不如据城坚守,拖延日久,贼人粮草不济,而后我军趁势追击,可获全胜。”

袁术大怒道:“敌人远来疲敝,正好趁势攻击,未战先守,可以用怯懦来形容。”遂不听杨大将之言,令大将桥蕤引兵五万作先锋,陈兰、雷薄为副将,支援张勋,于寿春界口迎战曹军。

张勋连败数场,知道曹军骁勇,不可力敌,于寿春界口立定营寨,变营为垒,打算坚守不出。忽然手下:桥蕤引兵五万来助。慌忙出营迎接。

二人入帐,张勋备言近日之战,称曹军极其勇猛,淮南兵马,不是他们的对手。

桥蕤得袁术赏识,正是意气风发之时,闻言变色道:“将军何出此言?为什么如此怯懦?陛下让我来此,正是要挫动曹军锐气,斩将立功,待我明日出战,斩将夺旗,以彰显我军之威。”

张勋听闻桥蕤言下之意,是说自己无能,一败再败,不由得怒道:“曹军势大,只宜坚守。”

桥蕤大怒道:“将军莫不是怕我夺了你的功劳不成?”

张勋愤然道:“你何出此言?须知此军中,我是大将。你初来乍到,怎知曹军之勇?如若失利,坏了自家性命是小,挫动我军锐气是大。”

桥蕤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将军虽为统帅,但仍需服从陛下的命令。我率军前来助战,陛下特意吩咐出战,难道将军想要违抗陛下的命令不成?”

张勋狠狠的盯着桥蕤,过了好一会才道:“既然有陛下的命令,我也不拦你。你明日自去出战便是。”

桥蕤方才欢喜而退。

张勋部将私下里询问道:“将军,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将军身为主帅,为何让桥蕤这贼嚣张?”

张勋冷冷的道:“他自去寻死路,与我等何干?”

手下心生寒意,诺诺而退。

与此同时,吕布军秘密调动的部队,基本上达到了指定的地点。各地混战随着淮南战争的深入而产生着不可琢磨的变化。

ps:感谢一直以来大家的支持,飞将即将结束,以后一周到两周解禁一章,谢谢大家支持,欢迎大家加群。

《br》

-------------

-------------

第69章 汉中之战(上)第125章 最后一战?!(八)第133章 休养生息,不代表安分守己第82章 荆襄之乱第62章 劫持熹平六年大汉鲜卑之战第42章 幽州之战(五)第133章 休养生息,不代表安分守己第15章 讨伐第26章 连环第6章 狼骑第27章 陨落第17章 背盟第132章 你们不累吗?第88章 天有不测风云第20章 战?和?第84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33章 休养生息,不代表安分守己第62章 劫持第86章 漫长的一天第113章 前途莫测的远征第153章 冷兵器时期的闪电战第92章 家大业大也犯愁第98章 乱,接着乱,越乱越好第24章 邺城第59章 第二次改革第65章 求存第105章 想动我,和我老大说去第146章 远方的来客第22章 无敌第119章 最后一战!?(二)第38章 幽州之战(一)第5章 筑基第47章 雍、司攻略(二)第82章 荆襄之乱第167章 挽歌第100章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第115章 人才,让我头疼让我爱第5章 筑基第118章 最后一战!?(一)第80章 一个朝代的终结第37章 霹雳车和水军第150章 一切为了帝国第113章 前途莫测的远征第19章 相争第68章 商纣王还是秦始皇?(下)第42章 幽州之战(五)第82章 荆襄之乱第61章 拒婚第17章 背盟第31章 太史慈和鲁肃(上)第6章 狼骑楔子回古第23章 却月第84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46章 雍、司攻略(一)第101章 现在后悔也晚了第68章 商纣王还是秦始皇?(下)第174章 曙光第117章 战争前的准备第163章 有我无敌,大秦无敌第32章 京乱第50章 雍、司攻略(五)第31章 太史慈和鲁肃(下)第125章 最后一战?!(八)第67章 生意第29章 商议第131章 利字当头第99章 铁血忠魂第76章 乱战第123章 最后一战?!(六)第14章 无奈第34章 徐州之战第128章 末日第71章 能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第9章 冀州第92章 家大业大也犯愁第144章 登陆第44章 末路第107章 实力决定一切第57章 徐州之战(四)第21章 豪气第67章 生意第12章 爱情第161章 贵霜的希望第132章 你们不累吗?第96章 币制改革第136章 希望第19章 相争第151章 别着急,慢慢来第70章 人心逐利,我以利驱之第177章 回归,混乱的局面第168章 窘境第8章 黄巾第118章 最后一战!?(一)第104章 小样,谁怕谁啊,你咋儿不退?第105章 想动我,和我老大说去第82章 荆襄之乱第95章 感情这东西,有的时候真的很难说第83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69章 汉中之战(上)第125章 最后一战?!(八)第133章 休养生息,不代表安分守己第82章 荆襄之乱第62章 劫持熹平六年大汉鲜卑之战第42章 幽州之战(五)第133章 休养生息,不代表安分守己第15章 讨伐第26章 连环第6章 狼骑第27章 陨落第17章 背盟第132章 你们不累吗?第88章 天有不测风云第20章 战?和?第84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33章 休养生息,不代表安分守己第62章 劫持第86章 漫长的一天第113章 前途莫测的远征第153章 冷兵器时期的闪电战第92章 家大业大也犯愁第98章 乱,接着乱,越乱越好第24章 邺城第59章 第二次改革第65章 求存第105章 想动我,和我老大说去第146章 远方的来客第22章 无敌第119章 最后一战!?(二)第38章 幽州之战(一)第5章 筑基第47章 雍、司攻略(二)第82章 荆襄之乱第167章 挽歌第100章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第115章 人才,让我头疼让我爱第5章 筑基第118章 最后一战!?(一)第80章 一个朝代的终结第37章 霹雳车和水军第150章 一切为了帝国第113章 前途莫测的远征第19章 相争第68章 商纣王还是秦始皇?(下)第42章 幽州之战(五)第82章 荆襄之乱第61章 拒婚第17章 背盟第31章 太史慈和鲁肃(上)第6章 狼骑楔子回古第23章 却月第84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46章 雍、司攻略(一)第101章 现在后悔也晚了第68章 商纣王还是秦始皇?(下)第174章 曙光第117章 战争前的准备第163章 有我无敌,大秦无敌第32章 京乱第50章 雍、司攻略(五)第31章 太史慈和鲁肃(下)第125章 最后一战?!(八)第67章 生意第29章 商议第131章 利字当头第99章 铁血忠魂第76章 乱战第123章 最后一战?!(六)第14章 无奈第34章 徐州之战第128章 末日第71章 能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第9章 冀州第92章 家大业大也犯愁第144章 登陆第44章 末路第107章 实力决定一切第57章 徐州之战(四)第21章 豪气第67章 生意第12章 爱情第161章 贵霜的希望第132章 你们不累吗?第96章 币制改革第136章 希望第19章 相争第151章 别着急,慢慢来第70章 人心逐利,我以利驱之第177章 回归,混乱的局面第168章 窘境第8章 黄巾第118章 最后一战!?(一)第104章 小样,谁怕谁啊,你咋儿不退?第105章 想动我,和我老大说去第82章 荆襄之乱第95章 感情这东西,有的时候真的很难说第83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