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远东战争结束

第897章 远东战争结束

在东非进行浩浩荡荡的全国建设的时候,远东地区却正处在战争的硝烟之中,虽然有东非的支持,但远东帝国海军的战绩依旧十分不理想,要知道彼时的远东帝国海军比历史同期还要强大,但面对奸诈的日本海军难以打开局面。

难受的不仅是远东帝国,日本政府也相当难受,毕竟规模更加庞大,且多出一处的远东帝国海军,就算日本海军兵员素质再高,短时间里也难以打开局面,而军费开支节节攀升,成为无时无刻萦绕在日本政府心头的阴霾。

“八嘎,帝国海军迟迟打不开局面,简直丢尽了帝国军人的脸,你们海军完全没有武士道精神,要不然战争也不会被拖延到现在,每年那么多的军费全喂到牲口口里了!”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日本在战争爆发以后不久,就制订了一个狂妄的计划,即在直隶登陆,通过攻击远东帝国京师,迫使清政府投降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攻占扼守渤海口旅顺和威海卫,彻底消灭北洋水师,以避免北洋水师对登陆作战产生干扰,同时作为登陆战的跳板。

对于陆军马鹿的职责,日本海军高层当然不能忍气吞声:“远东帝国海军不管军费还是舰艇开支,远超我国,我们海军能和远东帝国打平手就已经是超常发挥了,你们陆军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在朝鲜半岛上推进速度如此之慢……”

“混蛋,要不是你们海军害怕我们立功,在运输船上做手脚,我们早就从陆地上攻入远东帝国了!你们这群海军马鹿……”

说到底,这次日本海军确实做事不地道,所以在争吵中终究落入下风,同时日本陆军高层也因为这次经历,更坚定了日后自己造军舰的想法,不能被这群海军马鹿束缚住手脚,日本海陆军保留着相互内斗的传统,并且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好了,都不要争吵了!现在战事糜烂,全国更应该上下一心,而不是追究谁的责任,现在你们谈一谈该如何善后!”日本倭皇佯装愤怒的说道。

“哼……”海陆军双方将领相互怒怼了一眼。

“陛下,我认为之前我们确实低估了远东帝国的实力,作为东亚地区,远东帝国依旧有着不小的实力,所以才导致这次战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伊藤博文说道。

“战前,我们的战略是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向,直接威胁远东帝国和朝鲜两个国家,但是现在看来我们日本作为后发国家,面对体量庞大的远东帝国,难免力有不逮,所以接下来重点应该集中到朝鲜半岛上来。”

日本政府显然不认为远东帝国是自己的对手,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没有侵吞远东帝国的能力。

“而且,战争不能一直僵持下去,否则沙俄等国家一定会按耐不住,所以我们必须保证这次战争不至于血本无亏,不能在和远东帝国过多纠缠。”

对于列强的警惕性,日本是非常强烈的,毕竟这次战争之所以能得到列强的默许原因,日本心中十分清楚,他们不过是列强手中的一把刀,如果刀的作用体现不出来,日本恐怕就会被列强过河拆桥。

日本倭皇十分认同首相的说法:“既然如此,海陆军必须全力以赴,先攻陷朝鲜,这样我们才能及时脱身战争泥潭之中,如果同远东帝国比消耗,对我国而言是大大不利的。”

……

随着日本政府改变策略,战争形势陡然间发生变动,首先就是远东帝国在朝鲜的驻军感觉到了极大压力,反之则是海军压力骤减。

不过日本海军没有完全放弃,在冬季发动了一波攻势,和远东帝国海军在黄海发生大战,虽然没有覆没远东帝国北洋水师,但也使其遭受重创。

而这也让远东帝国政府内部的北洋负责人感觉异常惊恐,他责令北洋水师以守代攻,不得同日本海军决战,保存实力。

而在远东帝国海军退缩之后,日本海军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继续乘胜追击,毕竟远东帝国海军战力依旧十分强大。

随后日本从海陆两个方向,全力对付朝鲜,远东帝国陆军连战连败,九月日本从陆地推进到平壤一带。

随即日本同远东帝国陆军在此进行决战,九月二十日,远东帝国陆军战败,退出平壤。

十月初,日本推进至“两江流域”,双方停止攻势,因为“两江”是列强在战争前制定的红线。

随着战争结束,远东帝国势力彻底退出朝鲜半岛,这个时候日本同远东帝国,在平壤签订停战协议。

之所以选在平壤,是因为日本政府担心列强干涉,毕竟这次战争对远东帝国和日本而言都是“两败俱伤”,虽然有朝鲜这个收获,但远不符合日本战前的心理预期。

最终在十二月初,停战协议正式生效,远东帝国向日本政府赔款两千万两白银,同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事实占领。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次战争结果远东帝国依旧以失败告终,但比历史同期要强的太多多。

至于日本,为了弥补战争中的损失,只能对朝鲜进行比历史同期更加残酷的统治,毕竟这次从远东帝国捞的好处太少,都不足够日本海军的军费支出。

日本同远东帝国谈和后,诸列强才得到消息,东非对于这个结果是比较满意的,毕竟朝鲜是死是活丝毫影响不到东非在远东的利益。

而英,美两国虽然对战争发展有些不满,也勉强能接受,毕竟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击远东帝国政府,同时防范沙俄势力在远东帝国的扩张。

至于,沙俄对日本只有痛恨,毕竟在其眼里,日本吃掉的都是他的“份额”。

远东帝国同日本战争的结果,还是有一定“正面”意义的,两国海军发挥符合其实力标准,至少比一些沐冠而猴的国家表现的好,在及格线以上,这就导致列强不得不承认两国海军实力拥有列强标准,至少和土耳其,西班牙等国在一个档次。

实际上比东非都可能要强一点,但是东非毕竟有和英国皇家海军战平这个战绩傍身,即便为了自己的面子,英国也不会说东非海军太差,毕竟世界舆论掌握在英国手里。

此次远东战争造成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日本半踏入列强行列,并且取代西班牙成为列强守门员,毕竟远东帝国虽然战力不堪,但一直属于“列强”行列,世界上能打过远东帝国的国家屈指可数。

而日本能同这样一个大国战而胜之,虽然只是小胜,也足够让欧美国家认可了。

而远东帝国军队内部的“腐朽”则进一步被列强所认知,如果不出意外,未来远东帝国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只会越来越严重,不过,也只有恩斯特知道,远东帝国的处境,比历史同期好的太多。

第1083章 忧心忡忡的英国人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1008章 分析第883章 全面东非化第413章 二元制中学第433章 小治强工程第802章 争论第841章 大国使团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721章 1885型重机枪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205章 工业依赖第742章 大捷第20章 第一镇(姆兰迪济)第863章 三纵三横第936章 军售第763章 威胁本格拉第1035章 二五计划第929章 海军的心思第875章 海军售后第663章 混乱西非第286章 工人调动第253章 维森堡战役第1009章 新型战列舰第636章 分担压力第356章 铁路第521章 申请第434章 遥遥领先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999章 新制碱工艺第83章 拯救马西米连诺一世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务局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220章第993章 东方省的强省会战略第17章 达累斯萨拉姆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来访第915章 西海岸的战略价值第1118章 巴尔干危机第151章 在法国第86章 咖啡第1203章 车展第596章 压迫感第847章 畜牧业第360章 安排第775章 绍奎第915章 西海岸的战略价值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52章 “雄狮”版图第334章 三角联盟(续)第132章 跃跃欲试第994章 经济外援第101章 招人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809章 事后第45章 罗恩罗达第135章 休整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839章 强大的东非电力第913章 外国资本第766章 集结第640章 工地第1223章 “疗养”第842章 优势互补第1056章 以德国为首第928章 军队让路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926章 机耕路第703章 有轨电车和东非电力发展机遇第222章 体面第55章 到东非去第828章 奥兰治人口危机第1078章 海军南美行第132章 跃跃欲试第527章 东英(印)贸易第666章 卡尔彼得斯第297章 军队换血第647章 准备第806章 “小会”办大事第936章 军售第678章 “民主”东非第1241章 东非的殖民地第149章 王位第21章 军事化管理第1353章 博尔纳局长第931章 汉斯莱顿的改革第926章 机耕路第611章 打入内部第27章 地图第946章 那勒斯日记第879章 军方的重视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895章 第二次全国水利工程第1199章 讨论第960章 开辟新市场第126章 边境巡逻队第1030章 加入海军竞赛第1071章 计划尾声第1066章 压力和治理第52章 的里雅斯特
第1083章 忧心忡忡的英国人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1008章 分析第883章 全面东非化第413章 二元制中学第433章 小治强工程第802章 争论第841章 大国使团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721章 1885型重机枪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205章 工业依赖第742章 大捷第20章 第一镇(姆兰迪济)第863章 三纵三横第936章 军售第763章 威胁本格拉第1035章 二五计划第929章 海军的心思第875章 海军售后第663章 混乱西非第286章 工人调动第253章 维森堡战役第1009章 新型战列舰第636章 分担压力第356章 铁路第521章 申请第434章 遥遥领先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999章 新制碱工艺第83章 拯救马西米连诺一世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务局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220章第993章 东方省的强省会战略第17章 达累斯萨拉姆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来访第915章 西海岸的战略价值第1118章 巴尔干危机第151章 在法国第86章 咖啡第1203章 车展第596章 压迫感第847章 畜牧业第360章 安排第775章 绍奎第915章 西海岸的战略价值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52章 “雄狮”版图第334章 三角联盟(续)第132章 跃跃欲试第994章 经济外援第101章 招人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809章 事后第45章 罗恩罗达第135章 休整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839章 强大的东非电力第913章 外国资本第766章 集结第640章 工地第1223章 “疗养”第842章 优势互补第1056章 以德国为首第928章 军队让路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926章 机耕路第703章 有轨电车和东非电力发展机遇第222章 体面第55章 到东非去第828章 奥兰治人口危机第1078章 海军南美行第132章 跃跃欲试第527章 东英(印)贸易第666章 卡尔彼得斯第297章 军队换血第647章 准备第806章 “小会”办大事第936章 军售第678章 “民主”东非第1241章 东非的殖民地第149章 王位第21章 军事化管理第1353章 博尔纳局长第931章 汉斯莱顿的改革第926章 机耕路第611章 打入内部第27章 地图第946章 那勒斯日记第879章 军方的重视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895章 第二次全国水利工程第1199章 讨论第960章 开辟新市场第126章 边境巡逻队第1030章 加入海军竞赛第1071章 计划尾声第1066章 压力和治理第52章 的里雅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