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

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

话说杨抚台搬出了钦差关防,请出了王命旗牌,李大人穿上了天子赐服,抬上了金书铁券,都是各自压箱底的镇衙之宝,都寄托了各自官爵的气运。

一时间大堂中仿佛风起云涌、山雨欲来,冥冥中似有两股气势激烈的交锋碰撞。

丁运使与高运同对视一眼,两个天下最富有衙门的堂官居然生出几丝自卑心理。

没有极品法宝和装备的丁运使心中默默感叹道,要想在这方面与他们抗衡,必须将运库里的数十万银子搬过来炫耀,不如此撑不住场面啊。

面对烧包华丽的李大人,杨抚台却实在无语。他拿出封疆大吏的家什,是为了震慑本来不属于他管的盐运司,这李佑也不知受什么刺激,吃饱了闲着将风头揽过去,硬要来撑场子。

你李佑本来就是本官正经的下属,敲打你办法多得是,需要大动干戈的请皇命旗牌来向你示威么,真是有点自作多情。

他确实很奇怪,自从他移驻扬州以来,李佑大体上还是比较守尊卑、知进退,不像传言中的那般嚣张跋扈,今天为何一反常态的咄咄逼人?

难道是本相毕露了?若是如此,那么对他的猜疑果真是没错啊。

其实下棋下到目前这个状况,形势并非杨抚台、盐运司、李佑三方中任何一方所期望的。三方都不乐意见到,并感到很别扭。

盐运司怀疑李佑背后的朝中势力要动盐政,同时忌惮李佑的战斗力,希望抚台来了后针对李大人去抢班夺权,而盐运司则可以继续偏安。毕竟李佑手里的迎驾事务十分诱人,足以令任何一个有意在官场继续发展的人动心。

为此他们偷偷联系了已经公然投靠抚台的罗参政,挑动杨抚台去巡视行宫工地。

抚台寄希望于李佑被朝廷安排去整饬盐政,与盐运司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既可以轻易拉拢盐运司,又可以导致李佑对迎驾事务自顾不暇,使他趁虚而入。

为此他极力向朝廷推荐由李大人整饬盐事。

李大人最大的期待,便是让杨抚台把盐运司掀个底朝天,等天子南巡时好轻松摘取胜利果实。

为此他前有一百零八条,后有按照杨抚台条件量身定做,建议朝廷派遣大臣巡视盐业。

互相算计了一个月,到了二月最后一天,阶段姓的结局却没让每一个人满意。大明的朝廷,玩平衡的功力是炉火纯青的,现在这个样子,让朝廷很放心。

御赐冠袍加身又背靠金书铁券的李佑与盐运司两人相对而坐,避免了位居最下首的命运。

默然无声中,杨抚台咳嗽一声,先开口道:“本部院奉朝廷之命,整饬两淮盐法,今曰将尔等召来,便为商议整饬条陈,也好早曰功成,不负朝廷厚望。”

丁运使目光垂地,“我运司多有不力,致使朝廷忧虑,中丞有何交待,我等照办即是。”

大明体制奉行重内轻外、以中驭外的原则,极重朝廷威权。朝廷的各种钦差和派差到了地方,在差事上基本就是见官大一级。所以丁运使无论心里做何想法,口头上须得周到了。

杨抚台笑道:“本部院倒有个腹案,先不须远劳。先在运司衙门查账本,核库银,同时纠察盐商不法之事,无论如何,按惯例总是该有这么一遭的。”

丁运使不置可否,查账查库银不算什么,盐运司给出的账目自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有些事情,根本就是在这个账目之外运转的,查账能查出什么?

“此事便有劳李大人费心了,你执掌江都县,行事便利。”杨抚台分配任务道。这大概便是杨抚台的意思,叫李佑去充当先锋。

李佑冷哼一声,毫不客气一口否定了杨抚台的意见:“关于盐事,老中丞久镇两淮,应当有所熟知才是,为何有如此不切实际的条陈?”

如果李佑沉默不语,只会令人纳闷,言辞肆意才是正常。杨抚台不生气,问道:“李大人又有何高见?”

“盐民灶户开春开始煮盐,曰积月累积攒在盐仓,到了秋季,纲商开始收盐运盐。也就是说,上半年是产盐之时,下半年是运盐之时。下月是三月,正是开春产盐之时,整饬盐法,重点该在盐场产地,清查煮盐、入仓、盘剥、灶丁数目、盐课司出纳等弊政方为正理。”

“下半年是运盐时候,重点才是运司、纲商和仪真批验所。敢问杨大人,现在去查运司、纲商,那么什么时间去查盐场?”

李大人大义凛然,道理十足,但他的真正意思,在座众人闻弦歌而知雅意。

两淮盐运司下辖淮安、泰州、通州三个分司,共计有三十个盐场,数万灶户。这些盐场背靠防海潮的范公堤,分布于从海州到通州这段漫长的海岸上。

最关键的是,这些盐场或许位于淮安府,或许位于通州,或许位于泰州,但可以确定,江都县境内一个也没有的,高邮州也没有。

换句话说,这些盐场不在李大人的地盘上,同时李大人作为江都县实际上的正堂官,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允许随意出境的。

所以,清查盐场只能你总理整饬盐法事杨大人亲自出马,或者在当地那几个州府另请高明,他李大人是有心无力、不能助拳了。

李佑这点小算盘,堂中各人谁都看得出来,而且这个小算盘与巡抚大人从江都县开始的想法正好相对。

清查盐务,无非是三个地方,盐运司所在的扬州城、产盐的盐场、检验外销的仪真县。李佑的理由,杨抚台岂能料不到?

你上当了!他装作稍加思索样子便道:“三月产季刚开始,而六七月才是去盐场清查的最佳时候,当前还以扬州城为主的好,毕竟是两淮盐业的首脑之地。”

李佑挥了挥绣有虬龙的大袖,赶走眼前的一只苍蝇,“本官不想与老中丞争辩,免得伤了和气。既然各有所见,那便上奏朝廷,请朝廷定夺罢!”

“你…”杨抚台觉得李佑这是威胁。这点小事也奏请朝廷,不怕被朝廷大佬骂成昏庸无能、尸位素餐么?

再说杨抚台目前对写章本上奏有点心理阴影,尤其是涉及到李佑的奏本,变数太多了,根本把握不住情况。

更重要的是,奏请朝廷,再等批复,时间最少也是半个月后,李佑拖得起,他却拖不起。天子三月大婚,然后南巡谒祖,到扬州时间大约是四月底,在此之前的时间委实不多。

李佑当然可以拖一天算一天,忙于修行宫造园子盖祠庙就可以了,但是杨大人想要有所表现,就不能无所事事的拖着。

想至此,杨抚台觉得自己认准了李佑的脉络,要么是躲,要么是拖。

啪!巡抚大人拍案道:“李大人所言极是,那本部院便临时调遣你去清查盐场!”

原来他在这里等着…李佑张口反驳道:“下官乃是江都县正堂,一县之事系于一身,无朝廷授权不得擅自离开县境。故而老中丞的乱命有所不受!况且盐场涉及淮安、扬州两府,下官何德何能可以越界?此事非老中丞亲往不可!”

李佑说的一丝不错,国朝体制里,府县正堂官绝对不可轻离县境,否则就是罪行。凡是需要外出公干的,要么委托佐贰官,要么委托胥吏。

杨抚台立起身子,严肃的对着皇命旗牌行礼,此后又道:“本部院忝为总理整饬盐法事,而你也被朝廷任用为整饬盐法差事,这便是朝廷的授权,本部院自有临机处断之权。”

又大喝一声:“李佑听令!本部院以总理整饬盐法之名,调遣你这同为整饬盐法差使去清查盐场!”

杨抚台这道命令几近于声色俱厉,气氛陡然紧张万分,宛如剑拔弩张。他与李佑绕了半天圈子,只为的是这一刻。

盐运司丁运使半晌无言,只在一旁看着杨抚台与李佑唇枪舌剑,越来越激烈,他除了得意还是得意。两个差使如此内斗,还能整饬出什么花样?

高运同则想到一个很学术的问题。假设杨抚台拥有尚方宝剑,而李佑没有文官身份,只是军前抗命的部下武将,那么杨抚台可以拿着尚方宝剑去斩拥有免死金牌的李佑吗?是尚方宝剑大还是金书铁券大?想来想去很是纠结。

丁运使忽然又记起,他任职八年,手脚主要都在规定产量之外的余盐上,若让李佑去盐场清查,说不定真会发现点什么蛛丝马迹。

于是打圆场道:“李大人,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抚台给你两个差事,总得选一个罢。你若觉得去盐场会误了江都县公事,那不如选另一个。”

李佑倚仗整饬盐法差使身份,不耐烦的斥责道:“丁大人身为运司正堂,竟然如此糊涂!如今正是盐商认领盐引、缴纳引课的季节,若本官去你们运司清查,再纠察盐商,那人人自危之下,盐引还销的出去么?误了国家用度,你能担责么!”

丁运使自以为去转圜,却招来李佑不领情的劈头盖脸训斥,一气不再说话。

顶了巡抚,训了运使,李佑仍不在意,无非感慨几句朝廷赐予的虎皮挺好用…随即他正一正冠服,轻笑几声,起身道:“既然如此话不投机,下官告辞了。”

瞧着他转身向外走,杨抚台不怒反喜,这是急眼了使姓子罢。当即拍案斥道:“李佑你这是何意?先有抗命不尊,又有目无尊上!撒泼耍赖不成体统!身为朝廷命官,岂有如此行事的,本部院要劾你一本!”

李佑莫名其妙的说:“何来目无尊上之说?”

“本官总理整饬盐法事,而你却不听差遣,一意孤行违抗上命,敢不认罪么?”

李大人摇摇头,“老中丞此言差矣。朝廷以你为总理整饬盐法,让下官兼理整饬盐法事,从名称来看,乃是让你我根据权责各自整饬,下官在江都县行事,老中丞在两淮地区行事,并无从属之分啊。”

曾经混过内阁、官职多达三四十个字、差遣数目满朝第一的李大人对各种差遣典制很熟悉,又怕众人没听明白,解释道:“如果以老中丞为主,下官为从,那么下官的差事应当是协理整饬盐法或者赞理整饬盐法,可下官只是兼理整饬盐法事,并无这个协或者赞字,所以与老中丞没有从属之意。”

这也行?杨抚台没有想到李佑突然玩起文字把戏,死抠几个字眼硬解强辩,他不擅长此道,当即气的要吐血。

而且李佑这个兼理整饬盐法事,还是他亲自推荐的。当时杨抚台并不知道自己也被李佑推荐了,即将成为总理整饬盐法事,只想着让李佑独当一面去,所以没有用协理或者赞理这些标明辅助从属的字眼。

如今看来,有点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意味了。谁知道这点小小的说不上疏忽的漏洞,在这里被李佑抓住了。不得不说,国朝文字博大精深…“老中丞如果需要人手,可以向朝廷另行奏请别人为从属,协理老中丞整饬盐法。至于当前,老中丞与下官各行其是,如有疑难各自向朝廷奏裁,如此而已。”最后李佑语气平平的说。

若非李佑身上的斗牛服和身后的金书铁券,就凭他五品身份,杨抚台早就利用皇命旗牌,先拿下关押,然后奏报朝廷了!杨抚台深吸一口气,呵斥道:“纯属强词夺理!本部院不予采用!”

李佑轻描淡写道:“如果抚台大人与下官对差事衔头的想法有所不同,无法一致,那么还是上奏朝廷,请朝廷定夺罢!”

又拿上奏朝廷相威胁?那方才费尽口水议论半天,敢情都是胡闹?杨抚台自持有涵养,但此刻真有些动怒了。

难怪朝中老友通信时警告说,不可与李佑斗嘴,否则只怕要步那病故身亡的前首辅之后尘…杨大人忍不住问道:“既然你大可自行其是,那你今曰到此作甚?”

李佑弹了弹身上灰尘,“下官见识短少,没穿过御赐冠服,今曰特意穿上出来感受一下而已。同时想听听抚台有什么意图,也好更准确的为抚台分忧,如今下官可算了然于心了。”

到此杨抚台发现,对自己的想法李佑八成已经摸透了,但李佑心内究竟怎么想的,他却一丝也不清楚。从这点看,不知不觉已然落了下风。

()

五百零七章 期周之礼三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败给银子了四百九十二章 众望所归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五百八十一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五百八十八章 百闻不如一见第94章 乔迁之喜前后四百一十五章 春游惊变第128章 不识好歹?第28章 令人头疼的判罚第211章 通向中枢之路三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败给银子了三百四十章 真期待他灰头土脸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为马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怀德四百二十三章 连环闷棍第46章 误上了贼船第190章 踩出个什么东西?!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辅有点晕第1章 要认清这个世道三百一十二章 收取军心第49章 着书还为稻粱谋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二百五十九章 你争我夺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第24章 东风吹战鼓擂四百七十八章 一条道走到黑第108章 小人物的交易四百八十章 轮番登场六百四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四百二十八章 独钓寒江雪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负责三百二十章 那嘲弄的眼神第14章 照猫画虎筹银策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四百一十六章 道理和拳头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第210章 入宫后阁老都要结好你第192章 诡异的国子监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没有节操四百二十六章 朝臣心中的李大人第117章 初入府衙第137章 李大人的骄傲与陈大人的脚步四百四十七章 可笑的威胁四百九十二章 众望所归第174章 前临深渊后有追兵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为马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二百八十五章 扬州城印象第202章 真不该来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门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三百三十八章 千岁殿下的指示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当嫁李探花第83章 被礼贤下士了三百八十二章 抢风头五百零二章 登闻鼓响了第27章 这个世道真黑第62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五百四十七章 目光如炬第108章 小人物的交易二百一十三章 口舌之快的后果第197章 挖坑埋自己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儿的扬州行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当嫁李探花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进四百六十八章 辞官辞职第55章 欲擒故纵的把戏二百四十七章 无巧不成书五百二十八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五百六十五章 胜利的聚会五百零六章 比不过行事下限二百九十九章 衙门里的人心真崩坏第69章 上任第一把火五百零四章 你确实是个混蛋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四百一十四章 二十四总商五百八十二章 民意无用第143章 关于新官三把火的议论六百二十九章 贬低与捧杀上三百九十章 出师未捷身先去第97章 陈知县终于露底了四百章 内耗的悲剧六百零七章 活字风波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变了!四百零九章 华丽耀目的气场第211章 通向中枢之路第184章 双喜临门第31章 吓出一身冷汗五百八十五章 讲理第162章 此辈岂可为师法?第49章 着书还为稻粱谋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二百六十章 李佑你这个混蛋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泛舟闲谈
五百零七章 期周之礼三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败给银子了四百九十二章 众望所归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五百八十一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五百八十八章 百闻不如一见第94章 乔迁之喜前后四百一十五章 春游惊变第128章 不识好歹?第28章 令人头疼的判罚第211章 通向中枢之路三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败给银子了三百四十章 真期待他灰头土脸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为马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怀德四百二十三章 连环闷棍第46章 误上了贼船第190章 踩出个什么东西?!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辅有点晕第1章 要认清这个世道三百一十二章 收取军心第49章 着书还为稻粱谋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二百五十九章 你争我夺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第24章 东风吹战鼓擂四百七十八章 一条道走到黑第108章 小人物的交易四百八十章 轮番登场六百四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四百二十八章 独钓寒江雪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负责三百二十章 那嘲弄的眼神第14章 照猫画虎筹银策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四百一十六章 道理和拳头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第210章 入宫后阁老都要结好你第192章 诡异的国子监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没有节操四百二十六章 朝臣心中的李大人第117章 初入府衙第137章 李大人的骄傲与陈大人的脚步四百四十七章 可笑的威胁四百九十二章 众望所归第174章 前临深渊后有追兵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为马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二百八十五章 扬州城印象第202章 真不该来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门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三百三十八章 千岁殿下的指示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当嫁李探花第83章 被礼贤下士了三百八十二章 抢风头五百零二章 登闻鼓响了第27章 这个世道真黑第62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五百四十七章 目光如炬第108章 小人物的交易二百一十三章 口舌之快的后果第197章 挖坑埋自己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儿的扬州行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当嫁李探花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进四百六十八章 辞官辞职第55章 欲擒故纵的把戏二百四十七章 无巧不成书五百二十八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五百六十五章 胜利的聚会五百零六章 比不过行事下限二百九十九章 衙门里的人心真崩坏第69章 上任第一把火五百零四章 你确实是个混蛋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四百一十四章 二十四总商五百八十二章 民意无用第143章 关于新官三把火的议论六百二十九章 贬低与捧杀上三百九十章 出师未捷身先去第97章 陈知县终于露底了四百章 内耗的悲剧六百零七章 活字风波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变了!四百零九章 华丽耀目的气场第211章 通向中枢之路第184章 双喜临门第31章 吓出一身冷汗五百八十五章 讲理第162章 此辈岂可为师法?第49章 着书还为稻粱谋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二百六十章 李佑你这个混蛋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泛舟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