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八章 辞官辞职

四百六十八章 辞官?辞职?

最近这几天,京师官场最大的话题只有一个,就是宫中文渊阁中空出的那间屋子。

次辅这个位置没有敢想的,绝对是在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与武英殿大学士彭阁老之间产生。其余依次递补后,六个宰辅中就会空出一个排名最末的东阁大学士位置,这才是热议的对象。

目前天下督抚中,没有特别拔尖可以直接入阁的,所以这次入阁估计还是要从六部尚书里选。

吏部、刑部、礼部三个尚书资历稍弱,都是近三年才履任的,而工部地位又太低,以工部尚书入阁听起来像个笑话。议来议去,只有户部晏尚书和兵部卢尚书两个人各方面都比较合适,成为大热人选。

不过看情势,人选要等到天子回京后,才能尘埃落定。

此外还突然爆出了一个比较夺人眼球的消息,李佑上疏辞职了!算算日期,距他廷推得官这才十天时间…

那日久违的李大人回到的朝堂上,表现依旧夺目。他又是搬出祖制,又是以退出相要挟,连助纣为虐祸乱朝纲都骂出来了。最后付出了三年俸禄(一品的)的惨重代价,这才将官职抓到手里,可谓来之不易。为何十天后又上疏请辞?

不得不说,李佑作为一个名人,奏疏在传递过程中,从通政司到文书房,有太多因为好奇而翻看得了,这又不是密疏,所以传出消息实属正常。

与军情、灾情一样。官员请辞的奏疏到了宫中。无论是慰留也好,准奏也好,一般都必须要有明确的朱批。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机器的无故障运转,含糊不得,不能装糊涂留中不发。

国朝史上,对官员请辞奏疏不管不顾不闻不问的天子只有一位,以荒废政务出名的神宗皇帝,那时候内阁残废到只有一个首辅叶向高。

麦承恩知道太后筹谋和在意的是什么,提督巡捕五营就是她老人家心中的大计。所以他慌里慌张入了慈圣宫,要将李佑奏本呈给钱太后。

那钱太后最近对政务心灰意懒。不大喜欢阅览枯燥无味的奏章。这次打开奏疏,又看到开头李佑的署名,顿感有点烦,又合上奏本。问道:“什么事情?你说李佑要辞官?”

麦承恩便将奏疏大约意思复述一遍,强调了李佑与提督巡捕五营不肯两立的决心,最后道:“李佑辞官,内阁不敢擅专,故请圣裁。”

钱太后沉吟不语片刻。若准其辞官,后果其一将是又让李佑扬名了,可想而知,外面只怕要传起“李大人高风亮节不恋权势主动避位”之类令人作呕的说辞!

其二,如果有心人故意煽动,说不定又要引起文官质疑。就像廷推时险些闹出文官铨选全军覆没、只剩两个勋贵候选的丑闻。当时文官们简直就要像火山一样了。

这次若有人在其中引导,难保不会让文官们形成“文臣被罢退,还是要提拔重用勋贵”的不良印象。

反过来,钱太后又想象了一下不准李佑辞官的情况。

李佑这次辞官的理由是朝廷本意要事权归一,不能先后出现两个提督。如果不接受李佑辞官,那么任命提督巡捕五营的事就要多些波折,不然李佑还会继续反复辞职的。

而且李佑之前上过另一个奏章,要裁撤中城兵马司,由兵马司总院代行其责,这只怕也是李佑开出的条件。虽然这本辞官奏疏中没有明说。

钱太后当即可以断定,李佑的本意绝对不想辞官,这只是要挟手段而已。什么两个提督不可两立,都是借口,他不可能真的不要官职。

以一般思路考量。李佑肯定留下了妥协余地。李佑如今有名有利,没有将自己置于险地不留后路的必要。换句话说,他不会行险一搏。

钱太后当即想到,这个余地八成就是“裁撤中城兵马司”。比起罢设提督巡捕五营,裁撤中城兵马司,将中城事权交由李佑直管,是个较为可以接受的条件。这中城兵马司,似乎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要不要接受?正当钱太后斟酌时,却听宫门内监禀报道,归德千岁带着圣外孙进宫谒见。

“传。”钱太后谕示。

不多时,归德长公主笑容满面的亲自抱着不满周岁的幼儿上了殿。

钱太后暂且放下心思,伸手将外孙接过来逗弄。她对这个样貌漂亮的外孙颇为喜爱,时有含饴弄孙之乐。

之前宫中十几年未闻婴啼,按着老说法这不是什么好事,国运不足时才会如此。此言显是不值一驳,不过钱太后时常召外孙入宫,未尝不是抱着以此弥补气运的念头。

关键是外孙儿虽然随母姓,但不是朱家直系子孙,与将来的皇位丝毫没有关系,可以毫无顾忌的宠爱而不必提防和担心什么。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李佑上了辞职疏后,便闲了下来,这天准备领着一双儿女去逛城隍庙的庙会。

刚行至前庭,便见朱部郎风风火火的前来拜访,叫道:“都在传言你做不下去了,要辞官。这是真是假?”

贵客到门,李佑只好将不情不愿的儿女哄了回去,又将朱部郎请入堂中,“在下并未辞官,只是辞职而已。”

朱部郎疑惑的反问:“辞职?”

李佑强调道:“是的,辞去了提督五城兵马指挥职务而已。”

朱部郎恍然大悟,“原来你还是在文字中留着后路!我说以你的秉性,费尽力气才到手的官职,怎能说丢就丢去了。我是听通政司文书说的,想必是他翻看奏本慌里慌张的,弄错了你的意思。”

朱放鹤算是明白了,李佑的官职全称是“检校右佥都御史、提督五城兵马指挥司”,前半段是官衔,后半段是差使。

而李佑辞去的只是后半段差使,所以叫做辞职,不叫辞官,不知怎的以讹传讹成了辞官。就算辞去了差使,李佑还是检校右佥都御史,清流的名色依旧留着。

对李佑而言,这就是退“半”步海阔天空。

朱部郎笑道:“没了差使,检校佥宪就是个虚衔,你心里还是舍不得辞去实权的罢?这种半吊子辞官,欲走还留的,圣母不会准奏的。你要辞官,圣母说不定敢下狠心绝了你这个后患。”

“不管准不准,有个声响也好。不然总是留中不发,叫我怎么去开局?”李佑胸有成竹道。

他相信,钱太后经过斟酌轻重,并顾及影响,肯定不会准奏辞职。

钱太后的大局是提拔勋贵势力,无缘无故罢黜他李佑将在舆论中对大局起到负面作用。他李佑又不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廷推动静那么大,至今才十日时间,余波还没有完全消除干净,太后应当不会冒险。这也是他目前似乎唯一可以倚仗借用的势。

再说他开出的条件其实很简单,罢设提督巡捕五营,一看就是漫天要价。真正的落地还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中城兵马司而已,不至于让钱太后接受不了。

只要太后她老人家在前一封被留中的奏折上,朱批一个准字,那就一切大吉了。

万事开头难,有了中城兵马司留下的人手和地盘,就有了根基,也就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局面。免得只挂着空壳,让巧妇也难于无米之炊,这才是他李佑最根本的目的。

朱放鹤想起了什么,捧腹大笑,“我忽然觉得,你真辞去差使也很好!当一个专职的大号御史,才能让你心无旁骛的本色演出!不知为何,说实话我有点期待太后准你辞职。”

面对友人的调笑,李佑苦笑几声。

都察院中,除了左都御史、左副都御使、左佥都御使算得上坐堂长官,其余右字头系列御史和十三道监察御史都算是外差官。

以十三道监察御史为例,一共一百多个,在国朝也算声名赫赫。但他们真正的威慑力不在于言官可以风闻言事,嘴皮子很多时候都是虚的。

监察御史的真正威慑力在于,他们主要任务其实是担任各种外差去巡视、督察各地方各衙门甚至各军队。比如清军御史、巡关御史、督粮御史等,大的有巡按御史、放赈救灾御史。

此时,监察御史往往就是俗称的见官大一级钦差身份。这样的安排,自然也是出自国朝体制中以小制大的思想。

严格来说,巡抚总督这些也属于外差范畴,不过已经逐渐固定化为封疆大吏官职了,李佑的提督五城兵马司就是类似的一种。

没了外差,只剩御史官衔,那真是浑身只剩嘴皮子的“言官”了。倒也确实可以发挥李佑的最大特长,说是本色演出也不为过。不过李佑目前又不是“意见领袖”,只能说有成为“意见领袖”的潜质。

李佑无奈摇头道:“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圣母老糊涂了。”

此时忽见家人领着位吏部差役匆匆上堂,那差役禀道:“李大人!你的奏疏被宫中准了,诏旨到了部中,请你去领旨!”

李佑心头一喜,看来钱太后很知趣的批下了前几天被留中不发的那封奏请。又想起什么,很惊讶的问道:“裁撤中城兵马司是吏部职责,叫本官领旨作甚?”

吏部差役莫名其妙,“什么裁撤中城兵马司,听说是大人的请辞疏被准了,所以请你去领旨。”

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选择第210章 入宫后阁老都要结好你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义第119章 知事这样来的二百二十章 千岁殿下的弱点第169章 内幕之中还有内幕四百一十三章 先王之治五百九十四章 除夕游戏第174章 前临深渊后有追兵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三百七十九章 暗无天日的扬州城五百六十三章 谁的店铺三百二十章 那嘲弄的眼神六百一十三章 白马非马四百章 内耗的悲剧四百三十四章 扬州行宫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惊变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第85章 一把扇子五个问题三百八十一章 翁婿摊牌第120章 无题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进六百四十二章 什么叫官债四百一十五章 春游惊变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五百六十六章 这里面有机会六百零二章 争论第151章 看房偶遇小千金五百九十八章 万里闲难宰相才第128章 不识好歹?三百二十一章 假的也要认成真的四百七十六章 谣言无罪第137章 李大人的骄傲与陈大人的脚步二百八十六章 扬州城印象之二二百六十一章 为国为民第120章 无题四百九十五章 开衙建署四百一十三章 先王之治二百三十三章 来求我就好说第53章 过雁不会拔毛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戏真做的了二百三十六章 深入而坦率的会谈第50章 周公恐惧流言日六百二十五章 雾里看花四百九十二章 众望所归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第99章 被老丈人告了五百三十八章 各有筹谋五百七十九章 青天煤第1章 要认清这个世道五百五十七章 扑空第158章 扭曲的事态第81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137章 李大人的骄傲与陈大人的脚步第12章 赢得青楼红袖招二百三十章 千岁心中的重重迷雾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几日闲五百零三章 李氏风格的诡谋第162章 此辈岂可为师法?二百九十六章 人情岂能大于国法第61章 人不可无志气!第32章 海瑞学不得第117章 初入府衙第182章 灯下黑的门路三百七十章 最终的封赏第48章 满船花醉三千客(下)第5章 剽窃的后果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论报三百八十一章 翁婿摊牌第54章 躺着也中箭的名声五百章 古道热肠李佥宪四百零九章 华丽耀目的气场第114章 一切都不是巧合五百零一章 两种心思六百零五章 短暂的平静五百四十一章 找回点场子五百三十一章 朝堂风声二百六十八章 对自己狠的人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变了!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门二百一十三章 口舌之快的后果五百七十四章 君子不夺人所好六百四十一章 银钱业小地震二百六十一章 为国为民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为马第119章 知事这样来的四百三十一章 李佑此人很有意思三百二十一章 假的也要认成真的第75章 迎接考察团二百二十九章 恩情如纸薄第18章 流言蜚语的杀伤力二百二十三章 贤良正直李大人第62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四百零四章 功力竟然远在他之上二百一十四章 势在必得第70章 进入角色真快第87章 令人恼火的陪嫁婢女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五百三十四章 纨绔偶像第123章 平地惊雷震翁婿
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选择第210章 入宫后阁老都要结好你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义第119章 知事这样来的二百二十章 千岁殿下的弱点第169章 内幕之中还有内幕四百一十三章 先王之治五百九十四章 除夕游戏第174章 前临深渊后有追兵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三百七十九章 暗无天日的扬州城五百六十三章 谁的店铺三百二十章 那嘲弄的眼神六百一十三章 白马非马四百章 内耗的悲剧四百三十四章 扬州行宫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惊变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第85章 一把扇子五个问题三百八十一章 翁婿摊牌第120章 无题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进六百四十二章 什么叫官债四百一十五章 春游惊变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五百六十六章 这里面有机会六百零二章 争论第151章 看房偶遇小千金五百九十八章 万里闲难宰相才第128章 不识好歹?三百二十一章 假的也要认成真的四百七十六章 谣言无罪第137章 李大人的骄傲与陈大人的脚步二百八十六章 扬州城印象之二二百六十一章 为国为民第120章 无题四百九十五章 开衙建署四百一十三章 先王之治二百三十三章 来求我就好说第53章 过雁不会拔毛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戏真做的了二百三十六章 深入而坦率的会谈第50章 周公恐惧流言日六百二十五章 雾里看花四百九十二章 众望所归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第99章 被老丈人告了五百三十八章 各有筹谋五百七十九章 青天煤第1章 要认清这个世道五百五十七章 扑空第158章 扭曲的事态第81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137章 李大人的骄傲与陈大人的脚步第12章 赢得青楼红袖招二百三十章 千岁心中的重重迷雾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几日闲五百零三章 李氏风格的诡谋第162章 此辈岂可为师法?二百九十六章 人情岂能大于国法第61章 人不可无志气!第32章 海瑞学不得第117章 初入府衙第182章 灯下黑的门路三百七十章 最终的封赏第48章 满船花醉三千客(下)第5章 剽窃的后果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论报三百八十一章 翁婿摊牌第54章 躺着也中箭的名声五百章 古道热肠李佥宪四百零九章 华丽耀目的气场第114章 一切都不是巧合五百零一章 两种心思六百零五章 短暂的平静五百四十一章 找回点场子五百三十一章 朝堂风声二百六十八章 对自己狠的人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变了!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门二百一十三章 口舌之快的后果五百七十四章 君子不夺人所好六百四十一章 银钱业小地震二百六十一章 为国为民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为马第119章 知事这样来的四百三十一章 李佑此人很有意思三百二十一章 假的也要认成真的第75章 迎接考察团二百二十九章 恩情如纸薄第18章 流言蜚语的杀伤力二百二十三章 贤良正直李大人第62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四百零四章 功力竟然远在他之上二百一十四章 势在必得第70章 进入角色真快第87章 令人恼火的陪嫁婢女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五百三十四章 纨绔偶像第123章 平地惊雷震翁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