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

盘古开天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引子

璧西省以山多地少著名。

狮子山是其中之一,还颇有名气和灵气。

不过,狮子山,没有狮子。

狮子山有个小山包,长得跟狮子嘴巴差不多。

所以称之为狮子山。

狮子山南北两坡风景相似而水土有别,后面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云深雾重,人迹罕至。

老人们说,沿着狮子头上那棵黄桷树,往西边走进去10里,有道壁立的石崖,不晓得对面是什么,终年云雾缭绕的,有胆子大的沿峭壁老藤,荡了过去,再没荡回来。后来,还有三人合抱的大树倒下,横卧到对面去,常有动物窜去窜来,可是人过去了却没过来。狮子山有很多绝壁,平整如镜,寸草不生。

狮子山南北两坡的区别,不在树木花草,也不在飞禽走兽,而在出产。北坡的豌豆煮得耙活,南坡的怎么煮都是硬邦邦的,磕牙齿;北坡的梨子又大又甜,南坡的又小又涩。不过,南坡的水稻、玉米,却比北坡的好,产量高,香又糯。

狮子山的名气,多半来自这里延续不知多少年的习俗:南北两边互不往来,更不通婚,近几似乎有所松动,但是依然“南北分明”。

狮子山是一个怎样的所在?

狮子山是一个很大的地名,方面几百公里的地界,都叫狮子山。这里虽然有古老的林地,甚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还有老虎、豹子出没,但是后来森林毁坏严重,临近住人的地段,连野猪野鸡都少见了。狮子山虽说叫山,其实山形并不大,只是东一个西一个山丘而已,总体海拔也就七八百米,最高的山峰也不到一千米,沟壑倒是不少。

对着狮子嘴巴的,有一座木质穿斗三合院——印盒寨,也叫石家湾。

印盒寨是一个坐南向北的三合院子,坐落在太师椅般的小山窝里。屋坐湾,坟坐山,是这里的风俗,远远近近的几十个院落,没有那个不是坐落在山窝里。只不过,这个院子并不是很“坐湾”,院子背后有一片比较开阔的空地。整个院子也是坐在高台之上,三十多级台阶下面是缓坡。远处看过去,这个寨子真有几分印章的轮廓。

这个三合院据说是当地一个叫石宗堂的大地主的家产。正屋的开间很大,楼上是戏台,旁边左右各有5间,东西两边厢房各有17间,全部木质穿斗结构。戏台的8根方形立柱是青石条,长5米多,宽和厚均为90公分。立柱的基础是一米直径的鼓形石墩,石墩上镌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左右两侧的中间一间屋子开间要大一些,有4米。这间屋子的门槛也要高一些,有70公分,上下各是一根木枋,中间镶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有各式装饰纹饰。大门宽五尺有余,有两扇木门。木门是五寸厚的柏树木,平展如黑板一般,没有雕刻纹饰。

院坝全部铺着青石条,大小厚薄一致,成工字布列,接缝细微,工整细密,无论下多大多久的雨,整个院坝都不会积水,也不会长青苔。院坝和房屋基座间,隔着5步台阶。台阶和屋沿,同样由青石铺成。屋沿的立面青石上,雕刻着石榴、佛手等各种植物图案。

院坝边上又是一坡石梯,有两层,每层17级。院坝的边上和石梯两边,围着石栏杆。院坝边上的围栏端头,立着两个威武的狮子,每个足有一人高,每个狮子的嘴里,都含着一个球状的石珠,可以用手拨动。石栏杆上,雕刻着石猴、石狮、石麒麟等动物图案。

有人曾经怀疑,当初修院子的人,为什么把台基修这么高;有人对院子里的石坝、石坎、石梯,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之后,依然横平竖直,接缝丝毫没有错乱感到不可思议;还有人想搞清楚这个院坝为什么不积水。可是,讨论来讨论去,都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也就不了了之。

印盒寨的前方,是一条东西方向蜿蜒流动的小溪,溪边靠近院落的地方,有一口水井。水井和院落,也是同一时间修建的。

传说,这个水井最为神奇的地方,在于它一年四季,水都不满不溢,透凉微甜。而靠近溪流,成排种植的桃树、梨树、柚子树,更是孩子们向往的所在。溪边,还有一条若隐若现的青石板小路,据说,这里曾经是一条翻山过省的茶马古道。

在溪边,还有一棵神奇的梨树。听老人们讲,这棵梨树是院子的第一代主人栽种的,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尽管有人怀疑过梨树时候能存活几百年,但却一直流传它活了几百年,因为这树太大太奇怪。树身有两三个成年人合围那么粗,上面结着两种梨子:一种青色的,一种黄色的。

在大炼钢铁的年代,这一带的树木都被砍伐了,但是这棵梨树保留了下来,到了70年代,一伙县里来的人还是想毁了它。有人砍了一天,不但没砍倒它,还被飞溅的树渣扎爆了右眼;换一个人砍,开山(斧头)居然掉落,直接飞出去,把那个监工男人的肚子给划开了一尺来长的口子,肠肝肚肺都流了出来。不信邪的那伙人,搬来木柴堆放在树下,浇上柴油,烧了三天三夜,终于将大树烧倒,剩下一个不足一尺的树桩,黑黢黢地。奇怪的是,二十年之后的一个春天,人们竟然发现这个树桩发出了新芽,慢慢地长起来,如今已经有碗口那么粗,不过,梨子却只有一种了:青色的。

狮子山还有很多怪异的地方。

比如在印盒寨向东三四里的狮子河边,就曾经有过一个繁华无限的古镇,叫盘龙镇。

传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曾到此一游,看到这里依山傍水,林木葱茏,风景秀美,便停在村口的大树下歇息,还叫随从取井水解渴。吹着河风喝着井水,乾隆皇帝随口说到:如此美景,不枉此行!便让随从问此地地名,过路村民说忙碌,没空说。因为口音太重,随从听成了盘龙。乾隆一听,心甚欢喜,没想到这蛮荒之地,还取了这么好的名字。盘龙就这么叫开了。

后来,随着本地煤矿、石矿的开挖,又地处璧西、璧东、璧南三省通商大道上,来往经商人士多了起来,米行、油行、酒坊、茶馆、客栈、铁匠铺,遍布盘龙镇。运煤队伍也形成了骡子帮、船帮、马帮、人力帮。船主、帮主、煤炭商、力夫就在璧西河两岸半山腰,建起一座座穿斗青瓦房,简朴适用,一楼一底的石头墙、土墙、竹木夹壁墙的老房子,用石灰粉刷,依崖而建,独具特色。用青石板铺成宽2米宽的青石板街道,两旁的青瓦房随蜿蜒曲折的山势延伸。还形成了程家院子、杨家院子、牟家院子几家较大的民居建筑群。

这个小山村此后迅速发展为镇,还一度置县,但始建时间却无史籍可考。有民谣称,盘龙之地是“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有史学者说,当时,镇上有近5万人、26条街、上千家老字号。

不过,后人对此有些质疑,别的不说,单单是饮水,就是很大的问题。虽说这盘龙古镇就在狮子河边,但是河岸陡峭,取水十分不易。也许,古人是取山泉为饮?因为人们在古镇后面的坡地上,发现一些石渠类的装置,似乎是取水用的。山里泉水不少,但能供给数万人的水源,却始终没被发现。也许,正是因为缺水,这个古镇才最后萧条了?如今,这里仅剩些许断壁残桓,枯藤老树,石板掩映在杂草丛中,溪流蜿蜒与乱石之间,早已没了住户。

这一带还有一些奇怪的地名,比如:倒钱坡、马儿石、御龙沟、许明寺,甚至还有都督、社坛、龙洞这样的村名。老人们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什么寺庙,也不搞什么社坛,至于都督、马儿,这里一直都没有过。尤其是,这里带龙的地名特别多:龙孔、龙河、双龙、青龙、兴龙、暨龙。

还是说这个印盒寨吧。

印盒寨主人石宗堂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石匠,整个狮子山,方圆二三十里地,都有他修建的房屋、桥梁、庙宇、牌坊。甚至家家户户使用的水缸、石磨、碓窝,都留下他的手艺。他不仅是一个石匠,更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一个包工头。最为兴旺的时候,他的手下有近50个石匠木匠和油漆匠。据说,为山外一个大户人家修建房屋的时候,他还带去了狮子山的裁缝、弹花匠、铁匠、屠夫和厨师。

这位主人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他养了三个老婆、九个儿子,到50岁上才娶了第四个老婆,有了一个女儿。为了给这个女儿筹办嫁妆,他收罗了狮子山附近几乎所有精贵木材,以及手艺精良的木匠漆匠。仅仅是打造一张床,5个木匠干了足足2个月。看见过那张木床的老人们说,这床宽6尺进1丈3尺,两开三进,有三道门,每道门都是两扇。门里面依次有坐椅、茶几、衣柜、衣箱、化妆台。床前还摆放一个踏席凳,就是这个踏席凳,就需要四个人才能抬起它。全床雕龙画凤,工艺的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看见过的老人说,那个叫喜鹊闹梅架子床。床檐贴着金箔,喜鹊站在梅花丛中飞舞歌唱,还雕刻有寿桃、石榴、牡丹等寓意富贵吉祥多子多福的植物。

据说,石姓主人为了修建印盒寨和给女儿筹备嫁妆,耗尽了全部家产,还没来得及嫁女,他就被评为了地主。整个院子连同女儿的嫁妆,除了那张床,都分给了附近的穷苦人家,有13个家庭住进了这个院落。只有最西边的一间屋子,除了那张床,几乎什么家什都没有,一直空着,那是分给这个姓石的石匠的,不过他没有住在这里,他带着一副石匠工具,带着不到年幼的女儿和最小的那个老婆(女儿的生母),离开了狮子山。那间房子就一直空着。石宗堂的儿子,成人的只有三个,其他的都在几岁、十来岁时夭折了。三个成年的儿子,也在解放后的多次运动中伤的伤逃的逃,没一个住在狮子山,只有一个有些联系。

石匠之前,这里住着的是牟姓地主,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家道中落,把老屋和田产都卖给了这个石匠。其实,这个石匠的老家在狮子山外很远的地方。

而这个大院的选址和雏形,据说在牟姓大地主之前就已经有了,说本来是一个土匪“窝子”。这个地方三面绝壁,的确易守难攻,倒是占山为王的好地方。甚至,还有人说,这里曾经住过某个朝代的落魄太子。这个院子就是那个太子的“前哨”。

有人说,狮子山最高的那个山头,就是台子的行宫。但是,至今也没有人知道那座山头最高,自然也没人见过太子的行宫。

现在,这个院子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有7间已经空出来——主人都搬出去,在另外的地方修建了新房。西边那家,就紧挨着牟星云的家。去年,牟星云家在院子外面的自留地里,修了一栋三间一楼一底的房子,全是条石砌成的。这里不缺的,就是石头,下放土地、改革开放这些年,狮子山也渐渐富裕了起来,至少不缺吃少穿了,青壮年出去打工也挣了点钱,不少家庭就开始修建新房。

有了钱就修房子,似乎是这一带的人的传统,即便钱不够,拉几屁股帐,也要修一栋自己的房子。

第一章 学为人师12、越过山丘13、请跟我来17、谁拿下谁18、如此为师14、男女之间10、社团社团引子16、夏日夜晚18、如此为师9、不请自来17、谁拿下谁12、越过山丘6、牵猪赶羊为收税6、牵猪赶羊为收税引子2、泾渭分明南北坡15、表姐11、父子钓鱼引子5、相亲13、请跟我来18、如此为师9、不请自来16、夏日夜晚16、夏日夜晚5、相亲14、男女之间8、作客2、泾渭分明南北坡3、升学宴10、社团社团15、表姐4、 黄桷树下引子9、不请自来6、牵猪赶羊为收税9、不请自来18、如此为师10、社团社团5、相亲8、作客13、请跟我来17、谁拿下谁第一章 学为人师11、父子钓鱼7、入学16、夏日夜晚11、父子钓鱼14、男女之间18、如此为师引子11、父子钓鱼12、越过山丘15、表姐17、谁拿下谁12、越过山丘3、升学宴6、牵猪赶羊为收税14、男女之间18、如此为师14、男女之间3、升学宴13、请跟我来10、社团社团14、男女之间3、升学宴19、分配7、入学2、泾渭分明南北坡16、夏日夜晚16、夏日夜晚12、越过山丘13、请跟我来4、 黄桷树下6、牵猪赶羊为收税7、入学19、分配5、相亲引子8、作客10、社团社团第一章 学为人师7、入学2、泾渭分明南北坡19、分配5、相亲4、 黄桷树下3、升学宴2、泾渭分明南北坡2、泾渭分明南北坡引子19、分配7、入学14、男女之间16、夏日夜晚5、相亲18、如此为师
第一章 学为人师12、越过山丘13、请跟我来17、谁拿下谁18、如此为师14、男女之间10、社团社团引子16、夏日夜晚18、如此为师9、不请自来17、谁拿下谁12、越过山丘6、牵猪赶羊为收税6、牵猪赶羊为收税引子2、泾渭分明南北坡15、表姐11、父子钓鱼引子5、相亲13、请跟我来18、如此为师9、不请自来16、夏日夜晚16、夏日夜晚5、相亲14、男女之间8、作客2、泾渭分明南北坡3、升学宴10、社团社团15、表姐4、 黄桷树下引子9、不请自来6、牵猪赶羊为收税9、不请自来18、如此为师10、社团社团5、相亲8、作客13、请跟我来17、谁拿下谁第一章 学为人师11、父子钓鱼7、入学16、夏日夜晚11、父子钓鱼14、男女之间18、如此为师引子11、父子钓鱼12、越过山丘15、表姐17、谁拿下谁12、越过山丘3、升学宴6、牵猪赶羊为收税14、男女之间18、如此为师14、男女之间3、升学宴13、请跟我来10、社团社团14、男女之间3、升学宴19、分配7、入学2、泾渭分明南北坡16、夏日夜晚16、夏日夜晚12、越过山丘13、请跟我来4、 黄桷树下6、牵猪赶羊为收税7、入学19、分配5、相亲引子8、作客10、社团社团第一章 学为人师7、入学2、泾渭分明南北坡19、分配5、相亲4、 黄桷树下3、升学宴2、泾渭分明南北坡2、泾渭分明南北坡引子19、分配7、入学14、男女之间16、夏日夜晚5、相亲18、如此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