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婆婆的心

来捎话的是陈家的一个小婶子莫氏。这个莫氏年纪还不到三十岁,因为那一辈里她年纪最小,婆家人待她也跟待孩子似的,莫氏在娘家时是不识字的,嫁到陈家来,陈家女孩儿们在家上私塾,就把她也添上了,跟着淑字辈的女孩儿们读了几年书,长了知识能说会道,她跟侄女们关系都处的不错,陈家大小也都喜欢她。

陈家的女人在陈夫人面前不大能说得上来话,但是莫氏就能把陈夫人说的满面微笑不停点头。陈夫人待自家亲兄弟的妻子自然更亲厚些,但是待这个最小的弟妇也很不错。陈家村离着府城也不远,陈家的女人们得了仨瓜两枣捎把长姊,都喜欢拉着莫氏陪同。莫氏呢,也不嫌烦,隔个三五日总要陪谁到陈家来跑一趟。

这一次是五婶晚饭时炒酸豆角,觉得好吃,又听说陈夫人这一向吃饭不香,所以多炒了一小坛,晚饭后妯娌两个提着一个小食盒送把陈夫人。

陈夫人这边要等李大人和李知远来家吃饭,晚饭开的晚,一家老小正吃饭呢,陈夫人要留饭人家又吃过了,就留着两个弟妹在小花厅吃茶,她老人家亲自捡了两盘点心,饭都没顾上吃,亲自送小花厅里去,在窗边听见小婶闲话英华,一个字不漏全都听见了。

送走了陈家弟妇,陈夫人气的有酸豆角也吃不下饭,因为李知远第二天就要考试,她什么也没说。吃过饭李大人把儿子拉到书房去传授考前经验,说他:“县试和州试考的好看点。你弄死潘菘的事,人家是没抓住把柄不好随便动你的,可是防着你是一定的。你先生说你肚子里存的学问是够了,二十岁的进士几科都出不得一个,让你考中了天下瞩目,就更不能动你了,这事人家也不会干。不过就这样被人家卡下来也丢人。你部试的时候装个拉肚子,干脆不要去,有县试和州试的成绩,也没人能说你是装的,咱们缓几科,三十岁的进士,还是少年进士风光的很。”

“儿子知道。”李知远笑一笑,道:“当初赵恒和八郎跟我说过这里头的诀窍。进士什么的,也就是出门好看,考一个就成,早晚的事。爹,儿子有一件事说与你老人家听,你莫吓着了。”

李大人讶然,问:“还有什么事是瞒着我的?”

“赵恒……”李知远咳了好几声才道:“他生的甚像柳家一人,我看师母和柳五姨待他,都跟待自家子侄似的,亲大于敬。”

李大人是真吓着了,过了好半天才道:“难怪……赵恒论什么都比你强,又是正经求娶英华,便是英华喜欢你不肯嫁他,他们一起长大的情份也还好,柳家根本没理由把一个现成的王妃让给旁人啊。他要是柳家的,那做不做亲就无所谓了。”

“赵恒哪有什么都比我强,”李知远不乐意了,“他勾三搭四的,就是他想求娶芳歌,我也不乐意把妹子嫁他。别说王妃,皇后也不成。”

李大人摸着胡子点头,“咱们芳歌不嫁他——不过,杨家帖子上说过十几日上门来拜访,你怎么看?”

“母亲是暗地里不乐意,沈姐是明面上不乐意和杨家结亲,都怕八郎去打仗。”李知远摇头叹气,他两个娘骑马都追不上他丈母娘,他丈母娘疼王耀宗是真疼爱,可是也舍得让王耀宗去冒险,王耀宗送赵恒回京,一个从五品的官儿是跑不掉的,哪怕不领实差,从五品啊,也够他一辈子了,一般人得奋斗多少年?

“知根知底的人家里,没有比八郎更好的了,更何况芳歌是喜欢他的。他也守信,正经把他母亲搬来求亲,可见待芳歌是尊重的。”李知远将心比心,觉得芳歌愿意就让她嫁吧,八郎是要上战场没错,可是不见得运气有那么不好,他又是元帅儿子,又是最小的,真要到他去搏命,估计杨家都死光了。杨家要能都死光,离天下大乱也不远了,嫁个书生还不如嫁八郎呢,最少杨元帅家家将能打,女人会骑马,大家逃命也方便。

“我原来觉得陈家挺好,守义机变,守拙厚重,做女婿都不错,便是你两个舅舅嘛,也是通情达理的人。”李大人叹气,“不过看你那群表妹们的教养吧,估计你的舅母们都不怎么样,陈家的女孩儿,是一代不如一代呀。”

爹,你老人家说陈家女孩儿不好还不忘夸夫人半句,李知远觉得还是不要点头赞同为妙。

“要不然……再看看?”李大人现在心理很微妙,女儿到年纪要许人家了,是真舍不得啊。还是亲家王翰林高,挑女婿先招做学生,弄了来一天不落的盯着观察好几年。嫁了女儿,一到考试女婿全家就打包送上门了,嫁远点也不怕。婆家敢对女儿有一点半点不好?人不只是亲家,还是老师,女婿捏在手里全家都要老老实实的,婆家只会把人家女儿当宝啊。要是杨八郎是个读书的就好了,他一个老进士也教得元帅儿子了,教几年放心了再许嫁多好,现在对杨八郎还不大了解,怎么放心把女儿许给他?

李知远盯着他老子,很为难。皇后的姐姐来提亲,自家女儿还乐意嫁啊,你还要再看看,你的面子有那么大吗?

“八郎跟着先生也读过几年书,性情如何不妨问问先生。”李知远猜到他老子纠结啥,指点他老人家。

“啊,对啊。”那也曾经是亲家的学生,李大人威严的点头:“我得空问问亲家。”

李知远对八郎的人品还是信得过的,若是有得选,芳歌自然是嫁个家世和他们家差不多的人家最好,可是架不住芳歌喜欢人家啊。这几天他是看出来了,母亲暗劝沈姐明拦,都没能让一向柔顺的芳歌改变主意,这是真喜欢人家。八郎也很够意思,说提亲就能把他娘千里迢迢搬来提亲,也不是一般世家公子能办得到的。杨家也很仗义啊,儿子喜欢的姑娘,哪怕姑娘家家世差点,婆婆走几千里路正经来提亲,诚意足够了。就冲杨家这个做派,芳歌嫁到杨家不会吃暗亏的。

李知远能想得到的,陈夫人自然也能想得到。她舍不得芳歌嫁,自家女儿自家疼,她娇生惯养的女儿嫁到别人家守活寡,还有可能守寡,怎么舍得。所以她每日避着人没少劝芳歌,无奈芳歌立场坚定,表示守寡她也乐意。今天杨家来送拜贴,这是正经八百来提亲来了。小儿女两情相悦,未来亲家诚意十足,其实这个亲也是不得不许的。就因为非许不可,陈夫人心里才格外难受,原来她算的好好的,芳歌嫁回她娘家,守着舅舅舅母,那也是真疼爱她的长辈,离的近,娘家人想见就见不怕受委曲,她和沈姐也可以守着芳歌看她生儿育女,多好。可惜啊,芳歌自家不乐意,非要嫁杨八郎!

晚间李大人去沈姐处看了一眼新生的小女儿,回来到陈夫人房里歇下,和她说对儿子的打算,说到打算让儿子部试的时候装拉肚子不去考,陈夫人怒了,有生以来头一回把李大人踢下了床,喝道:“朝堂取士取的是可造之材,我儿子就是栋梁之材,二十岁的进士名扬天下,名至实归,为何要让他弄虚做假?”

你儿子把潘菘弄死了呀,这笔帐人家记着呢,潘家投奔了赵元佑,怎么会让你儿子顺顺利利考进士。这话老子不能跟你说呀,知道的人老子都把他们弄死了呀。李大人哎声叹气爬上床。

陈夫人一脚又把他踢下去了,“你看看你给儿子挑的儿媳妇!耽误了儿子前程不说,她倒好,也不晓得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天天在外头疯跑。亲戚们提到她,没一句好听的。”

“沧州风俗女儿能干当儿子用,夫人!”李大人对英华出头管事倒没大的反感,英华若能有柳氏夫人那么能干,连芳歌带青阳和小女儿芳龄都能照应得上,他们老两口三十多才得长子,小女儿现在还没有一岁,能照管到小女儿成亲就很不错了,后头有一串小的要大儿子照应,有个能干的大儿媳妇比什么都强,娶媳如英华还有何求?

“建新京城多大的事,几辈子也遇不到一回。听说建完新京城要立一块功劳榜在清凉山上,咱们儿媳妇若是榜上有名,也能名垂青史,足够儿孙们荣耀几辈子的。曲池乡下地方亲戚们没见过世面,说话是好听不了,再过一二十年咱们守着天子脚下,大家见的世面多了,才晓得在这样的大事里能站住脚的人有多了不起。”李大人心里其实挺得意,这样的儿媳妇,居然让他儿子拐回来了。

“那也不能天天朝外头跑,还跟青年男人肩并肩跑马!”陈夫人把丈夫扯上床,替儿子吃醋,“这样的好儿媳,我们家消受不起。要不然……儿子部试不得过,咱们就说儿子考不起配不上她,退了亲另找?”

127柳夫人手下无弱兵

李大人觉得夫人再给他脑袋上来一下结束这个话题算了,自家儿子是很优秀没错儿,似英华这样能干的儿媳妇,娶一个来家,最少能保子孙三四辈富贵平安,就能为几句闲言碎语不要她?

谈儿媳妇还是严肃点好,李大人自己从床上下来了,搬着马扎挪到床头,估摸着夫人踢不着他,才放心说话,“亲戚们说的那些闲话,你信?”

“英华这孩子,看着是不错……”陈夫人眉头皱的跟线团似的,:“在富春吧,不是因为她,咱们儿子也不会关监里去,在曲池吧,要不是因为她,也不会闹那么大乱子。这些就算了,她到杭州去,说是照顾姨母,你看看照顾出什么来了?出了名情长的沈家大郎为了她要跳塔,虽说这事也是闹了误会。若不是她总抛头露面让人家掂记上了,人家能喊她的名字跳塔?咱们家又不穷,儿子又是考得起的,外头的事他撑得起,娶妻娶个贤良温顺的就够了,不消太能干。像英华这样能惹祸的,还是算了吧。”

李大人无语,芳歌被老妻教养的算是贤良温顺的,可是他家闺女要是嫁给人家做长媳,那是做不来的,别说保子孙平安富贵,就是她自己遇事都跑不了让娘家父兄替她操心。

“夫人,就拿儿子关监里那件事来说,那是咱们儿子媳妇替赵恒挡灾,儿子虽然吃了点苦头,可是人是英华她自己去捞出来的,你换个贤良温顺的去试试?大门都没出过的女孩儿你要叫她去救人?潘将军死那个事虽然跟英华有关系,可是你想想,她当时要是不闹一闹,人家大刀片子就砍她脸上去了,她要是软半点,被当兵的捉住了还能活?”李大人瞅瞅夫人若有所思的样子,干脆把话摊开了说:“沈家那个事萧明那小子来把经过说了,跟英华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晓得你要说,她要是安份守己在家呆着,人家连她的名字都不晓得,怎么喊着她的名字去跳塔。”

“就是。”陈夫人提起旧事还很恼火,道:“一个十来岁的小人,就能干到那样,让沈家连脸面都不要了,想把她弄去做当家媳妇?”

“能!”李大人态度坚定的说:“要不是有你,咱们家也过不成这样。你要是软弱一点,我们家能让本家那群臭虫啃的连渣都不剩!”

陈夫人略有得意的瞟了李大人一眼。

李大人叹一口气,说:“夫人你是能干的,儿媳妇不消有本事,在二门以内温顺听话就成,你也替孙子们想想,摊个软棉棉的孩子娘,孙子们快成人的时候,咱们都入土了,叫他们指望谁?你就不心疼你儿子在外头做爹回家还要当娘?”

“那也不消英华这样有本事的。”陈夫人恼道:“我也晓得人家传的那些闲话没有几句真的,可是亲戚们不清楚,说起来像我有多倒霉才摊上这么个儿媳妇似的。”

“是李家娶儿媳妇,又不是陈家娶儿媳妇!”李大人拂袖而去。

李大人一去不回,陈夫人房里的灯亮到天明。

第二天县考,说是考两天,李知远存心要替他老子争面子,中午就把卷子交上去,出来还溜三省草堂去吃了个中饭,把卷子草稿抄出来给王翰林和他爹看,提着金声给大舅子的孩子说《论语》去了。

王翰林有心替女婿做脸,亲自淘浆糊把李知远的卷子糊在三省横幅那个草顶长廊的墙上,右手顶格第一排,啥评语也没给,但是意思很明白:李知远能得第一。

傍晚时梅四郎带着弟弟和守义守拙前后脚回来,大家把卷子补出来,李知府和王翰林两个瞧了,除了梅十九郎,把他们三个的也贴上了。梅十九郎甚是泄气,问:“先生,我的文章也不差呀,为何不贴我的?”

王翰林笑道:“你的文章也好,就是立意太老,若是封名考试,不晓得你今年才十五岁,取你一个县首也不为过。可是考官要看看你的年纪,怕是会以为你是抄的,不敢取你。”

李知府也点头赞同,说:“我也改过几次卷子,十五岁能写这样老道的文章,除非你向有文名,不然是不敢取你的。十九郎呀,你莫要急,就是这次不取,明年还有恩科呢,恩科考是封名字的,必取你。准能让你跟你哥哥一起去京城部试。”他亲自动手,笑眯眯把十九郎的卷子糊廊柱上。

英华这日陪着杨夫人去清凉山那边选新宅地点去了,中饭后使人往家里跑了一趟,听说李知远考的很好,她就放心了。傍晚再使人回家探听,听说梅四郎考的也很不错,王耀祖还没有出考场,她就放了心,深夜陪着柳氏回来,第二天清早母女两个又向清凉山去了。

第二日草堂的学生们6续出来,都没顾上回家,齐到草堂抄卷子,李知府和王翰林就坐在草堂长廊上看,看完就贴。谁考的好不好,谁能考在谁的前头,一目了然,虽然两位老进士一个字的评语没有写,也没有说谁能考第一谁能考不上。但是大家心里都有数,除掉梅十九郎年纪最小,他那份卷子贴在柱子上了,大家的卷子贴在墙上,差不多名次就是从右到左那样排了。

两位老进士这招又狠又损。三省草堂的学生们卷子贴出来之后,引得许多人来看,头几日是学生们的亲戚,接下来是府学的学生和府城附近的考生,后几天连周围几个县连别府的书生都跑来了。

改卷子的几个考官坐不住了,大家换便服来看了半天,相互也没说话,悄悄走了。过了几天发榜,曲池府几个县的县首都是三省草堂的学生,富春县的县首就是李知远。三省草堂一百六十一个学生,齐齐的都在榜上,连梅十九郎都捞了个红椅子坐,快快活活倒数第一名。

有心人把曲池府一府几县过县试的名单抄出来到草堂对一下,除了几个人名次略有出入,基本上三省堂这个“滚去读书”的草廊上贴的顺序,就是名次表嘛。

因为今年县试后面紧接着就是州试,时间很赶,后面入县学一系列的仪式都省了。县试结果出来之后,要州试的抓紧时间复习备考,没考过县试的学生里头,还真有眼红三省草堂一个不落全考中的,哭着喊着要去京城告状。都不用劳动县太爷,守衙门的衙役就能指点他:“你拿着你那个卷子去《滚去读书》长廊上对一对,看看你的卷子能不能贴人家墙上去,要是能,我们给你凑去京城告状的路费,要是不能,你回家问问,看能不能跟人家凑个亲戚关系,也去三省草堂读几天书?”

楚王的老师,人家那是有真本事的呀,教的学生考过县试还不是小菜一碟,就人家看卷子那个水平,谁考第几都能算的大差不离,人家需要耍手段走关系吗?人家要是心虚,也不敢把卷子都贴出来呀,贴出来就不怕你去比!

头几天还真有不少书生带着卷子去比的,再过几天,书生没有了,以陈家为首,大人开始带孩子女眷去看卷子去了。每天莺莺燕燕鸟语花香的,总有天真无邪又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误闯学堂。王家大娘子很怕干扰到学生们复习,但是她老子把卷子贴出来,就是给大家看的,也不能拦着人家不看,她和英华说知,英华使人去清凉山拉来几车砖石一队砖匠,连夜在草廊后头砌了道墙,前头长廊敬请参观,还有茶水供应,后头铁将军锁门,非请勿入。

可惜铁将军锁得住人锁不住人心,每天都有正当好年华的女孩儿们闲逛着就到草堂来看文章,尤其是早晚散学的时候,顺便路过的姑娘们极少也有四五个,多的时候能有十来个。

陈家的女孩子儿们自从结识了梅十五娘,三天两头来寻梅十五娘玩耍。梅四郎兄弟两个一心扑在考试上,顾不到五尺书桌以外的事情。王瑶华和小姑子本来就不大对付,再加上说亲的事闹心,也不大管她。王瑶华要管三省草堂一二百人的吃吃喝喝,也不大可能总守在家里,有陈小姐们相伴,总好过梅十五娘一个人在家。

梅四郎在家也夸过陈守义和陈守拙,三省草堂的学生里头,这二陈也算是出挑的了,让小姑子和陈家小姐们多相处没坏处。所以王瑶华虽然心里看不大惯陈家小姐们来钓金龟婿,可是她嘴上什么也不说,暗地里还给梅小姐提供方便,问娘家讨了辆马车搁在家里,名义上说是她要用,梅小姐用车她也只当不知道。

这一天中饭后,王瑶华在家核算大厨房的买单,就从窗户里看见三四位陈小姐拉长着脸进院门,梅十五娘接着她们到厅里坐,没一会功夫,厅里就传来陈小姐们的骂声。

小姑子再不好也是自家人,王瑶华怕小姑子和人家争执吃亏,忙忙的转到厅后窗下偷听,倒是听见她的小姑子柔柔劝说人家息怒,她就放心,正打转回转呢,就听见不晓得哪位陈小姐说:“芳歌表妹真不要脸,明明晓得姑母有意把她许给我守义哥,还哭着喊着要嫁杨八郎,分明是贪慕虚荣!”

杨家来替八郎向李家求亲的事王瑶华是知道的,她前几日还跟着英华去见过元帅夫人,英华路上什么都跟她说了,这事和梅家没关系,所以她也没放在心上。陈夫人有意把女儿嫁回娘家,只是有意而已,两家又没有缔结婚约,芳歌要嫁自己喜欢的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嫁陈家就是贪慕虚荣,这几位陈小姐说话可够损的,瑶华觉得陈家未必是好亲,就打消了把小姑子嫁到陈家的念头,决定把这几位陈小姐收拾一顿不来往,就堂堂正正从厅门进去,笑道:“我路过听见你们说什么嫁呀许呀的说得好快活,有什么热闹说与我听听?”

几位陈小姐都有点不好意思,没结婚的女孩儿们私下里说说嫁娶没什么的,当着已婚的妇人面说这个,多少有点尴尬。

梅小姐把面孔一板,正打算说她嫂嫂问的不合适。王瑶华已经开呛:“你们年纪也不小了,都说了说亲的年纪。说不定你们未来的丈夫就在三省草堂里,你们没事早上来晃一圈,晚上来晃一圈,是怕男方不肯央媒去说亲呢,还是怕你们未来的丈夫面子太多太重扛不动,要帮人家多丢几张脸?”

这话连梅小姐都捎进去一起骂了。梅小姐小脸涨的通红。她嫂嫂自从嫁过来一句重话都没说过她,今天这个话,太伤人了有没有?

“女孩儿就是再急着嫁人,也要自己尊重,没有人家不表态,自家天天往男人面前凑的。”王瑶华把嫂子的威风摆到十成十,冷笑几声才道:“你们亲戚李家的芳歌小姐听说今天要定亲了。杨家八郎是不错,也算是她自家挑的女婿,她挑个皇后的姐姐做婆婆,还能让婆婆亲自上她家提亲,这是她的本事。你们就该学一学她,学不到人家的本事就骂人家贪慕虚荣,还真不晓得害臊。”又指着梅小姐说:“你少和这种二百五一块玩,有空把《女训》都抄几遍。”

卧槽,当着面就骂人二百五,王家大娘子比二娘子还泼辣啊。陈家小姐们没二话,一个接一个出去了。梅十五娘气的浑身发抖,好半天才挤出词儿来骂嫂子:“泼妇!”

“能拦住你不跟那几个傻乎乎的姑娘来往,你骂一百遍都成。”王家大娘子家传的不和别扭人生气,对着几乎要哭出来的小姑子笑道:“她们是没有陪妆找不到好婆家要自己出头,你呢?我们梅家亲戚遍地,你的嫁妆早就备好了,你跟着她们一块混,是怕自己太早嫁出去吗?”

“我的亲事,不用你操心。”梅十五娘冷笑,“你还是叫你妹妹管好她自己吧,她一个定了亲的,没羞没臊跟着一群男人在外头跑,她也是怕太早嫁出去吗?”

“王家的女儿轮不到你管。”王瑶华也冷笑:“梅家的女儿,我乐意管你叫贤惠,我不乐意管你叫大度。前头你跟我妹妹说的那些话,我还没跟你算帐呢。托王家给你说亲,是我婆婆叮嘱的,家书也是当着她老人家的面写的。你便是不肯让亲戚给你说亲,你自家有心上人,你就该早跟婆婆说清楚,叫你心上人上咱们家提亲。”王瑶华狠狠啐她,“你半路上拦着英华和她说你的亲事不消王家费心是什么意思?你不和你亲妈说,也不和我说,你冒冒然跑去和英华说,你的亲事和英华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梅十五娘声音小的只有她自己能听见。

“梅十五我告诉你。”王瑶华笑道:“你的亲事我不会让王家沾手,曲池一府青年才俊三省草堂占了一半,就你这几天跟着陈家女孩儿瞎胡闹,看三省草堂有谁家敢招惹你。你想嫁谁,你自己慢慢去寻摸吧。”

“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赢家。”梅十五娘也笑了,吸一口气,斗志满满对着嫂嫂微微一笑,“我出门一趟。”

王瑶华掉头就走,抢在梅十五娘前面一步走到停在院子里的马车边吩咐:“这几天我不用车了,你赶车回王家去罢。”

那个车夫瞧了一眼梅十五娘,二话没说拉着牲口走了。瑶华笑嘻嘻对梅十五娘道:“慢慢走着去吧你。路上注意别被男人冲撞了。”

128李大人才是真土豪

梅家只有姑嫂两个,女孩儿到了年纪没婆家都要吵架,陈家几房在一块住着,更乱。到年纪还没有婆家的女孩儿,旧年就能凑八个出来,今年算一算,除去嫁给张文才的淑琴,只有陈大舅的女儿淑惠春天的时候嫁给守义的一个同窗,剩下的,都在家里蹲呢。

陈家的田产翻倍,挑亲家的条件自然往上抬了抬,但是女孩儿们的嫁妆并没有相应增加,说亲就更为难了。淑琴当初是陈家最不出挑的一个,她嫁的男人长相很好,婆婆虽然跟公公和离了,但是婆婆娘家有个翰林舅舅拉扯她们家过日子。

虽然淑琴奉着婆婆在府城租房住,但是王翰林家也没少往她们家送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都是好的,嫡亲儿三口吃用不完,只淑琴这一年捎回娘家的衣料,就替她亲妹子淑苹攒下两箱子嫁衣。有翰林舅舅拉扯,张文才又是真用功读书的,将来似李家姑丈那样考进士做官指日可待。淑琴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一块过苦日子不难,一块过苦日子的中间有一个突然过起好日子,剩下的再过苦日子就不好挨了。有淑琴这个最不出挑的衬着,就是偶有人家不挑陪嫁去那几房说亲,休说女孩儿,做丈母娘的拿淑琴的丈夫做尺子一卡,都看不上人家。

从前李家在任上,陈夫人一年四节也使人捎礼物回来,她早年过的穷日子,晓得穷人们随礼的苦,和亲戚们来往,都是严格照着亲戚们家境送的礼,所以从前娘家也不晓得李家多有钱。

陈家后宅妇人只说大姑太太嫁的好,苦守十几二十年过上好日子了,对于陈夫人过的好日子也没太多想像。自从大姑太太一家回到府城居住,常和娘家走动。陈家的女人们到李家去过几次,都淡定不起来。为何?

李知府是个狠人。知府三年一任,连任的不多,特别是治地富庶,你本事差点后台小点,一年半载就能被人弄走。泉州是天下有数的大城,光府城就有十万户,又是下南洋最主要的港口,一年的商业税能顶全国十分之一的税收。这样一个肥得淌油的地方,李大人他足足做了二十年的知府啊,他一个人守着油缸捞油吃,谁也没能把他搬走,这得多大的能耐。

李家有钱,而且是相当相当的有钱,陈夫人过日子吧,虽然她自己觉得她很节省,也很低调,架不住底子厚钱多啊。陈夫人觉得女儿该学琴,李大人也没多买,就买了两把古琴,一把叫焦尾,一把叫绿绮。这两把名琴姑且不论真假,反正李大人是拿买真货的价钱买下来的。芳歌弹不好琴,这两把琴就挂墙上积灰。

千古名琴挂!墙!上!叫卓文君和蔡文姬她老子情何以堪哟。其实这种土豪作风气气古人也就算了,陈家内宅的女人过惯了简朴日子,乍一遇李家这种低调厚实的土豪作风,实打实的被熏坏了。

陈家的女人是看不出焦尾和绿绮值多少钱,然芳歌那个绣房就已经明晃晃很扎人眼睛。不论绣好的衣料价值,只看那些还没有绣的料子,一架一架摆的,全是市面上最贵的。这样的衣料曲池府乡绅人家买几块给女儿做一身嫁衣都很难得,在芳歌绣房里,不是论块数,是论架堆。也只有英华那种同样是土豪人家出身的女孩儿,到芳歌绣房里觉得没什么好东西。陈家的舅母和表姐妹们,去一回芳歌那里,眼睛都要瞎一回。

从前都是一样穷,大姑老爷做了二十来年的官,大姑太太就有钱成那个样子,连妾生的女孩儿,都过的那样好,房中值钱的衣料成千上万。可是大姑奶奶嫡亲的侄女儿们,一人只得姑奶奶几十两银子做嫁妆,女孩儿们因为嫁妆少,到现在还嫁不出去。陈家小姐们是亲侄女反而靠后,芳歌跟姑太太其实没什么关系,光她房里那些衣料,折变折变都够陈家女孩儿一人弄一副体面嫁妆了。舅太太们嘴上不敢说,心里酸的都不行。

起先陈夫人有意在娘家娶个儿媳妇,给了陈家很大的期望,可惜半道上让王翰林家的女儿截走了。给了人家大希望又让人家失望,陈家女人们看王家二娘子不顺眼是天地经义的事。就是陈夫人自家也觉得补给侄女们一人一份小陪嫁有点过意不去,再加上娘家侄子确实拿得出手,所以她又有意把芳歌嫁回娘家去。

陈夫人并没有明说什么,平常和娘家人相处略微流露出点意思。陈家女人激动的不行,往庸俗了说,陈夫人这不是嫁女儿回娘家,这是送金山回娘家。

陈家几房虽然分了家,但是分家是为了避税,并不是因为处不来过不下去。陈家女人们各有各的算计,男人们还是相当团结顾大局的,要不然旧年陈大舅也办不到带八个女孩儿组团去涮表哥。

不管芳歌这座金山落到哪一房,那一房肯定起来了,拉拨剩下的几房是天经地义的事。陈家的男人们都指望陈守义和陈守拙科举得官让陈家兴旺发达,但是陈家的女人们都觉得人还是要现实点,科举得官不如娶个财女来家更能改变家庭现在的困境。

天晓得守义守拙什么时候才能考得上进士做官,女孩儿再在家里留一二年就真的嫁不掉了好吗?哪房都有女儿到出嫁的年纪,陈家的女人们分外盼望这门亲事可以实现。

结果,这一回又让人截胡了。早上莫氏陪二婶送鱼胙到姑太太家去,看见李家大门外头拴有几十匹高头大马,还站着几排佩刀背弓箭的威武军爷,都吓坏了,妯娌两个绕到后门进去,跟管家打听,才晓得是王翰林家的亲戚杨家来跟芳歌提亲。

陈家既然还有表哥的粉丝,自然也还有一直对杨八郎念念不忘的,莫氏和侄女儿们要好,是晓得那个杨八郎的,打听来提亲的就是杨八郎,加倍失望哟。

杨家是武将做派,李大人许了把芳歌嫁八郎,杨门李氏就叫杨二郎写庚贴婚书,取了个匣儿推到亲家面前,说:“路远匆忙,聘礼不能多带,亲家勿要见笑。”

李大人打开匣儿瞅了眼,把匣儿交给夫人,陈夫人瞧了一眼,手哆嗦了下,叫身边的使女把这个匣儿送去把沈姐看过,于是——陈家后院都晓得了,杨家的聘礼是隔壁常熟府良田六十八顷。

沈姐甚是乖觉,虽然不情愿,还是捧着两个匣儿出来,李大人就把自家的匣儿也照样推到元帅夫人面前,又把杨家那个匣儿朝前一堆,说:“这是小女嫁妆。”

元帅夫人把李家那个匣儿打开,又把签好名的婚书庚贴丢进匣儿里,把匣儿握在手里,站起来含笑点头,道:“新京城,天波府,明年五月初五迎娶令爱。”李大人站起来送到堂下,元帅夫人冲着李大人两口子拱拱手,道:“亲家止步。”也不要人家送,带着儿子们大步出去了。

陈夫人心里还是不大乐意的,看人家这个派头,悄声道:“亲家母好大架子,老爷,你怎么就把女儿的嫁妆单子给出去了?”

李大人咳了一声,贴着夫人的耳朵小小声道:“那是当今皇后的长姐。她架子再大点也是应该的。拿田契当聘礼是怪威风的,咱们也不能让她比下去,所以我把女儿的嫁妆甩给她看。”

陈夫人是真不晓得杨八郎的娘是皇后的姐姐,没人跟她说啊。李知府和李知远都怕和她说了,她宁死不肯答应这门婚事,所以没说杨元帅夫人娘家的亲戚关系。

英华当初也是怕沈姐吓着了,再说皇后的姐姐她经常见,小时候还总在人家家吃饭,她二哥还挨过人家揍,她也没太当一回事,所以她也没和沈姐说。

芳歌大略晓得杨八郎和赵恒是表兄弟,可是她又不傻,她要老实跟她两个娘说了。杨家就是戏文里说的龙潭龙穴,陈夫人绝对会认为她嫁进去是送死的,说不定会以死相逼不许亲,所以她嘴也紧的很。

陈夫人现在才晓得,是真吓着了,下巴掉地下半天才拾起来,道:“怎么能……我方才是不是太傲气,会得罪亲家……”

“抬头嫁女儿。”李大人摸着胡子笑眯眯道:“咱们家傲点也应该。就凭我们芳歌这份嫁妆,嫁谁我们都傲得起来。”

“大人,你该早告诉我。”陈夫人很不快活。

“就是不和我们家结这门亲,咱们和他们家还是姻亲呀,夫人!”李大人看的清,看的远,指点后怕的陈夫人,“她是皇后的姐姐,也是咱们儿媳妇舅母的娘家嫂子。要是不要脸,昨天我就能站大街上喊李家是皇亲国戚,当然,就是关远系点。现在嘛,我们要点脸,就别跟亲戚们提亲家母是皇姨的事儿了。”

“先瞒着沈姐。”陈夫人半点没犹豫,“慢慢和她说吧。她家沈二郎当兵一去不回,一提谁当兵她就抹眼泪,把女儿嫁给当兵的,她眼泪就没干过,再吓吓她,可怎么得了!”

于是,吃中饭时,陈家上下都晓得了,大姑太太嫌贫爱富,攀高枝把女儿许给杨元帅家儿子了。陈家也算皇亲国戚这个最关键的信息反而没有接收到。舅太太们愤怒了,九舅太太当场发作,跟陈九舅吵了一架,直接回娘家去了。陈家小姐们在家不敢说闲话,跑到梅十五娘家去数落芳歌的不是,又被王家大娘子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好的。

她们四个女孩儿带着气出来,有两个清醒点的,不好意思再在三省草堂附近呆,就说要回家去。还有两个气性大点的不乐意,打算把小婶子喊来找王家大娘子说理。四个人分成两伙,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两个清醒点的商量一下,回家也是撞枪口,干脆躲到淑琴那里去了。剩下的两位陈小姐还真把莫氏喊出来了,她们三个走回头路,恰好看到梅小姐带着两个使女在道上走。

莫氏要替侄女出气,就拦住梅小姐说她:“你嫂子是怎么说话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话是能对女孩儿们说的吗?”

129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上

梅十五娘五岁识字六岁能对对子,到七岁的时候就会自己翻韵书凑几个绝句。梅大人生怕女儿太有才情走邪道,都没敢让她上学,特为请了个女先生在家教《烈女传》、《女训》,梅十五娘弃了诗文拾起规矩,以妇德闻名亲族。梅大人迁任泉州,还是儿子媳妇尽力劝说,才让女儿上了两年学。梅十五娘聪慧,行事又有规矩,极受学里先生夸赞,所以梅大人老两口爱这个女儿如珍宝。

王大娘子总让着小姑子,也不光因为梅十五娘是婆婆的心头肉,还因为十五娘嘴头能说,人家不搭理她她都能长篇大论说你,要是认真搭理她——王家大娘子当年可是在女学里连任三任马球队长的干活,跟人起争执从不干嘴仗的主儿,挥拳这种事,还是算了吧。做嫂子的,上有公婆,外有丈夫,小姑子又没干缺德事儿,就是嘴头子碎一点半点,让着她当惯她罢了。

十五娘不晓得嫂嫂是让着她,只说自家嫂嫂当年在京城女孩儿里也算出挑的,嫁到她家又是出了名的贤惠,都弄不过她,可见梅十五娘的本事。她心里格外把自己当一回事,在梅家很有些说一不二的女王风度。今日算是有生以来头一遭和嫂子过招,大败而走,憋了好大一团火气在肚子里,正愁无处发作,莫氏就自己撞上去了。

莫氏在家塾里上几年学,也就是识得几个字会记个家用帐。陈家规矩晚辈不许和长辈抬扛,她又和侄女儿们处得来,说道理讲规矩这种事,莫氏是真心做不大来。莫氏问的不太上道,梅十五娘就露出端庄含蓄的微笑,说:“婶子既然知道有些话不当和女孩儿说,就该去寻我嫂嫂理论,和我一个女孩子儿说这些,不合适。”

莫氏当场就臊住了,梅十五娘还很有风度的对着两位陈小姐福了一福,微笑道:“我替我嫂嫂向两位姐姐陪不是,她说的全是糊涂话,你们别和糊涂人计较。”

明明人家说的很有道理,那两个精明点的都被骂醒绕开她们仨啦,这两个倒霉孩子反倒觉得梅小姐说的很对。只讲是非不论亲疏,当着外人的面可以坦承自己亲嫂子不对,还替她嫂子陪不是,梅小姐还真是大度呢。要不是小婶婶在一边,估计就上去跟人手拉手恢复友谊了。莫氏的脸还绷的紧紧的,两位陈小姐被莫氏一扯,只能对梅小姐友好的点一点头,大家各自走散。

时近深冬,叶落枝枯,午后暖阳和风,向阳处有几点绿草在阳光下招摇。路边的菜园子里,一畦畦的白菘绿莹莹的,远处三省草堂的茅草屋顶在日头底下好像都冒着暖气。梅十五娘娇养在深闺里,似这样出门用走的还是头一遭,没一会就香汗淋漓,啐喘吁吁。使女看前头半山坡上有个茶亭,一个先跑过去占座儿,一个扶着梅十五娘慢慢走过去歇息。

那个茶亭离着三省草堂只有二三里远,也没少接待专程路过三省草堂的女客,经验丰富。一看生意上门,茶博士就把预备好的细果子好茶送上来,又极是贴心的说:“前头不远就能雇到轿子,要不要小人帮着喊抬轿子来?”

梅十五娘端坐在茶桌边,朝茶博士微笑点头,“有劳大叔。”十八岁的女孩儿,明眸皓齿,妆饰入时,待人温柔客气,风姿颇为动人。

茶博士受宠若惊,撒着欢儿跑去帮女客喊轿子去了,另一桌两个军爷喊他添热汤都没听见。喊人的那个嗳了一声,笑一笑也没作声,另一个没说话,站起来提汤司令添茶。因为梅十五娘在的缘故,这两人都没大声说话,吃过热茶把茶钱搁在桌上,出了茶亭,两军爷看外头并无男仆跟随,还愣了一下,其中一个就回头扯住梅十五娘的使女,说她:“曲池府满城都是外地来的客人,你们女孩儿孤身出门怎么使得,还是回家喊几个男仆来罢。”

军爷说话原是好意,然梅十五娘是被她嫂嫂呛出门的,听不得“女孩儿孤身”几个字,此时再叫使女回家叫人,不是正好被瑶华说中“被男人冲撞了”?一向只挑别人不守规矩的人,被两个灰扑扑旧战袍的下等军官挑着毛病,梅十五娘心中又恨又恼,立刻没了好风度,冲军爷翻了个白眼,说:“男女有别,交浅言深,客人慎言。”

两位军爷真是好脾气,人小姐不领情,他们自己笑笑,丢开手出门罢了。

等茶博士唤来轿子,梅十五娘慢慢吃过半盏茶,会过茶钱,叫轿夫送她到府城曾任泉州知府的李大人家去。轿夫应的响亮:“天波府杨元帅亲家李府嘛,大家都晓得。”

梅十五娘坐上轿子,前头那个抬轿子的大叔还跟她搭话:“小娘子是李家亲戚?啊晓得李家小姐的聘礼有多少?”

梅小姐皱眉不理,后头那个抬轿子的问:“有多少?”

“常熟府上等良田六十八顷!”前头的大叔啧啧又啧啧,“虽然常熟府的田没有咱们曲池府的田值钱,六十八顷哪,光田租就够养活我全族了。李家小姐真是好福气呐,婆家晓得李家没有田,聘礼就送田,还没嫁过去就疼爱媳妇成这样!”

梅小姐面上不显,心里实是有些酸的。论出身,她和李芳歌都是一样的本地进士女儿,从前在女学,先生夸她十句也夸不到芳歌三四句。她嫂子也是王翰林的女儿,王家亲戚杨家有儿子要说亲,虽然她不稀罕嫁武夫,可是她比李芳歌出挑许多,王家就没想到过她,这样轻一个重一个,明显是因为她嫂子不是柳氏夫人亲生的嘛。偏偏她那个嫂子糊涂,一心一意只晓得顾娘家妹子,人家根本没拿她当数。

梅十五娘冷笑数声,摸摸藏在袖子里的小锡盒,那里头有一枚珠簪,是她准备好给李芳歌添妆的。

李家才到富春就打过一回臭虫,亲戚们除了陈夫人娘家,就只有亲家王家。芳歌上午定过亲,柳夫人自己抽不开身,便叫英华去送添妆。杨家的聘礼那六十八顷良田,原来就是柳三娘的。所以英华去给小姑子添妆,除了代她母亲和舅母姨母送礼,她自家送了一套小首饰,还把原来管田庄的管家带了来。

陈家女眷们坐在后宅二门以内的小花厅里,柳家的几个管家站在阶下。英华拉着有点害臊的芳歌坐在靠门边的两张椅子上,陈夫人坐在上首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沈姐搂着小女儿坐在下手,眼圈儿还红着呢。

英华正说:“那六十八顷地是这三个庄头管,这位田七哥就是管那几个庄头的,衙门里上档子,交公粮,夏秋收租,冬春收藏耕种都问他。府上若有人手,马上就能办交接,府上若是暂时抽不出人,先叫他管着也行。我们庄上是三套帐,庄头和田七哥那里走一套,收粮的米铺子那里走一套,还有巡帐的帐房那里也走一套,三帐核计大数无误就可以不用管他,若是哪套的帐不对,还有另两套的人马去查他,规矩都是定好的。前几年的帐我都带来了,芳歌妹妹得空看两眼。”

管个庄子还要走三套帐,有这么麻烦?陈夫人皱眉,沈姐茫然,芳歌没什么主意,看着英华没话说。

恰好二门上来说有一位梅小娘子自称十五娘是小姐同窗,问小姐见不见。梅十五娘陈夫人也是晓得的,芳歌就说:“我们家就没有田,这些事我不懂,英华好嫂嫂,你和母亲商量着办吧,我接十五娘进来。”她就甩手跑了。

陈夫人上回和丈夫吵了一架,还在深刻的反思:女孩儿温柔顺从,把二门以内照顾的妥妥贴贴,难道还不够?芳歌管家务,送礼什么的都做的不错的,她自己还能下厨做一桌子菜呢,嫁到谁家都合适啊。为什么李大人还觉得女儿这样不够好?

今天杨家聘礼都没有用布帛礼物,直接甩过来六十八顷良田,李大人和亲家表态说这个田添妆嫁里头去,陈夫人也觉得很合适。她还没想到田庄的管理问题,儿媳妇就把人马拉来了,说杨家规矩一向如此,聘礼都是田庄,娘家要留下也好,要添在嫁妆里也好,反正送出去杨家就不管了,这份财产就算儿媳妇自己的私房。杨家儿子多,各房份例都是一样的,要是觉得不够用,添添补补都在这个田庄上自己找补。所以田庄经营的好不好,就看儿媳们的本事怎么样了。除了三郎的妻子娘家穷,留下十顷田补贴了娘家,那几位都把田庄经营的还可以,名下的田产数目都有增加。

这次给李家下聘礼,八郎晓得李家是没有田的,怕芳歌管不来,他出的主意,央母亲和柳三娘换的常熟府的地,就是要借光的意思,还悄悄给英华捎了封信。因此英华就把原来管田庄的人都给带过来了,还把各项事项都说把婆家一家人听,总要把八郎体贴芳歌的心意摆出来给婆婆看。

英华说事情简洁干脆,条理清楚,既看到了芳歌的难处,也照应到了陈夫人和芳歌的面子,陈夫人听她说话,既舒服又满意。和儿媳妇一比,女儿的那点本事简直不够看。那六十八顷良田的聘礼,现在是陈家的面子,将来就是杨家儿媳妇的面子和里子啊。芳歌不晓得多问多记多跟嫂子学学,居然甩手跑去见什么旧同窗,陈夫人心里这个怄哟。

在儿媳妇面前,做婆婆的不肯塌女儿的面子,提点了沈姐一句,说:“如今时兴用田庄下聘,你也替芳龄记一记。”

沈姐无奈点头。要说把沈姐听,英华也有点无奈,只能把田庄什么的注意事项细细再说一遍。陈家人多田少,又不做生意,全家老小都系在那几顷田地上,管田庄是男人们的大事,不许女人插嘴。嫁到李家来之后,李大人为了防本族臭虫,当官发财之后也没置田产,陈夫人在二门以内女王范十足,出了二门就抓瞎,她也不会管啊。英华说的越细,婆婆大人越头疼,听不得几句捂着额头道:“等州试完了,让远儿上你们家,你和他办交接去。”

英华低头称是,小花厅里居然冷场。沈姐有点不大好意思,借着要给小女儿换尿片就告退了。少时芳歌笑吟吟牵着梅十五娘的手进来。梅十五娘端庄给陈夫人行礼,陈夫人还烦芳歌不会管田庄的事呢,都没正眼看人家,嗯一声就说:“我们家和梅大人家早就认得,现在又是姻亲,你们女孩儿们没事多走动,芳歌带着你嫂子和梅小姐回你那屋里玩去吧。”

方才没外人时,婆婆待她还是很和颜悦色的,英华晓得婆婆正为什么心烦,体谅婆婆的心情,也不计较陈夫人现在态度差。芳歌觉得母亲这个态度有点对不住梅十五娘,抱歉的笑一笑,领着梅十五娘和英华到她屋里去。

英华是真忙,杨家已经看好了地方,盖房子出图纸的事是柳家师爷们在办,就是她和杨九妹协商,杨九妹叫齐了师爷们,立等她一起去清凉山呢。她拿定主意要绕开梅十五娘,也没必要在这种应酬上浪费时间,所以到了芳歌的屋子里,她就说:“天波府杨家的房子是我舅舅盖,现在这事是我管着。芳歌妹妹喜欢院子里种什么树,布什么景?”

芳歌在英华面前一向爽快,虽然不大好意思,还是说:“我一直想要我住的院子里挖个小池塘,养两茎荷花,池子里再能养两尾红鲤,边上弄个小亭子。好嫂子,若是你不嫌我麻烦,就那样弄。”

“好办。”英华笑了,“杨家占的那地有眼活泉,我和你小姑子商量去,八郎那院的图纸出来,我弄一份捎把你看,要怎么改你说了算。”

“英华妹妹,你还不曾嫁到李家,芳歌妹妹也还没有嫁,但是你们两个都出嫁了,你喊人家夫婿八郎也太过亲热。”梅小姐正色说她:“女孩儿说话做事,先要自己晓得尊重。”

芳歌倒是晓得梅小姐这个脾气,不过数年不见,人家还和她这样亲厚,她还是惊到了,看着梅小姐哑口无言。

英华得过瑶华指点,早就拿定主意要绕开梅小姐的,干脆不理她,笑一笑拉着芳歌的手就道别。

芳歌还没说话呢,梅小姐又说:“英华妹妹,女孩儿在二门以内显能干就足够了。似你这般,镇日在外头跑,便是不替你父兄留点脸面,也要替你婆家存点体面。你虽问心无愧,旁人不知,说话难听,家人受你连累被人褒贬,你与心何忍?”

芳歌觉得梅十五娘说的很有点道理,这个话她母亲背着人也和沈姐说过,虽有抱怨,并没有当着英华的面说,这几次见到英华,只说英华她替外祖父家办事自家要晓得多歇息,不要太累着了。似梅十五娘这般当面说话,实在是跟指着英华的鼻子骂她没区别啊,这人真是……芳歌心里十分后悔把梅十五娘让进内宅。

便是梅十五娘自己都觉得,她说出这一番话,必教英华脸上上不来,当场就能让英华翻脸。

英华对着梅十五娘福了一福,笑道:“多谢姐姐指点。曲池府是乡下地方,女人抛头露面的少,被说几句闲话在所难免。姐姐也在京城住过,晓得京城风俗如何。过几年高门贵女云集新京城,似我这般的就显得平常了。英华的父兄心胸虽不甚宽阔,几句闲话还受得。若是因为英华的缘故,让梅姐姐受了闲气,还请梅姐姐担带。”

说完还故意和芳歌说:“你嫁妆田的事,令堂说等你哥哥州试完了和我商量,等他来家你和他说一声儿。京城又有几家熟人来清凉山选府邸,不是当家儿媳妇来,就是当家姑娘来,都得我陪着去转,我忙的很,晚上回去晚,碰不到他的面。”

梅十五啊梅十五,你是能说,我嫂嫂收拾你还不是小菜一碟。芳歌的笑意都差点没藏住,借着送英华出去,狠狠笑了一回。进来和梅十五闲话,芳歌和她久别重逢没什么话说,只能挑安全的话题,说:“再没想到离了泉州咱们还能见面。你说巧不巧,萧清居然是英华的表姐呢,她也嫁到杭州沈家去了,和贵本家十七娘做了妯娌。”

熟人里头,大家说亲的说亲,嫁人的嫁人,是个人都嫁的都很不错,连萧清那个剑人都嫁的那样好,唯有贤良淑德出了名的梅十五娘还悬在半空要自己奋斗呢,老天何等不公!梅十五娘的脸,瞬间黑了。

130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

第六十四章 一潭混水第一百四十七章查地契?王翰林不懂!第六十四章 一潭混水第六十四章 一潭混水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156章 新婆婆的考题第五十一章好捉难放第103章 救风尘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155章 以圣人之名解封汝之处……第158章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来第152章总算嫁了第150章抢进士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157章婆婆的第二问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157章婆婆的第二问第三十一章为了和二小姐成亲,努力!第155章 以圣人之名解封汝之处……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五十一章好捉难放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150章抢进士第一百二十六章婆婆的心第158章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来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150章抢进士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三十一章为了和二小姐成亲,努力!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159章真假诗人第152章总算嫁了第七十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50章抢进士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一百四十七章查地契?王翰林不懂!第103章 救风尘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155章 以圣人之名解封汝之处……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155章 以圣人之名解封汝之处……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152章总算嫁了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150章抢进士第五十一章好捉难放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159章真假诗人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一百四十七章查地契?王翰林不懂!第159章真假诗人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三十一章为了和二小姐成亲,努力!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六十四章 一潭混水第一百四十七章查地契?王翰林不懂!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152章总算嫁了第159章真假诗人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159章真假诗人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五十六章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第158章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来第一百二十六章婆婆的心第五十六章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103章 救风尘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五十六章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第158章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来第一百二十六章婆婆的心第156章 新婆婆的考题第五十六章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第155章 以圣人之名解封汝之处……第七十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三十一章为了和二小姐成亲,努力!第五十一章好捉难放
第六十四章 一潭混水第一百四十七章查地契?王翰林不懂!第六十四章 一潭混水第六十四章 一潭混水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156章 新婆婆的考题第五十一章好捉难放第103章 救风尘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155章 以圣人之名解封汝之处……第158章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来第152章总算嫁了第150章抢进士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157章婆婆的第二问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157章婆婆的第二问第三十一章为了和二小姐成亲,努力!第155章 以圣人之名解封汝之处……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五十一章好捉难放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150章抢进士第一百二十六章婆婆的心第158章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来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150章抢进士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三十一章为了和二小姐成亲,努力!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159章真假诗人第152章总算嫁了第七十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50章抢进士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一百四十七章查地契?王翰林不懂!第103章 救风尘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155章 以圣人之名解封汝之处……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155章 以圣人之名解封汝之处……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152章总算嫁了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150章抢进士第五十一章好捉难放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159章真假诗人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一百四十七章查地契?王翰林不懂!第159章真假诗人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三十一章为了和二小姐成亲,努力!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六十四章 一潭混水第一百四十七章查地契?王翰林不懂!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152章总算嫁了第159章真假诗人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159章真假诗人第一百四十六章柳家的胜利第151章嫁妆太低调惹来的麻烦第五十六章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第158章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来第一百二十六章婆婆的心第五十六章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103章 救风尘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154章 举案齐眉第五十六章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第158章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来第一百二十六章婆婆的心第156章 新婆婆的考题第五十六章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第155章 以圣人之名解封汝之处……第七十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三十五章失望的陈夫人第153章洞洞洞房考试夜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第三十一章为了和二小姐成亲,努力!第五十一章好捉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