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111章日本使者

bookmark

虽说赵铭对于家人,其实并不怎么上心,作为政治家,他更看重自己政治理想能否实现,但在选择继承人时,赵铭还是决定选择自己的儿子。

在今后几年之内,赵铭会逐渐完成对明朝政治的改革,实行国社党的一党专政,要求所有官员,都必须入党,连县里的小吏,军队的士卒,也都可以成为党员。

他会将国社党变成一个除非自己内部腐朽,自己崩溃,外部势力和皇帝根本没有能力击倒的庞然大物。

今后大明的摄政,就是国社党党魁,是大明最高领导人。

这个位置,理论上,任何一个国社党员,都有机会做上去,不过眼下却是由赵铭来指定接班人,甚至到赵铭儿子时,依旧是指定接班人。

不过或许随着时代发展,或者是由于自己子孙太弱,被党内强人取代,但那也没有多大关系。

在这种政治斗争下,肯定不像改朝换代,子孙都被杀光那么残酷了。

赵铭看着赵建成,选择他,是因为他年纪不大,却主持汉国事务多年,而且将汉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他有管理一国的经验,还有成绩,进入国社党高层,不会引起众人太过反感。

毕竟,党内有能力的人很多,赵铭找个傻儿子来,继承衣钵,会引起这些人的不满,也违背了党的章程。

因此,以后要当选党魁,至少是需要有些能力,不会出现傻子领导大明的局面。

赵铭快五十,一只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令朝臣都有些心急,而赵铭的三个儿子,同他们身后的势力,也在暗暗较劲。

赵铭其实并不想太早指点接班人,毕竟一旦指定接班人后,党内一些人,自然就去巴结太子了,这样会挑战他的权威,会使得赵铭的权利旁落。

现在赵铭感受到自己身体下滑,加上担心他死后,接班人根基不稳,无法坚持他的路线,才下定决心培养。

赵建成听说,赵铭要让他进入国社党中央委员,立时就明白了赵铭的意思。

虽说汉国也不错,但大明摄政王,才是天下最具权势的宝座,赵建成立刻大喜跪地,“儿臣一定不负父王的期待,不让大臣们小看,不给父王丢脸!”

赵铭哈哈一笑,“起来吧!先吃饭!”

赵建治、赵建隆两兄弟,脸色瞬间难看起来。

……

除夕过后,便是1665年新年,开朝后,赵铭面下达旨意,改明国号为新明,并定为新明元年。

以后朝廷公文,民间记事,都用新年号,并举行更改国号的阅兵大典,邀请各藩属国参与,以彰显盛世到来。

眼下大明统治的天下,基本太平,各周边也都相安无事,不过却也有个例外。

两年前,因为德川家拒绝加入明朝朝贡体系,考虑到直接发兵攻打日本,并不划算。

赵铭采取了,资助日本国境内,反对派的方式,颠覆德川幕府的统治。

在明朝的资金和物资的支持下,倒幕军很快就在东京附近击败了德川家,德川幕府失去对日本的掌控,日本重回战国时代。

在京都附近的战役结束后,倒幕一方,势力最大的岛津家,占领京都后便准备继续北上,想要一举荡平德川家,但是明朝并不愿意,看到日本再次统一,便没有继续支持岛津家。

当岛津家向江户进军时,颇具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岛津家麾下的田川家,在江户合战时,反戈一击,帮助了德川家,击败了岛津氏,使得岛津家退回九州。

而田川氏在与德川家,进行一番艰苦谈判后,达成协议,田川氏接受德川家册封,成为德川家的大名,并准许他统军三万,收取九州。

田川氏乃是延平藩的亲族,有大明的支持,很快就灭亡岛津家,控制了九州。

在京都之战后,德川家已经意识到了,明朝没有亲自出手,只用日本境内的反德川势力,差点灭了德川家,这让幕府将军,明白德川家无法与明朝抗衡。

因此,德川家很快,也就上表向明朝臣服,加入了朝贡体系。

在向明朝臣服后,德川家遂即,决定结束日本的混乱,准备发兵再次统一日本,倒幕府军与德川军再次于京都决战。

两分势力,一个有延平藩支持,一个由汉国支持,可以说是明朝的左右互搏,双方损失惨重,令日本的有志之士,逐渐意识到,他们被明朝玩弄了。

而就在这时,在京都又发生了一件,令日本所有大名,都极为愤慨的事情,田川军在两军默契保持和平的情况下,突袭了倒幕军控制的京都,并在炮击城池的过程中,造成天皇死亡。

这使得倒幕军,勃然大怒,对德川家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德川家难以支持,只能派出使者,前往明朝求救,而倒幕一方,也派出使者,希望明朝能支持倒幕派,灭亡德川家,统一日本,并重立天皇。

这时,在南京城中,从日本来的使者队伍行走在南京的街道上,礼部主事陪同着,向礼部缓缓而去,一边走,一边给讲解南京的景点。

德川家的使者,却全无兴致,只是随声应和,显得很是心不在焉。

现在德川家危机,如果明朝不出面调停,那么德川家就完了,可是明朝会答应,制止倒幕军的攻击吗?

倒幕军是明朝自己扶持,这让使者心中没有底气。

他唯一的依据就是去年双方签署的朝贡协议,其中有保护德川幕府的条款,但如果明朝不看重这份协议,那他也就没法了。

“不知摄政王殿下什么时候才能召见在下?”使者小心翼翼地问道。

这才是关键,如果没有赵铭的召见,还有点头,不管礼部谈的怎么样,都没有用。

钱主事并没有直接回答使者,只是淡淡笑道:“这件事我不是很清楚,等会儿问问中堂,就知道了。”

(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这本书马上就要完结了,有票的书有投新书吧!)

第947章关宁军都挺能跑第七十七章紧急军情第481章弹劾多尔衮第716章席卷河北第401章精锐云集第963章王铎效应第682章盖州决战第666章隐居大佬第456章再次北上第978章急往增援第1010章相遇第527章惊闻噩耗第1100章班师回朝第809章武昌归降第506章空心方阵第405章战机在上游第二十六章刘良佐的宝马第183章依山避战第399章各自心思第244章粮食缺口第五十一章李成栋被逼反正第770章擂鼓聚将第283章击退郑军第十一章赵日天第906章周国出兵第376章东南士绅第一零九章朱聿键的困境第923章攻破城墙第906章周国出兵第511章暗杀多尔衮第452章变相科举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联盟第574章先下手为强第886章再议攻城第203章博洛惨死第350章第二次复杭之役第三十五章吴江县群英聚首第553章君心难测第284章乱敌军心第430章攻击受挫第878章乱敌军心第781章李成栋又叛变了第九章唐王朱聿键第645章满清细作第238章攻占大沽口第六十九章被抓壮丁第489章施琅的无奈第405章战机在上游第347章人心惶惶第977章会师破关第十七章赵猪蹄子第1048章鸟羽合战下第236章海禁、造船、招抚第三十四章枪挑屯齐第773章广州完了第611章吕宋海战上第581章扩军备战第1019章绝望冲锋第633章军心动摇第156章老巢被占第428章胡虏易与耳第十四章打了件装备第402章高桥镇浮桥第748章矛盾激化第755章西清灭亡第289章清军水师覆灭第961章更大的危机第512章光复楚赣第933章淘金热第265章福建危机第300章光复福建第586章紧急求援第219章不犯错误第714章赵杂毛撤军第981章老毛子来了第1051章前进达瓦里氏第224章本将是不是被坑呢第1028章进入印度第793章金陵春之阵九第119章返回金塘岛第567章开花弹第八十二章鲁王君臣第335章准备再战第743章收取福建第413章勇往直前第七十三章大战将至第1071章海上补给线第1014章军心动摇第413章勇往直前第九十章富阳阻击第1094章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1008章五路伐周第1111章日本使者第960章猛龙过江第877章例行招降第114章恶人先告状第700章引蛇出洞第六十七章离开舟山第671章祸水东引第787章金陵春之阵(三)
第947章关宁军都挺能跑第七十七章紧急军情第481章弹劾多尔衮第716章席卷河北第401章精锐云集第963章王铎效应第682章盖州决战第666章隐居大佬第456章再次北上第978章急往增援第1010章相遇第527章惊闻噩耗第1100章班师回朝第809章武昌归降第506章空心方阵第405章战机在上游第二十六章刘良佐的宝马第183章依山避战第399章各自心思第244章粮食缺口第五十一章李成栋被逼反正第770章擂鼓聚将第283章击退郑军第十一章赵日天第906章周国出兵第376章东南士绅第一零九章朱聿键的困境第923章攻破城墙第906章周国出兵第511章暗杀多尔衮第452章变相科举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联盟第574章先下手为强第886章再议攻城第203章博洛惨死第350章第二次复杭之役第三十五章吴江县群英聚首第553章君心难测第284章乱敌军心第430章攻击受挫第878章乱敌军心第781章李成栋又叛变了第九章唐王朱聿键第645章满清细作第238章攻占大沽口第六十九章被抓壮丁第489章施琅的无奈第405章战机在上游第347章人心惶惶第977章会师破关第十七章赵猪蹄子第1048章鸟羽合战下第236章海禁、造船、招抚第三十四章枪挑屯齐第773章广州完了第611章吕宋海战上第581章扩军备战第1019章绝望冲锋第633章军心动摇第156章老巢被占第428章胡虏易与耳第十四章打了件装备第402章高桥镇浮桥第748章矛盾激化第755章西清灭亡第289章清军水师覆灭第961章更大的危机第512章光复楚赣第933章淘金热第265章福建危机第300章光复福建第586章紧急求援第219章不犯错误第714章赵杂毛撤军第981章老毛子来了第1051章前进达瓦里氏第224章本将是不是被坑呢第1028章进入印度第793章金陵春之阵九第119章返回金塘岛第567章开花弹第八十二章鲁王君臣第335章准备再战第743章收取福建第413章勇往直前第七十三章大战将至第1071章海上补给线第1014章军心动摇第413章勇往直前第九十章富阳阻击第1094章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1008章五路伐周第1111章日本使者第960章猛龙过江第877章例行招降第114章恶人先告状第700章引蛇出洞第六十七章离开舟山第671章祸水东引第787章金陵春之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