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西北奠基

李元昊见自己寄予厚望的卫戍军在宋军面前如此不堪,虽然短时间搞不明白为什么,但身经百战的他明锐地觉察到战况有变,一旦卫戍军败退,就凭身边这五千质子军,装装逼还行,打仗?还是算了吧!

于是,李元昊立即传令,让离自己最近的三个山寨的擒生军骑兵,共计五千骑兵,火速回援,消灭身后的宋军步兵。

虽说李元昊这人的战场敏感性高,反应也够迅速,但还是没人家飘在天上看得清楚。他这边刚有动作,那个飘在天上的东西也有人打出了一阵阵旗语,王超一看旗语内容,再次下达猛攻的命令,他可不想李元昊在自己面前溜掉。

与此同时,几里外一个山谷中,青龙骑兵军指挥使夏侯放下千里眼,撤掉身上的伪装,朝身后的寂静的“空野”大喊道:“全部上马,准备出发,活着李元昊!”

“是!”随着一阵响亮的回应之后,“空旷”的峡谷瞬间翻腾起来,两万将士纷纷撤掉伪装翻身上马。

“冲击队形准备……出发!”夏侯挥着手臂,大喊一声,一马当先疾驰而去。

等到李元昊调动的擒生军骑兵掉头回援的时候,刚行到一半就被突然冲击过来的青龙骑兵军拦住了去路。夏侯也不跟他们硬抗,带着部队一个神龙摆尾,把大量的箭支抛射到擒生军骑兵头上……

这只突如其来的骑兵终于打破了李元昊的最后一丝期望,恨恨地盯了宋军一阵之后,果断下达了撤退命令。可是,这个时机就不怎么好了,攻寨的夏军正跟李士彬的人马打得火热,岂是说撤就能撤的呢!

随着李元昊鸣金收兵,也吹响了宋军全面进攻的号角,十八寨的羌兵将领也不是傻子,纷纷打开寨门痛打落水狗。很快,夏军撤退的阵势就渐渐变得混了起来。这还得亏擒生军一直南征北战,要放到其他部队,面临这种四面夹攻的态势,估计早就崩溃了。

不过。这种不稳定的态势也没持续太久,等到宋军原来的边军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匆匆赶到战场,夏军士兵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恐惧,溃败一触即发。这种混了的战场,有一支空中“眼睛”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一支支宋军在空中“眼睛”调度下,在战场上左冲右突,大杀四方,而夏军就沦落为抱头逃窜的鼠辈了。

山遇常亮见事已至此,连忙拉拢自己还能拉拢的军队,奋不顾身地冲到李元昊面前,护着他朝北方突围。一直默默“观看”着战场的折惟正,岂能容许李元昊轻易从自己眼皮子底下开溜,立马调动部队围追堵截。

李元昊在残存的质子军和山遇常亮的保护下,突破冲重重障碍。眼看就要达到战场边缘,却又被王超带着自己的直属大队给堵住了去路。两方见面二话不说就开干,这个时候手长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王超凭借自己连弩的优势,打得李元昊等残兵连连后退,没用多久就把质子军全部交代了出去。虽说这期间李元昊所部也在奋勇还击,可是没有士气,没有军心,甚至没有有效的指挥,他们那寥寥无几的冷箭并未给王超造成多大麻烦。

到了这一步。李元昊的信心也基本上耗尽了,他拉住山遇常亮说道:“皇叔,今天看了朕是走不掉了,都是朕太轻敌。让这么多勇士葬身于此,朕也无颜见家乡父老,你带着能走的人快走吧!”

“皇上,您这是说啥话?臣拼了命了也要把您救出去!”山遇常亮说完,就拉住他旁边一个副将,对他说道:“你马上带着皇上先走。我来挡住这伙宋军!”

山遇常亮的自杀式冲锋除了添加一点士气外,并没有实际作用,他们很快便倒在了冲锋的途中。虽说李元昊借着这点时间跑出去了一段距离,奈何越来越多的宋军在折惟正的调度下对他展开合围,最后还是差一步没有跳出包围圈……

眼看着自己身边的侍卫一个个变成刺猬,鲜血都染红脚下的土地,李元昊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脑子里面飞速回味了一下自己这短暂的一生后,他缓缓抽出宝剑轻轻地架到自己脖子上。就在李元昊准备自己了解自己这一生的时候,感觉大地猛然传来了颤抖声,他睁开眼睛,不远处一群熟悉的身影浮现在眼前,不仅让他的那着剑的手一松,宝剑也掉到了地上,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响声。

王超闻声扭头一看,脸色大变,立马大喊道:“一大队,全体都有,向后转,立枪阵!”

这个让王超震惊,而李元昊欣喜的部队,就是李元昊最后的依靠——铁鹞子。不过,从当下的情形来看,李元昊的三千铁鹞子并未全部到齐,大概只有一半的样子。

铁鹞子以三百人我单位,各自用铁扣相连,组成一个移动的钢铁堡垒。这些赶来的铁鹞子很快分成三波,一波迎着王超所在的麒麟卫步兵大队直奔而来,尽力吸引这海量的箭支。另一波则朝另一边的宋国边军冲过去,也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这个时候,铁鹞子一队队长妹勒和二队队长浪讹遇移两人带着剩余的六百人直奔李元昊而去,在那两拨铁鹞子的掩护下,两人终于顺利抵达李元昊身边,甚至来不及客套一句便裹挟着李元昊逃窜而去。

而王超此时已经跟铁鹞子展开近战,在长枪阵型的阻截下,威名显赫的铁鹞子重骑兵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一旦失去机动性面临的就是一面倒的屠杀。当然了,王超同样也失去了追击李元昊的机会,唯有命令弩兵朝李元昊所在的位置拼命攒射。

天色渐晚,命大的李元昊最终还是逃出了包围圈,窜进了连绵不止的横山。事到如今,也不知道是该说他选着的时间是好是坏,虽说是打了败仗,但要不是选在黄昏进攻,此刻也不可能借着即将降临的夜幕躲过大宋的追兵,还真是世事难料呀!

接下来,李元昊汇同后面敢来的铁鹞子余部,共计千余人。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横山逃亡路。为了引开源源不断的宋军追兵,李元昊不得不忍痛割爱,让一支支铁鹞子去引开宋军。

半个月后,李元昊凭借对横山的熟悉。终究还是逃回了西夏境内。不过在宋军的围追堵截下,以及特战队神出鬼没的暗杀下,李元昊回到西夏境内时,身边的铁鹞子已经不足五百人。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完全躲过特战队的冷箭,身中两箭。都没有伤及到要命的地方,只是其中一箭好死不死刚好擦伤了他下边的兄弟。

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老天对他的讽刺,一个曾经嗜杀如命、好色如命的家伙,在他从昏睡中醒来时,听到这个噩耗,当即喷血而亡。

一代雄主,曾大杀四方,就这样窝囊的死于非命!

李元昊死后不久,其弟李成嵬宣布登基称帝继承大统,可惜他没有什么威信。而且手上也没有什么军队可供驱使。那些原先在李元昊威慑下集合的起来的势力也都各耍各的,这个西夏二世没当几天皇帝就没人陪他玩耍,西夏政权也从此成了历史,西夏地区再次陷入混乱状态。

而当初那些参与进攻金明寨的二十余万夏军将士,除了近十万当场投降外,还有五万余人被斩杀,剩余的部分溃逃进横山,最后也不知道多少能够真正活下来。

可以说,这场没有在赵祯计划内的战争,就这么匆匆收场了。以至于赵祯自己都还没反应过来。而这个曾经称霸一方的西夏政权也从此土崩瓦解,各方势力谁也不服谁,自己就打成一团。

最终经过统计,宋军以己方损失不到万人就有斩获十余万夏军。而且那些损失士兵绝大部分都是原边军士兵和金明寨的羌兵。按说,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折惟正应该很高兴才对。

可是他并没有如同大家想象那样,第时间就向朝廷发送捷报,而是在统计完战果之后,干了一件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他找了一个非常蹩脚的借口。说投降的夏军有人意图暴动,以此诛杀上千人,并将余下“暴动”的夏军一同绑起来送到内地服劳役。要是有人留意,就会发现那些被砍头的都是擒生军的各级将领,而发配的也是其中的精锐。

这一天,折惟正还大张旗鼓邀请李士彬在内的十八寨首领到场观看他的砍头表演,好似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杀俘虏的事情。本来打了大胜仗,李士彬和诸位寨主还很高兴,盼望着朝廷的嘉奖,却被那一颗颗飞起的人头吓了一个激灵,谁也没想到一个平时看起来温文儒雅的家伙,居然还有这么血腥的一面。

第二天,一群熊猫眼的寨主,真先恐后地跑到折惟正面前诉苦,纷纷表示这边疆地区实在是太辛苦了,咱们压根不想在这当啥寨主,您看您老人家能不能跟圣上说个好话,就看在这次胜仗的份上,给咱们在京城某个职位,至于这金明寨的地盘和族人,还得指望您老人家多多照顾呀!

折惟正看他们表现得如此“伤心”,也不好打击人家,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对所有羌族同胞一视同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于大家想进京过好日子的心情也表示十分理解,大家在这穷乡僻壤为国家守卫疆土多年,一定在圣上面前为大家多多美言,都不是个事!

不久之后,折惟正把边疆防御、边军改编以及羌兵收编工作都交给了狄青,而他自己则带着青龙2军压着那些“意图暴动”的降兵往内地走去。与他一同随行的还有那些准备“进京享福”的金明寨寨主及其家属,李士彬和一双儿女也在其中,而且一路上都陪同在折惟正身边,尤其是李怀宝还整天鞍前马后献殷勤。

押送降兵的青龙2军,将降兵送到洛阳交于修路的建设兵团之后,便立马打道回府朝延州走去。而折惟正则与李士彬等人在少数卫兵的保护下,踏上了回京的道路,第一次走在水泥铺设的大道上,李士彬等人表现跟土包子京城没啥两样,在见过一路上发繁荣景象之后,更是为自己的英明决定而感到庆幸。

西北大捷的战报回到朝廷,再次点燃京师百姓的激情,赵祯也命令礼部安排了浓重的欢迎仪式,朝廷大臣都出城迎接折惟正一行,让李士彬等人自豪感爆棚。

但本该接受最高崇拜的折惟正,却重重地跪在了宰相李迪的面前,双手高举一封奏折,大声喊道:“宰辅大人,下官无能,违背圣上旨意,未能达成预定战略目标。而且下官还酒后失德,坑杀俘虏,有辱国威。自知罪过深重,无颜接受如此大礼相迎,特书请罪折一封,劳烦宰辅大人转呈圣上!”(。)xh211

第39章 殿试轶事第57章 星秀出山第10章 找小三第70章 水泊梁山第24章 三关战役20第45章 满载而归第36章 应对之策第78章 偷天换日第58章 逝去的玛雅文明第101章 狩猎行动第31章 延州特战第2章 扬州之旅第110章 静坐示威第26章 大练兵二第36章 应对之策第72章 光明计划第29章 三关战役25第1章 震回千年第119章 京城来人第75章 峰回路转第88章 江防舰队第105章 伪劣冲锋舟第41章 收买军心第58章 逝去的玛雅文明第62章 大宋皇家研究院第95章 科举尝试第81章 西夏巨变第38章 竹筒方便面第49章 报纸的威力第73章 偷梁换柱第42章 神迹再现第72章 光明计划第4章 写字是个问题第59章 谣言之源第8章 有钱就是任性第62章 西夏态势第46章 晏殊请辞第48章 三党构思第88章 回娘家第39章 殿试轶事第85章 悲催的蛟龙第36章 迟来的科举第76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第24章 三关战役20第29章 寿宴下第99章 边疆挑衅第14章 落鹰坡第17章 起重器下第33章 北野整编第105章 伪劣冲锋舟第22章 为大宋之崛起而读书第11章 大宋皇家学院上第59章 水晶头骨之秘第31章 弩炮发威第70章 水泊梁山第1章 震回千年第89章 天圣一号第48章 道路与海盐第111章 采访第49章 结党探索第40 章制科惊喜第4章 纸 币不是交子第86章 海南种树第66章 收编失败第72章 虎头蛇尾之战第36章 应对之策第120章 千年等一回第61章 安地瓜攻防战第98章 兴华两案第87章 海运筹备第15章 卫朴拉投资第82章 奇怪的风轮船第43章 水泥厂第68章 候风地动仪第65章 迟来的躁动第13章 三关战役9第87章 海运筹备第17章 大宋皇家野战军第60章 筹划工业体系第34章 班师回朝第87章 宋初三先生第3章 做人要讲道理第60章 筹划工业体系第57章 星秀出山第65章 徐庆拜翁第30章 边疆噩耗第85章 破戒了第4章 辽军南侵第4章 辽军南侵第19章 野战军构想第29章 寿宴下第49章 结党探索第40章 献俘开始第49章 结党探索第114章 古版春晚第90章 时来孕至第112章 王宣恩面圣第53章 梦想地产第53章 真相大白
第39章 殿试轶事第57章 星秀出山第10章 找小三第70章 水泊梁山第24章 三关战役20第45章 满载而归第36章 应对之策第78章 偷天换日第58章 逝去的玛雅文明第101章 狩猎行动第31章 延州特战第2章 扬州之旅第110章 静坐示威第26章 大练兵二第36章 应对之策第72章 光明计划第29章 三关战役25第1章 震回千年第119章 京城来人第75章 峰回路转第88章 江防舰队第105章 伪劣冲锋舟第41章 收买军心第58章 逝去的玛雅文明第62章 大宋皇家研究院第95章 科举尝试第81章 西夏巨变第38章 竹筒方便面第49章 报纸的威力第73章 偷梁换柱第42章 神迹再现第72章 光明计划第4章 写字是个问题第59章 谣言之源第8章 有钱就是任性第62章 西夏态势第46章 晏殊请辞第48章 三党构思第88章 回娘家第39章 殿试轶事第85章 悲催的蛟龙第36章 迟来的科举第76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第24章 三关战役20第29章 寿宴下第99章 边疆挑衅第14章 落鹰坡第17章 起重器下第33章 北野整编第105章 伪劣冲锋舟第22章 为大宋之崛起而读书第11章 大宋皇家学院上第59章 水晶头骨之秘第31章 弩炮发威第70章 水泊梁山第1章 震回千年第89章 天圣一号第48章 道路与海盐第111章 采访第49章 结党探索第40 章制科惊喜第4章 纸 币不是交子第86章 海南种树第66章 收编失败第72章 虎头蛇尾之战第36章 应对之策第120章 千年等一回第61章 安地瓜攻防战第98章 兴华两案第87章 海运筹备第15章 卫朴拉投资第82章 奇怪的风轮船第43章 水泥厂第68章 候风地动仪第65章 迟来的躁动第13章 三关战役9第87章 海运筹备第17章 大宋皇家野战军第60章 筹划工业体系第34章 班师回朝第87章 宋初三先生第3章 做人要讲道理第60章 筹划工业体系第57章 星秀出山第65章 徐庆拜翁第30章 边疆噩耗第85章 破戒了第4章 辽军南侵第4章 辽军南侵第19章 野战军构想第29章 寿宴下第49章 结党探索第40章 献俘开始第49章 结党探索第114章 古版春晚第90章 时来孕至第112章 王宣恩面圣第53章 梦想地产第53章 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