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朝野之战

张雷说完话之后,整个朝堂居然奇迹般地安静了下来,连大家呼吸的声音都能够听得见。

过了好一会儿的时间,大家又不约而同地说起话来,像炸开了锅似的,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可思议,居然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来!”有位大臣看着图纸上面那复杂的机械构造,对于张雷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大加赞赏。

另一个大臣说:“这简直太疯狂了,修建那什么来着?哦对,铁路,从庐州府(巢县隶属庐州府)到松江府,再到应天府,再到京城,绵延何止千里?”

大家的想法千奇百怪,当然核心就是认为张雷是在痴人说梦,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对于这个结果张雷早就知道了,对于这些人的意见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只要说服了崇祯支持自己,那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不用理会。

“好了,诸位爱卿。”崇祯开口了,大家赶紧都安静了下来。

“张爱卿在之前已经给朕看过他的计划了,朕认为这虽然是史无前例的,但是确实也像他说的那样有许多的优点,因此朕同意试一试,你们认为如何?”

徐光启第一个站出来说道:“皇上,老臣也以为可以试一试,虽然这个计划是很大胆的,但是驸马爷向来是特立独行,纵观这几年他的所作所为,哪一个是在之前我们见过的呢?可是他还是做了,并且做得如此成功。那便说明他本身是已经计划周全了,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去做的。既然他都敢将此计划上了折子。恐怕也已经有了一整套的计划了吧。”

“这说的也是,张爱卿,你不妨说说看,你打算怎么做?还有,最主要的是,如此浩大的工程,比较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现在的情况想必你也清楚。若是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这件事情上面来,恐怕会不妙。”崇祯说道,最后暗示了一下反贼猖獗的事情。

张雷朗声说道:“皇上,修建铁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这一条铁路必将要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从巢县到松江府,这一带目前比较安定。并且还算是富庶。而且皇上你想,要锻造那么多的钢铁,就必须要请很多的工人,这样就解决了这些人的吃饭问题。要购买原料,那就会给这些商家带来商机,然后修建铁路。必须要征用土地,那么经过重新的土地规划之后,那些被征用了土地的人家可以分给数量更多的荒地,那么又解决了开荒的问题。工人们能够有吃有穿,那就会本分工作。为了提供这么多人吃喝,客栈酒楼也肯定会蜂拥而来。到时候肯定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库收入。由此可见,修建铁路实乃一举多得。”

崇祯也被他说得十分心动,特别是最后那个可以增加税收,更是正中他的下怀。他高兴地说道:“没想到修建铁路竟然还有如此多的好处。”

但是有大臣反对道:“张大人,如此浩大的工程,必将花费不少的银子吧?”

张雷早就知道大家会用这个来说事,当即便回答说:“花费必定是要有的,毕竟请工人购买材料什么的都要钱,而且根据我的预算,要等这条铁路完全修建完成,至少需要一千万两银子。”

一千万两!

整个大明朝除非把所有的这些皇亲国戚的钱全部搜刮出来才可能有这么多,但是他们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你修铁路吗?那显然是不现实的,既得利益者会无所不用其极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崇祯也没想到,居然会要花这么多钱,心中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张爱卿,按照你的说法,这修建一条铁路需要一千万两的白银,这笔钱去哪里弄呢?朕承认你刚才规划的蓝图很是诱人,但是花这么多钱来修建铁路,到底值不值得?”

张雷自信满满地说道:“值得,当然值得,若是不值得,那臣又怎么会提出这个计划呢?恐怕在场的各位也已经知道了,在之前我张雷是个商人,商人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赚钱,既然我作为一个商人,又怎么会提出赔钱的计划来?”

“哈哈,张爱卿,人都说士农工商,你从商入士,若是别人像你这样,那是决口不提自己之前做过商人的,你倒好了,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是商人,还拿到朝堂上来说,倒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崇祯哈哈大笑道。

对于自己的商人身份,张雷丝毫不以为耻,并且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富强进步,商业就必须要繁荣,所以他才如此地身体力行。听了崇祯略带戏谑的话,他反驳道:“臣认为皇上这话就说错了,臣从来不认为商人身份是低贱的。不仅如此,正是因为众多商人的存在,才导致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这话又是怎么说?”崇祯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是要凑近了倾听的模样。

张雷侃侃而谈道:“皇上,其实您就是最大的商人。”

此话一出,朝野震惊,皇上乃是真命天子,怎么可能和商人这样低贱的职业联系起来?

有大臣说道:“放肆,张大人,别以为仗着还有一点本事就可以胡言乱语,皇上怎么可能是商人?”

“就是,这言论荒唐至极,实属大逆不道。”另外一个年纪比较大的文臣厉声厉色地说道,那表情简直就算得上是痛心疾首了。

面对他们反驳的话语,反倒是崇祯最为安静,他虽然有些愠怒,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他沉声问道:“这话怎么说?”

张雷微微一笑。说道:“皇上,所谓商人。那便是以经营之道来谋取自己所需。小家小户的商人经营着自己的店铺,而皇上经营的,却是这个国家。各级官员就是这个国家里面的伙计,大家同心协力打理着这个国家,让它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皇上,难道臣说的不对吗?”

崇祯一愣,没想到张雷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但是他能反驳吗?显然不能,于是只好笑着说道:“你这小子,真能说。”

张雷脸上却是更加严肃的表情,说道:“皇上,臣说的并不是笑话,而是想向您提出一个请求。那就是取消对全国的商业的限制,除了那些禁止私营的行业。其他的都全面开放。”

“怎么可能?”说话的不是崇祯,也是另外一个大臣,他斥责张雷说道:“张大人,你不要再信口雌黄了,你知不知道你自己再说什么?若是开放商业,那谁来种地?若是没人种庄稼。咱们这么多人吃什么穿什么?”

对于他的这个论调,张雷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从古到今,抑制商业的所有人的想法都和他的一样,担心若是开放了商业那便没人从事从业生产。到后来就会天下大乱。但是这个论调在张雷看来无异于一个笑话。

“难不成故意贬低商人的身份经商的人就会减少吗?那也想得太天真了,人都是有贪念的。能有有便宜那就会去做,若是真的发狠了,那身份算什么?只要赚到了大钱,就算是没有身份也照样过得潇洒。相反的,处处都顾及自己的身份,认为自己有多高贵,但是实际上却是高不成低不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到时候除了吃喝拉撒睡什么都不会。那这样的人身份再高贵,再我看来也还不如一个会养家糊口的商人。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身份高贵的人越多就会越好的,而是需要做事的人,做事的人越多,创造的财富才会越多,这样国家才能够有更多的钱来做事情。在我看来,朝廷的作用除了管理国家之外,在经济上面,还负责有利益分配的作用,所谓利益分配,便是将税收再投入到需要资金的地方去,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所有的大臣都是哑口无言,张雷却步步紧逼道:“皇上,税收既然是取自百姓,那也应当用在百姓的身上,这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若是将税收全部据为己有,那么整个国家的钱都会越来越集中在朝廷。那么百姓若是没有钱,那拿什么来保证自己的衣食住行?若是连这最基本的生活都满足不了的话,那他们又怎么可能创造出价值来继续上缴税收呢?钱是要用的时候才是钱,若是放在家里面,那就等于是废铜烂铁,没有任何用处。”

“比如说臣刚才说的修铁路的问题,大家一起来工作,获得了收入,这样才会去花钱,花了钱之后才能够缴税,缴税之后国库才能够拿到钱,否则各自都把钱放在家里面,那岂不是就是一堆废铁么?然后,国库有了钱,再把这笔钱拿出来,投入到修建其他的工程上面。这样循环往复,钱才会越用越多。”

大家都沉默了,虽然想反驳,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张雷所说的话句句属实,虽然不怎么好听就是了。

崇祯低头沉思,然后抬起头来问道:“如果真的是像你所说的那样,朕愿意一试,只要真的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但是如果大家都从事商业而没有人下地劳作,那又怎么办?毕竟赚到钱了那钱又不能吃不能穿。”

张雷说道:“首先,臣以为,不可能在开放了商业限制之后大家都会从事商业,因为成为商人也是有条件有门槛的。要想赚钱那至少要有一点本钱才会开始,而且要想赚钱的话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头脑。那如此说来,种田的还会是种田的,就算是去当商人数量也不会很多,因为他们很少有具备这两个条件的。那么其次,皇上可以在开放了商业限制之后,针对商业再重新制定商业税,同时减少农业税收,这样一来种田比较划得来的话,又会有一部分赚钱赚得很少的商人选择种地。然后再鼓励开荒。这样一来,臣认为。种田的人不但不会减少,还会增多。”

“真的会如此吗?不过好像你说的也挺像是那么一回事的。”崇祯摸了摸自己的胡须。说道。

这个时候,徐光启站出来说道:“皇上,老臣倒是认为张大人的思维方式很是新颖,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对于张大人的说法,老臣是完全赞同的。当然这只不过是大致的方向,具体的实施细则老臣认为还有待商榷。”

“皇上。臣也认为现在要一次性实施这些是很困难的,修铁路方面,臣奏请一力承担所有费用。开放商业上面,要想全国一下子推广也是不可能的,而且风险也大,所以臣也奏请皇上先开放庐州府和松江府两地作为试点,若是情况真的如同臣所说的。那再来推广全国也不迟;加入臣说错了,那皇上下令取消了,最终也就是在庐州府和松江府产生一点影响而已。”

“好,就按照你说的去办。修铁路的事情,那真的是利国利民,朕也不能让你吃亏。你做了这许多事情,天下人都看在眼里,若是长此以往,恐怕别人也要说朕的闲话了,等到修建的铁路确实带来了利润。充实了国库,那朕便会将你所有的投入原原本本的还给你。至于在庐州府和松江府开放商业。朕也答应你。你修建铁路原本就是修建的这两个地方,想必要想见到开放商业的成效,也没有其他的地方比得上了。”崇祯终于下令道。他之所以不再犹豫地同意张雷的计划,是因为他本身不用付出任何实质性的代价,并且若是成功了的话,那首先接受赞誉的,也会是他。

张雷面有喜色,原本他还以为这些事情要经过长时间的争取才能够实现,但是没想到这么顺利。不过原因他也能够猜到一二分,那就是崇祯太缺钱了,实在是被逼急了,一听张雷说能够赚钱的事情,那第一个想法就是赶紧去做,所以张雷才会一次又一次地成功。

“皇上,万万不可让张大人去做啊,他还年轻,正所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臣弟以为还应当有人监督和协助才是。”就在张雷以为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的时候,却突然又站出了一个人来,张雷朝那边一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百年木工的幕后主使。

崇祯挑了挑眉毛,说道:“哦?你又有什么看法?”

“臣弟觉得,所有的事情都让张大人一个人去做的话,恐怕他想得事情太多难免有疏漏,需要有人监督和协助,这样就能够保证按照计划原原本本的实施了。”

崇祯还没说话,张雷却是强硬地说道:“不用费心了,既然臣提出了这个方案,那自然是已经有了全套的计划,按照计划的实施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人来监督和协助。并且臣以为,就算是要有人监督,那百姓就是最好的人选,只有他们参与了这个计划的人,才有资格说臣做得好不好,那些光吃饭不做事的人,是没有资格指手画脚的,这样的人自持身份高贵,除了空口说白话之外什么用处也没有,臣还要供他好吃好喝的,就像是蛀虫一般。有了这心思,到还不如将这些花费都用在工人们身上,让他们吃得更好。”

“你……”他被噎的说不出话来了。

崇祯开怀大笑道:“朕的张爱卿啊,你还真的是什么都敢说啊。”

张雷却是脖子一梗,说道:“皇上,臣说的句句属实,臣用的是自己的钱来为大明修建铁路,那这些钱臣怎么花,都不需要别人来指手画脚,那哪又需要人来监督?恐怕那些想要搀和进来的人啊,是想着这里面有利可图,想要从臣这里捞点油水罢了。”

这话一出来,那些蠢蠢欲动的大臣们都憋红了脸,张雷毫不客气地说出了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加入他们再开口的话,恐怕就等于是当着大家的面承认了。

“好了好了,朕乏了,大家退朝吧,想要怎么做张爱卿自己拿主意就是了,朕给你绝对的自主权,任何人都不得干涉你的计划。而朕所需要的,是看到你拿出来的成绩,明白吗?”崇祯看了看大家,恐怕再继续下去又要打嘴仗了,于是赶紧明智地宣布散了。

徐光启和张雷两人一起走在出宫的路上,看到周围没人,徐光启有些责怪地说道:“今天你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了,风头太劲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还得罪了不少人。”

张雷笑着说道:“徐大人,我从来就不认可什么中庸之道,在我的信念里面,要么就什么都不做,要做就要无所顾忌,专心致志地去做,这样才会有效果,才会有成绩,顾及太多,豪情就会被消磨,到头来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至于会不会得罪人,我从来都不去考虑,这几年我得罪的人还少吗?人在做天在看,我自认为我做的是对的,并且事实证明我做的也是对的,那就够了。”

徐光启叹了口气说道:“你生得一副伶牙俐齿,老夫说不过你,只是告诉你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其他的,你好自为之吧。”

,!

第114章 奴隶第144章 大明朝的火车第2章 死里逃生第154章 天工开物写到哪里了第163章 出售军火第379章 秦洛风回来了第334章 不能胡来第48章 张氏商会(2)第128章 格物院第170章 援汉中第142章 报纸的作用第332章 伏击李自成第112章 正七品把总第374章 柳善府第262章 琉球偶遇郑芝龙第85章 补兵第251章 扬帆出海第206章 殖民地第294章 明升暗降第280章 兵败如山倒第279章 高阳之战(5)第387章 集 体婚事(7)第171章 膝盖中箭第344章 蒙古铁骑第367章 手下留情第142章 报纸的作用第351章 战场的真相第32章 钻床和刨床第365章 八大商家第369章 大明商业拓展公司第56章 郑芝虎第223章 活靶子第70章 罗德曼教官第255章 腰杆都挺直了第60章 时运不济第37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第57章 处罚第86章 矿脉第18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138章 寻求庇护第121章 惹火烧身第3章 英雄救美的桥段第385章 集 体婚事(5)第227章 误闯敌阵第41章 合作伙伴第238章 败了第289章 海上进攻第258章 再见小莲第319章 与清决战(9)第33章 徐光启第61章 苏家族会第294章 明升暗降第339章 归去来酒楼第91章 夜观星相第55章 苏家遭劫第306章 皆为利来第20章 手摇式火柴梗制作器第34章 相见恨晚第374章 柳善府第320章 与清决战(10)第16章 任君选择第97章 谁的钱最好赚第61章 苏家族会第93章 高林镇首富第153章 第一节车厢第193章 郑芝虎之死第352章 储君第296章 失踪的张雷第376章 崇祯服软了第255章 腰杆都挺直了第333章 张雷大骂马士英第112章 硝烟乱(3)第113章 双喜临门第257章 求见圣女第12章 烟草第309章 海上霸权第108章 要出海的节奏第232章 史可法弹劾张雷第243章 被迫撤离第83章 仇崖救场第195章 冯庸面圣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332章 伏击李自成第175章 凤阳告急第300章 主动上门第70章 罗德曼教官第199章 拿下大员(1)第1章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第90章 科普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359章 总督边事第251章 扬帆出海第216章 谁得罪谁第325章 张雷遇袭第287章 来自海上的围堵第98章 锦衣卫百户第11章 烤烟第27章 实力为尊第270章 血战(4)
第114章 奴隶第144章 大明朝的火车第2章 死里逃生第154章 天工开物写到哪里了第163章 出售军火第379章 秦洛风回来了第334章 不能胡来第48章 张氏商会(2)第128章 格物院第170章 援汉中第142章 报纸的作用第332章 伏击李自成第112章 正七品把总第374章 柳善府第262章 琉球偶遇郑芝龙第85章 补兵第251章 扬帆出海第206章 殖民地第294章 明升暗降第280章 兵败如山倒第279章 高阳之战(5)第387章 集 体婚事(7)第171章 膝盖中箭第344章 蒙古铁骑第367章 手下留情第142章 报纸的作用第351章 战场的真相第32章 钻床和刨床第365章 八大商家第369章 大明商业拓展公司第56章 郑芝虎第223章 活靶子第70章 罗德曼教官第255章 腰杆都挺直了第60章 时运不济第37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第57章 处罚第86章 矿脉第18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138章 寻求庇护第121章 惹火烧身第3章 英雄救美的桥段第385章 集 体婚事(5)第227章 误闯敌阵第41章 合作伙伴第238章 败了第289章 海上进攻第258章 再见小莲第319章 与清决战(9)第33章 徐光启第61章 苏家族会第294章 明升暗降第339章 归去来酒楼第91章 夜观星相第55章 苏家遭劫第306章 皆为利来第20章 手摇式火柴梗制作器第34章 相见恨晚第374章 柳善府第320章 与清决战(10)第16章 任君选择第97章 谁的钱最好赚第61章 苏家族会第93章 高林镇首富第153章 第一节车厢第193章 郑芝虎之死第352章 储君第296章 失踪的张雷第376章 崇祯服软了第255章 腰杆都挺直了第333章 张雷大骂马士英第112章 硝烟乱(3)第113章 双喜临门第257章 求见圣女第12章 烟草第309章 海上霸权第108章 要出海的节奏第232章 史可法弹劾张雷第243章 被迫撤离第83章 仇崖救场第195章 冯庸面圣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332章 伏击李自成第175章 凤阳告急第300章 主动上门第70章 罗德曼教官第199章 拿下大员(1)第1章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第90章 科普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359章 总督边事第251章 扬帆出海第216章 谁得罪谁第325章 张雷遇袭第287章 来自海上的围堵第98章 锦衣卫百户第11章 烤烟第27章 实力为尊第270章 血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