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南北演变的开始

这其中埋藏的巨大商业机会,正是英国人热此不彼借款的根源,光是赫德一手建造起来的海关税务司,就为清政府每年输入3000万两以上的白银收入,而每年高达8000万两的政府收入,正是列强们瞄准的大钱袋。

不过秦大总督对于满清这全球排名前三的gdp完全无视,地大物博这种一厢情愿的自夸,绝对是无知的表现,他记忆深刻的一段话,来自于鲁迅先生,“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头猪或一只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而英国人在远东的投资选择其实不多,除了中国,无外乎就是小日本了,不够小日本穷的叮当响,拼了命的在英国资本市场上发行国债,去年又一次性发行了1500万日元的新债务,这让英资银行对日本政府偿债能力产生了怀疑。

即便是如此,若是英国的资本市场找不到对华投资的机会,很有可能将资本引入日本,从而加快日本的经济发展,秦铠最担心的则是随着资,一起输入的先进技术,不得不说的是,小日本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有着不错的表现,即便是秦大总督也不能轻视。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率先吃了这个葡萄,成为了大清督抚中第一个向外资银行贷款创办实业的官员,当然,秦大总督这时候也没想过自己这行为将会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他考虑的是另外一桩事情。

南洋体系的逐日庞大,随着重工业集团的大幅度投入和产出,这烧钱的速度也是日益加快。当然,这赚钱的速度绝对是日进斗金。但是,资金和技术,仍是制约南洋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更重要的一点是,尽管南洋体系已经拓展出一系列的支系产业。

当然核心的钢铁、机床、重工、化工那是绝对要抓在手里的。支系的产业包括纺织、粮食加工、罐头加工、制糖、酒类产业等等,这些产业的管理者,都是以旧的家族形势存在,而且整个产业对外的贸易。完全依托马尾海运,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依靠国内需求。这些产业依然活得滋润非常。

这可是秦铠不愿意看到的,一个产业维持着一种无竞争的状态,对于这个产业绝对不是个好事情,自己能在技术上让从属南洋体系的产业链活得暂时的领先,但是缺乏继续进步的产业迟早会把根子烂掉。最终死亡。

所以他权衡再三,义无反顾的引入了英资的铁路公司,在英国、美国、欧洲,铁路公司的运作已经相对纯熟了,但是西方铁路建设上的无序。使得铁路公司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效益更是滑坡的厉害。直接的后果,就是第十三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西方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引入一家英国铁路公司,无疑会让一起发展的广州铁路公司受益匪浅,更何况,在自己的地头,英国人能怎么蹦跶呢!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秦铠对于这时代完全无需的英、美资本市场早就垂涎三尺,只是缺乏推销手段,这时代的英国伦敦资本市场、美国纽约的资本市场完全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流言、贿赂、欺诈更是横行其中,先让英国人替自己搞搞宣传,到时候在下手,那可就顺利多了。

当然,作为这一次开拓性合作的前提条件,秦铠的特使郑观应向威妥玛爵士提出了外交方面的要求,英国政府应当支持清国对北方边境问题的谈判,而这些贷款、铁路建设的好处,自然是作为这项要求的附属条件。

郑观应和英国银行的谈判很快就有了结果,这事情上,双方都是你情我愿,都在互相算计着对方将为自己创造多少价值,虽然这位秦总督在英资参与南方铁路网建设中投资的股权和份额都作出了限制,但是,却出人意料的同意建设一条连接由英国公司控股的广州到韶州的铁路,当然广东铁路公司以土地为资本,要占有30%的股权。

对于这一点,其实英国人还是挺郁闷的,这时代昂贵的铁路建设费用,每公里铁路的建设,即便是在劳动力极其低廉的中国,依然达到一万两白银以上,事实上,在后世常常出现天价的土地,这时代根本就不名一文,这些穿越荒山野岭的土地,鸟不拉屎的地方,那会值钱,这摆明了就是大清官场的潜规则嘛。

只是,这做为两广总督秦铠同意整个大清国唯一的一家英资控股铁路公司成立的条件,在充分考虑铁路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及在伦敦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后,最终被汇丰银行、汇川银行、麦加利银行合伙吃下了这一单。

而秦大总督的胃口也不小,通过第一次的借贷,他就直接从英国人手里获取了1200万两白银的贷款,利息是每年3厘,这比起之前英国人贷给左宗棠1800万两白银的7厘高息,可谓是便宜到了极致。

而且,秦大总督更是无耻的要求,这些利息将以铁路公司的获利来逐步偿还,这一点,经过郑观应的一再力争,英国人考虑再三,也充分估算了收益后,倒也同意了。

郑观应达成这份让他自己也无法相信的协议时,对于秦总督的远见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可以这么说,秦大总督没出一个铜板,就从英国银行里拿走了一千两百万两白银,这意味着两广之地,很快就会多一千公里以上的铁路,更意味着,南洋重工将获得一把笔新的订单。

消息以紧急电报的形势拍发到广州和前线,负责铁路建设事务的唐廷枢和徐润也是十分意外,广东铁路公司第一期的铁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广东铁路大建设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风潮。虽然现在还没有更多的铁路在上海的股票市场上融资,但是。买办们私下里已经把铁路公司和利润丰厚的轮船招商局相提并论了。

而这次从英国人那边的贷款,没想到获得的条件如此优厚,两人商议之后,留下唐廷枢继续负责广东铁路的建设,徐润带着南洋银行的工作人员匆匆赶往上海。准备和英资银行办理资金的交接手续。

而紧随着《申报》报道清俄北方边境冲突后,《福建新报》也刊登了清流名士陈宝琛的关于俄国入侵清军控制地区的的评论,这位人在北京的清流大佬这次可谓是赤膊上阵,直言“寸土必争、绝不妥协!”

这样的论调出现在《福建新报》上。其实已经和朝廷里“勿轻启边患,当以和为贵!”的方略大相庭径了,报纸到了京师后。更是掀起了一场论战,军机处自然是谨遵宫内的意思,坐起了壁上观,反正这事情已经抛了出去,此刻在参与其中。自然是大不明智的事情。

醇亲王和礼亲王那是慈禧太后的不二跟班,不过太后对于清流的纵容,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权术的平衡,而这一次,陈宝琛的论调显然有些出格了。太后要以和为贵,你陈宝琛竟然要和毛子刀兵相见。

6月20日。晨议之后,北京城爆出了一幢大事情,太后显然知道了这件事情,据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对于陈宝琛所提的看法,太后只说了四个“妄议朝政!”

但是,这四个字却已经足够要了命了,翰林学士陈宝琛当日就收到了宫里斥责的旨意,要求他立刻变更自己的言论,这件事情,成为了清流一党发生内部巨变的诱因。

陈宝琛对于军机处的处置自然不服,愤然请辞,宫里自然不允,当日,他拜会了清流的几位元老李鸿藻、翁同稣、潘祖荫之后,便挂冠而去,临行之时,作为清流四谏之一、现在北京城清流的干将,却只有寥寥十余人来为他送行。

很显然,宫里的意思让这些平日里夸夸其谈的清流名士们也是十分紧张,没人愿意在这风头浪尖之时来触怒皇上身后那个女人。

而关于是战是和的争议,却并未因陈宝琛的请辞而平息,反而成为了京城官员十分热议的一件事情,这是因为,就在曾纪泽与俄罗斯公使博白傅进行紧张谈判的当口,秦大总督的800里加急的奏章到了。

奏章对于铎陈、萨尔津之战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于俄罗斯在外东北展开的清洗罪恶更是其中的重点,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秦铠断言,俄罗斯在外东北清军控制区域的正面云集了大批军队,完全就是一个侵略的态势,绝无立刻和谈的可能。

而对于外东北地区的控制,秦铠提出了一个要塞防御的战略,这一点上,倒是没落了朝廷的面子,他提出沿着黑龙江北岸,依托现在控制的城镇建立广泛的防御要塞,以保护当地的原住民和归属这些原住民名义下的国土。

但是,他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议案,奏章里虽然没没有直言,但是处处隐射黑龙江将军文绪在北疆处置中的失误,秦铠奏报:“北疆二十载未增兵,江北卡伦三年内为敌所破十之三四,皆因无视边防之误!”

这北面的边防,直接归属的就是黑龙江将军文绪,这奏章中所指,明眼人一看就知晓,而且,军机衙门的大佬们都知道文绪先弹劾这位秦总督在先,没想到这反击来的如此之快。

所以秦铠请朝廷重新恢复黑龙江副都统之职务,管辖地正是黑龙江以北至外兴安岭的大片土地,这样的话,至少到时候师出有名,现在江北的小城竟然最高长官是8品的大使,完完对这片土地的忽视。

秦铠自然明白满清这些显贵的糊涂脑袋,这江北之地在他们的映像中就是一片毫无利益可言的土地,常年冰封,环境险恶,就是设立州府,那也是无利可图!

不过他们所不知道的真实情况是,中华大富饶美丽的土地,恰恰就是这片被满清贵族们彻底抛弃的沃土,外兴安岭、黑龙江、日本海、鄂霍茨克海环抱的那方土地上,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占这时代疆域的8%。却拥有着超过30%的自然资源蕴藏在这里。

最简单的、最真切的例子,就来自于外东北黄金的产量。年产2000吨黄金的傲人成绩,后世即便是在秦铠那时代也是望尘莫及,而新中国见过50年后,也才刚刚达到100吨的门槛,更别说外东北傲视欧亚的森林资源。这其中的价值,秦铠真是不知道如何向世人来解释。

所以,秦铠在奏章中只是轻描淡写的吹了个牛皮,他启奏朝廷。从审讯俘虏那里得到一个消息,据说毛子正在东北开采黄金,而且获利颇丰。这外东北原本就是大清疆域,虽然根据瑷珲条约割了出去,但是这边境勘定却有很大弹性,毕竟清军在当地是有实际控制权的。

他坦言,若是这等好处落入俄国人之手。可是朝廷的巨大损失!

礼亲王世铎正被陈宝琛引发的寸土必争言论弄得焦头烂额之际,忽然看到秦铠这个大防御战略,很显然,这个方略并没有明显违逆太后意思的言论,很大程度上能堵住清流的嘴。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方略的执行者正是与清流关系不错的秦铠。

至于这毛子开采黄金之事,虽然有些道听途说的嫌疑,但是秦总督既然为否定,而且奏报上来,想来必定不是空穴来风,细想之下,礼亲王世铎倒是越想越觉得可能,这铎陈城一支就是大清的领地,给毛子抢了去,刚抢回来,毛子就吵上门来了。

若是没有极大的好处,毛子犯得着为这么个小城大动干戈嘛?他和清政府的大多数官员,至始至终都对毛子抱有幻想,根本不知道这群斯拉夫人对土地的疯狂,琢磨了一番之后,他立刻准备去见醇亲王。

当然,潘公子潘博盛送来秦大总督的一笔10万两敬仪,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铠请他帮忙的是要求解决北方军费和设立黑龙江副都统的事情,看到银票后,这件事情原本也就是举手之劳,那块土地都没个定数,设置个名义上的副都统,这根本就是个名义而已。

礼亲王世铎立刻满口应下,答应在太后面前力陈促成此事,至于这军费的报销,绝对是京城里最好捞钱的产业之一,他收秦铠这笔银子那绝对是给秦大总督面的事情,南洋水师这两年的军费可都没怎么拨付过。

这也怪秦总督太张扬了,他那个水师的战舰一多半都是两次战争给抢来的,现在入主海军衙门的李中堂大人,自然以南洋水师战力充足为由,每年就拨付一点军饷了事,根本没有造舰的费用,而北洋水师已经连续下了4艘铁甲舰的订单了,现在这位秦总督来打点这事情,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对于外面盛传这位秦总督的点金手,他也是颇为惊讶,这位秦大总督上任后,这敬仪都是大清头一份的,自己哪能不满意,而广东自从这位秦总督入主后,更是关税猛涨,这更是让朝堂上这些大佬对两广之地重视非常。

要知道,其他的关口,进口鸦片收的“药厘”都是一大笔的收入,而独独广东大肆打压鸦片入埠,就算是进了广东的口岸,也无法进一步销售,使得英国人纷纷转战其他地方。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广东的关税依然从三年前的340万两猛涨到500万两以上,而广州原本就是远东重要的口岸,现在都俨然有超越上海成为远东第一港的趋势,这军费问题嘛……礼亲王收了银子,倒也和潘大公子实话实说。

这朝廷的银子吃紧的很,既然秦总督那边军饷紧张,那自然会拨付一些,若是想要再多,军机处那也是拿不出来,不过秦大人东北要办的事情,他这边尽力!

相对于京城内对北疆的论调,南方的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舆论,《福州新报》已然成为了两广和清流的喉舌,陈宝琛的撰掀起了两广军队、官员和学校的热情,秦总督督战北疆,这自然是南方诸省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而对于北疆是战是和,两广的官场都是一片战争的呼声,事实上,军队早在数月前就完成了动员,更有大批军队早已北上,而且,一份相比《福州新报》更加激进的报纸《新时代》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两广的新学之中。

第502章 水师巡阅的背后第48章 光读书不考试的年代封推感言第686章 事件升级了第1011章 海外工业区计划第576章 暗流涌动第19章 咱的第一炮第547章 躺着也中枪的淮军第453章 601舰的绝杀第791章 双城子之战(一)第261章 全面围攻第98章 突击战和骚扰战第250章 胎死腹中的小野浜铁工所第1329章 阴谋中的算计第676章 兵变第633章 游戏规则我来定第863章 海上遭遇第1331章 俯冲轰炸机第30章 决策千里之外第637章 三千里征战第一步第377章 契约化联合销售第672章 葡萄牙人的噩梦第70章 要命的弱点第849章 世纪大选第1087章 夏级战列舰第868章 瓜分日本权益的密议第613章 炮营显威第266章 等待最后的胜利第305章 手伸到菲律宾啦第1204章 不成功的项目第1361章 琉球号的逆袭(三)第115章 扳回先手第1091章 为国担当的时刻第448章 权兵卫的野望第1125章 布尔战争入场券第615章 军官特别教导团第287章 土地,咱都收了第1172章 加勒比之战(一)第49章 麻烦来了第610章 关外的策略第883章 利益介入第108章 整编第1222章 新南洋双杰第597章 枪已上膛第180章 琉球的未来第797章 中英二次密约第1115章 巡航开普敦第1210章 撞进南圣胡安港第709章 无线信号机第347章 一切威胁,都要清除第748章 怒吼吧,火炮(一)第1082章 北澳洲武装移民计划第337章 旧金山港的炮声第259章 镇南关的意外第1130章 火控平台大比拼第452章 战舰对要塞第1150章 跨太平洋通讯网第583章 诱敌出击第1326章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第93章 中西方的义利之辩第240章 舰队火炮射击规范第126章 八一版刺杀教范第245章 土围子的战争第351章 海上遇敌第751章 北洋的奋战第594章 代理人第134章 法国俘虏的杯具人生第162章 越北大洗牌第1084章 中英停战条约第583章 诱敌出击第1219章 超级实验室第1154章 美西战争的序幕第430章 骑兵浴血战第556章 刺杀案的判决第491章 八山岛的暗袭第248章 没有天生的将军第1164章 立刻自动退散第219章 新的产业圈第755章 马沙科夫将军号的运气第299章 咱是文明人第127章 狭路相逢第241章 以快打快第1280章 印度洋危机第601章 匪患和征兵令第102章 海外计划第378章 危机重现第789章 宪法和选举法出炉第297章 圈了夏威夷的羊牯第682章 近在咫尺的海参威第653章 天桥山揭幕战第908章 不对称较量(二)第501章 逆袭华尔街第602章 军机处的最后公文第1278章 交趾支那的麻烦第559章 决裂在即第893章 海军的秘密手段第146章 英属北婆罗洲公司第42章 阳谋对阴谋第1167章 关键的转向点第214章 关税,从美国货开始!
第502章 水师巡阅的背后第48章 光读书不考试的年代封推感言第686章 事件升级了第1011章 海外工业区计划第576章 暗流涌动第19章 咱的第一炮第547章 躺着也中枪的淮军第453章 601舰的绝杀第791章 双城子之战(一)第261章 全面围攻第98章 突击战和骚扰战第250章 胎死腹中的小野浜铁工所第1329章 阴谋中的算计第676章 兵变第633章 游戏规则我来定第863章 海上遭遇第1331章 俯冲轰炸机第30章 决策千里之外第637章 三千里征战第一步第377章 契约化联合销售第672章 葡萄牙人的噩梦第70章 要命的弱点第849章 世纪大选第1087章 夏级战列舰第868章 瓜分日本权益的密议第613章 炮营显威第266章 等待最后的胜利第305章 手伸到菲律宾啦第1204章 不成功的项目第1361章 琉球号的逆袭(三)第115章 扳回先手第1091章 为国担当的时刻第448章 权兵卫的野望第1125章 布尔战争入场券第615章 军官特别教导团第287章 土地,咱都收了第1172章 加勒比之战(一)第49章 麻烦来了第610章 关外的策略第883章 利益介入第108章 整编第1222章 新南洋双杰第597章 枪已上膛第180章 琉球的未来第797章 中英二次密约第1115章 巡航开普敦第1210章 撞进南圣胡安港第709章 无线信号机第347章 一切威胁,都要清除第748章 怒吼吧,火炮(一)第1082章 北澳洲武装移民计划第337章 旧金山港的炮声第259章 镇南关的意外第1130章 火控平台大比拼第452章 战舰对要塞第1150章 跨太平洋通讯网第583章 诱敌出击第1326章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第93章 中西方的义利之辩第240章 舰队火炮射击规范第126章 八一版刺杀教范第245章 土围子的战争第351章 海上遇敌第751章 北洋的奋战第594章 代理人第134章 法国俘虏的杯具人生第162章 越北大洗牌第1084章 中英停战条约第583章 诱敌出击第1219章 超级实验室第1154章 美西战争的序幕第430章 骑兵浴血战第556章 刺杀案的判决第491章 八山岛的暗袭第248章 没有天生的将军第1164章 立刻自动退散第219章 新的产业圈第755章 马沙科夫将军号的运气第299章 咱是文明人第127章 狭路相逢第241章 以快打快第1280章 印度洋危机第601章 匪患和征兵令第102章 海外计划第378章 危机重现第789章 宪法和选举法出炉第297章 圈了夏威夷的羊牯第682章 近在咫尺的海参威第653章 天桥山揭幕战第908章 不对称较量(二)第501章 逆袭华尔街第602章 军机处的最后公文第1278章 交趾支那的麻烦第559章 决裂在即第893章 海军的秘密手段第146章 英属北婆罗洲公司第42章 阳谋对阴谋第1167章 关键的转向点第214章 关税,从美国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