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4 神皇鉴诗

本枝院的直堂里,人来人往,事务繁多,旧事未已,新事又来。

上官婉儿往丽春殿送了一次文牍,待返回直堂的时候,便发现自己的席案附近聚集了几名女官,而她此前写诗的素笺正被几人传看。

“才人回来了!”

眼见上官婉儿行进来,一名女官拍掌笑道。看那神态语气,这称谓乃是双关,既在招呼上官婉儿,也是赞扬她的才情:“偷览新作,才人勿罪啊!”

上官婉儿闻言后只是笑笑,真正重要的文书笔迹她自然会妥善收起,不会随意摆在案上。但听女官误会这是她的诗作,本待要开口解释,却又听对方说道:“跟后作相比,我还是更喜欢才人前作。”

“哦?这是为什么?”

上官婉儿闻言后却是一奇,一边走回自己的席案一边发问道。那一张纸笺上,前面写着的是永安王原诗,后面则写着上官婉儿修改过的诗文。

“上官才人诗情高雅,宫中俱知,有所出必佳作。我又怎么敢卖弄品评,只是觉得较之后作,前作更妙趣生动一些,仿是身在此中,雨洗气新,蝶舞清凉,似乎暑夏燥热都被带走几分……”

能在本枝院直堂任事,自然不是寻常妇人,文理精通是基本,相应的文学素养也是有的。那女官口称不敢卖弄,但开口讲来也将自己的感受说的清楚。其人方一开口,另外几人也都发声附和。

“前作意趣生动,那么后作就乏于可赏?”

上官婉儿随手接回纸笺,不动声色的问道,一时间倒是忘了解释诗作所属。她低头又看了一遍自己的改诗“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繁飞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对于这一首改诗,上官婉儿其实也是有些不满意,只觉得仍欠雅致绘饰,失于浅白。如她祖父上官仪有“青山笼雪花”旧句,初读只觉得文辞失调,但若仔细品味,初春残雪片片散落山林,被气魄浑厚且生机盎然的青山所笼罩禁锢,这才是真正的写景巧思。

不过直堂人来人往,上官婉儿也耐不下心作更加精致的雕琢,但就她自己看来,这一首改诗无论形制还是韵意都要小胜永安王前作,且没有破坏太多前诗的趣致,也算尚可。如今却被几名女官众口一辞的认为前作优于后作,心中多多少少生出几分争胜的念头。

“后作工整便诵,意气自然更足,但都锁在了字面,反倒不易让人有感遐思。大概是暑意蒸人,追爱春雨,前作与其说导人入境,不如说是勾人心补闲情,但却拙思难就,才让人有诗外意趣盎然之感。若我能有上官才人如此诗情,大概也要忍不住提笔再修,精益求精。”

说这番话的是御正厍狄氏,对于上官婉儿的才情赞赏溢于言表。毕竟文理精通与诗才盎然是两回事,论断是非谁都能讲上几句,取韵成诗则难度更高。上官婉儿的诗才在一众女官当中也是翘楚存在,可谓是家传渊源,续而不绝。

听到御正精益求精的评价,上官婉儿勉强接受。

她倒不是非要与永安王争个胜负,毕竟本身年龄阅历、学养诗才都已经养成,也没有必要去跟永安王比较,只是刚才一边倒的评价让她有种雅音难鸣的孤立感,觉得自己用心雕琢被人忽视而有些无法接受。

不过眼下倒是不好再说这首诗乃永安王所作,免得被人误会是贬低旁人捧高自己。左右只是一桩小事,上官婉儿随手收起纸笺,其他女官也都各自归席劳事,不再继续议论争辩。

但上官婉儿却没想到,关于这两首诗仍有余音,而且余音还不小。

几日后,又有一批新的女官入宫任事,为了让她们尽快融入新的身份,神皇在百忙之中拨冗而来,于本枝院廊殿赐宴一众女官。

宴席午后,适逢骤雨,雨后天地如洗,园景清新,神皇偶发兴致,殿上赋诗一首,并命在场女官应诏试和,也存了考校新进女官才情如何的意思。

只是在轮到远本枝院女官时,御正厍狄氏却说道:“妾才情乏乏,强应不得,恐伤陛下雅兴,请以上官才人旧作代和。”

这一理由也只是寻常,上官婉儿本有才名,可是女官中真有捷才能速成一诗者毕竟少数。神皇雅趣偶发,殿内乏人应和也是不美,因此常请上官婉儿代应,这也是她人缘极好的原因之一。

神皇在宫内并无外廷的威容,对女官们也多是和气,华髻盛妆,身穿紫金大袖衫裙,举手间臂弯处缀珠饰彩的织羽披帛熠熠生辉、如一道银河绕身流淌,丰腴美艳,不逊色于在场任何一人。

她微笑着指了指殿下的厍狄氏,示意婢女韦团儿将自己案上葡萄酒为厍狄氏斟满一杯,言虽埋怨,但却透出一股熟不拘礼的亲近感:“夫人逃诗成习,该当自饮一杯,且再诵来。”

厍狄氏奉酒谢恩,然后才徐徐诵来,正是几日前所见上官婉儿的《雨晴》,一边念诵着,还一边望着上官婉儿颔首示意。

听到厍狄氏所用是这一首诗,上官婉儿一时间不免有苦难言,她跟厍狄氏眼下还因为永安王一家而被神皇考验中,没想到无意中纠葛更深。

《雨晴》诗根本就不属于应诏诗的风格,可很显然厍狄氏也不清楚这当中分别,随口用了只求应付过去。毕竟她们只是完全依附于神皇的待诏女官,而非外廷那些清显词臣,诗文好坏对自身际遇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好在厍狄氏所用乃是上官婉儿所改的诗作,这也让她在稍感庆幸之余不免又隐有窃喜,可见在厍狄氏心目中也觉得自己这一篇改诗较之原作更胜几分。

然而上官婉儿的庆幸、窃喜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接下来应和的女官,所诵居然是同一题《雨晴》诗,自然就是永安王那一首原作了。

且不说上官婉儿心中叫苦,神皇本来侧偎御床,在听完厍狄氏所吟诗作后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示。可是在听到另一名女官所诵同题《雨晴》之后,便忍不住坐起身来,娥眉微扬,指着上官婉儿笑语道:“居夏咏春,已是一奇。婉儿还有兴致连拟两诗,不过这后一题应该是前作吧?”

上官婉儿恭然起身应是,事到临头也只能应下来,不敢再提这诗原作乃是永安王这一件事,以免扰了神皇兴致,只在心中暗道一声抱歉。

唐人作诗成俗,一题多作都是寻常,但这两首诗字义如此相近,很明显是不满前作,继续雕琢修饰的结果。

见上官婉儿点头应是,武则天便笑起来:“一题二作,前者应是有感而发,一派天真洒趣,后者则收勒诗情,句式更工。但有前诗在先,后来的雕琢反而没有必要。

雨前初见花间蕊,可见自是惜花人,目及于微蕊,也尤衬雨打花落之可惜。雨前不见花间叶,虽然毕言繁花景盛,吐芳遮叶,但也只是寻常看客道途匆匆一瞥,大不及洞见花蕊之爱花惜花。虽然成于工整,但却失了这一点意趣,不过俗景陈设,意境已经远远有衰……”

听到神皇这一番点评,上官婉儿心绪已是一震。在场不乏女官也参与前日讨论,特别那名代吟的女官听完后,已经是忍不住击掌赞叹起来:“上官才人一题两成,妾更爱前作,苦于拙思不能拣辞嘉赞其优。神皇陛下妙言点诗,妾才知所爱花间细蕊。”

上官婉儿闻言后更是默然,她只从字句方面去吟咏感受,觉得花间蕊与叶底花有强对之嫌,不合回文之妙。

此刻听到神皇点评,这才感受到那种俯首看花、细蕊分明的意趣,远远不是廊下远观繁花似锦、斗艳夺叶能比。

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全无叶底花,工整是工整了,但正如神皇所言,俗景陈设,呆板寻常。上联首句蕊与叶的区别,就在于入不入心,能入方寸者则必动人,情之所起,又哪里是诗工斧凿能比得上的。

神皇点评不止于此,继续说道:“蛱蝶飞来过墙去,飞来二字暗含寻索,小物此心同我,俱是爱花,寻而不见,过墙飞走。‘繁飞’二字只得一个躁闹,风景大失,前情俱无,实在是坏诗的蠢字。应疑春色在邻家,妙在观景者之不自信,蛱蝶小物,与我一情相通,虽弃此而走,我不愿笃言讥其愚蠢,只作‘应是、或是’之猜测。‘却’之一字,虽切声韵,只笑蠢物徒劳,怨而讥之,余情却是大损……”

上官婉儿越听,心情便越局促,如果说开始不愿交代清楚,是因为怕提及永安王会扰乱神皇雅趣,那么现在则就是真的羞于承认了。原本她还觉得自己这篇改诗工整意足,已经超出永安王前作良多,可是在神皇点评下竟然一无是处。

如果说旁人的点评还不能说服上官婉儿,那么神皇这一番评价,则就真的让她无言以对。不仅仅只是因为畏惧神皇的身份权焰,而是对神皇的鉴赏水平发自肺腑的倾慕崇敬。

圣母神皇,可不仅仅只有牝凶弄权的权谋一面,其本身的文学素养也是极高,雅爱雕虫,否则在早年间也不会得到士人衷心投靠,从而组织起一批北门学士为其摇旗呐喊。

执权越久,朝野贤流供其品鉴授用,评价一两首小诗孰优孰劣自然不在话下。

评价完这一首小诗之后,武则天接下来的话又让上官婉儿颈后绒发炸起:“这一题两首联绝,前者得趣,后者在工,却都不是婉儿你惯常诗风,怎么逸趣偶生,作此吟琢?”

0403 凶逆作恶,宰相罪大0998 六诏克定,吐蕃穷途0713 韦卿雅正,堪为宰辅0962 祖宗功伟,万世不祧0248 太平积忿1041 颓志老物,不足兴邦0674 唐王博大,予我从容0807 鸡犬升天,贵戚匿野0774 定乱须勇,国赖英主0680 食禄半生,所待捐身0280 宝利行社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0964 王邸门高,俗流难入0937 壮烈割舍,清白事唐0489 造化倏忽,饮食尽兴0397 中使登邸,移取谱牒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766 拥王从龙,功成此日0384 二王同坊,长短必争0784 告令天兵,卸甲归国0899 少年怀春,至今难寤0871 故情难舍,归乡修茔0407 嫁女骤显,爵封县男0874 狡兔三窟,营持有道0220 如意元年0590 故隋兵道,遗泽后世0612 名王入陇,天佑唐业0124 朔边良才0973 三郎行邪,亲者心痛0922 祖孙一体,荣辱与共0662 赤尊几重,能继统否0974 故事险恶,祸根难躲057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0795 无上可汗,进退失据0696 关西父老,与王共罪0512 过墙抽梯,遣用雍王0461 来某成亲,障车万缗0505 诸将自谋,雍王可靠1041 颓志老物,不足兴邦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078 死而无憾057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0220 如意元年0197 先王回迁,陪葬乾陵0474 子孙如此,卿等羡否0480 与虎谋皮,智小用大0439 踏破白马寺0952 图穷匕见,归义夺城0035 娇花藏毒0836 长安百姓,竞备佳节0290 惧亲如仇0394 梁王虽强,自有能者0909 元振镇边,色亦有道0319 巽郎才壮0034 狄公满腹荆棘0027 南衙北衙0212 独不见,自惶恐0370 名王志壮,当避一席0104 王居大不易0312 本钱自收,一本万利0601 选募游弈,跨岭杀蕃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癣0021 少王不寿诗家悲0866 诸子不才,不可付事0651 我王权壮,誓杀钦陵0860势有强弱,绝不待毙1002 诸酋自肥,归化不易0387 门傲难托,上官听乐0091 恩赐瑞物0653 蕃国王母,深宫问事0159 皇孙李宝雨0433 代王威重,徇私窃功0946 天时在我,应时而兴0945 国运之争,不容退缩0194 报还颜色,李氏有人0006 人尽敌国0194 报还颜色,李氏有人0317 尚方少监0473 祖孙交心,昭德复相1030 请赐麟种,宣教西康0110 托事献命说几句话0253 勿谓新王不死0567 河谷血战,儿郎英武0349 魏王亚献,宰相趋送0764 皇命驱使,杀贼有功0232 能杀我者非足下0470 唯情不可恃,满朝非君子0746 河东空虚,无兵备乱0659 不事二主,死为唐魂0307 南望老人星0187 立笔为聘,定此良缘0544 先王仁义,前缘早定0059 生人探幽0897 人伦大义,国法难夺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639 王法煊赫,宇内无敌0604 诸胡聚首,桀骜伏诛0456 谁沐代王恩威0627 常之悍勇,钦陵遁走
0403 凶逆作恶,宰相罪大0998 六诏克定,吐蕃穷途0713 韦卿雅正,堪为宰辅0962 祖宗功伟,万世不祧0248 太平积忿1041 颓志老物,不足兴邦0674 唐王博大,予我从容0807 鸡犬升天,贵戚匿野0774 定乱须勇,国赖英主0680 食禄半生,所待捐身0280 宝利行社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0964 王邸门高,俗流难入0937 壮烈割舍,清白事唐0489 造化倏忽,饮食尽兴0397 中使登邸,移取谱牒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766 拥王从龙,功成此日0384 二王同坊,长短必争0784 告令天兵,卸甲归国0899 少年怀春,至今难寤0871 故情难舍,归乡修茔0407 嫁女骤显,爵封县男0874 狡兔三窟,营持有道0220 如意元年0590 故隋兵道,遗泽后世0612 名王入陇,天佑唐业0124 朔边良才0973 三郎行邪,亲者心痛0922 祖孙一体,荣辱与共0662 赤尊几重,能继统否0974 故事险恶,祸根难躲057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0795 无上可汗,进退失据0696 关西父老,与王共罪0512 过墙抽梯,遣用雍王0461 来某成亲,障车万缗0505 诸将自谋,雍王可靠1041 颓志老物,不足兴邦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078 死而无憾057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0220 如意元年0197 先王回迁,陪葬乾陵0474 子孙如此,卿等羡否0480 与虎谋皮,智小用大0439 踏破白马寺0952 图穷匕见,归义夺城0035 娇花藏毒0836 长安百姓,竞备佳节0290 惧亲如仇0394 梁王虽强,自有能者0909 元振镇边,色亦有道0319 巽郎才壮0034 狄公满腹荆棘0027 南衙北衙0212 独不见,自惶恐0370 名王志壮,当避一席0104 王居大不易0312 本钱自收,一本万利0601 选募游弈,跨岭杀蕃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癣0021 少王不寿诗家悲0866 诸子不才,不可付事0651 我王权壮,誓杀钦陵0860势有强弱,绝不待毙1002 诸酋自肥,归化不易0387 门傲难托,上官听乐0091 恩赐瑞物0653 蕃国王母,深宫问事0159 皇孙李宝雨0433 代王威重,徇私窃功0946 天时在我,应时而兴0945 国运之争,不容退缩0194 报还颜色,李氏有人0006 人尽敌国0194 报还颜色,李氏有人0317 尚方少监0473 祖孙交心,昭德复相1030 请赐麟种,宣教西康0110 托事献命说几句话0253 勿谓新王不死0567 河谷血战,儿郎英武0349 魏王亚献,宰相趋送0764 皇命驱使,杀贼有功0232 能杀我者非足下0470 唯情不可恃,满朝非君子0746 河东空虚,无兵备乱0659 不事二主,死为唐魂0307 南望老人星0187 立笔为聘,定此良缘0544 先王仁义,前缘早定0059 生人探幽0897 人伦大义,国法难夺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639 王法煊赫,宇内无敌0604 诸胡聚首,桀骜伏诛0456 谁沐代王恩威0627 常之悍勇,钦陵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