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忠勤王命,嫉恶如仇

开元四年的年节前后,由于吐蕃挑起边衅,朝野氛围本就不够平静。而等到新年伊始,圣人于大朝会中宣布将会亲自出征,收复被吐蕃侵占几十年之久的青海,更是将整个长安城的气氛瞬间引爆。

民间各种气氛热烈的反应,久居大内中的圣人尚无切身感受。但是朝堂中的反应之激烈,饶是圣人早有心理准备,也对朝士们各种激昂热切的回应大感惊诧。

就在大朝会结束的同时,诸多奏章便如雪片一般向南省涌来,许多上书者本身并没有上书言事的资格,也都委托所司主官代为呈交。

至于设立在丹凤门外的铜匦,更是在大朝会结束短短一个时辰之内,便被各方投书给塞满。而当监匦使率员前往收集投书的时候,铜匦周围早已经堆满了各类投书。

原本大朝会结束之后,圣人本该前往麟德殿赐飨大酺朝参诸众,但是由于各处涌来的奏书实在太多,急需批阅处理,所以麟德殿大酺便交由太皇太后与岐王李守礼共同主持,而圣人则与几名重臣宰相们匆匆赶往中朝宣政殿处理各方奏书。

当李潼来到麟德殿的时候,中书、门下包括集英馆诸学士早已经入殿忙碌起来。每个人书案上都堆放着大量的奏书,而殿外还源源不断的有箱笼送来。

老实说,李潼在看到这一幕画面后,心情是颇有忐忑的。今日大朝会上,他所宣布的两件事情可以说都有着惊世骇俗的影响,无论是自己御驾亲征、还是太皇太后归朝监国,都能深刻戳中时流的痛点。

尽管他在此之前已经与朝中重臣们达成了共识,可若在朝群众广泛参议、对此都持反对态度,那究竟该不该这么做,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不独圣人自己,几名宰相这会儿也是神情严肃、不敢怠慢,入殿之后便直扑书案上的那些奏书,完全没有闲话其他的心思。

此时的御案上,也已经摆满了初步整理出来的奏书。这些上书者以五六品朝士为主,多数都是三省六部之下诸司主官,是朝政事务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大唐朝廷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态度与意见如何,自然也就极为重要。

李潼入座之后,便开始快速浏览这些奏书,接连看过几篇之后,神情便渐渐发生了变化。而不待他略作总结,宰相刘幽求已经手捧几篇奏书离席而起,行至御案陛前,神情不无振奋的说道:“民情激昂、士气勇健,皇命复威寰宇、雄图大有可恃!”

随着刘幽求开口,其他几名宰相也都陆续起身,神情轻松了许多,一个个都口出赞言。

听到诸宰相所言,李潼也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两手压在御案,语调也颇有欣慰道:“邦家之所壮大,远非二三子恃勇能成。群声襄此壮举,众志成城,国运复兴有望!”

殿中所收聚的这些奏书,当中虽然也有劝谏圣人不可赴边犯险的论调,但所占比例却并不大。而绝大多数的奏书,都是在讨论此番大唐出兵收复青海的可行性以及各种具体方略。至于太皇太后归朝一事,则就更加的少有提及。

对于这样的舆情状况,李潼自是欣慰有加。他最担心的就是群臣们不顾真正的军政大计,仍然执着于内部的各种纷争。

过往数年,朝廷在休养生息的同时,也一直在规避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由于没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加以检验,具体的成效如何,无论李潼、还是诸宰相们,心里其实都没有一个绝对明确的判断。

可是现在,通过群臣奏书们可以看到,当下舆情的重点并不在于内部的权力分配与立场纠纷,而是每个人都在认真的思考大唐社稷的发展与前程。

大唐帝国体量庞大,当世不作第二之想。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其实来自外部的任何挑战与危机都难以决定整个政权的兴亡。而决定国力强弱与否的最大因素,就是内耗的问题。

内部的争斗与损耗,是从古到今任何的大组织都难以避免的问题。谁能将这一问题解决的更好,那么谁就更强大。

为了达成这一局面,过往数年李潼自是做了许多的努力,包括但不限于制度的改革、人员的调整以及从肉体上直接消灭那些冥顽不灵、破坏大局的人。

如今大事在图之际,总算见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朝情局面,李潼自是心情大好。

同时他也对几代先王所留下的遗泽深怀感激,正因为大唐拥有着辉煌至极的过往,所以才能在时局恢复平稳的短短数年时间内,便走出了过往时局昏暗混乱的阴影。整个朝廷都以复兴往日的辉煌荣光为己任,除此之外其他任何的考量都不再重要。

心中的忧虑不再,李潼便从席中站起身来,吩咐几位宰相继续留此审阅遴选这些奏书,而自己则又返回了麟德殿。

此时的麟德殿中,自是一派载歌载舞的热闹画面,许多立朝大臣与胡酋宾使们也并不自矜身份而不苟言笑,争相歌舞献艺以为邀欢。

只是在这热闹的表象之下,众人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心不在焉,并不能完全的纵情戏乐。毕竟刚才大殿中所听到的讯息实在太过惊人,让人震惊得心神不属,忍不住的杂念丛生。

当圣人再次返回殿中时,众人这才纷纷打起了精神,压下心中那诸多杂念,希望能够接收到更多的讯息。

太皇太后自知圣人刚才离开的原因,所以当圣人登殿时便投过去一个关切询问的眼神。见到圣人眼带喜色、微微颔首,但在片刻之后,心里却又忍不住生出了几分酸楚。

太皇太后自知往年掌权时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太多人的意愿,所以在答应了皇帝重新归朝监国的请求后,心里便也做好了会遭到时流强烈反对的准备。

可是现在看圣人的意思,时流对此并没有太强烈的抵触,起码不足影响事情的正常进行。

武则天自不会自信到觉得自己归朝是众望所归,时流乐见如此,所以才不作反对。发生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在广大时流看来,无论太皇太后归朝与否,都已经不会再给当下的时局秩序带来太大的冲击与改变,自然也就没有了再大作讨论的必要。

换言之,当下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属于她,而她也不再是那个君临天下、一举一动都能让世道震荡不止的女皇,仅仅只是一个托庇于当今圣人羽翼之下的宗家亲长。

对于一个曾经站立在权力最顶峰的政治人物而言,这样被世道所冷落的处境的确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可当见到圣人登殿落座、诸胡宾使群起恭敬作拜的时候,武则天眼神中的落寞逐渐淡去,转而流露出知足的欣慰。

任何曾经手握权力的人,都不会甘心将手中的权力推让出去,更不要说权欲较之普通人还要强烈炽热得多的太皇太后。

但在经历过几次宫变的动荡、几个儿子无一善终之后,武则天也不得不承认,当下这种局面对她来说是最体面的退场,对社稷而言也是最好的安排。

国中舆情不失控制,接下来需要注意的,自然就是周边诸胡对于大唐此次军事行动的态度与立场。

李潼登殿后刚刚坐定,奚酋李大酺便急不可耐的出班叩告道:“今圣人将欲亲掌天兵、惩杀贼恶,臣虽出身卑鄙东夷,但也厚享君恩、深怀忠义,恳请圣人能允臣尽发部卒、列阵助势!”

此时距离圣人公布这一惊人消息已经过去了几个时辰,诸胡酋宾使们也都各自做出了初步的决定,随着李大酺出班表态,顿时又有多人一边懊恼着没能抢先一步、一边忙不迭起身争先恐后的表态。

而有了最初这一批人的表态,接下来殿中诸胡酋们也都纷纷起身发言,表示拥护圣人这一决定。

其实无论这些胡酋们作何表态,都不足影响大唐朝廷的决定,同时也避免不了征调部伍人马参战的义务。但各自的具体态度如何,也能说明许多的问题。

诸羁縻势力接受大唐的征召参与各种战争,虽然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但同时也是一个极大的机遇。许多胡部就是因为抓住了类似的机遇、表现优异,从而受到了大唐的重点扶植,成为一方的豪强霸主。

诸如那个表现得最为热切的奚酋李大酺,当然不是因为其人所言满怀忠义所以才急不可耐,而是看到了东北方面势力空白、大唐仍然没有选定一个新的代理人,所以才要踊跃的表现。

拥有此类想法的并不只李大酺一人,诸如刚才因扰乱朝仪而被逐出朝堂的突骑施使者,这会儿甚至在麟德殿外割面请罪、两颊血流如注、长跪不起,只是恳求大唐天可汗能够给予突骑施人一个机会,让他们也能加入到此次对青海用兵中来。

这当然不是犯贱,而是跟所付出的代价相比,当中蕴藏着更大的利益。一旦获得大唐朝廷的扶植与认可,那么他们各自发展壮大起来无疑会更加的事半功倍。

当然这一切逻辑成立的前提自然还是大唐本身足够强大,能够维持一整套羁縻秩序的正常运行。单就眼下的青海局势而言,吐蕃也实在不具备与大唐争胜的条件与实力。

“诸方能忠勤王命、嫉恶如仇,朕亦大感欣慰。军机行止、征调细则,朝廷大计议定之后,自有军令下达。至于今日,寰宇贺此佳节,不作杂论、扰乱兴致。”

看着群胡如此踊跃的态度,李潼也笑眯眯的说道。

0594 百年血泪,聚此一岭0575 战获虽丰,归途莫测1014 长安繁华,享之不易0360 祖孙情深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578 伏尸遍野,贼酋胆寒0215 优才如此,孰能不爱0512 过墙抽梯,遣用雍王0029 李氏为上0960 青海盟会,以胡制胡0766 拥王从龙,功成此日0285 恶人自须恶人磨0084 具位庸臣0279 飞钱承兑0498 以支凌干,铭记此辱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100 不望独活0948 贪功如命,视死如归0715 二王三恪,渊源何出0478 开元名相,次第入府0081 少王险计0062 禁中亡命徒0533 老物不器,能杀乡贼0711 情势无感,不堪大用0758 池鱼入江,庐陵归国0314 枝冠渐茂,回护近人1011 中兴雄主,难免舐犊0368 薛郎铁头0401 恭喜狄公,后继有人0593 殿下高洁,浅俗难蔽0465 大事将兴,和气无存0554 贵人入坊,平康震惊0487 潞王残暴,人势难欺0698 唐家故泽,归于雍王0902 赞普成年,几分肖我0061 佳人再赠香0573 狼骑入谷,唐军弃城0786 欲图中兴,仁术难仰0931 唐家恩义,俱在羁縻0040 内教坊伶人0527 故衣义举,功存百姓0796 东西杀敌,叛唐必死0050 太平公主0074 《万象》美哉0328 野狐宰相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见0871 故情难舍,归乡修茔0296 通泉县大街痞0777 宗家冢嫡,监国元嗣0189 洛阳女儿,似在眼前0419 皇嗣谋反,分押千骑0305 门墙生隙0052 大酺献乐0825 仁愿辱我,我恒辱之0292 留财不留人1024 宗子惭情,朕难辞咎0200 捐麻入社,义气感召0763 国之武库,藏恶纳奸0942 生死事小,血债血偿0516 胸怀天下,留情不多0556 雍王坐衙,群众争见0202 大唐带货王0228 平康坊声色迎王0667 川西王属,岂为蕃土0132 老马不行,非是良骥0635 诸情不协,国事维艰0439 踏破白马寺0228 平康坊声色迎王0927 朕既为君,爱民如子0546 参军气壮,宰相自辱1032 王邸冷清,荣华不减0397 中使登邸,移取谱牒0926 老将入朝,执笔修典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资0505 诸将自谋,雍王可靠0718 卖主求荣,所得必丰0511 宗室入朝,西京惊变0296 通泉县大街痞0948 贪功如命,视死如归0505 诸将自谋,雍王可靠0816 操弄蕃情,权势远邦0103 府佐诸众0734 知己幸遇,长托此生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269 西京此夜惊魂0646 红翎赤喙,可杀蕃贼0653 蕃国王母,深宫问事0721 燕子筑巢,无惧恶雀0438 代王骄盛,忍让为上0741 北衙军事,分一杯羹057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0897 人伦大义,国法难夺0176 倒霉的独孤氏0439 踏破白马寺0069 大曲《万象》0784 告令天兵,卸甲归国0984 选司公正,风骨强硬0482 世道烘炉,我亦菽谷0205 不为我用,则必杀之
0594 百年血泪,聚此一岭0575 战获虽丰,归途莫测1014 长安繁华,享之不易0360 祖孙情深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578 伏尸遍野,贼酋胆寒0215 优才如此,孰能不爱0512 过墙抽梯,遣用雍王0029 李氏为上0960 青海盟会,以胡制胡0766 拥王从龙,功成此日0285 恶人自须恶人磨0084 具位庸臣0279 飞钱承兑0498 以支凌干,铭记此辱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100 不望独活0948 贪功如命,视死如归0715 二王三恪,渊源何出0478 开元名相,次第入府0081 少王险计0062 禁中亡命徒0533 老物不器,能杀乡贼0711 情势无感,不堪大用0758 池鱼入江,庐陵归国0314 枝冠渐茂,回护近人1011 中兴雄主,难免舐犊0368 薛郎铁头0401 恭喜狄公,后继有人0593 殿下高洁,浅俗难蔽0465 大事将兴,和气无存0554 贵人入坊,平康震惊0487 潞王残暴,人势难欺0698 唐家故泽,归于雍王0902 赞普成年,几分肖我0061 佳人再赠香0573 狼骑入谷,唐军弃城0786 欲图中兴,仁术难仰0931 唐家恩义,俱在羁縻0040 内教坊伶人0527 故衣义举,功存百姓0796 东西杀敌,叛唐必死0050 太平公主0074 《万象》美哉0328 野狐宰相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见0871 故情难舍,归乡修茔0296 通泉县大街痞0777 宗家冢嫡,监国元嗣0189 洛阳女儿,似在眼前0419 皇嗣谋反,分押千骑0305 门墙生隙0052 大酺献乐0825 仁愿辱我,我恒辱之0292 留财不留人1024 宗子惭情,朕难辞咎0200 捐麻入社,义气感召0763 国之武库,藏恶纳奸0942 生死事小,血债血偿0516 胸怀天下,留情不多0556 雍王坐衙,群众争见0202 大唐带货王0228 平康坊声色迎王0667 川西王属,岂为蕃土0132 老马不行,非是良骥0635 诸情不协,国事维艰0439 踏破白马寺0228 平康坊声色迎王0927 朕既为君,爱民如子0546 参军气壮,宰相自辱1032 王邸冷清,荣华不减0397 中使登邸,移取谱牒0926 老将入朝,执笔修典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资0505 诸将自谋,雍王可靠0718 卖主求荣,所得必丰0511 宗室入朝,西京惊变0296 通泉县大街痞0948 贪功如命,视死如归0505 诸将自谋,雍王可靠0816 操弄蕃情,权势远邦0103 府佐诸众0734 知己幸遇,长托此生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269 西京此夜惊魂0646 红翎赤喙,可杀蕃贼0653 蕃国王母,深宫问事0721 燕子筑巢,无惧恶雀0438 代王骄盛,忍让为上0741 北衙军事,分一杯羹057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0897 人伦大义,国法难夺0176 倒霉的独孤氏0439 踏破白马寺0069 大曲《万象》0784 告令天兵,卸甲归国0984 选司公正,风骨强硬0482 世道烘炉,我亦菽谷0205 不为我用,则必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