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实力薄弱,老百姓的日子还很苦,大部分的人的主要出行方式都是用走的。那个时候马路虽然不宽,但是路上行人和车都不多,因此我们坐车出行倒也不会堵车。那个时候汽车是非常稀奇的东西,除了部队就算是政府单位也很少见到汽车这种高级玩意儿。
然而我坐在车里看着窗外路人投来羡慕的眼光并不觉得骄傲,此刻的我内心可以说是五味陈杂。
下了车欧阳连本来要陪我去玄妙观,不过我阻止了他。现在的欧阳连穿着一身军装,而且一看就是个军官,要是我和他一起进道馆,恐怕会有很多麻烦事,所以我让他回军营等我。
为了办事方便,我还特意弄了一件道袍给穿上。换上道袍我还真有点方外之人的感觉,再加上我体内阳气充沛,乍一看之下还真有点得道高人的感觉。
在路人的眼光注视下我下了车,向着玄妙观的方向走去。
沿途我看到了不少老百姓对我指指点点的,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不过我能猜到他们肯定是在讨论我到底是什么人,在这个年代能够坐汽车出行的非富则贵,更别说我这一身道士打扮了。
分开道我很快的就钻进了人群里,一路无话我很就来到了一个破旧的广场之上,这片广场位于道馆前方是一块不小的空地。
身上穿着道袍我总觉得和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但是一来到这里我立刻感觉到了一种安宁。这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更是一种脱离烦恼的感觉,一切都仿佛那么清晰。
“不愧是当年盛极一时的道馆,虽然现在已经破败,但是那种正气却还在。”我暗暗的赞叹了一句,也为这玄妙观破败毁坏而感到可惜。
正在我犹豫该怎么开口的时候,一个在道馆门口扫地的中年道士发现了我。他对我上下打量了一番,眼神显的有些诧异,或许是因为我的道士打扮而感到诧异吧。他犹豫了一下,但很快就走了过来对我打了一个稽首礼说道:“道友从何而来,为何而去。”
我听这道士说话文绉绉的,也不知道他说的什么东西。我读书不多古文念的更少,所幸我的语文还算可以,这句话我勉强还能听懂。于是我也学着这个道士打了一个稽首说道:“道长,我此来是为了一样东西,不知道能否求见一下贵观的观主。”
“为了一样东西?”这个中年道士忽然皱起了眉头,他上下打量了我一遍随后说道:“我们这里已经久无香火,并没有什么珍贵的东西,道友是否找错了地方。”
我却摇了摇头肯定的说道:“不,我没有找错,我要找的东西叫做玄妙之云。”
这个道士听到我说玄妙之云脸色微微一变,身子也忍不住倒退了一步他吃惊的说道:“你从什么地方听说这玄妙之云的?”
见到这道士的神色我就知道看来我们是找对了,这玄妙之云果然和玄妙观有关系。既然找对了那就好办了,我立刻故作神秘说道:“道长能否让我见一见观主,我真的有急事要找他。”
这中年道士紧紧地盯着我看了足足五分钟,那眼神仿佛能洞穿一切,我忽然感觉到这个道士似乎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想到这里我立刻也开始打量起了这个道士,凭借着强大的阳气我的感觉比普通人敏锐很多,只要是玄术界的人我几乎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但在我仔细的打量了一番之后才发现,我好像根本就看不透这个道士。他整个人就好像是一面墙,我的感知力仿佛被这堵墙全部挡住了一样,根本难以发现墙壁后面的虚实。
“这道士不简单!我居然看不出他的底细。”此刻我也发现了这道士的古怪。
这个广场很大,但却只有他一个人在扫地。这么大的面积如果是一个人扫的话至少要扫上一整天,所以一般这么大的广场都是五六个人一起打扫的,但唯独这里不同只有他一个人在扫地。
“道长!”我见这个中年道士不说话,也不说带我去见,也不说不带我见心想:“既然你不说话,那就我来说。”
在我连续喊了好几声道长之后,他这才抬起头来说道:“哎!该来的始终会来,我等这一天已经二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来了。”说着他就把我引进了道馆之内,来到了一个只有十几平米的房间内。
我和他分宾主坐下,他给我倒了一杯水,随后就开始询问我为什么会知道玄妙之云的。我见这道士谈吐不凡,知道他绝对不止是一个扫地的道人这么简单,于是就把我们怎么封印降鬼,后来又怎么用灵木之心救人造成邪鬼上身的事详细的说了一遍。
听完我这一番话,这个道士陷入了沉默。片刻之后他才抬起头说道:“万象引魂大阵,没想到现在居然会有人懂这门阵法,你的这位朋友可不简单啊!”
我来这里是求助的,自然要坦诚相待。况且这个道士也不像是坏人,于是开口说道:“我的这位朋友的确不简单,他是藏传佛教的转世活佛,这个万象引魂大阵正是他教给我的。”
中年道人这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密宗的活佛,难怪有这么精湛的玄术,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懂万象引魂大阵倒也不奇怪。”
“道长,我们还是谈正事吧。我的朋友现在正在床上生死未卜,这玄妙之云到底是什么东西,您能不能告诉我,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道长您是功德无量啊。”
“无量天尊!救世度人是我道门中人应该做的,不过这玄妙之云……”中年道士说到这里的时候似乎非常为难。
“不如你先听我讲个故事吧!听完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什么是玄妙之云了。”中年道士叹息了一声,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紧接着一段尘封的往事从他的口中诉说了出来……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