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出其不意

芸然契力亚科夫一直认为投靠美国是最不靠谱的事情,唯足公和国正式向俄罗斯宣战之后,契力亚科夫首先想到的还是美国……

清晨6点刃分相当于共和国时间。点刃分,莫斯科的天空还未放亮。契力亚科夫就在处理完紧急事务之后,跟美国总统杜奇威通了热线。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卫星系统已经被彻底摧毁,民用卫星系统也全面瘫痪,但是美俄首脑热线总共有五条通信渠道,即两条军事卫星通信线路、两条民用卫星通信线路与一条垮大西洋海底电缆通信线路,其中海底电缆通信线路的保密度最高。也最不容易遭到破坏,自然是最主要的通信线路,所以通信卫星瘫痪后,契力亚科夫仍然可以联系上杜奇威,而且不用依靠美国的通信卫星。

两位总统只谈了两件事情,即美国要不要参战,以及在什么时候参战。

可想而知,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商谈并没得出结论。前面提到过,虽然美俄秘密同盟条约看似平等,实际上却对俄罗斯有利,因为美国遭到入侵的可能性肯定要比俄罗斯小得多,特别是在以共和国为共同假想敌的时候,俄罗斯肯定首当其冲,但是从后来披露的相关资料来看,秘密同盟条约并未对“遭到入侵”的含义做明确。

如此一来。什么情况下才卑“遭到入侵”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拿曰耸口月羽日的局面来讲:契力亚科夫认为俄罗斯已经遭到入侵。因为俄罗斯本土遭到轰炸,多处战略设施被毁,还掌握了共和国“入侵”俄罗斯的证据。即落在俄罗斯境内没有爆炸的巡航导弹、以及坠毁在俄罗斯境内的作战飞机;杜奇威却认为俄罗斯只是遭到军事打击。没有遭到入侵,因为共和国军队几灿。又指陆军未进入俄罗斯。也没有占领俄罗斯的城镇、耍塞、交通枢纽中心等标志性地点,更没有与俄军正面交战,也就没有入侵俄罗斯。

杜奇威的答复,让契力亚科夫怒不可遏。

问题是,杜奇威也别无选择。

虽然美俄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而且该条约没有违反美国法律,即获得了国会主要职能委员会与主要议员支持,但是“秘密同盟条约。与“正式同盟条约”的最大区别就是兑现时的条件,即要兑现条约。必须再次获得国会认可。这种制度。最初是为了保密,毕竟把秘密同盟条约拿到国会去讨论,肯定会变得毫无秘密可言。也正是如此。大多数秘密同盟条约在关键问题上都是模棱两可,比如在具体词义上做手脚。这么做,也是为了留下退路,避免受制于人。总而言之,杜奇威要想给契力亚科夫一个肯定答复,首先就要争取获得国会的支持,或者说只有得到国会支持之后,杜奇威才能给出答复。

在热线电话中,杜奇威也明确表示,将尽快给出明确答复。

事实上,在他与契力亚科夫通热线电话的时候,国会参众两院院长。党派领袖、主要职能委员会主席、以及一些很有资历与威望的议员已经接到白宫秘书的电话,正在陆续赶过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袭击了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军事基地。

从概圆形书房到会议室,短短几十步路,杜奇威走了好几分钟。

作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在当上将军之后进军政坛,并且主进白宫的总统,杜奇威的军事才能超过了任何一位美军将领。虽然情报非常有限、局势仍然不太明朗,但是共和国军队在天亮之后美国这边还是飞日深夜展开的一系列打击行动,已经大大超出了杜奇威的预料。甚至与他的设想完全不搭边。

可以说,天亮前的战斗。既让杜奇威感到震惊,又让他松了口气。

让他震惊的,是共和国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中那些极为先进、而且远远超过美国的武器系统,特别是针对俄军空射巡航导弹的“区域性激光拦截系统”以及针对俄罗斯战略核潜艇的打击系统,即雷霆万钧、又异常精准、更让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望尘莫及。万幸的是,共和国的战略防御与战略打击行动基本上在杜奇威的预测之中,特别是在天亮前,针对俄罗斯核武器库与核原料库的轰炸行动,即便手段有点惊世骇俗,但是打击时机与打击结果都与杜奇威预料的相差不大。因为俄罗斯基本上丧失了核反击能力,就算还有一些战术核武器,也很难突破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所以共和国没理由对俄罗斯进行核打击,也就不会使战争升级。

玉亮后的战斗,就让杜奇威看不懂了。

对俄罗斯进行全面战略打击。而且首先打击防空系统并没有错,即便让杜奇威来策划 指挥,他也会这么安排。原因很简单,在《伦敦条约》前两个阶段的削减工作结束后,各国的战略力量都大幅度削弱,战糊厦诈机机群的模缩水接 “战略航空兵很难承担起仓部“吼击务。必须尽快投入战术航空兵,而要让战术航空兵执行战略打击任务,首先就得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特别是拦截范围在助千米以上的战区防空系统。虽然战术战斗机也配备了一些射程超过四千米的远程弹药,有的战术巡航导弹的射程甚至超过!奶千米,但是这些弹药要么威力有限、要么价格带贵。而且储备数量非常有限,所以在战争初期,如果用战略航空兵执行常规打击任务,其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超远的打击距离。集中力量撕开敌人的防空网,为战术航空兵打开进出通道。

问题就是,共和国战略打击的方向不是西伯利亚、而是远东地区。

年初的时候,随着大战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杜奇威就组织参联会的高级将领,对大战初期的局势做了一次粗略分析,重点讨论了大陆战场。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美国的计算机技术不比共和国差,甚至还要先进一些,完全可以用计算机对战争局势与战局发展做模拟分析。客观的讲,计算机模拟分析的结果非常准确,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再先进的计算机都模拟不了军人的实战经验。

这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只要中俄开展,共和国陆军就将猛攻西伯利亚。

原因再简单不过了,西伯利亚地区、特别是从秋明到新西伯利亚长达旧四多千米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地区,因为只有一条铁路干线,加上伊姆格特沼泽的影响,该地区的防御非常脆弱,只要共和国军队能够攻占其中任何一处交通枢纽中心,就能切断从欧洲地区通往远东地区的交通线。因为俄罗斯远东柜区没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也没有足够多的人口,所以导欧洲地区中断联系之后,很快就会落入共和国手中。按照陆军参谋长布吕歇尔的说法,只要共和国愿意,完全可以在占领秋明或者新西伯利亚之后,出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预备役与民兵部队去攻占远东地区。

虽然杜奇威没有这么“悲观但是他也认为,裴承毅会把重点,放在中亚战场上。

说得客观一点,只有迅速打垮俄罗斯,共和国才有能力前出太平洋。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如果考虑到美国与俄罗斯的秘密同盟关系。更应该赶在美国完成战争动员之前。集中优势兵力打垮俄罗斯,消除背后威胁,再转向东进与南下。按照杜奇威的估计,只要共和国军队能够先发制人、迅速控制中亚地区。再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出兵西伯利亚、切断俄罗斯欧亚板块的大动脉,大陆战争很有可能在 年之内结束。最多也就名个月。果真如此,美国很有可能来不及拯救俄罗斯。

更重要的是,杜奇威始终认为。实际情况肯定比他预测的还要糟糕。

在他看来,不管怎么样,裴承毅肯定会把美国参战计算进去,按照对共和国最为不利的情况制订战争计划。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中俄开战之后美国就参战的话,以美国的社会体制,能够在半年之内完成基本战争动员,在 年到,年半之内完成全面动员。因为在完成基本战争动员之后,美国的军事生产能力就将爆发出来,能够源源不断的为盟国提供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成为西约集团的头号军火供应国,而俄罗斯将成为最大受益国。从而获得坚持战斗下去的物质基础,所以在裴承毅看来。必须争取在半年之内击败俄罗斯。绝对不能让美国的战争潜力来改变大陆战争的结果。

果真如此的话,共和国军队更得集中兵力攻打西伯利亚。

问题是,共和国的战略打击把重点放在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在共和国海军打击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海军基地之前,杜奇威还认为这只是共和国军队在声东击西。

这也很好理解,西西伯利亚南部走廊如此重要,俄罗斯当局不可能不知道,也就不会轻视。早在。坠年初。俄军就开始有条不紊的加强从秋明到新西伯利亚的防线强度,并且将叶卡捷琳娜堡与克麦罗沃提升为战略级别的军事要塞,以两地为支撑,扩大秋明与新西伯利亚的防御纵深。在这条防线中央,鄂木斯克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里也是俄军屯兵最多的战略要地。

根据美国当局掌握的情报,在曰年7月左右,鄂木斯克的俄军兵力就增加到旧万左右,另外还储备了足够武装刃万军队的武器装备。虽然储备的武器多数都是枪械等单兵武器。但是俄罗斯此举足以表明其战略意图。

按照杜弃威的判断,只要共和国军队从中亚北上,俄军首先就得死守鄂木斯克。不管守得住与守不住。俄军都不会从鄂木斯克主动撤退,死守的主要目的是迟滞共和国军队的进攻步伐,为调整防御部署争取时间。

站在共和国军队的立场上,如果必须攻占鄂木斯克,就得在进攻之军做出错误判断,即认为重点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蟹尔地区只要西西伯利亚南部走廊里的俄军开始运动,哪怕是战区范围内的军事调动,共和国军队也能重创俄军有生力量,为后期进攻打下基础。最佳结果自然是让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军向远东地区运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在战争初期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首先重点轰炸远东地区的战略设施,制造出兵扫荡远东地区的假象,优势俄军调整部署。

虽然在包括一些美军将领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没有任何军队能够在短期内运输数千千米,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发起战略进攻,即便依托本土交通线也做不到。杜奇威并不反对这种观点,也认为共和国军队不大可能迅速转移主攻方向。但是有一点、必须确认,共和国军队并不需要迅速转移主攻方向,只要能够以奇袭的方式拿下鄂木斯克,并且站稳脚跟,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的大门,并且让俄军不得不集中兵力攻打鄂木斯克,而共和国陆军则能趁此机会扫荡中亚地区,然后有条不紊的进军西伯利亚。以共和国陆军的实力,全面开打的难度不可是重点攻坚的把握绝对不

与契力亚科夫通电话的时候。杜奇威就提到了这一点,希望俄军高度重视鄂木斯克。

因为契力亚科夫也是军人出身。即便退役前没有当上将军,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杜奇威没有把话说穿,免得俄罗斯总统下不了台。

现在的问题是,共和国军队在远东地区的行动确实是佯动吗?

重新衡量局势的时候,杜奇威首先想到的不是共和国军队在远东地区的行动,再是战争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将在什么时候参战。

可以说,这是重点中的重点。

与美国相比,俄罗斯的威胁根本算不了什么。美国才是共和国的头号敌人,如果裴承毅连这一点都认识不到的话,他也没有资格住进共和国元首府。以裴承毅的军事才能。只要认清这一点,就应该清楚哪里才是重点。换句话说,共和国军队的主要任务不是打垮外强中干的俄军,而是击败强大的美军。

从战略方向上看,太平洋将是共和国与美国的主战场。

说得直接一点,要想击败美国,共和国就得在太平洋战场上取胜,为此有必要在其他方向上有所舍弃。

果真如此的话,共和国开战后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作为就不可小看了。

虽然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早已没有当年威风,甚至连二流舰队都算不上,但是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军基地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别的不说。如果美国能够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军航空站部署反潜巡逻机,就能使共和国潜艇在北太平洋上的活动受到严重限制,从而让美国海军舰队在北太平洋上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从战略角度看。东北亚的俄罗斯加上西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美国对共和国形成了钳形包围的架势,在难以迅速南下的情况下,共和国要想瓦解美国的钳形战略包围态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北上,迅速占领东北亚地区,迫使美国在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上用兵。

也就是说,芹和国很有可能在进军西伯利亚之前扫荡远东地区。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军队的首要目的不是收复失地,也不是打垮远东地区的俄军,而是控制远东地区的海军基地。如此一来。最理想的选择不是沿公路与铁路线进攻,而是直接从海上进攻,也就走进行两栖登陆。设想一下,如果共和国海军陆战队成功登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控制了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所有海军基地与主要港口,将战线向东北方向推进了数千千米,美国除了只能在关岛与澳大利亚方向上用兵之外。还得加强阿拉斯加方向上的防御部署,阻止共和国军队登陆北美大陆。可以说,只要走到这一步,不管共和国会不会借道俄罗斯东北地区登陆北美大陆。都等于牵制住了数十万美加军队,达到了分散美国军事力量的战略目的。

果真如此的话,这绝对是非同凡响加出人意料的战争计划。

出其不意,一直就是裴承毅用兵的特点。

可以说,在此之前,杜奇威考虑过这方面的情况,只是一直认为,裴承毅不大可能在全面战争中冒险。要知道,世界大战不是局部战争。主要战场上的任何失败都会对全局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战败。如果说输掉几场局部战争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那么输掉一场世界大战就再也别想翻身了。

正是想到这一点,杜奇威的心情才格外沉重。

不管他是否相信共和国军队将重点放在了太平洋战场上,他都得承认。此时的局面比之前预料得复杂得多,也严峻得多!,

第35章 军士长第142章 合纵连横第2章 大换装第47章 外交攻势第32章 提前开始第115章 附带影响第49章 戳破牛皮第23章 安全事务合作条约第51章 和平解放第10章 女儿的支持第46章 隔岸观火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43章 重逢第4章 有与没有第85章 全面部署第78章 主力舰第66章 来龙去脉第5章 权衡利弊第28章 共和国的愤怒第49章 回心转意第45章 斗气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85章 战略封锁第3章 集团化第122章 特种炸弹第33章 超级潜艇第35章 军士长第1章 导火索第14章 苗头第1章 出发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章 头脑与灵魂第26章 航母出击第11章 新战术思想第69章 亦步亦趋第19章 爽快的海军司令第45章 坐享其成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48章 小内阁第20章 血性第37章 风起云涌第65章 开创性战役第51章 步步逼近第15章 群策群力第17章 大战在即第127章 空中反击第50章 暗中交手第121章 天军登场第32章 推心置腹第86章 引子第84章 内讧第70章 窝里斗第114章 蜂拥而至第85章 全面部署第14章 收复失地第35章 奇兵第114章 宝刀不老第24章 总理的意志第41章 结构性调整第27章 新总统第110章 叛逃风波第171章 赶尽杀绝第52章 死灰复燃第46章 备用计划第42章 联合国大戏台第106章 举足轻重的朋友第48章 偷袭第86章 增援部队第66章 来龙去脉第16章 海军革命第88章 虎将虎军第167章 压力就是动力第81章 壁垒第111章 进攻的空降兵第67章 关键时刻第71章 不公平的赛跑第11章 识时务第87章 强力佯攻第80章 轻重缓急第54章 交换立场第43章 和平利用第43章 合理使用第76章 虎视眈眈第86章 战前动员第108章 速战速决第17章 战争部署第52章 重大收获第23章 手到擒来第128章 黯然离去第34章 借刀杀人第28章 准备计划第4章 新星序九死里逃生第9章 政治参谋第29章 海军在行动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123章 全面考虑第139章 指挥艺术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76章 强将弱兵
第35章 军士长第142章 合纵连横第2章 大换装第47章 外交攻势第32章 提前开始第115章 附带影响第49章 戳破牛皮第23章 安全事务合作条约第51章 和平解放第10章 女儿的支持第46章 隔岸观火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43章 重逢第4章 有与没有第85章 全面部署第78章 主力舰第66章 来龙去脉第5章 权衡利弊第28章 共和国的愤怒第49章 回心转意第45章 斗气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85章 战略封锁第3章 集团化第122章 特种炸弹第33章 超级潜艇第35章 军士长第1章 导火索第14章 苗头第1章 出发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章 头脑与灵魂第26章 航母出击第11章 新战术思想第69章 亦步亦趋第19章 爽快的海军司令第45章 坐享其成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48章 小内阁第20章 血性第37章 风起云涌第65章 开创性战役第51章 步步逼近第15章 群策群力第17章 大战在即第127章 空中反击第50章 暗中交手第121章 天军登场第32章 推心置腹第86章 引子第84章 内讧第70章 窝里斗第114章 蜂拥而至第85章 全面部署第14章 收复失地第35章 奇兵第114章 宝刀不老第24章 总理的意志第41章 结构性调整第27章 新总统第110章 叛逃风波第171章 赶尽杀绝第52章 死灰复燃第46章 备用计划第42章 联合国大戏台第106章 举足轻重的朋友第48章 偷袭第86章 增援部队第66章 来龙去脉第16章 海军革命第88章 虎将虎军第167章 压力就是动力第81章 壁垒第111章 进攻的空降兵第67章 关键时刻第71章 不公平的赛跑第11章 识时务第87章 强力佯攻第80章 轻重缓急第54章 交换立场第43章 和平利用第43章 合理使用第76章 虎视眈眈第86章 战前动员第108章 速战速决第17章 战争部署第52章 重大收获第23章 手到擒来第128章 黯然离去第34章 借刀杀人第28章 准备计划第4章 新星序九死里逃生第9章 政治参谋第29章 海军在行动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123章 全面考虑第139章 指挥艺术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76章 强将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