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各让一步

※不日。四方脑会晤第次仓体会议正式召开六

因为毒闭门会议,所以新闻记者只能在场外等候,趁参会人员进冉会场的时候提几个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

会议从8点刃分持续到口点刃分,除了吃午饭,中途只休息了3次。

中午的时候,刚就做了报道,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在午休的时候向媒体表示,会晤并没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方对印度的战后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分歧,主要是中国元不愿意对印度的政治体制做出实质性承诺。

此新闻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全球重视。

已经谈到印度的政治体制问题上了,四方脑会晤的进展还是蛮大的嘛。要知道,最紧迫的问题并不是印度的政治体制。而是口亿印度人的生存与展问题,以及战争结束后印度的稳定问题。没有这两个前提,政治体制根本无从谈起。既然四方脑会晤已经谈到了政治体制问题,表明已经在两个前提上达成了一致。

事实上的报道根本是子虚乌有。

当天下午。焦魁山在共和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召开新闻布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记者通报了白天的会晤情况。四方脑主要讨论的还是人道主义援助问题,因为美再坚持将人道主义援助与印度政治体制绑定在一起,所以会晤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焦毡山明确表示,共和国致力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平等与民主的印度,高度重视印度的人权,而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在生存权都无法得到保障俐情况下,讨论其他任何问题都没有实际意义。最后,焦般山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呼吁所有热爱和平的人士高度重视印度的人权问题,帮助口亿印度人走出灾难,为口亿印度人提供重建家园所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在焦葳山召开新闻布会的时候,美国、欧盟与俄罗斯的官员也召开了新闻布会。

虽然说辞并不完全一样,但是主要问题已经大白于天下。在共和国元王元庆积极主张先讨论人道主义援助问题的时候,欧盟与俄罗斯都积极支持。只有美国总统布兰迫诺坚持要求先讨论印度的政治制度问题,导致白天的脑会晤无果而终。

先人权。还是先政治?

虽然在新闻布会上,美国总统新闻言人一再强调,没有合理的政治体制。人道主义援助不但无法惠及口亿印度人,反而会成为少数当权派奴役印度民众的工具,必须建立民主政治体制,才能切实保证打手7亿印度人的人权。但是这一理论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人道主义援助迫在眉睫,而建立政治体制需要足够的时间,总不能等到口亿印度人饿死大半之后再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吧?

当然,美国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

按照半岛电视台针对美国言论做的评论,因为美国是最有能力为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国家,印度却在共和国的控制之中,所以美国将人道主义援助与政治体制绑定,是要共和国做出让步,由美国控制印度

不得不承认,半岛电视台的评论入木三分。

问题就在这里,共和国会让美国控制印度政治吗?

美国不想白出钱,共和国不想让印度再次落入美国手中,双方都不肯妥协,四方脑会晤就不会有任何结果。

希望并没破裂,只要四方脑会晤还没结束。就有达成妥协协议的可能。

当天晚上。王元庆与布兰迪诺单独会晤。

面对这位被誉为美国最优秀政治家的总统。王元庆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布兰迫诺到底优秀在哪里。当然,王元庆没有轻视布兰迪诺,只是在美国政坛。上到总统、下到议员,没有哪一个不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从根本上讲,王元庆并不觉得美国的政治体制有问题。作为民众选出来的政府。本来就应该为代表民众的利益集团服务。虽然在外界看来,美国最大的利益集团是以美国财团为代表的各大企业,但是换斤。角度看,数以千万计的美国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很多时候,维护企业利益。就是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美国劳动者也有自己的利益集团。即各行各业的工会。以美国钢铁联合总工会为例。该工会有大约劝万名成员,是美国最大的工会之一,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要想入主白宫,都得讨好该工会,也就的为该工会服务,为劝万劳动者服务。放下对美国的成见,没人否认美国拥有最完善的民主制度,很多方面前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事实上。王元庆也在学习。

在共和国推行政治改革,王元庆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在共和国建立民主政治体制。让政府成为公民的政府,成为维护公民利益的政府。暂且不说美国的“三权分离”体制是否能在共和国推广,要让政府为民众服务,先就得让民众拥有否击书来日涧书口四凹3卜田酬全目顺生析以们的权就是选择政府的权力六只有当民众掌在。背示大权”政府才能真心诚意的为民众服务,成为民众利益的代言人。而要让民众掌握这个权力,就得通过选举来选择政府。为了避免政府滥用行政大权。还得让民众拥有否决行政权的权力。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立法权交给民众,由民众选出的议员来确定国家与社会的基本游戏规则。为了确保法律得到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尊重与遵守,肯定不能由政府掌握法律的尺度,也就必须把司法独立出来。因为法律有其特殊性,绝大部分民众并不具备执行法律的能力,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参与到执行法律的工作中来,所以在保持司法独立性的同时,还得形成制约力量,即政府与议会都有影响司法的权力。而且必须做到

衡。

由此可见。民主制度不仅仅是一项制度,还是社会的基本游戏规则。

王元庆努力旧多年,仅仅将行政与立法分离。远没完成政治改革。按照他的设想。共和国的民主制度不可能与美国一样,毕竟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公民意识有很大笑系,共和国与美国的文化传统完全不同。公民意识也相差很大,也就不可能复制美国的民主制度,必须建立适合共和国国情的民主制度。但是不管怎么样,民主制度的核心不会变,即由公民当家作主,由公民决定国家的未来。

事实上。王元庆做出的所有努力,就是最大限度的限制政府的权

政治改革走到如今,有一件事情是王元庆一直没有碰的,那就是共和国国家元的巨大权力。

见到布兰迪诺的时候,王元庆也很是感慨。

如果布兰迫诺拥有共和国国家元那样的大权。美国会不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可是反过来一想,如果美国总统权势诣天,美国还是美国吗?

还在给纪佑国当秘书的时候,妾元庆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国家元要不要、或弃该不该拥有决定整个国家命运的权力?

毫无疑问。纪佑国与赵润东都没有给出答案。

虽然王元庆可以像纪佑国与赵润东那样。把问题留给下任元,但是王元庆知道,共和国已经非常幸运了,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至少没人否认纪佑国与赵润东的功劳,两位国家元都尽职尽责的完成了国家与民族给予的历史使命。

问题是,能够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放到一个人的身上吗?

或者说。共和国还能幸运多久?

没人能够准确的预测未来,王元庆也做不到。

在谁也无法保证今后的国家元能否尽职尽责的完成国家与民族给予的历史使命的情况下,必须用制度约束国家元的大权,把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交给每一个公民,由公民决定共和国的未来。

印度战争爆后,王元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从很大的程度上讲,鲁拉贾帕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一度让印度走上了正确的展道路。虽然谁也不能否认外界因素、特别是美国利益集团的影响,但是谁又能够否认印度政治制度存在的漏洞才是印度走向灾难的根本原因呢?

正是如此。王元庆犹豫过。

确定政治改革成败的关键不是有没有让公民当家作主,而是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是否行之有效,是否能够确保国家长治久祟,是否能够让公民真正掌握国家大权。

见到布兰迪诺的时候,王元庆就相信,共和国没有别的选择。

必须用制度约束国家元!

只有任何个人都无法改变社会游戏规则。只有绝大多数公民有能制订与修改社会游戏规则的政治制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收起辛些纷乱的心思,王元庆把精力放到了眼前的问题上。

“元阁下,在我成为政治家之前就万分佩服贵国前任元纪佑国,甚至将他当做学习的榜样。不可否认,元阁下的政治改革已经取得重大成就。我也相信,元阁下将成为贵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元之一。”布兰迪诺的话很客气,甚至客气得有点过分,随即话锋一转,说道。“只是有一点让我想不明白。按照我的理解,阁下用毕生心血在贵国推行政治改革,还政于民,让贵国公民获得了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利,而且是史无前例的权利,那么阁下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让印度人决定印度的政治体制呢?”

王元庆微微一笑,说道:“总统阁下,看来我们之间存在很大的误会。”

布兰迫诺微微皱了下眉头,像是没有听明白王元庆的话。

等到翻泽说完,王元庆才接着说道:“如果贵国国务卿没有错误传达消息,那么总统阁下应该知道,我们一直主张让印度人决定印度的

如何才能决定印度的未来呢?毫无疑问。必须在印度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而不是披着民主外衣的独裁统治。每当我们向前看的时候,我们都得回头看看历史,吏教,避免犯同样的错许在总统阁下看震打手溅川与印度的矛盾不可化解,迟早会升级为战争。事实果真如此吗?二十年前,一场原本不该有的战争改变了我国跟印度的关系,可是谁能否认,在随后的十多年内,我国与印度的关系取得了长足进步,甚至一度出现了通过谈判解决分歧的机会。问题是。为什么最终再次酿成战争呢?其中某些原因。相信总统阁下比我还要清楚。我只强调一点,那就是印度的政治体制本身就存在问题,如果不是传统势力复辟,将主张和平展的新兴势力赶出了印度政坛,会有这场战争吗?”

“不管怎么说,印度的国家策略是由选民决定的。”

“是吗?”王元庆淡淡一笑,说道,“也许总统阁下对战争斗不是很了解。按照阁下的观点,印度的国策由印度选民决定,那么绝大部分印度选民支持与我国敌对,也就会全力支持与我国的战争。事实果真如此吗?迄今为止,我军并没遭到印度民众的大规模攻击,占领区也非常稳定。当然。鲁拉贯帕足的死也能说明问题。事实上,印度平民并不希望与我国爆战争,也不支持与我国敌对。为什么在绝大部分印度平民都不支持战争的情况下,印度会走上与我们对抗的道路呢?只能说明,印度的制度并不完善,当权者并不是印度人选举出来的,而是某些利益集团、甚至是卖国集团的代言人。事实面前。任何辩驳都苍白无力。不管是在战争爆前、还是现在、还是战争结束后,我都非常尊重印度人的选择,我也相信,只要给印度人选择的机会,印度将走上和平展的道路。”

“元阁下的意思是,将在印度举行全民大选?”

“毫无疑问,不管是我,还是总统阁下,或者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决定十七亿印度人的未来。”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翻择还没说完,他就接着说道,“前提条件是,印度人必须获得选择的机会。也就是说,必须让他们能够参与大选,并且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投出选票。为了实现这个前提,我们先就得为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让印度民众不受饥饿、疾病的威胁。”

“如何保证后者?”布兰迫诺抓住了王元庆的漏洞。

“公平、公正、公开的大选环境是必要条件。但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任何一个希望在印度推行民主制度的国家都有义务让印度民众填饱肚子。让他们用大脑投票,而不是用肚皮投票。”

布兰迫诺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按照元阁下的意思,只有在确定了人道主义援助之后,才会商讨政治体制。”

“对我们来说,时间很充足。”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因为我们都不用为生存问题担心,谈一个月、谈半年、还是谈一年,只要能够谈成。结果没有两样。

可是对印度民众来说,时间却非常紧迫,如果人道主义援助不能尽快到位,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将受到死亡的威胁。在我们大谈民主制度的时候,是否应该先为那些生活在死亡边缘上的印度人考虑,是否应该让他们活看见到大选到来的那一天呢?”

布兰迫诺沉默了一阵,说道:“我完全能够明白元阁下的意思,但是我更加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保证。”

“我国早就做出了保证。”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下,说道,“我也完全理解总统阁下的难处,毕竟这不是我们两个人能够决定的事情。我也相信。不但总统阁下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保证,贵国的纳税人也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保证。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同时讨论人道主义援助与印度政治体制问题。前提交件是,必须尽快为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此。我军将在年内结束大规模军事行动。这是我做出的第一个保证,而我的要求也很简单,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之后,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就得立即展开。细节问题,可以由我们双方的外交人员磋商。”

布兰迫诺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因为政治体制关系到印度未来,所以我建议,由元会晤商讨该问题,而人道主义援助则由外交人员负责。”

“没问题。”王元庆没多罗嗦,说道,“只要欧盟与俄罗斯不反对,我们可以正式商讨印度的政治体制问题。当然。我也相信,总统阁下会敢促贵国的外交人员,毕竟人道主义援助的紧迫性远过政治体制。”

“毫无疑问,我也相信将取得重大成果。”

会谈到此结束,虽然两人还对几个与两国有关的贸易问题进行了磋商,但是在大背景的情况下,都没有表达出足够的诚意。

当天晚上。王元庆与布兰迫诺单独会晤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在共和国与美国都做出了让步的情况下。四方脑会晤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火。

第45章 斗气第32章 病急乱投医第60章 军事变革第71章 冬天的气息第35章 绝境第45章 雷霆一击第64章 一切为了战争第11章 转机第49章 回心转意第61章 山地之王第129章 登陆作战第134章 短促的战役第149章 经典突击第41章 龙墙第71章 一大步第12章 艰难抉择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38章 第一枪第107章 脱胎换骨第55章 外太空作战第62章 死守第68章 设法脱身第2章 军事政变第133章 逢场作戏第23章 战略屏障第68章 奇迹第115章 面对诱惑第63章 大胃口第91章 为决战做准备第41章 结构性调整第17章 养虎为患第160章 半岛战争分水岭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56章 迟到的命令第76章 攻坚战第77章 战略预备队第100章 老谋深算第177章 争分夺秒第136章 超级反舰导弹第120章 战争不相信眼泪第131章 风卷残云第134章 短促的战役第25章 欲擒故纵第54章 外交斗争第130章 登陆美国第72章 图兰风暴第60章 协同作战第129章 决战在即第60章 协同作战第4章 新星第142章 地面决战第25章 权力交接第44章 恐怖的实力第11章 拉人入伙第54章 导弹雨第147章 炮弹开路第111章 和平信号第18章 风起浪涌第42章 顺大流第80章 全面军备竞赛第53章 建议第62章 惊弓之鸟第103章 历史性时刻第69章 命不该绝第96章 现实利益第2章 分水岭第1章 关键事件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59章 低空坦克第104章 速度竞赛第6章 会错意第40章 根本矛盾第129章 喉舌之战第6章 飞赴纽约第133章 逢场作戏序十三雄鹰展翅第32章 箭在弦上第89章 战争影响第66章 战争决议第94章 空中决斗第19章 分家大会第81章 因势利导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89章 雅浦海战第71章 一大步序六暴走海狼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07章 首战扬威第50章 明争暗斗第12章 诱惑第93章 大转折第21章 战争到来第113章 关键问题第137章 新世界第55章 大获全胜第64章 不谋而合第46章 备用计划第137章 高瞻远瞩第12章 顺从第103章 春雷
第45章 斗气第32章 病急乱投医第60章 军事变革第71章 冬天的气息第35章 绝境第45章 雷霆一击第64章 一切为了战争第11章 转机第49章 回心转意第61章 山地之王第129章 登陆作战第134章 短促的战役第149章 经典突击第41章 龙墙第71章 一大步第12章 艰难抉择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38章 第一枪第107章 脱胎换骨第55章 外太空作战第62章 死守第68章 设法脱身第2章 军事政变第133章 逢场作戏第23章 战略屏障第68章 奇迹第115章 面对诱惑第63章 大胃口第91章 为决战做准备第41章 结构性调整第17章 养虎为患第160章 半岛战争分水岭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56章 迟到的命令第76章 攻坚战第77章 战略预备队第100章 老谋深算第177章 争分夺秒第136章 超级反舰导弹第120章 战争不相信眼泪第131章 风卷残云第134章 短促的战役第25章 欲擒故纵第54章 外交斗争第130章 登陆美国第72章 图兰风暴第60章 协同作战第129章 决战在即第60章 协同作战第4章 新星第142章 地面决战第25章 权力交接第44章 恐怖的实力第11章 拉人入伙第54章 导弹雨第147章 炮弹开路第111章 和平信号第18章 风起浪涌第42章 顺大流第80章 全面军备竞赛第53章 建议第62章 惊弓之鸟第103章 历史性时刻第69章 命不该绝第96章 现实利益第2章 分水岭第1章 关键事件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59章 低空坦克第104章 速度竞赛第6章 会错意第40章 根本矛盾第129章 喉舌之战第6章 飞赴纽约第133章 逢场作戏序十三雄鹰展翅第32章 箭在弦上第89章 战争影响第66章 战争决议第94章 空中决斗第19章 分家大会第81章 因势利导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89章 雅浦海战第71章 一大步序六暴走海狼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07章 首战扬威第50章 明争暗斗第12章 诱惑第93章 大转折第21章 战争到来第113章 关键问题第137章 新世界第55章 大获全胜第64章 不谋而合第46章 备用计划第137章 高瞻远瞩第12章 顺从第103章 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