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户有忠信(1)

其余将领受到的处罚轻重程度虽然有所不同,但北军从今往后更加令临安不放心。

甚至南军的李虎、杨福兴之辈,虽然说不上处罚,却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唯一从这场祸乱中脱颖而出的大将级别人物只有知营田总管郑云鸣,他偏偏还是当朝宰相的公子。以这样的身份和功绩,将来主掌京湖,封侯拜爵,最终入主政事堂的前途一望可知。

尤其是当他收纳了大量参与叛乱的克敌军之后,羽翼更加丰满,虽然不说襄阳城中无人能与争锋,但他现在说一句话的分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知营田总管名号下的威权,甚至于在这个短暂空窗期里,他成为了大宋面对蒙古最前线的最高指挥者。

郑云鸣自己却没有这个自觉,他照旧朝赵范单膝跪倒,口称大帅。

“俘虏乱军怡近九千,已经单独编列成一支军,由土龙军第一正将秦武权且担负全军指挥之职,下一步如何处置,还要请大帅明示。”

赵范摆摆手:“我很快就不是大帅了,这些事情你和众将商量着办吧。”

他前倾了身子,面色变得严肃:“这些人都是十年以来金国用作抵抗蒙古人而纠合的精锐,将来你就是这襄阳城里的一面盾牌,随时面对蒙古人的刀锋,他们对你是很有用的助力。这些人漂泊半生也没有找到过真正的归宿,将来你使用他们的时候,不要过分严厉,免得刺激他们再生祸患......”

“末将对部下所有士兵不管南北东西,都是同样的标准来要求。”郑云鸣正色说道:“何况这九千人将来一定不在我的部下,我纵然有心善待,也使不上力气。”

赵范哈哈一笑:“现在这京湖的将军们,除了你,谁有资格并吞这些克敌军?”

郑云鸣仍旧是平心静气的说道:“国家是不可能将天下的命运交到一个资历如此浅薄的年轻人手里,大宋还没有破落到这个地步。”

唐宋时期国家制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似卫青、霍去病少壮掌握大军和敌人进行决定国家命运的决战这样的事情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出现。让二三十岁的少年将军轻骑破敌这样的场面虽然浪漫传奇,对于一个成熟的文明来说无疑是风险性极大的赌博,卫青霍去病虽名垂万古,但更多的例子证明了只有在沙场征战多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同时又累积了足够经验的将军才是保卫国家最有利的选择。

赵范也不得不同意郑云鸣的看法,按照常规来讲,临安方面大概会指派一名高级官员来接替自己的职务,或者是驻在黄州的孟珙,或者是沿江制置使陈烨,又或者是江陵的副使別之杰接任。

只是无论谁上任,首先要安抚的就是这家世显赫又刚刚立下大功,军队疾速扩充正在形成气候的郑家官人。

想象到仅仅一年前郑云鸣刚来襄阳的场景,那个时候赵范贵为一方帅臣,掌握着整个京湖地方包括民兵和忠义人在内的二十五万大军,郑官人还是个转运司的小参事,在街上和大将顶嘴,给士兵们公开派粮。

一年之后郑官人已经成为荆襄几支最重要大军之一的统帅,并且手握着襄阳城的生杀大权。

而自己已经成为罪臣。

战争在以雷霆的速度破坏着国家的统治架构,但在无情的毁坏中,一些新的希望在悄悄的孕育发芽。

赵范只希望运用自己最后的力量让这些希望的种子长的更快一些,在暴风雨摧毁大宋的根基之前,让它们顺利的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在世界最强的暴风中也能够巍然屹立,遮护住半壁河山和百姓的参天大树。

他取出一叠文函,那是二百个空名告身,每个告身都足以组建起数百人的队伍。二百个空名告身,足够组建起三万大军,并且由朝廷提供合法的补给和装备。

那是朝廷为了在突发的紧急情况下为京湖制置大使准备的最后手段之一。万一襄阳落入敌手,赵范可以凭借这二百张文书招纳京湖的土豪义兵,迅速组建起新的防御兵力。

但现在他决定将这二百张告身送给郑云鸣,这将足以支持郑云鸣扩充现有兵力成为襄阳城以及附近的宋军中最强大的一支,名正言顺的接下守卫襄阳的重担。

郑云鸣却挥手拒绝了这一叠能够让他马上晋升大宋朝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掌握数万人马级统帅的文书。

“新上任的制置安抚使一定会用得上这些。”他拒绝这些告身就像是在拒绝什么不当得的利益一样:“没有这些委任状,北军的将士们是不会服从新制置使的领导的。”

“更何况让一支忠义军猝然坐大并不是朝廷的既定政策。”这句话是在临安府的时候,听到无数人反复说过,郑云鸣将它深刻的焊固在自己的脑海里:“理论上,皇上和政事堂不信任任何手持兵刃的人,无论是御前司的侍卫,还是远在边地奋战的将士。但御前军马起码能沐浴皇恩,边地的守军可以拿到薪饷。”

“朝廷认为最危险的,就是平日不拿钱,战时用战功博取犒赏的忠义人。从朝廷的角度来看,既然平时都不用供养这些人,关键时候怎么可能放心使用?”

“所以国家对于我们这些忠义军,一贯秉持着召之即来,用完即弃的政策。”郑云鸣几乎已经笃定,政事堂相公们正在斟酌着如何在郑相公面前削减他儿子部下的军队规模:“蜀口的曹友闻是这样,京湖的郑云鸣也不可能免除被裁减的命令。”

“难得,难得。”赵范禁不住要拍手叫起好来:“不愧是庙堂重臣之子,我还在官人这个年纪,只知道一门心思的杀金人,哪里懂得这些大道理,若是当时也能参透三分临安官场的玄妙......”

他正说到这里,突然沉默了下来。

当中有许多不能说的关节,郑云鸣自然能够理解。

大堂上突然陷入的沉寂很快就被衙门亲兵的禀报打破:“土龙军统领王登有紧急军情上报。”

王登就亲兵身后,向赵范跪倒行礼后站了起来,在郑云鸣耳边耳语了几句。

郑云鸣睁大了眼睛,惊讶的问道:“居然有这种事情?”

仅仅一天时间,前往武当山的土龙军部队狼狈万状的逃了回来。

虽然说是狼狈万状,可是并没有一名军士战死或者重伤,人人都带着沮丧愤怒的表情,但却个个无精打采,并没有不甘心想要复仇的意愿。

这是郑云鸣最不愿意看到的景象,他宁可自己的部下尸横沙场,也不愿意他们完全丧失了作为一名战士的尊严。

这当然不会是葛怀指挥不力,经过这么长时间相处,郑云鸣知道这位猛张飞型的将军尽管如传统张飞那样好酒,打仗也像张飞一样胆大心细,如果不是真的对方水平远远超过他,他自己犯很大的错误几乎不可能。

葛怀一见郑云鸣却羞的用战袍遮住了面目,只是大喊惭愧。

郑云鸣笑道:“那撒里伯瑾是个什么样三头六臂的人物,竟然只让咱们葛老只挡了一天就这么狼狈的回了襄阳?”

葛怀放下袍袖,铜铃眼一瞪说道:“什么鸟女真人,连半个蒙古军的毛都没看见,咱就被武当山的土人们给赶回来了!”

他亮起那洪亮的嗓门,大声述说起这一次前往武当山战败的经历。

葛怀跟随孟珙在河南转战,对于武当山一带的地形原本成竹在胸。在他看来,从南阳盆地南下襄樊,从武当山脚下迂回进军虽然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其实应该是最糟糕的选择。

最便捷的方式是自唐州搭乘战船沿着唐河入汉水,然后顺流直取襄阳。

其次从枣阳南下,从陆路进取樊城。

但是在这个方向上猬集了宋军的重兵集团,即使襄阳真的兵乱,在汉水北岸的宋军仍然很多。以区区三千人的兵力根本无法突破宋军的阻碍抵达襄阳。

从武当山绕行虽然道路险阻又是远路,宋军却几乎在这个方向上没有做什么防备,即使这里在前一段时间频繁作为蒙古骑兵的交通路线。目前宋军也基本上没有对武当山进行任何部署。

所以蒙古人才为撒里伯瑾的三千军士策划了这么一条阻力最小的进军线路。

而得益于李必庆的情报,葛怀将带领部队以最快的速度直奔武当山各个隘口布防,将三千名南下的蒙古军死死的堵在前进路线上。

但在这之前,他们必须通过山南的白家寨。

白家寨这个地名很不起眼的标注在宋军的地理图上,实际上这里要不是从武当山北上的必经要隘的话,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只有一千多户人家的小镇。

葛怀的计划是快速推进趁镇中居民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强行军通过小镇前往北方的隘口。

但当前方的探子将详情禀报之后他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第五十三回 局合龙蛇成阵斗(1)第四十回 校尉叠鼓制敌先(2)第二十七回 难得惆怅孙吴事(1)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难相顾(4)第五十六回 千艘列炬鱼龙怒(3)第五十七回 万骑临江貔虎噪(3)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户有忠信(2)第四十一回 胡儿精骑动地来(4)第七十三回 问得麟台早有名(4)第十六回 胡霜少却思旌甲(4)第五十二回 八千剑戟连车营(4)第二回 江上行偶遇豪杰(4)第二十一回 金蟾碧血满征衣(3)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汉月斜(2)第六十五回 迅雷惊走征南将(2)第五十九回 赵信城边羌笛雨(1)第十九回 且将鞍马少作歇(3)第七十八回 舍此斗骑谁堪往(2)第六十九回 谁人敢去定风波(1)第十三回 硝烟起处争鼓角(1)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汉月斜(1)第八十四回 莫道诛魁等闲事(2)第四回 黄州界孟珙破贼众(2)第四十八回 壮士横戈制胡蛮(3)第八十回 白衣偏能扶危主(4)第三回 呆公子巧断葫芦案(1)第四十三回 烈风喧杂鼓角声(3)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尽曲方谐(2)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烟起(4)第十七回 制顽凶不需坎尼(3)第十六回 胡霜少却思旌甲(2)第六十七回 人将碧草新晴去(3)第三十二回 慧眼亦难识真容(3)第四十回 校尉叠鼓制敌先(4)第二十回 黑云压城城欲摧(4)第四十五回 生死赌胜马蹄下(4)第四十八回 壮士横戈制胡蛮(4)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师(1)第九回 雷霆初试惊群豪(2)第六十九回 谁人敢去定风波(2)第六十五回 迅雷惊走征南将(3)第七十六回 国士当撼金甄缺(4)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师(3)第五十三回 局合龙蛇成阵斗(4)第二回 江上行偶遇豪杰(1)第八回 立户方知百事难(1)第七十五回 白云苍狗似近缘(3)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后生(1)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烟起(1)第四回 黄州界孟珙破贼众(1)第四十四回 复见烽火起狼台(3)第六十五回 迅雷惊走征南将(4)第十四回 谁料飞祸在肘腋(1)第十四回 谁料飞祸在肘腋(3)第二十八回 把酒倚剑望玉关(4)第六十一回 勒名荆襄谁吾与(4)第四十五回 生死赌胜马蹄下(1)第十五回 梢头相争落雨急(4)第六十回 秋风吹罢马蹄声(2)第五十回 英雄报国如等闲(4)第七十四回 书生挟策何日济(4)第七十三回 问得麟台早有名(1)第三十二回 慧眼亦难识真容(1)第四十五回 生死赌胜马蹄下(2)第二十五回 举步重整旧山河(2)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难相顾(3)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难相顾(4)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泼胆人(3)第四十九回 武骑千群谁堪渡(1)第四十六回 每朝马策并刀环(1)第七十六回 国士当撼金甄缺(4)第十五回 梢头相争落雨急(4)第三十四回 惟愿君心如皎月(3)第二十回 黑云压城城欲摧(1)第五十三回 局合龙蛇成阵斗(2)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户有忠信(1)第五十八回 将军隔江猎骑还(2)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尽曲方谐(1)第三十回 心随明月付幽兰(4)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后生(9)第四十五回 生死赌胜马蹄下(1)第八十三回 万仞庭柱东南倾(3)第三十九回 千古谁明郑国志(3)第四十六回 每朝马策并刀环(1)第十七回 制顽凶不需坎尼(4)第五十四回 荆郊徒留杀人血(4)第五回 襄阳初到便惹祸端(1)第七十八回 舍此斗骑谁堪往(1)第七十五回 白云苍狗似近缘(3)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户有忠信(1)第八十三回 万仞庭柱东南倾(3)第三十九回 千古谁明郑国志(1)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将一军(1)第六十回 秋风吹罢马蹄声(2)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泼胆人(1)第六十九回 谁人敢去定风波(2)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泼胆人(2)第一回 痴公子筵中论策(2)第二十六回 未必山泽尽伏波(2)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烟起(2)
第五十三回 局合龙蛇成阵斗(1)第四十回 校尉叠鼓制敌先(2)第二十七回 难得惆怅孙吴事(1)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难相顾(4)第五十六回 千艘列炬鱼龙怒(3)第五十七回 万骑临江貔虎噪(3)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户有忠信(2)第四十一回 胡儿精骑动地来(4)第七十三回 问得麟台早有名(4)第十六回 胡霜少却思旌甲(4)第五十二回 八千剑戟连车营(4)第二回 江上行偶遇豪杰(4)第二十一回 金蟾碧血满征衣(3)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汉月斜(2)第六十五回 迅雷惊走征南将(2)第五十九回 赵信城边羌笛雨(1)第十九回 且将鞍马少作歇(3)第七十八回 舍此斗骑谁堪往(2)第六十九回 谁人敢去定风波(1)第十三回 硝烟起处争鼓角(1)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汉月斜(1)第八十四回 莫道诛魁等闲事(2)第四回 黄州界孟珙破贼众(2)第四十八回 壮士横戈制胡蛮(3)第八十回 白衣偏能扶危主(4)第三回 呆公子巧断葫芦案(1)第四十三回 烈风喧杂鼓角声(3)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尽曲方谐(2)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烟起(4)第十七回 制顽凶不需坎尼(3)第十六回 胡霜少却思旌甲(2)第六十七回 人将碧草新晴去(3)第三十二回 慧眼亦难识真容(3)第四十回 校尉叠鼓制敌先(4)第二十回 黑云压城城欲摧(4)第四十五回 生死赌胜马蹄下(4)第四十八回 壮士横戈制胡蛮(4)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师(1)第九回 雷霆初试惊群豪(2)第六十九回 谁人敢去定风波(2)第六十五回 迅雷惊走征南将(3)第七十六回 国士当撼金甄缺(4)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师(3)第五十三回 局合龙蛇成阵斗(4)第二回 江上行偶遇豪杰(1)第八回 立户方知百事难(1)第七十五回 白云苍狗似近缘(3)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后生(1)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烟起(1)第四回 黄州界孟珙破贼众(1)第四十四回 复见烽火起狼台(3)第六十五回 迅雷惊走征南将(4)第十四回 谁料飞祸在肘腋(1)第十四回 谁料飞祸在肘腋(3)第二十八回 把酒倚剑望玉关(4)第六十一回 勒名荆襄谁吾与(4)第四十五回 生死赌胜马蹄下(1)第十五回 梢头相争落雨急(4)第六十回 秋风吹罢马蹄声(2)第五十回 英雄报国如等闲(4)第七十四回 书生挟策何日济(4)第七十三回 问得麟台早有名(1)第三十二回 慧眼亦难识真容(1)第四十五回 生死赌胜马蹄下(2)第二十五回 举步重整旧山河(2)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难相顾(3)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难相顾(4)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泼胆人(3)第四十九回 武骑千群谁堪渡(1)第四十六回 每朝马策并刀环(1)第七十六回 国士当撼金甄缺(4)第十五回 梢头相争落雨急(4)第三十四回 惟愿君心如皎月(3)第二十回 黑云压城城欲摧(1)第五十三回 局合龙蛇成阵斗(2)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户有忠信(1)第五十八回 将军隔江猎骑还(2)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尽曲方谐(1)第三十回 心随明月付幽兰(4)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后生(9)第四十五回 生死赌胜马蹄下(1)第八十三回 万仞庭柱东南倾(3)第三十九回 千古谁明郑国志(3)第四十六回 每朝马策并刀环(1)第十七回 制顽凶不需坎尼(4)第五十四回 荆郊徒留杀人血(4)第五回 襄阳初到便惹祸端(1)第七十八回 舍此斗骑谁堪往(1)第七十五回 白云苍狗似近缘(3)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户有忠信(1)第八十三回 万仞庭柱东南倾(3)第三十九回 千古谁明郑国志(1)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将一军(1)第六十回 秋风吹罢马蹄声(2)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泼胆人(1)第六十九回 谁人敢去定风波(2)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泼胆人(2)第一回 痴公子筵中论策(2)第二十六回 未必山泽尽伏波(2)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烟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