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德国海军的雄心

从规模上讲,德国海军只能算是一支二流海军,而从活动范围来讲,则只算得上是一支近海海军,因为德国战舰几乎就没有离开过波罗的海与北海,被英国人死死的挡在了家门口,缺少杀出去的通道。

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是一战时的老兵了,他也参加过“日德兰海战”虽然德国海军在战术上获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杀出北海,仍然被英国的大舰队挡在了家门口。从战略上讲,德国公海舰队在“日德兰海战”中败得很惨,并且从此失去了与英国争夺北大西洋制海权的能力。

这段经历让雷德尔元帅刻骨铭心,不管当时邓尼茨指挥的德国潜艇部队在大西洋上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战果,雷德尔仍然坚持以发展大舰队为主的政策。在相继建造了两艘“卑斯麦”级战列舰之后,新的战列舰,还有航母也被摆上了船台。可问题是,当时德国根本就没有能力支撑起雷德尔制订的庞大的海军造舰计划了。

如果战争晚五年爆发的话,也许雷德尔的计划就已经变成了现实,可现实是残酷的,战争爆发之后,德国大部分的物资都要用于地面战场上,23年,德国陆军军费占总开支的四成,空军三成半,而海军只拿到了两成半的军费开支(同期,唐帝国海军所占军费比例达到了六成半)可以说,海军是德国三大军种中最不受重视的。用这么点军费,海军还必须要优先考虑潜艇部队的需要,加强对英法海上生命线的绞杀,最后能够提供给水面战舰建造的经费与物资都极为奇缺。

从现实的角度讲,德国海军要想战胜英法海军是极为困难的,就算仅仅对付英国海军都没有多少获胜的把握。德国本身就为大陆型国家,而且统一时间不长,错过了海军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海洋民族地特点。没有发展海军的思想基础。更重要的是,德国没有足够优良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对发展海军极为不利。相对而言,英国为岛国,一直非常重视发展海军(岛国的共同特点,日本也一样)法国濒临大西洋与地中海,两个方向上都有天然良港,而且前出大西洋的通道没有被完全遮挡。可以说。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德国都没有发展海军的基础。

德国的强国地位所得到公认地,可作为强国的一个必须标志就是强大的海军。海军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支海上军事力量,更多的时候代表的是广泛的海外利益。而广泛的海外利益又是一个强国的基础。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唐帝国的强大在很大地程度上就是因为有着广泛的海外利益,而且还有着世界上的头号海军舰队。相反,俄罗斯帝国虽然也很强大,但却从没有得到大国地承认,最多也就只算是个二流强国,一个只能用一条腿走路的巨人而已。

成为强国的目的刺激着德国人。也在刺激着雷德尔。在上次大战之后。德国海军有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后来还在《松江条约》中要求得到唐帝国海军七成的份额。这个要求得到了满足,可德国的实力却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庞大的海军舰队。从条约签署到战争爆发。德国海军的规模一直没有达到这个条约的上限!

归根结底,德国海军不受重视地原因还是由其本身的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在西面有法国,东面有俄罗斯这两个强大的“邻居”而本国又无足够的战略纵深与战略资源的情况下,德国必须将重点放在地面部队的建设上,随时提防着东西两个强大的“邻居”而德国又无多少海外利益,其海军受到冷落也就是情理之中地事情了。

上次大战,“日德兰海战”的惨败刺痛了德国人,失去了制海权之后。德国差点完蛋,如果不是波斯帝国及时打通了与德国的地面联系,唐帝国的远征军到达欧洲战场的话,恐怕德国就将与俄罗斯,日本一样,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投降了。保持一支强大的海军,维护海上生命线的安全,这成为了德国人的所有共识,可有了认识。不等于有了这个能力。

当时,德国海军仍然是一支“破坏型”的海军,而不是“控制型”的海军。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破坏型”的海军只能去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线,破坏敌人的制海权,而永远不能如同“控制型”的海军一样,去获得制海权,控制大海,并且将大海为己所用。而数百年的海战证明,“破坏”并不能带来制海权,也不可能给国家带来多少利益,在大规模战争中,控制大海永远比破坏海上交通更有效。

可以说,德国海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走上了“歧途”德国海军的重点一直是潜艇,而这个“重点”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唐帝国,美国,日本,英国都很重视潜艇,可都不将潜艇当作主要的力量使用,只是海军的一部分而已。相反,德国海军中,潜艇几乎就是一切,几乎代表了整个德国海军。到23年底时,德国海军已经拥有了三百多艘潜艇,而且长期保持有数十艘潜艇在北大西洋上作战。相反,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则基本上都留在了波罗的海,连冲出卡特加特海峡(丹麦东北,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机会都没有。

沦落到这一步,也算的德国海军的悲哀吧。可这并不表示德国人没有走向海洋的雄心与决心。相对而言,德国海军的造舰计划比很多国家都要庞大,甚至可以同唐帝国海军相提并论了。

在上次大战之后,德国海军制定了一个二十五年造舰计划,准备利用二十五年的时间来追上英国,打造北大西洋上,乃至整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可事实上,这个计划是很不现实的。

在整个计划中,战列舰是最为重要的,德国海军在终结了“日德兰海战”的经验与教训之后,认为战列舰的速度与防御,火力同等重要。因此就需要更好的,速度更快,火力更猛,防御更强大的战舰来充实他们的公海舰队。可问题是,当时德国根本没有能力打造一支庞大的舰队,光是那些建造战舰需要的费用,德国政府就拿不出来。另外,在技术方面,德国也缺乏基础,这只是一支纸面上的舰队。

在雷德尔上任之后,德国海军的建设速度加快了,可紧跟着到来的经济危机机会摧毁了整个德国(德国是欧洲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别说海军,连陆军的建设都困难,德国政府哪有钱去支持海军建设?迫不得已之下,雷德尔不得不在别地方面想办法,比如直接从唐帝国购买现成的技术(问题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把最核心的技术转让给别的国家)派遣军官到唐帝国进行学习与深造(这个是受到欢迎的。唐帝国海军也需要争外快,而且培养盟国的军人,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在几乎没有希望完成二十五年造舰计划的时候。雷德尔还在尽他所能的推动着德国海军的发展。

在建造“卑斯麦”级战列舰之前,德国海军先建造了几艘袖珍战列舰。袖珍战列舰实际上就是减少了火炮数量,增加了防御地小型战列舰而已。当然,这也是迫不得已地做法,在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建造战列舰,而且很多老旧的战列舰都面临着要退役的时候,德国海军也只能这么干了。

随后,“卑斯麦”级战列舰被摆上了船台,实际上,这仍然是一种过渡型号的战列舰。但却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列舰。“卑斯麦”级战列舰已经超过了条约的限制(德国海军隐瞒了大部分的性能数据)而其对手,英国海军中没有任何一艘战列舰可以与之抗衡。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英国会立即启动“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的原因。英国一直将德国当作头号对手,而海军由是英国生存的基础,英国自然不会让德国海军的战舰性能占了上风。

因为只是过渡型号,所以“卑斯麦”只建造了两艘(“卑斯麦”号与“提尔皮茨”号)按照雷德尔的设想,德国海军真正地战列舰是“H”级战列舰(还没有正式命名,“H”是计划的代号)“H”级战列舰的设计排水量超过了五万吨。是自日本“大和”级战列舰之后,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可直到21年,也就是战争爆发的这一年,德国政府都没有批准“H”级的建造工作,而且连设计图纸都没有完全完成。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H”级战列舰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只存在与图纸以及设计人员的脑海之中。

德国人的雄心还不仅仅这么点。在20年的时候,雷德尔就已经提出发展“H”级之后的,更为强大的战列舰,并且暂时定名为“Z”级。这种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竟然达到了八万吨!而当时,日本的“大和”级的满载排水量也不过就接近七万吨而已!可问题是,德国连“H”级都无法变成现实中的战舰,又有什么能力来把“Z”级造出来呢?

除了战列舰,德国海军也早就认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实际上,在北海这个小池塘里,航母并不见得有多大的作用)在推进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时,德国海军也开始筹划建造航母,而其第一艘航母“齐柏林”号已经在20年底被放上了船台。而这艘航母的基础设计工作并不是在德国完成的,而是在唐帝国完成的,当时唐帝国也正在设计“长江”级航母,德国海军又无航母设计经验,因此就直接出钱,请唐帝国的设计师为他们设计航母。

这艘航母一直拖到22年,也就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年都没有造好。因为大部分的重要物资都投入到了陆军与空军,海军则在加速潜艇的建造工作(此时,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已经取得了成功)航母的建造工作被无限期的延迟了。如果战局没有大的改变的话,恐怕到战争结束,“齐柏林”号都将停在船台上吧。

除了战列舰,航母这两种主力战舰之外,德国海军还在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套庞大的发展计划。这些计划也大部分仅仅只是计划而已。谈仁皓也不得不惊叹德国人的雄心壮志,不得不感叹德国人在做计划时的详细与细致。可以说,如果德国真有能力完成他们的二十五年造舰计划的话,那么北大西洋上的局势将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英法海军联合起来也不见得是德国海军的对手,可问题是,纸面上的战舰是没有任何威胁作用的。

最让谈仁皓感慨的还是海军对国家实力,特别是工业实力的依赖性。任何一个海军强国的背后实际上都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也许日本是个例外,可日本也最终被打败了。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就没有强大的海军,而且海军的存在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德国人有着自己的梦想,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可却没有相对应的实力。在地面威胁远比海洋威胁大的时候,德国海军也就只能在波罗的海这个小池子里游泳,而没去大西洋上搏浪的能力!

当谈仁皓翻越完了手里的那份文件时,时间早就过了十一点。他立即就离开了书房,溜回卧室睡觉去了。妻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谈仁皓轻手轻脚的爬上了床,可他怎么也睡不着。

帝国海军是幸运的,因为帝国有着数百年的海洋历史,帝国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有着丰富的战略资源。这也许是最值得庆幸的吧,如果谈仁皓身在德国的话,恐怕他现在就不是在指挥舰队作战,而是在哪条战壕里端着步枪发抖吧!

第83节 惹来的危险第32节 最高目的第2节 海军需要奇迹第29节 讨价还价第61节 空中绞杀第11节 短命航母第3节 争取主动权第27节 集中炮击第5节 新任司令第30节 胸怀第40节 力不从心第8节 帝国恩怨(下)第23节 分头出击第16节 争功第31节 避重就轻第7节 竞争对手第12节 万事俱备第44节 掩护第24节 兄弟聚会第43节 替罪羊第18节 天使与恶魔第29节 杀回战场第34节 迫敌出战第2节 轰炸在继续第75节 救兵第61节 冲刺轰炸第17节 刁难第1节 残破的舰队第5节 风卷残云第36节 主角登场第7节 胜利大进军第20节 狡猾的猎物(下)第10节 第一舰队(下)第5节 战略部队第27节 问责第68节 失之交臂第46节 陆战队的战斗第44节 老虎屁股第45节 战场驰援第47节 战略轰炸第26节 捷报?第35节 毫厘之差第27节 间谍案第28节 飞向东京第19节 嘲弄(下)第13节 夜间混战第5节 战略反击(下)第11节 弹雨中的舰队(下)第12节 万事俱备第12节 友好演习(上)第20节 携手作战第4节 大舅子来访第41节 毁灭第11节 窝里斗第24节 死亡名单第5节 战略反击(下)第3节 临危授命第48节 围点打援第12节 无法完成的使命第43节 热血燃烧第39节 反复搜索第45节 迟到的觉悟第24节 天罗地网第12节 意外的决定因素第11节 错过的决战第29节 利益同盟第20节 远距离接触第38节 避重就轻第25节 当头棒喝第42节 谨慎前行第34节 迫敌出战第41节 政治扳机第18节 关岛捷报第43节 单程轰炸第26节 危急判断第9节 机会第33节 海军之威第23节 一波三折第14节 好友相遇(上)第3节 飞翔的翅膀第26节 当爸爸了第29节 战争号角第74节 敌人的行踪第6节 隼鹰展翅第2节 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势第16节 谁是第一?第32节 大海军第14节 以静制动第11节 不归之途第23节 荆棘之路第10节 无畏的飞鹰(上)第21节 大轰炸第15节 稳重的弗莱彻第20节 敌人的动力第61节 力所不及第9节 权责第23节 庆良间海战第23节 荆棘之路第5节 祭战友第42节 考验
第83节 惹来的危险第32节 最高目的第2节 海军需要奇迹第29节 讨价还价第61节 空中绞杀第11节 短命航母第3节 争取主动权第27节 集中炮击第5节 新任司令第30节 胸怀第40节 力不从心第8节 帝国恩怨(下)第23节 分头出击第16节 争功第31节 避重就轻第7节 竞争对手第12节 万事俱备第44节 掩护第24节 兄弟聚会第43节 替罪羊第18节 天使与恶魔第29节 杀回战场第34节 迫敌出战第2节 轰炸在继续第75节 救兵第61节 冲刺轰炸第17节 刁难第1节 残破的舰队第5节 风卷残云第36节 主角登场第7节 胜利大进军第20节 狡猾的猎物(下)第10节 第一舰队(下)第5节 战略部队第27节 问责第68节 失之交臂第46节 陆战队的战斗第44节 老虎屁股第45节 战场驰援第47节 战略轰炸第26节 捷报?第35节 毫厘之差第27节 间谍案第28节 飞向东京第19节 嘲弄(下)第13节 夜间混战第5节 战略反击(下)第11节 弹雨中的舰队(下)第12节 万事俱备第12节 友好演习(上)第20节 携手作战第4节 大舅子来访第41节 毁灭第11节 窝里斗第24节 死亡名单第5节 战略反击(下)第3节 临危授命第48节 围点打援第12节 无法完成的使命第43节 热血燃烧第39节 反复搜索第45节 迟到的觉悟第24节 天罗地网第12节 意外的决定因素第11节 错过的决战第29节 利益同盟第20节 远距离接触第38节 避重就轻第25节 当头棒喝第42节 谨慎前行第34节 迫敌出战第41节 政治扳机第18节 关岛捷报第43节 单程轰炸第26节 危急判断第9节 机会第33节 海军之威第23节 一波三折第14节 好友相遇(上)第3节 飞翔的翅膀第26节 当爸爸了第29节 战争号角第74节 敌人的行踪第6节 隼鹰展翅第2节 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势第16节 谁是第一?第32节 大海军第14节 以静制动第11节 不归之途第23节 荆棘之路第10节 无畏的飞鹰(上)第21节 大轰炸第15节 稳重的弗莱彻第20节 敌人的动力第61节 力所不及第9节 权责第23节 庆良间海战第23节 荆棘之路第5节 祭战友第42节 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