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北方大地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忙碌了一年的老百姓们终于可以呆在家里的炕头上,和老婆孩子们一起吃上一顿安安稳稳的饭。
邓浩楠初掌朝政,一连串的事情让他忙的焦头烂额。
大明帝国疆土辽阔,但事情也是最多的。
从天启八年十月开始,由于休养生息政策在全国各地实行,之前各省的难民、乱民陆续返回原籍,使得人口普查得以执行。
由于明朝的体制关系,王公贵族、地方大官、大地主们为了逃避赋税,他们控制下的人口多有瞒报,甚至不报者。天启七年在册人口五千三百七十五万余人,实际上的人口应该大于这个数字。
邓浩楠需要确切的人口数字,以便进行各种改革。
因此,天启八年十月,邓浩楠命令户部、吏部和刑部着手开始人口普查。为此,邓浩楠拨出专款五十万两给普查机关作为经费。
到了同治元年三月,立时半年的人口普查结束,最后汇总到户部后,人口比在册人口增加了一千三百多万。
但这里依然有很大水分。明朝最强盛时,人口接近一亿大关。但到了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战乱频繁,人口急剧锐减。由于朝廷下发公文,将要按照人口进行分配土地,这使得很多地下黑人口浮出水面,导致普查人口时,增加了一千三百多万人。同时,不少地方官绅为了多分得一些土地,存在虚假报告人口的情况,造成人口普查产生水分。
这个数字虽然有水分,但是已经可以用来作为施政标准。
不过,管理七千多万人口,还不算朝鲜等殖民地人口,单单是刑罚典狱一块的奏折就堆积如山,着实让邓浩楠头疼。
好在内阁首辅钱谦益比较勤快,用不着邓浩楠太过cao心,东林党从新掌权并没有令邓浩楠失望,朝廷机器得以正常运转。
不过,大明地域太广,加上小冰河气候持续影响北半球,使得大明帝国天灾不断。
几乎每天都有各省的灾难奏折上报,催促朝廷尽快拨款赈灾。
这不,同治元年的正月刚过,廷臣马懋才便奏报:“成都地震,声吼如雷,连震十二次,房动屋摇,鸡鸣大吠,河涨水赤,山崩城倒,压死宿城楼营兵数名。松潘卫(今松潘)日震十二次,声如雷。小河营(即小河守御千户所)同日震,山崩,城塌一百二十丈,压死军民数人。同日重庆府、壁山、广安州、苍溪、珙县、威远等俱震。”
邓浩楠每天都要批复这些灾难奏折,脑袋每天都嗡嗡直响。
不过,好在去年的海外贸易盈利不少,年终结算后填充财政亏空,让邓浩楠的财政压力顿时减轻,可以应付得来这些天灾。
只是,休养生息带来的巨大财政赤字将会越来越高,使得其他开支不断被缩减。尤其是军事上的开支缩水最大,虽然已经裁撤了一百五十多万军队,节省了大笔的开支,但还是影响到了海军开支,使得海军经费缩减了一成。
已经动工开建的十艘北云级四等战列舰再有三个月就可以服役了,这令邓浩楠很高兴。只不过,翔鹰级的试验舰翔鹰号的研制过程就有些困难了,甚至是难产。
这主要是因为飞剪式舰首和钢铁船壳需要水压机来锻造,但水压机需要蒸汽机来提供动力,而工匠们虽然可以从宝典的记录上面得到启发,但理论和实践却是两回事,需要时间来融合。
在邓浩楠看来,大明的工业制造能力完全可以造出来蒸汽机,欠缺的就是理念。技师们通过对宝典的学习,开始仿造蒸汽机。不过,问题出在邓浩楠身上,他过高的判断了大明人的适应能力,直接给技师下达了命令,首先上马研制的就是可以直接提供动力的蒸汽机。
这使得技师们刚刚接触到新科学的冰山一角,便被要求画出全貌来,无疑等于让小孩子没学会爬先跑一样。结果,技师强行照葫芦画瓢鼓捣出来的蒸汽机中看不中用,根本无法驱动水压机。
而海军工程署同样为了迎合邓浩楠的口味,拍胸脯保证翔鹰级战列舰研发顺利,在水压机没有过关时,便动用人力,人工进行打造战舰需要的飞剪式舰首和钢铁船壳。
这样一来,不但费时费力,耗费了大笔的经费不说,更耽误了蒸汽机的实际应用进程。一开始,工匠们可以手工打造十几吨的铁壳船只,但是到了两百吨级的铁壳船时,人工打造就很吃力了,最后停滞在四百吨级的船壳上,再用多少人力都无法打造出来了。
研制陷入了僵局,计划时间表被耽误了。海军部要严惩工程署上下官员,邓浩楠知道是他太cao之过急惹的祸,最后帮他们求了情,法外开恩。
一切都被推倒重来,从蒸汽机的真正理论慢慢开始。
事实上,蒸汽机的发明并非来自十九世纪的瓦特。其实蒸汽机并非什么高精尖科技,只是因为发现它的人来得太迟而已。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Hero?of?Alexandria)于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Aeolipile),不过它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
明朝末年(1643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逃离他的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与此同时萨缪尔-莫兰也提出了蒸汽机的主意,只不过这时候正是欧洲三十年战争和英法百年战争时期,他们发明的成果被政府有意或者无意的给埋没了,直到战争结束后很久才公之于众。
直到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制造的早期的工业蒸汽机才开始被采用,他对蒸汽机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到了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
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16世纪末到17世纪后期,英国的采矿业,特别是煤矿,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单靠人力、畜力已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而现场又有丰富而廉价的煤作为燃料。现实的需要促使许多人,如英国的帕潘、萨弗里、纽科门等就致力于“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试验。
最初的真空蒸汽机被用来将矿井里的水抽出来。纽科门的蒸汽机将蒸汽引入气缸后阀门被关闭,然后冷水被撒入汽缸,蒸汽凝结时造成真空。活塞另一面的空气压力推动活塞。在矿井中联结一根深入竖井的杆来驱动一个泵。蒸汽机活塞的运动通过这根杆传到泵的活塞来将水抽到井外。
第一个巨大的改善是将气缸与凝结缸通过一个阀门分开。瓦特在伯明翰发明了这个改进。这个改进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下一个改进是将阀门的cao作自动化。
这些早期的真空蒸汽机的效率有限,但它们比较安全,因为它们的压力比较低,在物质发生损坏的情况下机器向内收缩,而不是向外爆炸。它们的效率受外部气压、气缸变形、燃烧和沸腾的效率和凝结能力的限制。理论最高效率受水在普通大气压下比较低的沸腾温度限制。使用高温高压的蒸汽为蒸汽机的效率带来了巨大的提高。但这种蒸汽机比真空蒸汽机危险得多。锅炉和机器的爆炸造成了许多大事故。安全阀在这里带来了很大的改进,在压力过高的情况下安全阀放气减压。但真正保证安全只有依靠建造、运行和维护的经验和安全规则。
帝国大学聘请的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很多,其中便有刚刚毕业荷兰莱顿大学的萨佛利。萨佛利是英国人,为了求学而到荷兰就读的。他是矿工家庭出身,父亲在伦敦的一家采矿公司当工头。在英国,此时已经开始使用蒸汽机了,只不过蒸汽机并没有推广开,不为世人所熟知而已。不巧的是,萨佛利小时候就见过蒸汽机,对蒸汽机比较感兴趣。因生活所迫他选择到大明来淘金。大明人在科学方面起步太晚,从万历后期才开始大规模学习西方科技,而一个简单的蒸汽机却需要很多知识来配合,工程署的技师文化水平很低,急需学习。
这样,海军部不得不跑到帝国大学求教,因为这里的讲师大多数都是知识丰富的外国人。
萨佛利对蒸汽机很感兴趣,因此很乐意帮忙,顺便再到海军工程署讨份工作。
历史上这萨佛利是蒸汽机的第一批改良者,改良后的蒸汽机一直使用了一百多年,才被瓦特再次改良。
在萨弗里的帮忙下,帝国大学、国子监、海军部的全力配合和支持下,立时四个月,于同治元年四月四日,海军工程署终于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动力机,被命名为大力神一号。
大力神一号并没有参考宝典上的蒸汽机设计方案,因为萨佛利看不懂永乐大典上面的记载。而工匠们模仿永乐大典的记载未能成功,只好另辟蹊径在英国人制造的蒸汽机基础上进行改进。
它将一个蛋形容器先充满蒸汽,然后关闭进汽阀,在容器外喷淋冷水使容器内蒸汽冷凝而形成真空。打开进水阀,地下的水受大气压力作用经进水管吸入容器中;关闭进水阀,重开进汽阀,靠蒸汽压力将容器中的水经排水阀压出。待容器中的水被排空而充满蒸汽时,关闭进汽阀和排水阀,重新喷水使蒸汽冷凝。如此反复循环,用两个蛋形容器交替工作,可连续排水。
有了大力神一号的驱动,水压机终于可以运转起来。此时,工匠们才发现水压机的巨大作用,简直不是人力所能给比拟的。五百吨的冲压船壳在水压机的帮助下,很快便完成了。
于是,海军工程署迅速对五百吨的冲压船壳进行改装,安装龙骨和风帆,然后进行海试,用来记录数据,为翔鹰级战列舰的建造积累经验和试验数据。
直到这时,一切才转回正轨。
不过,大力神一号蒸汽机相当的笨重,而且耗煤巨大。小南山海军试验基地无法囤积足够的煤炭用来伺候这个大家伙,因此经过海军部批准,小南山海军基地将翔鹰级战列舰的相关科研工作转移到天津卫。一来邓浩楠希望可以经常看看研制进度,二来天津卫附近可以提供更大的科研场地和煤炭。
邓浩楠对于大力神一号蒸汽机的研制成功,特别嘉奖了海军工程署。同时,萨佛利等参与科研的帝国大学教师也都授予了勋章和丰厚的奖励。
大力神一号成功了之后,工匠们在萨佛利的帮助下,方才真正懂了蒸汽机的原理和作用。这时,海军工程署的工匠们在回过头来查阅永乐大典上面的记载,才发现上面记载中的蒸汽机更加先进。
于是,工匠们循序渐进,慢慢的按照现有的大力神一号蒸汽机进行改良,不断的增加书中记载的技术进去,终于在三年后才真正造出来大典中记载的蒸汽机。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眼前,海军工程署有了大力神一号之后,用水压机可以使用了,翔鹰级战列舰的进度终于可以重启。
不过,翔鹰级战列舰的问题还非常多。例如铁壳战舰如何来铺设木质龙骨,钢铁和硬木之间如何铆接,如何计算铁壳战舰的排水量,如何确保安装上层建筑后的重心,如何安装火炮系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想要完全解决需要很长时间。
好在,邓浩楠已经不再催促他们。同时,邓浩楠现在财政拮据,因此没有更多的钱来砸科技,因此翔鹰级战列舰的研制过程将会变得很长。
为了替代翔鹰级无法短时间内服役的问题,海军部决定研制另外一级三等风帆战列舰。
这得益于马尼拉赵家的帮忙。
由于菲律宾舰队覆灭,荷兰东印度舰队炮轰菲律宾港口城镇,造成港口被毁,西班牙人的船厂纷纷倒闭。
大批下岗的船厂工人都涌向了苏比克赵家造船厂,而赵家家主赵传风一直在默默的支持邓浩楠。虽然邓浩楠到现在都没有将他女儿娶过门,但是如今邓浩楠贵为当朝监国摄政王,赵传风也不会不巴结。同时,赵传风知道辽王府至今依然给他女儿九儿留着三夫人的位置,因此这就是给赵传风的定心丸,让赵传风一家继续为邓浩楠卖命。
苏比克造船厂吸收大批的西班牙造船设计师和工匠,使得赵家造船厂可以建造大型的战舰。
知道邓浩楠一直在大型战舰问题上头疼,因此赵家特意把这批西班牙人的设计师和优秀造船工匠们送到龙江造船厂。
有了这批人手,龙江造船厂便可以设计大型战舰了。
为此,海军部特意搞了一场战舰设计大赛,优秀的战舰设计者将得到五万两白银的奖励。
这些西班牙人都是爱钱的,原本还打算藏着掖着,一听五万两的奖金,顿时都两眼放光,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用心精心的设计了他们各自最得意的作品。
最后,五万两白银奖励给了西班牙人卡特拉,他设计了一艘排水量1200吨的三等战列舰,正好符合海军部即将要进行的计划要求。
根据卡特拉的战舰设计图纸,海军工程署的技师们进行了改进,于是新的一级战舰应运而生。
海狮级三等风帆战列舰,包括舰首斜桅总长69米,宽14米,主桅高49米,标准排水量1280吨。
为了帮助翔鹰级的研制,海狮级同样使用四桅西洋软帆,双前桅大胆设计,增强吃风能力。提高航速。主桅挂五截横帆,后桅挂三角大纵帆,斜桅挂七面三角转向帆。这样一来,四桅风帆战舰的设计率先在海狮级上使用,借此获得设计和海试经验,为将来的翔鹰级成功做准备。
垂直椭圆舰首,考虑到海战中对付小船,大多数舰长都喜欢上风向下压撞击战术,因此海狮级上设计有撞角。
6.2米的吃水设计,使得海狮级战舰适合深海作战,基于此点,采取高干舷防浪设计,梯形船尾。配天启七年式战神火炮七十二门,双层炮甲板,对称式布局。垛楼居中,定员440人。全速风下,最大速度14节,标准速度11节,正常巡航速度9节,续航时间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