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十九章 为父伸冤

bookmark

李夔略略想了想,便终于记起来了,他在旧档案中看到过,汤阴县一名举人在磁州替人代考被抓,被剥夺了功名并记录在案,好像就是叫李大器。天籁 小 说

“哦!你父亲原来......”李夔有些尴尬,不知该怎么说下去了。

李延庆却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李夔道:“我知道父亲名声不佳,事情就摆在那里,无可否认,但我想问大官人一个问题,农夫会拿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去喂猪吗?”

李夔一时没有听懂李延庆的意思,便笑道:“再说详细一点,我不太明白。”

“很简单,家父很清楚替人代考被现的后果,而且做这种事情,他也没有一文钱收入,更没有别的什么好处,那他为什么要拿自己功名前途去冒险?大官人想过这个道理吗?”

李夔这才明白李延庆刚才的比喻,确实没有人会舍得拿粮食去喂猪,一般是用酒糟和猪草,同样,也不会有人舍得拿举人的功名去给别人做嫁衣。

“那是为什么?”李夔倒有点好奇了。

“因为家父替考之人,便是马县丞的侄子,在权势威逼之下,家父生性懦弱,不敢不去,事后,家父整个人都毁了,家慈为此病故,但马县丞却无恙无灾,这对家父是何其不公!”

李夔终于想起来了,是马县丞的侄子,他点点头道:“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可这世间很多事情都和公平无缘,作为普通人,只能小心再谨慎,千万不要去做那种自己承担不起的事情。”

李夔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虽然有点不公平,但你父亲还是去替考了,本身就有错误,而且又是普通人,怎么可能免责呢?

这时,李延庆跪下,含泪道:“学生并不是想给父亲脱罪,只恳求大官人看在家父是被迫替考的份上,看在家父为此已家破妻亡并潦倒多年的份上,替他除去记录吧!大官人之恩,学生必将铭记于心。”

李大器替考的处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革去举人功名,另一个是记录在案,永不得再参加科举。

对于李大器而言,一旦记录在案,就算他将来考得再好,也不会有哪个主考官会录取他。

不仅如此,官方记录在案对李延庆也有重大影响,就象父亲有了犯罪记录一样,他就算将来考上状元,考官一旦查他父亲的档案记录,李延庆莫说进士状元,就算是普通州试中举都没有希望。

可一旦除去李大器的档案记录,李大器在官方就算改邪归正了,十几年后,官员不知换了多少拨,这种小事情也不会被人记起。

李夔当然明白这一点,他也很爱惜李延庆的才华,这样一个天才孩童,如果将来受父亲影响而失去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也太可惜了。

更重要是,李夔有这个权力替李大器除去档案记录,他可以派人去乡中了解李大器这几年的表现情况,如果他已痛改前非,并且在乡中助幼济老,名声良好,那么李夔是可以给李大器一个机会,替他除去不良记录。

当然,重新参加科举是不可能了。

李夔沉思良久便缓缓道:“看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我可以记下这件事,但公事须公办,规定是五到十年的观察期,那我就取下限,明年州学正会派人来乡里察看你父亲的表现情况,如果表现良好,我会替他除去档案中的不良记录。”

李延庆心中感激万分,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考虑,他压根就不想参加什么科举,只是他一心想替父亲除去官方记录,替父亲摘去桎梏在心中的那副沉重枷锁,父亲又能重新面对生活了。

李延庆知道按照正常程序,知州不会主动问及这种事,必须是县学正先提交申请,然后层层审批,最后才到知州手中。

但有马县丞在,谁又会再提及这件事?

李夔虽然欣赏自己,但这并不是他愿意帮助自己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的本性,是他的宅心仁厚,为人正直,李延庆心中感激,他给李夔再行大礼,“长者厚爱,延庆铭记于心。”

.......

明天要考试,李夔便没有和李延庆多聊,只是又问了问他学习生活情况,就让他回去了。

李延庆告辞,离开了书房,他刚走到外面走廊,却听见身后有人叫他,一回头,只见是小娘李九真追了出来。

“我还说怎么没见你!”李延庆停住脚步笑道。

李九真气呼呼跑上前道:“你根本就不想见我,出了门就跑得比兔子还快。”

“哪里有,因为明天要考试,所以急着回去温习。”

“嗯!这是个很好的理由,算了,不怪你了,那你打算怎么把新书给我?”

李延庆挠挠头,这个小娘子不会自己去买吗?他心念一转,便笑问道:“你是不是想让鹿山潇潇子在书上给你写几个字?”

李九真重重点头,她就是这个意思,她又小心翼翼问道:“可以吗?”

“没问题啊!”

李延庆热心地答应了,这对他是举手之劳,但他忽然又想到,如果她认出自己笔迹,不就知道自己是作者了吗?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李延庆便想到了解决办法,让父亲替自己写几个字就行了。

“那我怎么寄给你?”

李九真笑逐颜开,连忙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是我家地址,你可以去驿站,让他们把书送给我爹爹,记住要包扎好,别让他们弄坏了。”

李延庆收下地址,向她挥挥手,“我走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见。”

李九真一直目送他出了侧门,走到门口李延庆还转身向她挥了挥手,身影便消失在大门外。

“九娘,怎么了?”父亲李夔出现在她身后,爱怜地抚摸女儿的小脑勺。

“爹爹,我来送送庆哥儿。”

李夔笑道:“今天上午他写的那诗真不错,要不要爹爹给你看一看。”

“好啊!在哪里?”

“在爹爹书房,爹爹带你去看。”

李九真牵着爹爹的手,一蹦一跳地跟他去书房了。

........

天还没有亮,二十几名同乡便自地护卫着学子牛车前去县学,他们举着火把,一名后生挑着灯笼走在最前面,灯笼上写着‘鹿山学堂’四个大字,在夜色中格外显眼。

今天的考试将从卯时正开始,午时正结束,也就是从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二点,整整三个时辰。

考试比较简单,难度只相当于辩试的第一题,主要是考学子基础,内容包括《孝经》、《论语》和《孟子》三篇儒学经典,同时也是考学子们的书法。

但考虑到会有各种意外情况生,所以四名学子中只取三人的成绩,和辩试成绩汇总后,便形成了最后的总成绩。

难度虽然不大,但评分标准却很苛刻,错一个字,有一处涂改都会影响得分,所以学子需要倍加小心,三思而落笔。

随着一声钟响,考试开始了,宽阔的大堂上,摆放了三十二张桌子,来自八个学堂的三十二名学子据案而坐,每个人都深思行笔,大堂里异常安静,只有笔锋划纸的沙沙声。

三名老学究作为监考在走道之间来回巡视,在大堂正上方坐着州县两级学正。

这三本儒家经典每个学堂在备战时都让学子们背默了无数遍,每个人都背得烂熟,只要细心谨慎,看清题目,基本上都能答好,甚至连《孟子》背得不好的王贵也行笔如飞,答题格外顺利。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时辰,李延庆已经在做最后一题了,他看了几遍题目,是考《孟子》卷一梁惠王章句上,把缺省的句子补全。

李延庆沉思片刻,便提笔在空白处写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李延庆轻轻放下笔,小心翼翼吹干墨迹,又仔细检查了两遍,无一字出错,‘当!’第三次提醒钟声响起,学正姚万年高声道:“最后一次提醒,还有一炷香时间!’

几名学子没有把握好时间,开始焦急地飞笔行书,‘哎呀!’有学子低低惊叫一声,显然是忙中出了错。

李延庆等墨迹全干,便举起手,一名老学究笑了笑,上前收走他的卷子,这时,岳飞也举起手,他也要交卷了。

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绝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马大赛 十九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选第二百二十四章 弓马大赛 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发南下第八百六十章 两战韦城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第三百三十八章 险守水坝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题求解 下第七百六十章 船只之重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马大赛 二十一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斗争激烈 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四百六十章 幕后暗斗第三百八十章 决定返京第六百章 偷袭燕京 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袭永城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叶知秋第七百二十七章 第二战线 上第四百六十章 幕后暗斗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帝登基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军到来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报交换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报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报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三百二十章 军职难争第九百章 战火再起 中第九百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 二十四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闹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岗茶棚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三百三十章 军弩事件 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郑氏寿宴 一第九十六章 技震麒麟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楼话别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八百二十三章 贼船难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场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八十五章 马匹风波 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第七百八十八章 百官威逼第七十五章 仗义救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六百七十五章 两个丽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军北上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一百五十八章 发财陷阱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踪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马大赛 十八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第三百八十章 决定返京第六百七十七章 舆论沸腾第八百五十一章 扭转被动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进京第三百零六章 围歼敌军第五百零一章 临时任务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岗冬雪第三百九十三章 备战不力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掷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县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压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骥伏枥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师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等礼物第四十一章 辽国骑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约黄昏 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会审第二百七十章 无奈妥协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选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夺踏割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器烦恼第八章 以直报怨 中第六百九十七章 宋金和谈第七百零五章 各自站队第八百五十八章 袭取罗城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乡 下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 二十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闻警讯第九百六十三章 灭国之战 十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规第五百八十一章 茶馆偶遇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暗花明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议第四章 李氏宗祠
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绝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马大赛 十九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选第二百二十四章 弓马大赛 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发南下第八百六十章 两战韦城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第三百三十八章 险守水坝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题求解 下第七百六十章 船只之重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马大赛 二十一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斗争激烈 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四百六十章 幕后暗斗第三百八十章 决定返京第六百章 偷袭燕京 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袭永城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叶知秋第七百二十七章 第二战线 上第四百六十章 幕后暗斗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帝登基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军到来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报交换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报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报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三百二十章 军职难争第九百章 战火再起 中第九百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 二十四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闹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岗茶棚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三百三十章 军弩事件 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郑氏寿宴 一第九十六章 技震麒麟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楼话别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八百二十三章 贼船难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场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八十五章 马匹风波 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第七百八十八章 百官威逼第七十五章 仗义救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六百七十五章 两个丽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军北上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一百五十八章 发财陷阱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踪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马大赛 十八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第三百八十章 决定返京第六百七十七章 舆论沸腾第八百五十一章 扭转被动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进京第三百零六章 围歼敌军第五百零一章 临时任务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岗冬雪第三百九十三章 备战不力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掷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县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压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骥伏枥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师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等礼物第四十一章 辽国骑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约黄昏 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会审第二百七十章 无奈妥协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选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夺踏割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器烦恼第八章 以直报怨 中第六百九十七章 宋金和谈第七百零五章 各自站队第八百五十八章 袭取罗城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乡 下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 二十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闻警讯第九百六十三章 灭国之战 十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规第五百八十一章 茶馆偶遇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暗花明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议第四章 李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