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激励族侄

第572章 激励族侄

章衡看向章越,没料到以往这位小师弟,如今居然义正严辞地教训起自己。

章衡拾起昔日的威严道:“你知道何为孤臣吗?”

章越则道:“我知道斋长是孤臣,当年的欧阳公也是孤臣。”

章衡道:“没错,欧阳永叔是孤臣,仁宗皇帝时是仁宗皇帝的孤臣,英宗皇帝时是英宗皇帝的孤臣,而如今呢?新君登基时弃之如敝履,他如今是身败名裂!”

“作孤臣难矣。”

章越听章衡昔日一人参三司衙门,甚至三司使蔡襄之事,觉得他何等牛逼。

他说得要作孤臣之言,犹然在耳。

当初章越以为章衡被外放不过一时,就如同欧阳修一样,过一阵皇帝想起他的好来,又会召章衡回京,可是呢?

章衡足足外放了八年,三任皇帝都没想起来将他调回京师。

其他官员也就罢了,但他是嘉祐二年的状元啊。

章衡道:“我也是当年看不透,以为自己中了状元,只要作一个孤臣,然后便能如郇公(章得象)一般。”

“度之,一朝天子一朝臣,孤臣便似媵妾,以色侍君,俯仰皆操于夫君之手。”

“而似富韩公,韩魏公哪怕他不在朝,官家亦不得不屡屡垂问于他。”

妾与妻的区别是什么?

妻有财产权,但妾没有,只听说妻子有嫁妆的,妾却没有听说。

故而宠妾灭妻在古代礼法不容。

眼见章衡自暴自弃似得从章越手中抢酒来,章越再度将酒盏夺过。

“度之,你要怎地?”章衡大是不悦。

樊楼外人声不断传来,一旁为二人弹奏的歌伎见二人声音突起,不由手中琵琶一停。章越拨开珠帘,示意歌伎继续弹唱。

歌伎见一位气度不凡的青年男子对己示意,不由一愣,略有些许羞涩地重新跪坐在席上,随即又奏了起来。

口中唱起汴京中最时令的小调。

章越记得以往来樊楼时,歌伎们最早唱得是晏殊,柳永的词,之后便欧阳修,梅尧臣的词,如今则已有苏轼,以及那首青玉案了。

章越道:“斋长,别喝了,我有良言一句。”

“人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不需大张旗鼓,你需沉着镇静,实事求是,便可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

“但如果过于用力,闹得太凶,太孩子气,太不知世故,便在那哭啊,喊啊,拉啊,如同一小童扯张桌布,不仅一无所获,还将桌上的好东西一并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注1)。”

章衡听得章越之言不由一愣,这句话实在是透着成熟与世故啊。章越如今竟已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度之,如今能一路升迁至待制并非侥幸,我一直还道他只是运道好而已。

不过章衡面上仍道:“怎么?伱如今也教训起我了吗?”

章越道:“不敢,只是斋长想想我这句话有无道理。”

章衡往后一仰,整个人瘫坐在席上,此刻他酒已醒了大半,想到被往日不如自己的章越教训,顿感颜面大失。

章衡掩面半响,将从额际间垂下的发丝向后一拢然后道:“你道我如今该怎么办?”

章越道:“斋长,酒醒了吗?随我去一个地方。”

章越挑开垂帘,但见外头樊楼掌柜已亲候在外:“不知章待制大驾至此,真是有失远迎。”

章越不近不远地称谢,然后与章衡一并离去。

一旁歌伎抱起了琵琶,忍不住向掌柜询问方才那位青年郎君究竟是谁……

章衡猜测章越带自己到何处,他们离了樊楼后,坐着马车一路向南。

章衡正以为章越要带自己出汴京城时,却见马车一转。

下了马车章衡看着面前问道:“这里是?”

“太学!”

章越对章衡言道。

如今太学正在大兴土木。

当今官家登基后听从王安石的意见,先后两次扩招太学生。

一次两百人,一次九百人。

太学生多了,校舍就不够住了。

如今附近的锡庆院,朝集院都拆了,一并并入太学,作为太学生的校舍。

今日的太学比往日太学要大了数倍,几乎重现汉唐时太学之盛。

看着神采飞扬的太学生们,以及修建中校舍,章越有等日新月异之感,这个惊天动地的变法竟从这太学弹丸之地而始。

章越与章衡来到太学射圃。

正有数名太学生正在习射。章越便开口向几名太学生借两副弓箭。

章越欲拿一吊钱相酬,哪知对方却是推辞不受,章越便接受了。

他与章衡一人一副弓箭比射!

章衡刚拿起箭矢,却见章越已是抬手便射。眼见章越也不细瞄,举手一射便中靶心。

左右太学生目睹于此皆拍手叫好!

章衡也是一手好射术,当初在昼锦堂读书之余,日夜习射,如今见章越这般本事,顿起好胜之心。

却见章越又是一箭正中靶心。

章衡亦是心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初章越一介寒生,以抄书为生连书都处借着读,哪里能习射,但如今他之射术已是这般好了。

章衡虽已许久未张弓搭箭,但抬手时一股熟悉的感觉回到身上。

章衡平复着呼吸,正欲射出,却见章越第三箭已是命中靶心。

“此子……竟到这般了!”

章衡抬手亦是一箭……也是靶心!

所幸技艺没有荒废,否则今日丢人丢大了,章衡如是想到。

……

这一番比射,章衡与章越都是尽兴。

二人射箭之毕,章越与章衡言道:“斋长如何?”

一股久违的自信回到章衡身上道:“若非度之我早已是忘了此事,想当初我于此道用心最多,幸好今日没有生疏。”

章越道:“是啊,昔日下的苦功不会白费。”

“斋长,有一句话我常勉励自己。”

“此身当做之事,便此身担起,不推诿旁人。”

“此时当做之事,便在此时做,不拖延明日。”

“此地当做之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章衡道:“此身此时此地……”

章越道:“方才在樊楼时斋长问我如今该如何办?我见斋长意气消沉,故不能答之,如今方可答之。”

章衡方才明白章越故意带自己至太学射圃习射的缘故,这一番章越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章衡深吸一口气,犹豫许久然后向章越道:“昔浦城令陈述古可是度之老师吗?”

章越没料到章衡为何突然提及陈襄?

说来章衡与陈襄似全没有交集。

章衡道:“当初令师在浦城设县学,唯才是举从寒门之中收录县学生,当时我在昼锦堂族学。有一日令师看了我的文章,便召我至县学,问我要不要拜入他的门下?”

章越讶异还有这事?自己从未听老师说过啊。

不过看章衡这个样子,似当初没有看上啊。

没错,章衡肯定没有看上。昼锦堂是章氏族学,请了章友直来教导,各方面来说肯定好于县学。

当初章惇不是欲从县学入章氏族学还不得吗?

春秋魏晋以来,读书这件事最讲究的是家学渊源,好似武林秘笈般不轻易外传的。

一般人拿到书就算认字也不会读,因为不会断句。似私塾那般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教起,然后四书五经循序渐进,这方法是针对资质比较一般,没什么名师教导的学生,放低了门槛让人进来读书都能学到点东西。

春秋时的士大夫教小朋友读的第一本书便是易经……

现代人即便高三大圆满,就算加上注释,易经读得也是一头浆糊啊。

至于县学那是什么?

那是范仲淹庆历兴学后才大力提倡的。

在士家子弟眼底,连家学族学都没有的人也配称作士?也配称作读书人?

然后章越听章衡说起情由。

章衡当时虽拜入陈襄门下,但对县学不以为然,甚至去也没去几趟。章衡中了状元后,与陈襄来往也很少。

比章越,孙觉,林希简直差太多了,甚至章越都不知道章衡也曾拜在陈襄门下过,章衡也从没和自己提到过。

章越看章衡这样子心道,你这样问题有点大啊。

但章衡肯放下士家子弟的自尊心,还是难能可贵。

什么孤臣不孤臣的,章衡当初以为只要能得到皇帝赏识便够了,但如今明白仕途上没有一个领路人,那也是寸步难行。

章越答允了之后,又向章衡问道:“你如今对三司条例司议立新法如何看?”

如今三司条例司有两项新法正在讨论之中。

一条是免役法,这是从治平四年讨论到如今的,经韩绛,章越提议又进入了流程,如今天子已是下诏让发运使,转运使,三司判使,副使以上官员尽言役法利弊。

一条是科举改革,王安石欲废除诗赋这从唐朝开始默认的科举方法,改为以经义,策论取士。

这条也不新鲜,是范仲淹,欧阳修开始,便一直强调压制科举中诗赋的地位,加重策论文章分量。

这条官家已经打算下诏让三馆以上官员上疏言事。

其余的新法还没揭开盖子,但仅这两条朝堂上已是吵得不可开交。

章越对章衡道:“你择事上疏,务必以言辞打动官家!”

要知道神宗朝的一条终南捷径,便是就上疏赞同新法。

Ps1:此话出自卡夫卡,下面一句出自谁的给忘了。

(本章完)

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21章 师兄弟第236章 如何办第722章 稳内安外第1039章 章楶回京第582章 落实工作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617章 其才胜己十倍第94章 书楼第179章 买房第308章 心流第368章 开封府实在暗无天日第890章 国是第392章 改变第821章 结算货币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373章 知经筵第78章 知识就是金钱(两更合一更)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593章 主政太学第468章 同年宴第357章 回门第183章 二三事第217章 拜访第684章 满嘴流油第690章 经营第1006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第167章 相谈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41章 守秘第632章 吕公弼第844章 入朝相争第501章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明日更新第595章 唇枪舌剑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309章 士别三日第974章 物物不务于物第142章 宴集第1002章 国事与恩怨第905章 事因第326章 入对明日更新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1057章 今之国是乃伐夏(第二更)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请假第104章 醉汉第329章 封还请假下第758章 来府一趟第969章 驻真定府第863章 宰执以下第一人第89章 看榜第2章 押司上门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1050章 吕六的心事第290章 谢恩(谢柳神轻语盟主)第93章 入京否第598章 司马光的态度第882章 政事堂第344章 姻亲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504章 似曾相识第704章 熙河经略安抚使路第287章 唱名第337章 强干之法第386章 入宫第498章 离开第359章 试馆职第963章 辽国的谋略(两更合一更)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两更合一更)第99章 李学正单章第797章 受贺第375章 我把官家说晕了第732章 师兄弟第230章 交情第472章 转对之制第6章 抽丝剥茧第994章 皆是故人(两更合一更)第558章 赐字第559章 天章阁待制第447章 安国寺塔记第130章 斋长第112章 未道再见(感谢propheta书友的盟主第189章 相人第525章 衣锦还家第645章 夺三职第531章 我有人推荐给官家啊第1015章 进退又何妨(两更合一更)第1045章 农妇和牛(两更合一更)第930章 表态第1048章 高楼第19章 进士科与诸科(感谢书友熿裘盟主)第446章 投名状第1038章 大宋经济晴雨表第936章 蔡确的书房第476章 不作官了
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21章 师兄弟第236章 如何办第722章 稳内安外第1039章 章楶回京第582章 落实工作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617章 其才胜己十倍第94章 书楼第179章 买房第308章 心流第368章 开封府实在暗无天日第890章 国是第392章 改变第821章 结算货币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373章 知经筵第78章 知识就是金钱(两更合一更)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593章 主政太学第468章 同年宴第357章 回门第183章 二三事第217章 拜访第684章 满嘴流油第690章 经营第1006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第167章 相谈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41章 守秘第632章 吕公弼第844章 入朝相争第501章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明日更新第595章 唇枪舌剑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309章 士别三日第974章 物物不务于物第142章 宴集第1002章 国事与恩怨第905章 事因第326章 入对明日更新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1057章 今之国是乃伐夏(第二更)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请假第104章 醉汉第329章 封还请假下第758章 来府一趟第969章 驻真定府第863章 宰执以下第一人第89章 看榜第2章 押司上门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1050章 吕六的心事第290章 谢恩(谢柳神轻语盟主)第93章 入京否第598章 司马光的态度第882章 政事堂第344章 姻亲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504章 似曾相识第704章 熙河经略安抚使路第287章 唱名第337章 强干之法第386章 入宫第498章 离开第359章 试馆职第963章 辽国的谋略(两更合一更)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两更合一更)第99章 李学正单章第797章 受贺第375章 我把官家说晕了第732章 师兄弟第230章 交情第472章 转对之制第6章 抽丝剥茧第994章 皆是故人(两更合一更)第558章 赐字第559章 天章阁待制第447章 安国寺塔记第130章 斋长第112章 未道再见(感谢propheta书友的盟主第189章 相人第525章 衣锦还家第645章 夺三职第531章 我有人推荐给官家啊第1015章 进退又何妨(两更合一更)第1045章 农妇和牛(两更合一更)第930章 表态第1048章 高楼第19章 进士科与诸科(感谢书友熿裘盟主)第446章 投名状第1038章 大宋经济晴雨表第936章 蔡确的书房第476章 不作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