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国是

韩绛,章越与王安石,吕惠卿的免役法最大争议,就是要不要对下等户(四五等)收免役钱,及免役宽剩钱。

韩绛,章越一致反对说不能收,王安石,吕惠卿则坚持必须收。

当初章越为了取得王安石的信任,还很违心地说将来有绝不改他的免役法。

不过章越素来坚信一句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政客说的话都如同放屁一样,你信就蠢了。

王安石估计也看透这点,所以当日相见让章越不必为这句话负责,你认为可以改的就改。

因此章越针对于此,向韩绛提出了新法2.0版本,突破口就选择在免役法上。

章越与韩绛道:“去岁(其实是熙宁九年的数据)司农寺岁收免役钱一千四十一万四千余贯,而支出不过六百四十八万七千六百贯,盈余近四百万贯。”

宋朝经济确实牛,宋初统一天下时,仅岁入一千六百万贯,是唐朝最盛时的两倍。

而如今仅免役钱就收到了一千多万贯。

“所以免去免役宽役钱和下户免役钱已是足够,否则变法就成了敛财的性质,非相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意。”

一个免役法朝廷每年赚取近四百万贯,章越对此很是无语。

一面说明当初他设计免去下户免役钱和宽胜钱是对的,另一方面也是可怕,免役法连未成年丁户,单丁户,女户也要收钱,这是免役法改革前都没有办到的。

可以想象几乎没有经济能力的女户,未成年丁户向朝廷交纳免役钱,对他们会造成什么。

王安石变法的几条新法如免役法,青苗法,均田法,将兵法,农田水利法都有可以称道的地方,但也有不少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免役法,堪称新法数条中最良的一条,但吕惠卿却令免役法上往敛财之道上越走越远。

韩绛道:“确实如此,只怕吕氏不肯。金陵的王介甫知道我改了他的新法也是不好。”

韩绛再次强调道:“王介甫以免役法为诸法中最坚信者,改他之法怕是大怒。”

章越道:“可依苏子瞻所论可将五等户分为上下,免去五等下户的免役钱。”

韩绛知章越,苏轼的意见很合乎他的心意,但却担心令王安石,吕惠卿不喜,所以摇了摇头。

章越对韩绛的风力也是无语了腹诽道,真不愧是传法沙门,王安石拿捏有方。

韩绛担心章越再说下去,将桌案上的水晶笔架拿起道:“这水晶的笔架你且收下。”

旁人送的东西,章越可推了不收,但韩绛所给章越不敢不要当即收了。

韩绛对章越道:“本朝赋易增,则难减,好比人过惯了丰足的日子,吃穿用度皆已习惯,一旦减去难免不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章越道:“是故有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之叹。”

这话出自阿房宫赋,韩绛听了恻然,为何对民间取之尽锱铢,连一文钱都不肯放过,但用的时候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至极,仿佛是别人家的钱般用了一点都不心疼。

“这有什么办法?”

章越道:“当年太宗皇帝曾云,若天下无事,当尽蠲百姓之租赋。如今西事稍缓,三五年内不用兵,当行管仲之法纠之,约取而广施,如此方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韩绛下意识地道:“难矣。”

章越道:“韩公,此事不难,只要能让吕吉甫罢相便是!”

韩绛目光一缩,看向章越,章越随即迎上了韩绛的目光道:“韩公,国是乃天子与士大夫共论,是定取舍合定,昔天子以王介甫之论为国是。”

“如今王介甫罢相,是相公还是吕吉甫来主持国是,天子心底也在衡量。这国是即是国论,国论之争,是生死存亡之地,一步也退让不得啊!”

国是出自公孙敖的‘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一旦‘国是’确定,赞成国是的官员便留,反对的便被罢,甚至连异论相搅的祖宗之制都要向这条‘国是’让步。

所以罢吕惠卿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国是。国是之争,说到底就是权力之争。

吕惠卿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国是。

官家认为他是王安石变法的继承者,他是新法的护法善神,所以这是相较于韩绛,章越的优势。

司马光为什么输过王安石,不是其他,就是输给了国是。其余旧党纷纷力劝不能改变天子心意,也是陆续出外,这也是输给国是。

所以要对付吕惠卿,用一般的办法都对付不了他。

只有在国是打倒他方可。

章越说到这里,终于稍稍触动了韩绛。

他意动道:“且容我想想。”

……

午后下了一场急雨。

吕惠卿听着吕和卿,吕温卿二人的言语。

“此手实不过是借造簿之机,行告赏之事,并无太多过分之事。但似杨绘,陈绎这等官员却群起反对,这几日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之,甚至道兄长你是周兴,来俊臣之流。”

吕惠卿沉着脸不言一语。吕温卿道:“兄长不过是用告赏来杜绝民间豪绅与官吏勾结,居然被人别有用心地引申为武周时告密的先河,将兄长比作周兴,来俊臣,此等用心不可谓不险恶。”

“兄长执掌权柄之初,必须立威,否则不能服众,倘若不用郑侠治冯京之罪,天下无人愿遵从于新法。兄长以后都事便不好办了。”

吕惠卿道:“之前已是办了李师中了。”

吕和卿道:“李师中妄人矣,不如罢冯京。”

王安石罢相,李师中最先跳出来明目张胆地反对新法,他所言‘代工熙载’之意乃人臣辅佐君主代行天命的意思。

然后李师中所完,又自称‘天生微臣,盖为盛世,有臣如此,陛下其舍诸!’

吕惠卿当时看完这奏章简直想吐,此人脸皮之厚才乃‘天生微臣’。

吕惠卿与李师中本就不和,又在旁说了此人几句,天子将这大言炎炎的李师中罢了。

吕惠卿心想,不错,变法首在立威立信,不办几个大员,下面的官员怎么会拿你的话当一回事。

办了一个李师中不足以‘变风俗,立法度’,所以有分量的宰执之臣,自己的新法才能推行下去。

正在这时,一人匆匆入内禀告。

但见吕府的管家递上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马上要被贬出京郑侠,王安国与十几人谈论不利于吕惠卿的内容。

而郑侠已打算将这些编撰成文写成奏章弹劾吕惠卿。

自郑侠上流民图弹劾王安石后,吕惠卿早防着他这一手,故而派了几名民间豪侠,就是可以上梁窃密的人日夜监视郑侠。

若郑侠行事无错就算了,此事到此为止,若不然,就怪不得他吕惠卿。

吕惠卿闻此不由苦笑。

吕惠卿对两个兄弟道:“当初赵普为相于厅事后置二大瓮,凡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等瓮满则焚于通衢。至于你们兄长我,是做不了似赵普一般的宰相了。”

说到这里,吕惠卿将郑侠王安国所议之纸揉作一团。

吕和卿笑道:“兄长,此事还不好吗?”

“如今你登位拜相只有三者必须打倒,一是冯京,此人持反对之议,必须除之而后快,一是韩绛,此人虽号称护法沙门,但才具不足与兄长并论,只是守位而已,还有一人则是已致仕之王相公,既是郑侠联络王安国,正好将他牵扯进来一并……”

说到这里吕和卿做了一个手势。

……

是日,郑侠上疏之后便离开京师。

汴京城郊外不少士绅都来相送,他走的数日内还有不少人赠金或称奖于他。

郑侠觉得自己办了一件为民请命的好事。

面对相送的十几人,他一一致礼言道:“此番出京,此生怕是再也无望见到诸位了。”

众人纷纷言道:“郑公为天下苍生请命,百姓必不会忘之。他日天子必是醒悟过来,知道这个朝堂上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邪,到时候委屈必然可以申之。”

郑侠闻言不由目中含泪,当即一杯水酒饮尽,然后向众人道:“郑某一辈子不为名不为利,就是相信一句话‘为苍生进言’,如今虽落得这般田地,但亦绝不后悔。”

众人们纷纷举杯,场面热烈。

这时候从汴京城方向突然驰而来数队骑兵,当即将正在亭中饮酒的众人团团包围。

众人皆是惊慌不听,但听骑兵中一人喝道:“哪个是罪臣郑侠?”

郑侠见此一幕丝毫不惧,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走出亭外道:“某便是,尔等是吕吉甫派来的吗?”

对方冷笑道:“谁是吕参政派来的?我们奉皇命将罪臣郑侠拿下!”

郑侠道:“我跟你们走,但这些都是我的朋友随人,个个都是清白之人,还请不要为难他们。”

对方道:“与你在一起的都是乱臣贼子哪有什么清白之人,统统都给我拿下下诏狱!”

众人一听都是慌作一团,他们只是来送郑侠而已,居然都被关进天牢。

郑侠怒道:“岂有此理,这还有王法吗?”

“王法?”对方将天子诏书一举道,“皇命在此,要将尔等一网打尽除了这些人,你郑侠这十几日内见过什么人,全部供出一并下狱审问!”

郑侠见的确实是天子诏书,顷刻之间知道自己铸下大错。

第109章 琴声第783章 老赵家的传统第542章 王安石进京(感谢曹面子书友成为盟请假第270章 闺阁议论第410章 你这缺人吗?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213章 行卷第815章 论功行赏第590章 争与不争第914章 安排第595章 唇枪舌剑第679章 报捷第725章 献土(两更合一更)第695章 军歌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485章 章越的发明第193章 价值第636章 知制诰第368章 开封府实在暗无天日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1005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两更合一第892章 送你吃剑第173章 传颂第844章 入朝相争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605章 章吕分歧第279章 水几是道第773章 异化第778章 就事论事第313章 秘阁第69章 来信第784章 复仇第446章 投名状明日更新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560章 升迁之喜第774章 喂饼第532章 荐人的风险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308章 心流第1021章 两面夹攻(两更合一更)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第293章 捷报传家里第1006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第131章 佩服第663章 底气第45章 圈套第928章 尴尬的沈括第304章 光阴第129章 新舍友第636章 知制诰第519章 民望第430章 政坛常青树第361章 新的官职第458章 得志之时第724章 深入险地第169章 同进士出身第589章 替手之争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98章 建阳(感谢~~爱啊!~~双盟,)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253章 王珪第361章 新的官职第106章 瀑布第174章 老师的话第91章 释怀第494章 国士待之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69章 来信第170章 家宴第110章 说亲(感谢书友小抽的金爷双盟)第79章 苏州来人了(两更合一更)第627章 三舍人第329章 封还第731章 布置第901章 出外(两更合一更)第642章 执政会议第546章 又在使绊子第701章 章党第692章 约降第1042章 论孟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264章 寿宴(感谢驯猴低手书友盟主)第398章 升官与赏赐第668章 福将第196章 村夫第944章 探病第1011章 天下将何去何从?第537章 熙宁元年第758章 来府一趟第1034章 重开天章阁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498章 离开第619章 天下绝不可无参政第868章 事先第264章 寿宴(感谢驯猴低手书友盟主)
第109章 琴声第783章 老赵家的传统第542章 王安石进京(感谢曹面子书友成为盟请假第270章 闺阁议论第410章 你这缺人吗?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213章 行卷第815章 论功行赏第590章 争与不争第914章 安排第595章 唇枪舌剑第679章 报捷第725章 献土(两更合一更)第695章 军歌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485章 章越的发明第193章 价值第636章 知制诰第368章 开封府实在暗无天日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1005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两更合一第892章 送你吃剑第173章 传颂第844章 入朝相争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605章 章吕分歧第279章 水几是道第773章 异化第778章 就事论事第313章 秘阁第69章 来信第784章 复仇第446章 投名状明日更新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560章 升迁之喜第774章 喂饼第532章 荐人的风险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308章 心流第1021章 两面夹攻(两更合一更)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第293章 捷报传家里第1006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第131章 佩服第663章 底气第45章 圈套第928章 尴尬的沈括第304章 光阴第129章 新舍友第636章 知制诰第519章 民望第430章 政坛常青树第361章 新的官职第458章 得志之时第724章 深入险地第169章 同进士出身第589章 替手之争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98章 建阳(感谢~~爱啊!~~双盟,)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253章 王珪第361章 新的官职第106章 瀑布第174章 老师的话第91章 释怀第494章 国士待之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69章 来信第170章 家宴第110章 说亲(感谢书友小抽的金爷双盟)第79章 苏州来人了(两更合一更)第627章 三舍人第329章 封还第731章 布置第901章 出外(两更合一更)第642章 执政会议第546章 又在使绊子第701章 章党第692章 约降第1042章 论孟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264章 寿宴(感谢驯猴低手书友盟主)第398章 升官与赏赐第668章 福将第196章 村夫第944章 探病第1011章 天下将何去何从?第537章 熙宁元年第758章 来府一趟第1034章 重开天章阁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498章 离开第619章 天下绝不可无参政第868章 事先第264章 寿宴(感谢驯猴低手书友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