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五五九章 当皇帝没劲

bookmark

因为属于临时的登基仪式,只是向天下昭告朱厚照登临成为九五之尊,大明江山已有了主人,因而仪式一切从简。

丹陛大乐奏响,众大臣行跪拜礼,新皇登基仪式已宣告进入尾声。刘健代表文武百官上前向朱厚照行礼,顺带问及先皇丧礼安排。

朱厚照正要回答,旁边萧敬使了个眼色。

朱厚照虽然不乐意,但今天是他第一次做皇帝,不敢太过放肆,只能等萧敬过来指导后,才照葫芦画瓢道:“一切交给刘少傅和诸位臣工负责,朕初登大宝,很多事不懂,需诸位臣工悉心辅佐!”

“是,陛下!”

众大臣再次行礼。

朱厚照看着站在文武大臣最前面的刘健,突然觉得很碍眼,心想:“我以前当太子的时候,就没少受你的气,现在当了皇帝还是一个样,你刘少傅阴魂不散,准备让我一辈子都活在你的阴影下面,是吧?”

心里有气,但不能撒出来,这让朱厚照很无语,他只能强行按捺住,转头看向坐在旁边的张皇后。

此时张皇后依然啜泣不已,不过朱厚照能察觉到来自母亲的期冀,他登基后,张皇后在短时间内地位会更加重要,毕竟现在后宫无主,加之朱厚照尚未成年,很多事不能自行处置,刘健和李东阳等大臣遇到重大事情,定会去请示张皇后。

但在奉天殿这种公开场合,刘健和李东阳等人不会驳新皇面子,任何事情他们都得先请示朱厚照,但私下的场合就难说了。

张皇后如今荣升为太后,即便在一个后宫不得干政的时代,也拥有很大的权力,很多大臣也会倒向太后的派系,而张氏兄弟便是张皇后天然的帮手,张鹤龄和张延龄的地位随之凸显出来。

朱厚照对于弘治皇帝的丧礼,没多少话语权,只能将父亲的后事托付给刘健等人。

包括庙号、谥号、丧礼的具体安排、陵寝修筑等等,对此朱厚照作为新出炉的皇帝,丝毫不懂。

“……陛下,国丧期间,民间当禁舞乐音乐嫁娶之事,朝官守孝三年,哭丧如旧,请陛下恩准!”刘健行礼奏禀。

朱厚照一听,完全不知该如何回答,要是朝臣真的守孝三年,那意味着三年内朝廷都无法正常运转。

朱厚照张张嘴,只能无助地看向身边的萧敬。

萧敬走到龙椅旁,对朱厚照又是一番耳提面命。

朱厚照刚想将话复述出来,却发现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当着这么多朝臣的面,之前萧敬说话又很小声,记住后面的便把前面的忘记了。但他很聪明,对萧敬道:“萧公公,便按照朕所说,向朝臣宣布吧!”

萧敬先是一怔,刚才明明是我在说,您老人家说什么了?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暗赞一声朱厚照应变很快,当即朗声道:

“传陛下御旨,朝事为上,百姓民生也不可荒怠,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不得輙离封域各处总督镇巡三司,各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

刘健代表朝臣,行礼领命:“谨遵陛下御旨!”

众朝臣皆行礼领命,此番朱厚照登基大典他们基本在下跪和平身中来回反复,真正能说上话的只有寥寥数人,而以首辅刘健言语最多。

大臣上请为先皇易服守制三年,而皇帝则特批将月转化为日,守孝二十七天便可以常服入朝;不禁止民间婚姻嫁娶,尽量减轻先皇丧礼对民生的影响;各总督藩镇巡检司等人马不得专权擅离职守带兵离开驻地,以防止有领兵之人谋反作乱;百官哭丧之日皆都以三日为期限。

总的来说,臣子上奏建议为先皇大操大办,而新皇则体现出对臣民的恩德,尽量将丧事从简。

朱厚照年岁不大,刚当上皇帝,对于很多事不了解,尽可能听清楚萧敬怎么说。

萧敬是三朝老臣,对于宫廷礼数非常熟悉,就连皇帝的丧礼细节安排,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这是个有能力的内监,但因性格懦弱和老好人的心态,以至于无法压制刘健和李东阳这样强势的大臣,导致弘治朝后期内监为内阁压制。

刘健再次奏请:“请陛下为先皇上庙号、谥号!”

朱厚照一怔,关于庙号和谥号是什么,他倒是明白,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萧敬再次附耳又说了一句,他才带着很大的自信大声道:“再议!”

刘健躬身领命,未再多问及此事。

关于“再议”的决定,算是一种常例,当日只是新皇登基仪式,关于先皇的丧礼可以做出一些安排,至于庙号、谥号和陵寝问题,则可押后,不必急于一时,这也是让朱厚照有更多时间消化这些事。

眼看快要到二更天了,众大臣自打进宫便滴水、滴米未进,这时代的人大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生活很少,这个时辰对大臣们来说基本算是熬夜了。

刘健暂时没什么事奏禀,在场大臣都希望能早些回去休息,至于哭灵的事情,说是三天,但只是白天过来,晚上只需安排些人守夜便可。刘健奏请:“陛下,先皇灵堂已设,请移步乾清宫守灵,臣等愿同往!”

朱厚照见萧敬又要过来指点,有些心烦,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说道:“刘少傅,您年事已高,在场很多都是老臣,你们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朕还年轻,为父皇守灵没什么,但你们却不同,还是先回去休息,等天亮后再来接朕的班吧!”

话粗理不糙,虽然这口吻不像是皇帝,但言语中却透着对臣子的关心,很多大臣其实不愿意留在皇宫守夜,守夜意味着要熬一晚上,为先皇守灵,睡着了那是对先皇的不敬,熬一宿又没那精力。

现在皇帝让他们回去休息,可以说是天大的恩典。

刘健自己就撑不住,所以不再勉强,皇帝主动承担守夜的任务,他自然考虑先回去休息,但值此关键时刻他也不会出宫,而是回文渊阁暂歇,内阁必然要出人去乾清宫守夜,这个人选刘健早就想好了,正是谢迁。

刘健行礼:“谢陛下恩典!不知陛下还有何训示?”

“没什么了!”

这会儿朱厚照已经完全自由发挥,根本不听萧敬说什么,直接道,“朕现在便去为父皇守灵,众位臣工不必跟随,回家去吧,明日辰时进宫来为父皇守孝便可。现在天气依然寒冷,朕不希望你们中谁病倒……萧公公,安排散朝吧!”

萧敬哭笑不得,新皇做事激进,完全不听他的指导,许多事情都是瞎说,原本朝议中还要谈太后的事情,最后张皇后还要讲话训勉百官,如今这一切都被省略了,新皇直接宣布退朝。

但皇帝公开下达的命令萧敬不能违逆,当即扯起嗓子道:“陛下有旨,退朝,诸位臣工请退!”

众大臣行礼:“恭送陛下!”

朱厚照站起身来,正要往玉阶下走,忽然想到老娘坐在身边,为了显示他是个大孝子,赶紧过去,将张皇后扶起,母子二人一同往乾清宫而去。

……

……

刘健等人则目送张皇后和朱厚照离开,才能退出殿外。

此时众大臣有的还在抹眼泪,但刘健、李东阳和谢迁却哭不出来了,毕竟今天已经流了太多的泪,再者以他们的年岁,见惯生死,而且他们之前已辅佐两代君主,自然不会因皇帝病故而自乱阵脚。

内阁三人往文渊阁而去,刘健对谢迁道:“于乔,你且去乾清宫守灵,我和宾之随后便到!”

谢迁看了二人一眼,听这话便知道自己被刘健和李东阳杯葛,人家要回去商议事情,根本不考虑他的看法如何。

谢迁没有去争,道:“那我先去乾清宫!”

多余的话一句没有,谢迁折道往乾清宫而去,尚未进乾清门,便再次见到朱厚照,此时朱厚照已将张皇后送入乾清宫,他不急着到大殿守夜,一个人在乾清门看宫人设置案桌、棉垫等,这里将是来日大多数朝臣哭灵之所。

“殿……陛下?”

谢迁见到朱厚照,吓了一大跳,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朱厚照。

朱厚照扫了谢迁一眼,道:“原来是谢先生,怎么,您没到文渊阁商量事情?”

谢迁心想,连一个小孩子都知道我应该去文渊阁与会,但可惜另外两名阁臣不给我面子,让我来守灵,当下道:“回陛下,老臣怕乾清宫无人守夜,特地前来……”

“哦!”

朱厚照点点头,有些失落,“那一起走走吧,本来朕想出来清静一下……朕心情实在很糟糕,父皇病故,感觉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朝事朕又没经验,感觉很无力……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没什么劲!”

谢迁差点儿被口水给呛着,心想:“你这熊孩子在想些什么?当皇帝的目的是为了好玩么?”

第一〇六一章 畏缩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一三四章夜半相会无人时第六十五章 老娘的闺名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粪,我是鲜花(求赞)第二七九章 担责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一七六二章 损招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别第六四九章 夜路难行第二一二九章 各怀鬼胎第二〇六一章 离间计第三十八章 衙门有人好办事第二〇九二章 危险关系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九三六章 花钱买平安第七一三章 外官内臣(第二更)第二一八二章 打怕了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这一战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八五九章 城里我最大(第一更)第九二三章 书献的不是时候(第四更)第二三六章 天不从人愿第五六五章 憨娃儿要回来了(第一更)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为云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对手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〇四七章 来一回野的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适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边站(上)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无策第五八九章 一年两升官(第二更)第五四八章 并不般配(第五更,送书友)第一八二五章 绝不客气第三七二章 没名气不好混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一九四三章 长见识的谢迁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吊唁第八五二章 真假督抚(第一更)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没有里应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踪了第二一二一章 帐前审俘第二五五二章 出师未捷第二一七章 我与士子共存亡第四〇四章 捉奸(第二更)第七五二章 内帘官和外帘官的博弈第一〇五八章 避战(第三更)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办理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一六七章 讲理不成反被揍第一四〇六章 白捡第二〇六六章 样子货第一五四〇章 那贼子第二二二五章 总攻第二二八一章 请自重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六三六章 都是来通知我一声的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题第一六一九章 分忧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挂帅第二一三章 贿考风波(第六更)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二二七二章 天注定第二一六一章 断案难第九十七章 好吃懒做的新掌柜第一六一〇章 自寻出路第六十八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并济(求月票)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报第二一四八章 认义父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二六四五章 总有人当炮灰第一九四三章 长见识的谢迁第九五〇章 危机四伏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赃不成案第二六五一章 弃车保帅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六八四章 惠娘的蜕变第二一四二章 拉拢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仪式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二一六三章 牵挂第三二二章 同届考生(求赞)第二三一二章 失踪也是一种手段第九一三章 风光第一九四八章 赐宴文华殿第八一三章 舍近求远(第二更)第一〇三章 扩张的野心第八二七章 被轻视了(第三更)第二一八章 真才实学(第五更)
第一〇六一章 畏缩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一三四章夜半相会无人时第六十五章 老娘的闺名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粪,我是鲜花(求赞)第二七九章 担责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一七六二章 损招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别第六四九章 夜路难行第二一二九章 各怀鬼胎第二〇六一章 离间计第三十八章 衙门有人好办事第二〇九二章 危险关系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九三六章 花钱买平安第七一三章 外官内臣(第二更)第二一八二章 打怕了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这一战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八五九章 城里我最大(第一更)第九二三章 书献的不是时候(第四更)第二三六章 天不从人愿第五六五章 憨娃儿要回来了(第一更)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为云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对手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〇四七章 来一回野的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适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边站(上)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无策第五八九章 一年两升官(第二更)第五四八章 并不般配(第五更,送书友)第一八二五章 绝不客气第三七二章 没名气不好混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一九四三章 长见识的谢迁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吊唁第八五二章 真假督抚(第一更)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没有里应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踪了第二一二一章 帐前审俘第二五五二章 出师未捷第二一七章 我与士子共存亡第四〇四章 捉奸(第二更)第七五二章 内帘官和外帘官的博弈第一〇五八章 避战(第三更)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办理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一六七章 讲理不成反被揍第一四〇六章 白捡第二〇六六章 样子货第一五四〇章 那贼子第二二二五章 总攻第二二八一章 请自重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六三六章 都是来通知我一声的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题第一六一九章 分忧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挂帅第二一三章 贿考风波(第六更)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二二七二章 天注定第二一六一章 断案难第九十七章 好吃懒做的新掌柜第一六一〇章 自寻出路第六十八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并济(求月票)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报第二一四八章 认义父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二六四五章 总有人当炮灰第一九四三章 长见识的谢迁第九五〇章 危机四伏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赃不成案第二六五一章 弃车保帅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六八四章 惠娘的蜕变第二一四二章 拉拢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仪式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二一六三章 牵挂第三二二章 同届考生(求赞)第二三一二章 失踪也是一种手段第九一三章 风光第一九四八章 赐宴文华殿第八一三章 舍近求远(第二更)第一〇三章 扩张的野心第八二七章 被轻视了(第三更)第二一八章 真才实学(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