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难杂卷(第一更)

bookmark

无论贡士在殿试发挥有多好,作为殿试阅卷官是不能去称赞或者吹捧的,程敏政在礼部会试的举动就是前车之鉴。

言多必失,很多事就事论事便可,有些话传到别人耳朵里,难保不会让人心生联想,其中是否有私相授受之事。

而且,谢迁和李东阳作为内阁辅政大学士,更不宜对考生卷子作出直观的评价,这也是为何李东阳要特别拔擢王守仁,却未对别人表露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现在谢迁赞叹礼部会试前十名贡士中,有一人卷子写得老辣,以谢迁的地位和才学,那实在是心中十分感慨才会作出如此评价。

李东阳好奇之下,将卷子拿过来看了看。

哎呀,真心不错啊!

果真如谢迁所言,这份殿试考卷中文章圆润自如到几乎无可挑剔的地步,就算是在翰林院供职十几年的老翰林,都未必写得出如此华章美卷。

“这应该是……丰熙的?”

李东阳嘴上嘀咕了一句,但依然不确定。

对于丰熙的文采,李东阳早有耳闻,但丰熙在礼部会试中并不是十分出彩,主要是他没有答上那道“四子造诣”考题,单就从四书文和五经文来论,丰熙是有当状元潜质的,所以就算丰熙“四子造诣”题没有答对,他还是在所有贡士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沈溪、伦文叙和孙绪三人。

在本次礼部会试前十中,李东阳熟悉的并不止伦文叙一人,作为本届礼部会试主考官,在见过会试前十名的考卷后,他自认很快能对号入座,知道谁的文章是谁的。

就好似伦文叙、刘龙和王守仁这些人,就算是糊名,他也知道谁是谁。可因为这篇文章的出现,反而让李东阳心头迷惑,主要是剩下几个人,特别不好判断,一个孙绪、一个沈溪、一个丰熙。

这三位,李东阳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的文章。

更可甚者,李东阳在北镇抚司时曾让沈溪和孙绪默写过礼部会试的卷子,见过二人的手笔,可到了殿试,居然前十名的卷子里,没一人的字迹跟他当日见过的沈溪和孙绪的笔迹相同。

每个人的字基本上都是定型的,一个考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字体有那么大的转变,若是其中有一人字体有所不同,李东阳倒能接受,可这两人的字都有了变化,难免会让他揣度,难道殿试也会涉及替考之事?

沈溪和孙绪在礼部会试中一个会元,一个第三,属于众目睽睽,进宫时依然会列在头三个,想找人替考,难度也忒大了些,这分明是要把脑袋往铡刀里送的节奏!但若说没替考,字迹与以往不同,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弥封官在糊名时把卷子搞反了,把会试靠后的卷子,当成是沈溪和孙绪的,列到了前十。

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李东阳无法判断主人的三份卷子,从论点、论据、文笔等等上说,均为上乘之作,都是拥有状元之才的。

李东阳看过之后,把三份卷子交给刘健,道:“阁老,请您看看。”

三人都是内阁大学士,但刘健毕竟是首辅,地位最是尊崇,连李东阳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刘健把三分卷子接了过去,看过一篇,满意点头,看过第二篇,还是点头,到第三篇时,头点得更加勤快了。

“谁的?”刘健侧目问了李东阳一句。

李东阳微微沉吟:“料想不错的话,应是沈溪、孙绪和丰熙的卷子。”

刘健想了想,道:“这三人,将来或许是国家栋梁之材,不过……宾之啊,这篇是谁写的?”

李东阳凑过头一看,刘健所问的那份,正是谢迁刚才评价为文笔老辣的那份文章,他蹙眉想了想,最终摇了摇头。

刘健不由一笑:“连宾之你都不知道为何人所作,真是稀奇,稀奇……也罢,交给旁人阅过就是。”

其实对于内阁大学士来说,殿试阅卷又不用写评语,好坏只是一个圈一个叉的问题,殿试成绩公布后,也没有追诉制度,就算结果有所偏颇,考生也要认账。

更何况,殿试前十名是由皇帝亲自排定名次,觉得文章不错,只管上呈给帝王,交给皇帝定夺就是,他们并不需知道文章背后到底是谁。

经过一天阅卷下来,卷子重新汇总到三位内阁大学士手中,次二等二百零二份考卷已经选择完毕,这二百零二人将会是本届殿试的三甲,被赐“同进士出身”,至于被列入二等的卷子,还要内阁大学士重新选拔一下,看看有没有特别优异的卷子,可以进补到呈递给天子的前十名中。

结果是没有。

本届礼部会试前十名考生在殿试中的卷子,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全部中选,悉数要呈递给天子。

也就是说,状元只会在这十个人中产生。

在李东阳看来,最有可能被皇帝选为状元的,从礼部会试成绩排名,是沈溪、伦文叙、孙绪、丰熙、刘龙和王守仁。

关于伦文叙、丰熙和王守仁的文章,李东阳已基本判断出是哪篇,心中有数,可对于沈溪、孙绪和丰熙的文章,他却辨认不出。

最后所有十四名阅卷官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商讨一下,刑部尚书白昂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这沈溪倒是不简单,殿试之后还能列于前十?”

显而易见,白昂对于两天前殿前议事时,他的“正法纪”提议被马文升等人驳回而耿耿于怀。

其实这件事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会元沈溪或许牵扯进了礼部会试鬻题案。

但是,从殿试最终的结果看,虽然不知道哪份卷子是沈溪的,但最起码,沈溪有进入殿试前十名的实力,尽管沈溪的前十近乎于“保送”,而非从所有殿试文章中层层选拔。

马文升道:“多说无益,还是早些将前十考卷呈递陛下,请陛下定夺。”

……

……

三月十六,一天的阅卷忙碌终于结束,因为时间比较晚了,前十名的卷子虽然会呈递给天子,但当天并不会出最后结果。

三月十七一大清早,所有十四名殿试阅卷官,前往华盖殿面朝天子。

虽然名义上,殿试前十名的排次是由天子来最终决策,但天子在决定的时候,也会参照殿试阅卷官之意,尤其是朱祐樘这样喜欢纳谏,同时手下还有一群能臣的有为君主。

华盖殿内,朱祐樘将十份考卷拿起来,道:“朕昨夜连夜审阅过这十份考卷,感触颇深,今日与众卿拟定一甲之人选……”

朱祐樘手上所拿的殿试答卷,名义上是他跟士子们问询的天子致治之法,属于问策。就算朱祐樘看过这十篇文章后觉得不合心意,也要说“感触颇深”,是为彰显君王虚心纳谏的宽容之心。

但实际上,朱祐樘已将五到十名的排次列好,最后具体要议的,是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这四个人的排次。

“朕尚且有一事说。”

就在众臣以为朱祐樘要说天子属意于何人为状元时,朱祐樘突然岔开话题,众殿试阅卷官屏气凝神听着,“此番殿试之后,朕决意不遴选庶吉士……”

在礼部会试鬻题案发生后,朱祐樘已不是第一次提出此事,但之前提出并不正式,这次算是一次天子照会,君王的意志不容置疑。

在十四名殿试阅卷官中,大多数人对此并无意见,可李杰、王鏊和焦芳三个翰林学士,对此却有些看法。

历来的规矩,殿试之后,要从进士中重新考核,遴选二十名庶吉士补充到翰林院,虽然庶吉士是没有品阶的,可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耀,因为明朝内阁必出翰林院的规矩摆在那儿,这次不遴选庶吉士,那意思是说,除了三甲可入翰林院外,这届的进士以后别想入内阁,断了这届大多数进士位极人臣的盼头。

可天子已用照会的方式说了,连大臣议论的机会都不给,就算李杰等人心里觉得不妥,但却不敢发出任何反对意见。

说过此事之后,朱祐樘才重新把没排定名次的四份卷子拿起来:“殿试一甲如何,就看众卿之意。”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大臣,最先拿到四份考卷,打开来看过,一点儿都没超出想象,其中只有一人可以确定为伦文叙,剩下三人,就是他跟李东阳、谢迁探讨过不能明辨身份的沈溪、孙绪和丰熙。

有意思就是,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就将在这四人中产生。

虽然二甲第一名看起来也荣耀无比,可因为这届进士中并不遴选庶吉士,一名之差,等于是日后的仕途大相径庭。

如同王守仁,就算他造诣再大,对朝廷贡献再多,也因为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而终生无缘入阁。

刘健看过之后,轮到李东阳和谢迁了。

李东阳看到四份考卷,心里一叹,他最推崇的王守仁并没列在其中。如今皇帝又说了这届不遴选庶吉士,那意味着,他所属意的王守仁,这辈子不可能继承他的衣钵成为内阁辅政大学士了。

等众殿试阅卷官,把四份卷子都看了一遍,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大致有数。

在这四篇文章中,唯一知道是谁写的那篇是伦文叙的,但其实伦文叙的文章质量在四人中居于最末。但除他之外剩下三人,多少都有一些文章之外的“缺憾”。

沈溪太年轻,孙绪太狂傲,丰熙腿脚有疾。

在明朝,状元作为科举中的佼佼者,还要担当起天下士子表率的作用,等于是科举取仕的代言人,要是这个代言人是个瘸子跛子,会令朝廷蒙羞。

本来丰熙的缺点不是缺憾,但在这种原则之下,丰熙是四人中最不可能被列为状元之人,最多被列于榜眼。

**********

ps:第一章!

天子早上起来,右肩膀钻心地痛,这一章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码出来的!敲击完一章,手臂疼得都不像自己的了,右手五指也麻木不仁。

再这么下去,天子非常担心右臂会废掉,因此在这儿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从今天开始到下周五,天子保持每天基础两更,然后再为所有书友加更一章,如果当天成绩好,天子会再爆发一章,也就是三章加一章的模式!

暂时计划休息六天,如果身体好转,天子继续恢复爆发……天子的理念是生命不止,爆发不熄,与诸君共勉!

第一八六三章 对峙之局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宫(第四更)第二一九二章 命贵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脸(第二更)第二五一一章 割舍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一一六三章 诱敌深入第九二四章 困难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评价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么简单(第三更)第八四五章 大明盐政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职?(第五更)第十九章 底蕴第一三二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更)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二三五三章 谁是闲人第一三五五章 不劳亲自动手(求月票)第一二四〇章 千钧一发第八五七章 变批发为零售(第二更)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二一六一章 断案难第一四三章 谈事还是要男人来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三七三章 大宅门里的女人第一六三七章 比较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无策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二一八一章 无语第六六二章 牛车阵第一七五〇章 飞上枝头的麻雀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八十一章 贵宾桌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岛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一一二七章 及时雨(第二更,求月票)第八章 启程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七二二章 归途难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碍纳妾(求推荐票)第二六三四章 作别第十九章 底蕴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三〇九章 处处碰壁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内侄第三八一章 娃娃脸的权臣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总有做错事的时候第二一七九章 变被动为主动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九十九章 会疼人的小姐姐第七四〇章 小郎他娘死的早第二〇八五章 当众表态第一七六七章 担忧第二五九三章 目的何在第五〇三章 这里不是清水衙门(第三更)第一六一六章 回报第七五〇章 贡院出题(第一更)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一二一九章 回师居庸关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一六四五章 宫市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一七八三章 无人替代第二六〇四章 顺道抓个乱党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一四九九章 过城不入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二〇二六章 站边第九二九章 生杀大权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二〇〇七章 背后的支持第七六八章 迎灵第一七四八章 揽权第二二二〇章 听说打了胜仗第二一八二章 打怕了第一五三二章 计较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买卖(下)第一一三四章 开脱免罪(第三更)第四七〇章 抄来的祝酒诗(第四更)第一〇四三章 临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九五四章 太子饶命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儿和孙姨第二三五三章 谁是闲人第二六〇九章 无心风景第一一四四章 栋梁之才第一二〇九章 谁来主持?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二八一章 意想不到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径第四八八章 生日礼物(第一更)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
第一八六三章 对峙之局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宫(第四更)第二一九二章 命贵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脸(第二更)第二五一一章 割舍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一一六三章 诱敌深入第九二四章 困难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评价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么简单(第三更)第八四五章 大明盐政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职?(第五更)第十九章 底蕴第一三二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更)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二三五三章 谁是闲人第一三五五章 不劳亲自动手(求月票)第一二四〇章 千钧一发第八五七章 变批发为零售(第二更)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二一六一章 断案难第一四三章 谈事还是要男人来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三七三章 大宅门里的女人第一六三七章 比较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无策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二一八一章 无语第六六二章 牛车阵第一七五〇章 飞上枝头的麻雀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八十一章 贵宾桌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岛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一一二七章 及时雨(第二更,求月票)第八章 启程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七二二章 归途难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碍纳妾(求推荐票)第二六三四章 作别第十九章 底蕴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三〇九章 处处碰壁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内侄第三八一章 娃娃脸的权臣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总有做错事的时候第二一七九章 变被动为主动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九十九章 会疼人的小姐姐第七四〇章 小郎他娘死的早第二〇八五章 当众表态第一七六七章 担忧第二五九三章 目的何在第五〇三章 这里不是清水衙门(第三更)第一六一六章 回报第七五〇章 贡院出题(第一更)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一二一九章 回师居庸关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一六四五章 宫市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一七八三章 无人替代第二六〇四章 顺道抓个乱党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一四九九章 过城不入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二〇二六章 站边第九二九章 生杀大权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二〇〇七章 背后的支持第七六八章 迎灵第一七四八章 揽权第二二二〇章 听说打了胜仗第二一八二章 打怕了第一五三二章 计较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买卖(下)第一一三四章 开脱免罪(第三更)第四七〇章 抄来的祝酒诗(第四更)第一〇四三章 临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九五四章 太子饶命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儿和孙姨第二三五三章 谁是闲人第二六〇九章 无心风景第一一四四章 栋梁之才第一二〇九章 谁来主持?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二八一章 意想不到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径第四八八章 生日礼物(第一更)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