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七百四十一章 怎会弄成这样!

bookmark

王公大臣想见皇上难,皇后和懿贵妃想见皇上一样不容易。

尤其这两年,皇上一有点空就听戏,或宠幸后来入宫的那些常在甚至答应,极少翻她们的牌子。但一个母仪天下,一个母凭子贵,可以说一个女子梦寐以求的东西已经全实现了,二人倒也没什么怨言,不过这样的“平静”随着任钰儿的到来被打破了。

一向不喜欢吵闹的皇后,一反常态地去陪皇上听戏,懿贵妃则带着小皇子去给皇上请安,甚至借口皇上的气色不如之前,把皇上身边的几个太监召来问话,经过三天旁敲侧击的打探,竟打探到好几个坏消息。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

懿贵妃谁也不敢相信,让随任钰儿进宫伺候的连儿在外头守着,关上门跟任钰儿说起外头的事。

“外头怎会乱成这样,难不成谁都敢抗旨不尊?”

“娘娘,您是说……”

懿贵妃紧锁着眉头,不解地问:“我虽没念过几本书,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还是懂的,可恒福未得旨就出迎,把偌大的天津城拱手相让给洋人,在哪里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分明是乞降!”

皇后也忧心忡忡地说:“听刘公公说皇上曾下谕命僧格林沁退守天津,还说天津乃通州门户,可他们这哪里是退守,分明是只退不守。”

“钰儿,你见过大世面,甚至持内务府令牌为朝廷办过差,你说说怎会弄成这样,难道他们真不怕掉脑袋!”见任钰儿欲言又止,懿贵妃又问道:“钰儿,你早上不是刚去见过你义兄吗,他晓不晓得这些事?”

“禀娘娘,我四哥知道一些。”

“那你说说,怎会弄成这样,在天津的那些人为何敢阳奉阴违?”

任钰儿被问的没办法,只能苦着脸道:“娘娘,钰儿以为恒福大人这么做也无可指责。”

“怎就无可指责?”

“据钰儿所知,皇上命恒福大人为钦差大臣,全权办理抚局,谕旨上写得明明白白,可相机行事,妥善办理。洋人都杀到天津城下了。要是打的话,这抚局怎么办理,在洋人看来岂不是一点诚意也没有。何况……何况……”

“何况什么?”皇后急切地问。

“何况为防堵准备的军械粮草尽失,天津军民又因海口炮台失陷士气不旺,就算想守十有八九也守不住!”

懿贵妃追问道:“那议和呢,咱多多少少吃点亏,洋人能否退兵?”

“钰儿以为有点难。”

“洋人闹这么大动静,不就是图个通商,图点银子吗,怎就难了?”

任钰儿轻叹口气,无奈地解释道:“娘娘有所不知,咱们跟洋人这交道打了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从道光二十年打到了今天。朝廷当年为息事宁人,答应了洋人一些条件,跟洋人签了一些通商和约,结果洋人当真了,非要朝廷兑现。”

“再后来呢?”

“再后来洋人一次又一次地呈递照会,叶名琛等几任五口通商大臣不但不当回事,甚至一次又一次地哄骗洋人,反正洋人不再相信他们了,原本打算遣使驻京,觉得下面人要是再耍滑头,可就近向皇上提告。”

“洋人想来京城,还想驻京!”皇后大吃一惊。

“所以说别的条件好商量,唯独这一件没得商量,洋人没上下尊卑,连见着自个儿的国主都不跪拜,更不用说见皇上了。”看着皇后和懿贵妃若有所思的样子,任钰儿接着道:“洋人不相信咱们,这是其一。”

“其二呢?”懿贵妃低声问。

“再就是皇上乃九五之尊,我大清乃天朝上国,岂能容英佛等夷如此猖狂,所以皇上明面上命桂良大人和恒福大人去跟洋人交涉,暗地里已命光禄寺卿焦佑瀛和侍讲学士张之万等人赴天津办团练,命他们率团实力攻剿。”

懿贵妃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楞了好一会儿才喃喃地说:“那么多官军都打不过,一帮练勇就能打过?”

任钰儿苦着脸道:“怪只能怪叶名琛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官员,前些天他们净知道信口开河,一奏报起夷情就说什么绅民怕官,官怕洋人,洋人又怕绅民,一个人这么说皇上自然不会相信,可个个都这么说,皇上再圣明也会被他们蒙蔽。”

“你义兄呢,皇上不是挺器重你义兄的吗,他为何不据实陈奏?”

“回皇后娘娘,我四哥不止一次向皇上奏报过,后来接掌厚谊堂的文祥文大人也不止一次奏报过,可他们加起来就两张嘴,说不过那么多得过且过的庸官。何况长毛闹那么凶,皇上也难,至少在那会儿皇上得分个轻重缓急。”

“厚谊堂是什么衙门,本宫怎没听说过?”

任钰儿猛然意识到说漏了嘴,见懿贵妃那严肃的表情,只能硬着头皮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了一番。

皇后听得目瞪口呆。

懿贵妃一样不敢置信,沉默良久才幽幽地说:“战不像战,和不像和,战和不定,早晚会生变,我明白你为何这么担心,为何要进宫伺候了。”

“兰儿妹妹,你是说洋人真会杀过来?”皇后惊恐地问。

“照现在这情形,早晚的事儿。”

“这可如何是好?”

“姐姐,你我着急又有何用,事到如今,只能静观其变。”

“要不……要不你去劝劝皇上。”

“姐姐,后宫不得干政,这可是祖上留下的规矩。何况正如钰儿所说,皇上也难,真要是委曲求全,让皇上怎么面对列祖列宗。”懿贵妃嘴上虽这么说,但心里别提有多焦急,顿了顿又回头道:“钰儿,你总住在皇后娘娘那儿也不合适,要不你从今儿个开始,中午来陪皇后娘娘说说话,给皇后娘娘解解闷,下午就回去,省得招人非议。”

任钰儿岂能不知道懿贵妃这是让她出宫打探消息,急忙道:“钰儿遵命。”

皇后猛然反应过来,不假思索地说:“你放心地回去,外头的那些奴才,本宫会跟他们交代的。谁要是敢不让你进宫,看本官不打断他的腿!”

……

别人找不着韩秀峰,不等于文祥找不着。

就在皇后和懿贵妃同任钰儿关起门说话之时,文祥也不动声色来到韩秀峰暂住的小院,对坐在树下的石桌边,说起朝中这两天发生的事。

“肃顺没再找你,不是他不想找,而是顾不上找。”

“此话怎讲?”

“听宫里的公公说,皇上这几天心情不好,不但没再召见文武大臣,连郑亲王、怡亲王和肃顺一天也只能见着皇上一面,并且见着之后也说不上几句话。”

“躲不是办法呀!”韩秀峰凝重地说。

“的确不是办法,可想想皇上是真不容易,弱冠之年登极,一登极就遇上那么多事。”文祥轻叹口气,随即话锋一转:“总之,这几天的政令大多出自郑亲王、怡亲王和肃顺,他们既要调兵遣将赴通州防堵,又要筹粮筹饷,忙得焦头烂额,你说他们哪顾得上找你。”

“调兵遣将,有兵可调,有将可遣吗?”韩秀峰放下茶杯问。

文祥回头看了一眼,如数家珍地说:“大清那么多官员,怎就会无将可遣,先是命武备院卿恒祺,为抚夷帮办大臣,赴天津效力;紧接着,赏已革大学士赛尚阿五品顶带,交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军营差委。命给事中吴焯、薛书堂,御史杨荣绪、徐启文、郭祥瑞、刘有铭、朱潮、薛春黎、任兆坚和白恩佑,帮办五城团防。”

“兵呢?”韩秀峰追问道。

“命吉林将军景淳、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各拣调马队余丁一千名,猎户一千名,派员管带。并命西安将军托明阿、陕西巡抚谭廷襄,饬催原调续调官兵,均驰赴通州,听候调遣。今儿中午,又命陕甘总督乐斌,挑选猎户两千名,派员管带,驰赴通州,听候调遣。还命僧格林沁如有需要,可奏请从各旗再调兵。”

韩秀峰沉吟道:“且不说临时征调的这些兵能不能上阵,就算可堪大用,一时半会间有那么多军械粮饷吗?”

“皇上已命直隶布政使文谦,将天津寄存藩库饷银二十余万两,迅解通州,撤顺天原设粮台,均归天津道孙治经理。并另拨银三万两,解交光禄寺少卿焦祐瀛办理团练。命户部续拨饷银十万两,解赴通州粮台。”文祥顿了顿,接着道:“至于军械,皇上已命直隶、河南、山西各督抚,将备用军械。迅速解京。”

“备用军械,他们有备用的吗?”

“据说兵部的款册上有。”

“账本上有,兵甲库里不见得就有,就算有也不一定能用。”

“你知道这些,我知道这些,人家不知道啊,何况对人家而言,只要发号施令,只要让皇上知道他们是在实心办差就行。”文祥喝了一小口水,又阴沉着脸道:“生怕士气不旺,人家还奏请皇上命惠亲王赴通州传旨。”

“传什么旨?”韩秀峰下意识问。

“僧格林沁勤于王事,深廑念,况近京一切布置,更必日夕勤劬。著惠亲王等,前赴通州询咨防守情形,并著僧格林沁激励兵心,以期有备无患。”

韩秀峰沉吟道:“虽不一定能激励兵心,但相比其它布置,这件事要靠谱的多。”

“靠谱?”文祥愣了愣,禁不住苦笑道:“那我就告诉你个不靠谱的,恒福不是在天津跟洋人交涉吗,他们竟异想天开地让恒福跟洋人讨价还价,如果非要赔那么多兵费,可告诉洋人大沽炮台工程钜万,现如今被他们攻毁,较年前他们损失的船只之费尤钜,足可相抵。”

“如果只是算账的话,也算靠谱。”

“可洋人会跟咱们算这账吗?”

韩秀峰无言以对,干脆问道:“天津现在什么情形,崇厚、韩宸和石赞清他们没事吧。”

“崇厚和韩宸没事儿,他们在恒福出迎时就出城了,皇上命他们支应焦麻子和张之万办团所需的钱粮。至于石赞清,有些麻烦。”

“怎么个麻烦?”

“恒福正在办理抚局,已经把洋兵放进城了,他之前做的那些准备一件也没用上。既不能跟洋人开仗,身为知府又守土有责,不能一走了之。现在的处境跟叶名琛当年差不多,不战、不和、不守、不走、不降、不死。”

“怎会弄成这样……”韩秀峰轻叹道。

“是啊,怎会弄成这样?”文祥反问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焦麻子奉旨赴天津办团练,曹师爷盯上了焦麻子出京之后空出的缺,想做‘大军机’。虽说他心里只有功名利禄,但相比穆荫、杜翰等碌碌无为之辈,他还真算得上是个能吏。并且……并且因为之前焦麻子入值中枢的事,他跟肃顺的关系又不如以前,志行,你觉得这个忙着咱们能不能帮?”

“博川兄,这么大事,不是你我想帮就能帮上的!”

“我知道你瞧不上他,可他真要是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对朝廷而言并非坏事。”

“博川兄,我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可要保举的是军机大臣,不是南苑郎中!我不敢跟皇上开这个口,我觉得你也不能开这个口。何况就算真能保举他做上‘大军机’,面对此危局,他难不成真能力挽狂澜?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在现如今这个情形下,他难不成还能大展拳脚?”

想到现在政令大多出自郑亲王、怡亲王和肃顺,现在的军机处跟内阁差不多,几乎成了摆设,文祥微微点点头:“这倒是,当我没说。”

“现在我最担心的是通州,”韩秀峰放下茶杯,喃喃地说:“记得当年何桂清曾上过一道折子,称直隶这边只要做好准备,便能将洋人聚而歼之。现在倒好,明知这仗根本就没法儿打,还把各地能调的兵全调往通州,把能收罗的粮饷全收罗解往通州,把最后的这点家底儿全压上去了,要是被洋人聚而歼之,这后果真叫个不堪设想!”

“不是还有一注没押吗。”文祥意味深长地说。

“哪一注?”

“你啊,你养在南苑的那些几百私兵!”

韩秀峰反应过来,再想到大头前天神神叨叨跑来说过的那件事,不禁苦笑道:“肃顺和郑亲王他们不知情,皇上……皇上……皇上估计也把这一茬给忘了,不然连我这一注十有八九也被压上去了。”

“皇上怎会忘?”

“博川兄,您这是明知故问。”

“难道传言是真的,难道皇上真……真染上了那个?”文祥不敢说出口,干脆比划起来。

看着他比划着抽大烟的样子,韩秀峰无奈的点点头。

第七百二十一章 都没诚意第六百零二章 羊角大营第四百零八章 果然出事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怎会弄成这样!第二百八十四章 驱虎吞狼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无所求第二百六十二章 爱民如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只言片语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举第九十四章 四堂会审(二)第一百零二章 有人好办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当头棒喝”第五百四十五章 日进斗金(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银子比命重要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来了第五百零九章 人有旦夕祸福第四百一十七章 总得有个人去交涉第六百四十九章 报忧不分忧第二百零六章 情谊第二百九十章 钱粮的用处第一百六十四章 汇票丢了!第一百零四章 会馆首事(一)第一百二十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五百五十三章 反正就是不去第二百九十九章 可悲可叹第二百一十二章 仪真(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恍然大悟第七百零三章 施恩图报没那么容易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臣第三百四十五章 志行升官了(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表露心迹第三十章 “激起民愤”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炉灶第二百八十八章 既是从贼也是从番第九十二章 明察秋毫第二百九十章 钱粮的用处第三百二十四章 阻截(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永宽通宝第六百八十一章 辑民攘夷第五百六十三章 露脸!第三十三章 没心没肺第四百七十九章 沙场练兵第一百四十章 有缘再会第七百二十八章 好了伤疤忘了疼第六百五十七章 夹着尾巴做人第四百零五章 要出大事!第七百四十四章 上驷院卿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气第二十章 要上贼船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京第六百二十一章 又见钱俊臣第六百七十二章 钦差第三百八十四章 拿得起放得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一十五章 跟柏葰没多大关系第七百零九章 齐聚天津(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逮谁咬谁第三百一十二章 仪真失陷第六百七十五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九十八章 剑指娄山关第五百四十九章琴儿的提议第二百一十八章 清官(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韩秀峰?第六百八十章 广州失陷第一百七十五章 井底之蛙第六百七十四章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第二百九十三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四百二十一章 通夷之才(二)第一百零六章 会馆首事(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虚惊一场第四百六十七章 蹬鼻子上脸(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仪真(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顾问咨询第五百一十八章 出门靠同乡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能让他就这么回去!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内之事(一)第四百章 有没有王法?第五百三十一章 军机章京上行走!第二十六章 巴县县衙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动第一百四十九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下根本在京师第六十九章 立见高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阻截(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阻截(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来龙去脉第六百七十二章 钦差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触即发第六百零一章 白莲教余孽第三百五十七章 厘金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启程第四百九十八章 穷的让人心疼第六百二十四章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过日子第四十七章 铜天王(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读书有用第七百一十六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过日子
第七百二十一章 都没诚意第六百零二章 羊角大营第四百零八章 果然出事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怎会弄成这样!第二百八十四章 驱虎吞狼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无所求第二百六十二章 爱民如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只言片语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举第九十四章 四堂会审(二)第一百零二章 有人好办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当头棒喝”第五百四十五章 日进斗金(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银子比命重要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来了第五百零九章 人有旦夕祸福第四百一十七章 总得有个人去交涉第六百四十九章 报忧不分忧第二百零六章 情谊第二百九十章 钱粮的用处第一百六十四章 汇票丢了!第一百零四章 会馆首事(一)第一百二十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五百五十三章 反正就是不去第二百九十九章 可悲可叹第二百一十二章 仪真(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恍然大悟第七百零三章 施恩图报没那么容易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臣第三百四十五章 志行升官了(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表露心迹第三十章 “激起民愤”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炉灶第二百八十八章 既是从贼也是从番第九十二章 明察秋毫第二百九十章 钱粮的用处第三百二十四章 阻截(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永宽通宝第六百八十一章 辑民攘夷第五百六十三章 露脸!第三十三章 没心没肺第四百七十九章 沙场练兵第一百四十章 有缘再会第七百二十八章 好了伤疤忘了疼第六百五十七章 夹着尾巴做人第四百零五章 要出大事!第七百四十四章 上驷院卿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气第二十章 要上贼船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京第六百二十一章 又见钱俊臣第六百七十二章 钦差第三百八十四章 拿得起放得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一十五章 跟柏葰没多大关系第七百零九章 齐聚天津(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逮谁咬谁第三百一十二章 仪真失陷第六百七十五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九十八章 剑指娄山关第五百四十九章琴儿的提议第二百一十八章 清官(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韩秀峰?第六百八十章 广州失陷第一百七十五章 井底之蛙第六百七十四章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第二百九十三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四百二十一章 通夷之才(二)第一百零六章 会馆首事(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虚惊一场第四百六十七章 蹬鼻子上脸(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仪真(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顾问咨询第五百一十八章 出门靠同乡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能让他就这么回去!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内之事(一)第四百章 有没有王法?第五百三十一章 军机章京上行走!第二十六章 巴县县衙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动第一百四十九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下根本在京师第六十九章 立见高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阻截(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阻截(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来龙去脉第六百七十二章 钦差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触即发第六百零一章 白莲教余孽第三百五十七章 厘金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启程第四百九十八章 穷的让人心疼第六百二十四章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过日子第四十七章 铜天王(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读书有用第七百一十六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