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第643章 尔虞

“大司马,苻雅、慕容垂夹击陇右,豪强里应外合,陇西、天水二郡已失,姚苌困守南安,请求大司马出兵,策应一二!”袁宏向桓温读着刚刚从西北传来的消息。

这消息送来一趟不容易,需要细作潜伏,千辛万苦穿过汉中和上庸三郡,然后从襄阳送到东关。

耗时两个多月,所以现在姚苌还在不在都是一个问题。

郗超思索一番后道:“南安为羌人老巢,邓艾为南安太守时,修建大量坞堡,梁军兵力不过四五万左右,短期内难以攻陷,是以姚苌应当还有一战之力!”

邓艾非但是灭蜀大将,还是治国之奇才,如今两淮连同中原的运河体系就是出自他手,任南岸太守期间,修建大量坞堡,至永嘉之乱时,为西北晋人留了一条生路。

不过时势易移,这些坞堡如今成为抵抗梁军的要塞。

“陇右距江淮万里之遥,如何策应他?如今乐城丢失,汉中去了半璧,我尚且自顾不暇。”桓温一脸郁闷之色。

摆在他面前的问题的确很严峻。

出兵救援汉中,需要绕行蜀中,才能将荆襄的援军、粮草、军械投入其中。

这对江东而言简直是一场噩梦。

这么耗下去,江东也会被拖垮。

但如果不救援,汉中必失,姚苌就会面临三面围攻之中,关键南面的蜀中也保不住。

蜀中丢了,荆襄就处于梁国的半包围之中。

“王猛、薛强……当年与大司马也算是故人……”郗超一脸古怪神色。

王猛北伐关中,王猛与薛强联手来投,却看穿桓温别无克复神州之志,只惦记江东一亩三分地,借北伐行僭越之事。

两人转头就走。

桓温还下令不得拦阻,给他们备了马车……

时过境迁,二人一出手,就让桓温陷入两难之中。

“咳……当年看走了眼……一时不明。”桓温脸上的郁闷加重几分,还多了一丝尴尬。

其实当年并未看走眼,曾对王猛有过“江东无卿比”的评语,将要退兵时,桓温还邀请王猛一同返回江东,只是王猛和薛强没看上眼桓温。

“大司马胸襟豁达,有古名士之风,即便知道日后为敌,也会放走二人。”郗超对桓温的性格了如指掌。

新亭之会,鸿门宴都备上了,刀斧手都埋伏了,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杀了谢安、王坦之,断建康朝廷的两根庭柱,桓温还是不忍心……

可以说天下发展到如今形势,江东如此局面,以及桓温不上不下的境地,都是桓温性格使然。

“嗯,知我者,嘉宾也!”被人一吹捧,桓温和颜悦色起来。

“如今薛强占据乐城,已经打通与关中的联系,却迟迟不攻南郑,是想以汉中消耗江东实力,汉中已成鸡肋,不如令朱序、周楚防守剑阁,拱卫蜀中,使荆襄无西顾之危,再出使代,南北牵制,江东可保无虞也。”

出兵救援汉中肯定不可能,正中王猛、薛强的诡计。

不过要舍弃汉中,桓温有些不甘心,思索一阵后,“李跃不是以为吾不敢北伐么?今日当大张旗鼓,围攻合肥!”

“大司马不可,合肥坚固,久攻不下,自伤士气。”郗超极力劝谏。

“嘉宾大可放心,吾率大军北上,围而不攻,若洛阳大军来援,我等退兵便是,梁国旱灾方解,国中正虚,如此可窥梁国实力。”

桓温当然知道合肥难打,所以只是做做样子,给梁国看,也给江东看。这几年已经被梁国打造成铁壁,驻扎五千黑云精锐,北面寿春还有八千黑云骁骑,加上淮河两岸的镇军,足有三万之众。

此次出兵,一是报复其迁都洛阳之举,二是向江东展示强硬,以北伐拉拢人心,其三,也算是“响应”了姚苌。

梁国还未从大旱中恢复,西面同时出兵陇右和汉中,如果再出兵江淮,则是三线作战,可以虚耗梁国国力。

而且细作传回的消息,草原上拓跋什翼健横扫北海后,实力大涨,不断南下侵扰幽并。

桓温出兵围攻合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若只是围而不攻倒也无妨,属下有一计,可一石三鸟。”郗超眼珠一转。

“哦?嘉宾快快说来。”桓温一脸期待。

“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广陵北府军亦在调遣之中,如今既然要北伐,可下令让北府军为先锋,一者,可试探北府军实力,二者,若是真攻下合肥,则大功仍在大司马,”

郗超一步百计,独步江东,这些为桓温出谋划策,居功厥伟。

如果桓温全听郗超,也不至于弄到如今不上不下的局面。

几次关键性的献策,桓温都没有采纳,以至于错失良机。

“妙哉!”桓温大喜。

北府军攻城不利,损耗的是江东朝廷和谢家的实力,对桓温没有任何影响,还可以借战败拿捏谢家,逼其就范。

若是拿下了,桓温作为北伐的号召者,肯定是首功。

这大半年来,桓温几次三番挑衅,梁国无动于衷,助长了江东的气焰。

如今梁国实力未恢复,又在攻伐关中,此时不出兵,难道还要等梁国恢复元气,一统北国之后吗?

而且北伐也不是桓温一人的心思。

晋朝还在,梁国就把《晋书》给弄出来了,分明是提前给江东送终。

送终也就罢了,关键书里面将司马家贬的一文不值,士族门阀同流合污。

王谢荀陈殷庾褚等江东大族有一个算一个,大书特书曾经干过的龌龊事,将八王之乱、永嘉之祸全都推在他们身上……

当年桓温北伐洛阳时,见中原残破,万里丘墟,曾言:“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王夷甫便是曾经跪在石勒胯下乞活的琅琊大名士王衍。

不过桓温心中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说。

所以,晋室对梁国的不满日益加剧,如今争的已经不仅仅是正统。

如果梁国统一天下,那么司马氏和衣冠南渡的士族们,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江东士族还是要些脸面的……

第132章 厮杀第160章 门路591.第589章 质子758.第756章 争执第149章 迎接576.第574章 慕容第144章 激愤641.第639章 联姻第428章 将攻第776章 天下524.第522章 偏安757.第755章 猛虎第428章 将攻第261章 枋头632.第630章 退役702.第700章 云涌第11章 围山第249章 转折第55章 败第81章 战第122章 病倒第446章 守势472.第471章 进贡743.第741章 后勤623.第621章 迁684.第682章 激第340章 诡计第70章 逃第39章 围715.第713章 妥协495.第493章 决战第224章 身死682.第680章 动向第774章 交易568.第566章 鱼第13章 杀贼第16章 料敌第424章 纠缠第107章 虎毒744.第742章 死志第289章 北渡第414章 起用498.第496章 宿将第283章 取舍第17章 心思第438章 进退第413章 敲诈第180章 将乱第37章 联手第82章 叛478.第476章 雄杰第162章 出495.第493章 决战466.第465章 火上烤541.第539章 明珠731.第729章 离第72章 将才第458章 捭阖第297章 来往第400章 文治563.第561章 士气第287章 枋头第234章 阳城第249章 转折726.第724章 人才第447章 投降第131章 军令756.第754章 装糊涂第338章 契机第230章 误会462.第461章 内乱第767章 老贼629.第627章 附第145章 推脱645.第643章 尔虞557.第555章 临城688.第686章 刀俎654.第652章 封赏第9章 粮食第774章 交易第338章 契机545.第543章 上国640.第638章 不敌第211章 双喜682.第680章 动向504.第502章 弃子第429章 入土506.第504章 激励第451章 山倒第446章 守势734.第732章 威第147章 波澜第54章 瘟起524.第522章 偏安第449章 降将第28章 山635.第633章 交换563.第561章 士气474.第473章 休沐461.第460章 忽变
第132章 厮杀第160章 门路591.第589章 质子758.第756章 争执第149章 迎接576.第574章 慕容第144章 激愤641.第639章 联姻第428章 将攻第776章 天下524.第522章 偏安757.第755章 猛虎第428章 将攻第261章 枋头632.第630章 退役702.第700章 云涌第11章 围山第249章 转折第55章 败第81章 战第122章 病倒第446章 守势472.第471章 进贡743.第741章 后勤623.第621章 迁684.第682章 激第340章 诡计第70章 逃第39章 围715.第713章 妥协495.第493章 决战第224章 身死682.第680章 动向第774章 交易568.第566章 鱼第13章 杀贼第16章 料敌第424章 纠缠第107章 虎毒744.第742章 死志第289章 北渡第414章 起用498.第496章 宿将第283章 取舍第17章 心思第438章 进退第413章 敲诈第180章 将乱第37章 联手第82章 叛478.第476章 雄杰第162章 出495.第493章 决战466.第465章 火上烤541.第539章 明珠731.第729章 离第72章 将才第458章 捭阖第297章 来往第400章 文治563.第561章 士气第287章 枋头第234章 阳城第249章 转折726.第724章 人才第447章 投降第131章 军令756.第754章 装糊涂第338章 契机第230章 误会462.第461章 内乱第767章 老贼629.第627章 附第145章 推脱645.第643章 尔虞557.第555章 临城688.第686章 刀俎654.第652章 封赏第9章 粮食第774章 交易第338章 契机545.第543章 上国640.第638章 不敌第211章 双喜682.第680章 动向504.第502章 弃子第429章 入土506.第504章 激励第451章 山倒第446章 守势734.第732章 威第147章 波澜第54章 瘟起524.第522章 偏安第449章 降将第28章 山635.第633章 交换563.第561章 士气474.第473章 休沐461.第460章 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