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都护

代国虽然覆灭了,但草原势力并未完全消亡。

偌大的草原,仍有很多鲜卑部落,柔然人悄然壮大,西北面还有契骨人。

汉朝剿灭匈奴国一样,草原还是崛起了新的势力。

朝会上,李跃令人挂起漠北地图,“今日起,设瀚海都护府,筑城北海之滨、燕然山,各驻扎五千玄甲骑兵,五年一轮换,封谢玄为瀚海都护。”

完全控制草原不可能,但占据草原肥沃之地,还是能做到的。

燕然山自古便是草原王庭所在。

北海物产丰足,足以养军。

五千精锐骑兵,基本可以吊打周围部落。

一年又到了尽头,几场风雪,新的一年迎面而来。

而和平时期,放松警惕,思想松懈,制度也开始腐烂,各种危机逐渐累积,最终积重难返。

设置北庭都护府,一则可以协助瀚海都护府夹制漠北,二则可以减轻西域都护府和秦国的压力,使二者不必担心来自东北面草原的威胁,可以安心向西发展。

大梁武力虽然进入巅峰,但国力并未到达全盛之时,洪兴的寓意并未完成。

李跃一愣,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历史上的唐朝也是这么设置的。

言语之中,对李跃这么多年的穷兵黩武颇有怨言。

中原的物资也能输送过去。

“不去,天王老子的意思,朕也不去。”李跃大手一挥,反正是私下场合,也不用顾及君臣礼仪。

“诸位意下如何?”李跃问向群臣。

说实话,李跃真跟老李家的祖宗不太熟,半路跑过来的,“朕这些时日身体不适,让太子代为祭祖。”

如今洪兴皇帝已经深入人心,李跃懒得再改。

战争时期,敌人就站在对面,上下同仇敌忾。

秦灭六国之后,马放南山,刀兵入库,十几年就亡了。

轮台在汉朝时也是一处重镇。

在燕然山设瀚海都护府,在庭州,也就是轮台设北庭都护府。

与其出动几万人跑去泰山封禅,李跃宁愿在后宫待着。

现在不管草原,不用二十年,新的部族会重新崛起,到时候花费的人力物力只会更多。

但现在建造城池,有了棉衣棉被,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此甚好,年号变动多有不便之处,不过陛下恢复华夏,讨平漠北,收复西域,功追孝武皇帝,封禅泰山可提振人心。”王猛劝道。

就像铜币的正反两面,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左右翼,也会有保守势力与进取势力、

“臣以为漠北广阔,一个都护府不足以辖制,当于金山之西再设一督护,一旦漠北有事,东西二路可同时出兵。”桓冲拱手道。

皇帝发话了,其他人也就闭嘴了。

在李跃看来,对一个国家而言,和平时期比战争时期更危险。

这些地盘就算大梁不要,也不能让给别人。

以后玄甲军可以招募大量鲜卑裔、匈奴裔、羌裔的将士,发挥他们耐苦寒的特性,赏赐以牧场,自然有人愿意留下来。

在朝会上,只要有人提出建议,就肯定有人反对。

每次年号变动,都会有很大的改动,政务、政令、历法多有不便。

“有些事情,朕必须做,大梁国境非唯中土,亦有草原、海疆!”李跃极其坚决。

以前北地苦寒,难以留下人。

王猛笑道:“这是朝中诸公的意思。”

“以后年号不必改来改去,一朝天子,用一个年号即可。”

“陛下前年南征,今年北攻,士有奔波之苦,民有饥寒之忧,如今天下安定,当偃甲息武,以社稷万民为念,如此方是长久之计。”

“陛下总要拜祭祖庙,告慰祖先神灵……”王猛退而求其次。

思索再三,以薛强为北庭都护,在关中招募七千羌氐士卒戍守。

李跃道:“朕要建两个都护府,他们推三阻四,封禅泰山劳民伤财,一个个如此积极,简直本末倒置。”

反对的人还不少。

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突厥帝国、准格尔汗国都是从金山山脉崛起的。

这么大的牧场,每年的收益非常可观,而且阴山沿线不必再防备草原部落南下劫掠,无形之中减少了大量的戍防预算。

李跃能听进反对的声音,心平气和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光武皇帝不谋漠北西域,致使鲜卑、羌人坐大,威胁中土,且北海、燕然、金山并非荒蛮之地,沃野千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大梁不取,自有他人取之,届时柔然崛起,动辄十余万骑南下,朝廷要付出多少钱粮和将士的性命?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诸位莫要忘了,前晋是如何灭亡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交战,和平安定反而是少数,每个太平盛世背后,都在累积着危机。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就是少搞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桓冲的战略眼光不差。

所以后世某国,总要全球寻找敌人,给自己树一个对手。

太学这么多年的研究,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御寒之法,炕、暖房、壁炉、火墙、煤饼等等,已经在辽东推广应用。

李跃对这些繁文缛节实在没多少兴趣,自从取了“洪兴”年号后,大梁武德充沛,周围势力基本都打趴下了。

听到只驻扎一万士卒,群臣们也没怎么反对。

王猛一脸苦笑,“诸公也是一片心意。”

王猛建议李跃改元,封禅泰山。

“封一次禅,前后数月,耗费无数人力钱粮,足可打一场大战,如今天下虽定,国库空虚,何必务此虚名?好与不好,百姓自有口碑流传。”

“国中方有生机,不可虚耗国力,昔者光武皇帝一统天下,西域求归,光武绝之,盖因此理也。”

通过这条线,将漠北的牲畜、北海的各种资源输入中原。

李跃还准备修建从代州到燕然山的官道,顺着水源修建坞堡,维持不了面的统治,至少要维持一条线性统治。

“漠北、金山皆苦寒之地,朝廷已经经营辽东,何必再废钱粮于万里之外的荒蛮之地驻军?”

李跃一去,肯定大张旗鼓,弄得奢侈无比。

思来想去还是算了,让李俭去意思意思一下行了。

第393章 拒战第65章 出743.第741章 后勤第318章 联姻第96章 授课第243章 西归第127章 守城576.第574章 慕容632.第630章 退役684.第682章 激第315章 兵变第189章 生擒第393章 拒战第272章 雄心637.第635章 耕作第450章 刺杀第237章 西进第63章 名声第453章 献计571.第569章 三物501.第499章 谈第385章 图谋第15章 狭路第256章 重围第399章 司隶466.第465章 火上烤637.第635章 耕作第421章 阋墙第351章 上党558.第556章 狂妄524.第522章 偏安第258章 杀第80章 击第214章 太宁第267章 再胜618.第616章 赤壁723.第721章 天命520.第518章 牵扯597.第595章 樊城第427章 利器第767章 老贼第314章 笼络688.第686章 刀俎第326章 招贤666.第664章 用兵第155章 风起第285章 铁马第246章 风雪751.第749章 纺织659.第657章 慎战第351章 上党第405章 北使519.第517章 牛蛇第411章 备战571.第569章 三物第219章 魂魄第327章 大才497.第495章 追第116章 合兵第332章 虚实750.第748章 探索724.第722章 退路第53章 流民帅676.第674章 议战第375章第143章 收拢第212章 镜合第2章 囚徒685.第683章 劝第225章 拦击638.第636章 河套第328章 科举521.第519章 跪求第148章 对策第47章 骑兵600.第598章 水火687.第685章 利益587.第585章 将尽614.第612章 劝降第455章 正统530.第528章 放归第100章 靠山第64章 兵变第125章 破敌第160章 门路672.第670章 勾结540.第538章 入邺第389章 选锋734.第732章 威第152章 鼓动593.第591章 汹涌669.第667章 打压第39章 围第164章 三样第37章 联手511.第509章 投敌723.第721章 天命第429章 入土478.第476章 雄杰第328章 科举
第393章 拒战第65章 出743.第741章 后勤第318章 联姻第96章 授课第243章 西归第127章 守城576.第574章 慕容632.第630章 退役684.第682章 激第315章 兵变第189章 生擒第393章 拒战第272章 雄心637.第635章 耕作第450章 刺杀第237章 西进第63章 名声第453章 献计571.第569章 三物501.第499章 谈第385章 图谋第15章 狭路第256章 重围第399章 司隶466.第465章 火上烤637.第635章 耕作第421章 阋墙第351章 上党558.第556章 狂妄524.第522章 偏安第258章 杀第80章 击第214章 太宁第267章 再胜618.第616章 赤壁723.第721章 天命520.第518章 牵扯597.第595章 樊城第427章 利器第767章 老贼第314章 笼络688.第686章 刀俎第326章 招贤666.第664章 用兵第155章 风起第285章 铁马第246章 风雪751.第749章 纺织659.第657章 慎战第351章 上党第405章 北使519.第517章 牛蛇第411章 备战571.第569章 三物第219章 魂魄第327章 大才497.第495章 追第116章 合兵第332章 虚实750.第748章 探索724.第722章 退路第53章 流民帅676.第674章 议战第375章第143章 收拢第212章 镜合第2章 囚徒685.第683章 劝第225章 拦击638.第636章 河套第328章 科举521.第519章 跪求第148章 对策第47章 骑兵600.第598章 水火687.第685章 利益587.第585章 将尽614.第612章 劝降第455章 正统530.第528章 放归第100章 靠山第64章 兵变第125章 破敌第160章 门路672.第670章 勾结540.第538章 入邺第389章 选锋734.第732章 威第152章 鼓动593.第591章 汹涌669.第667章 打压第39章 围第164章 三样第37章 联手511.第509章 投敌723.第721章 天命第429章 入土478.第476章 雄杰第328章 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