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三章 媒体(一)

在讨论会议结束时,夏博海还专门强调,与德国签定合作协议,属于二级机密,不得对外泄露,也不能在穿越集团的新闻媒体上公布。

原来在李鸿章访问天津结束以后,***部长汪军曾向执委会建议,创办一份属于穿越集团的报纸,做为穿越集团的宣传工俱。

其实汪军提出这个建议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早就有所准备,只是一直在等待机会。因为现在行政部的各部门中,***是最没有存在感的部门,既没有下设单位,手里又没有项目,在行政部里更是没有一点话语权力,可以说整个完全就是一个“三无部门”。

本来在印刷厂成立之后,***极积向行政部申请,要把印刷厂归属在***之下,同时成立一个出版社,统一管理印刷出版物。但印刷厂成立之后的工作主要是印刷穿越集团内部的资料文件,教材等等,根本就没有印刷对外出版物,结果行政部讨论之后,决定将印刷厂归属于行政部办公室之下,因为大部份的文件资料都是由行政部办公室编写的。

而造成***沦为酱油部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穿越集团在前一阶段的事情确实太多,而且千头万绪,什么都是紧急重要,相比较来说,***的事情属于可以放一放的,因此只能将***的事延后,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写写通知、公告、再不就是组织欢迎、庆贺一类的活动。

在行政部里各部门私下聊天,有人甚至建议,不如把***和教育部合并成文教部算了,因为在旧时室里,许多国家确实是把文教合在一起,而现在好歹现在教育部下属有一个希望学校,另外还接管了青岛爱道院,并且还有青岛学校的建设项目,到是要比***强多了。

不过执委会还是明白***的重要性,只要等穿越集团稳定下来以后,***肯定会是一个重要的部门,作用决不会在其他部门之下,因此才没有将***和教育部合并,并且还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些安抚,让他们安心工作,机会总会有的。

但***的人员却不能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虽然执委会并没有解散或合并***的意图,使***能够保全下去,毕竟老是这么边缘化也不是办法,必须尽力想办法为***找几个项目,不为别的,只为增加***的话语权,否则就算是熬到了稳定期,***也未必就能在行政部里争取到多少资源利益。毕竟一但到了稳定期,所有的部门都会有一个长足的展期,资源的争夺也未必会比现在轻松,而在此之前,那个部门在行政部的话语权大,那么进入稳定期之后,在争取资源方面,无疑将具有较大的优势。

***的部长汪军也私下里招集本部门的主要工作人员商议,***可以搞那些项目?其实***可以搞的项目有很好,先就是报纸,而且这个时代的印刷技术己经比较达,普通文字印刷自然不在话下,图画排版印刷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就连照片排版技术也己经出现,虽然照片印刷的比较粗糙,但大体还是可以看清的。关建的是这些设备在天津穿越者的印刷厂里都有,因此从技术上说,是完全没有难度的。

只不过汪军的考虑比其他人要深一层,那就是一但***提出项目申请,就一定要能通过执委会的审查,因为一但被执委会否决,那么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就不能再申请同样的项目。

而***能搞的项目虽多,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可以缓一缓、放一放的事情,和建设项目、工业生产项目、学校、医院等相比,并不是非要不可,简单来说,报纸可以不办,但公路、码头却是非修不可的,因此汪军也不敢轻易出手,必须找一个适合的时机,出手必得,万一沒申请下来可就麻烦了。

李鸿章访问天津,带来了三个报馆的记者随行,这自然是给了***一个大好时机,因为报纸是现在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穿越者在内心深处,自然是都认为自己要比这个时代更为文明先进,那么别人带着记者来访问天津,又是釆访,又是提问,而穿越集团却派不出自己的记者来,这让穿越者情何以堪,而且下一步穿越者要到上海去进行谈判,还准备在上海招开新闻布会,如果穿越集团再没有记者参加,那么面子上也就太难看了。

于是汪军这才抓住机会,果断出手,提议成立穿越者自己的报纸。而当时夏博海并没有拒绝,只是让汪军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去做一分项目计划,交由企化部和财政部审批。

其实各种计划的草案***都己经草拟好了,只需要做一些修改调整就行,虽然现在又多了一项费用的计划,但***也都计算好了。

当天晚上,***就展开了讨论,认为应该牢牢抓住这一次契机,并不是打算只申请办一份报纸就算了,同时还计划申请成立一个通讯社和一个广播电台。

通讯社是新闻服务机构,是新闻传播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物。简单来说,就实际是一个大规模的消息批商,或者说是消息工厂。其主要职能就是从事采集、加工和提供新闻信息,为其他新闻布机构,媒体和各类用户服务的新闻机构,也是新闻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在旧时空里,著名的通讯社如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当然也有中国的新华社。

既然办了报纸,那么再办通讯社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在旧时空里,这两者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按照汪军的构想,目前的情况下,不妨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思路,报社和通讯社基本使用同一套人马,但却是用两个不同的机构,一来是节省成本,二来则是先把项目的名份定下来,以后再慢慢争取扩大。

广播电台的作用就不用说了,在电视媒体普及以前,广播一直都最好的信息传播手段,甚致在旧时空的6、7o年代,广播在信息传播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在此以前,汪军是做过相当多的调查工作,现在广播电台可以全部使用现代技术,因为在三艘客滚船,还有七艘穿越军舰上都有广播系统,当然船上的广播都是有线广播,但喇叭和播声设备都是可以使用的,而且客滚船、军舰上也有大量的无线电设备,虽然功率并不算太大,只用进行一些改造,就可以改成无线广播系统,而且汪军也只打算在天津、青岛两地建设广播糸统,因此现在的技术设备是完全足够的。

其实对穿越者来说,无线电传播通讯技术并不算什么高端技术,而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完成可以制造无线电接设备,实际上各国这时都在研究无线电传播通讯技术,样品都己经出来,只是技术还并不成熟,但到了19o8年,广播系统就开始正式出现,也就是说最多1o年,穿越者就会有替代产品,而且说不定还用不了1o年。因此建设广播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完全可行。

另外在相关的人员方面,汪军也经过了考查,毕竟媒体机构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不过在穿越集团中,到是真有不少专业人员。先就是有一个随军舰出航釆访的新闻摄制组,一共有8个人,原来是央视的一个节目组,虽然只是4台,而且是电视媒体而不是纸质媒体,但这绝对是标准的新闻专业人员;尽管穿越集团中没有报社、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但也有人以前干过业余记者、兼职记者、业余写手一类的工作,因此组建出一个报社是完全足够的。

而广播电台方面的专业人员就更多了,先是电视媒体和播声媒体要更接近一些,而且在三艘客滚船上都有一套播声系统,自然就有一批专业的播音、调音人员,以及无线电专业人员。不过汪军在项目计划书中表示,仍然会采用公开招聘的原则,给所有的穿越者公平的机会。

就在第二天,***的项目计划书和财务计划就交到了企划部和财政部,随后又经过了质询和答辩等一系例过程,最后终于得到了执委会的批准,同意让***成立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并调拔给***相应需要的设备。

其实大部份穿越者心里也有清楚,现在穿越集团确实需要有自己的新闻宣传机构,毕竟局势展到这一步,战争继续下去的可能性不大,而下一阶段的对外关系,很可能就会转移到舆论宣传方面,穿越集团毕竟是一个外来势力,为了证明自己的正当性,合理性,除了战场的胜利之外,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宣传力量,有些事情不仅要做,而还要说。

执委会一直都不愿取消***,这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就算汪军不提这个建议,再过一段时间,执委会估计也要组建自己的新闻宣传机构了。

第三三八章 工业成就(四)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二)第三二三章 骑军(七)第四十一章 叙旧(下)第二一七章 青岛战役(二)第三六八章 余波未平(五)第二零一章 英国干涉(三)第三五七章 徳国特使(五)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五十四章 舰队汇合(二)穿越舰队简介一052D型驱逐舰第一五五章 新农村建设(六)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二)第六一五章 满洲里战役(八)第二三八章 遇袭(下)第三零八章 备战(二)第一二八章 分矿计划(上)第一六二章 对日谈判(七)第三零八章 再进胶州(一)第四二三章 停战期(四)第六一零章 满洲里战役(三)第四十五章 导弹与炮弹(下)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第十二章 五年规划(三)第五五五章 接受谈判(七)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第五三零章 调查报告(上)第三六六章 军营釆访(上)第三三五章 工业成就(一)第四二九章 撤军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六)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战(十)第二五八章 访问(下)第三章 制度(二)第八十六章 战前准备(三)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抚(三)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四一四章 旅顺攻略(十一)第一二三章 学校(二)第五六八章 预备会议(三)第三一三章 军队扩编计划(一)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三)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一七一章 投资考察(二)第六一零章 满洲里战役(三)第二八三章 会谈(上)第二零四章 惩罚行动(上)第四四八章 辽阳之战(十)第四十五章 导弹与炮弹(下)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一六五章 新舰下水(一)第二零五章 惩罚行动(下)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六零三章 应对计划(三)第二四六章 天诛(三)第二七四章 朝鲜半岛危机(上)第四二九章 撤军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一六零章 农业部的运作(一)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六八三章 结束战争(四)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战(四)第五十五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六)第五三九章 美国调停(上)第三九七章 全面开战(六)第一八四 商务招标(二)第三二零章 海参崴(三)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区(二)第二十四章 挟持人质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区(三)第四二七章 进攻北京(六)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五六七章 预备会议(二)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区(一)第五五零章 接受谈判(二)第二七六章 战争开始(五)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四七零章 战前(二)第四七六章 山海关之战(五)第二三零章 访日舰队(一)第四八二章 统一商界(四)第三十一章 袭击第二一一章 奇袭库伦(五)第一零九章 造舰(四)第三五八章 徳国特使(六)第四七二章 外交争斗(一)第六二八章 登陆日本(十)
第三三八章 工业成就(四)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二)第三二三章 骑军(七)第四十一章 叙旧(下)第二一七章 青岛战役(二)第三六八章 余波未平(五)第二零一章 英国干涉(三)第三五七章 徳国特使(五)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五十四章 舰队汇合(二)穿越舰队简介一052D型驱逐舰第一五五章 新农村建设(六)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二)第六一五章 满洲里战役(八)第二三八章 遇袭(下)第三零八章 备战(二)第一二八章 分矿计划(上)第一六二章 对日谈判(七)第三零八章 再进胶州(一)第四二三章 停战期(四)第六一零章 满洲里战役(三)第四十五章 导弹与炮弹(下)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第十二章 五年规划(三)第五五五章 接受谈判(七)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第五三零章 调查报告(上)第三六六章 军营釆访(上)第三三五章 工业成就(一)第四二九章 撤军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六)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战(十)第二五八章 访问(下)第三章 制度(二)第八十六章 战前准备(三)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抚(三)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四一四章 旅顺攻略(十一)第一二三章 学校(二)第五六八章 预备会议(三)第三一三章 军队扩编计划(一)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三)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一七一章 投资考察(二)第六一零章 满洲里战役(三)第二八三章 会谈(上)第二零四章 惩罚行动(上)第四四八章 辽阳之战(十)第四十五章 导弹与炮弹(下)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一六五章 新舰下水(一)第二零五章 惩罚行动(下)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六零三章 应对计划(三)第二四六章 天诛(三)第二七四章 朝鲜半岛危机(上)第四二九章 撤军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一六零章 农业部的运作(一)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六八三章 结束战争(四)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战(四)第五十五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六)第五三九章 美国调停(上)第三九七章 全面开战(六)第一八四 商务招标(二)第三二零章 海参崴(三)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区(二)第二十四章 挟持人质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区(三)第四二七章 进攻北京(六)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五六七章 预备会议(二)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区(一)第五五零章 接受谈判(二)第二七六章 战争开始(五)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四七零章 战前(二)第四七六章 山海关之战(五)第二三零章 访日舰队(一)第四八二章 统一商界(四)第三十一章 袭击第二一一章 奇袭库伦(五)第一零九章 造舰(四)第三五八章 徳国特使(六)第四七二章 外交争斗(一)第六二八章 登陆日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