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五章 山海关(一)

张佩纶、李经方一行到达天津以后,也受到穿越者的热烈接待,夏博海和秦铮一起接见了两人,并且高度赞扬李鸿章顾全大局的行为,也对张佩纶和李经方亲自去山海关再三致谢。

第二天一早,特种部队,二团的团部一营、二营以及张佩纶、李经方两人登上长白山舰,驶向山海关而去。

山海关离天津的海路大约有22o公里左右,长白山舰以14节的经济航行驶,大约需要8个小时左右。其实从天津到山海关是有一条铁路,称为津榆铁路,(山海关又称榆关),南起天津林西镇,北至山海关城里,189o年动工,1894年春通车,全长127公里,后成为京奉铁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清朝最早修建的铁路之一,因为山海关也居北京的外围防御关隘,因此由铁路连通,有利于兵力的输送。

不过现在还不知道山海关守将态度如何,如果冒然乘火车运兵到山海关去,容易引误会。而山海关依山临海,是一座海6两线的关隘,在关城东南有老龙口港口,可以停泊船只,因此军委才决定出动长白山舰,运送张佩纶、李经方及军队由海路去山海关。而且长白山舰是一艘两梄船坞舰,有强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如果山海关的守将拒绝让穿越者进关,那么就马上以武力强攻山海关,当然由于长白山舰的武备并不强,于是军委又派三亚舰为长白山舰护航。

上次随李鸿章来访问天津的时候,张佩纶和李经方都在大沽口港见到过长白山舰,当时就十分震惊这艘军舰的体形巨大,不过那时只是远远的看到,而登上了长白山舰之后,才对这艘巨舰的庞大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这个大即正义的时代,巨大的体形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张佩纶、李经方都颇为兴奋,毕竟两人都是跟随李鸿章创建北洋海军,对军舰也有十分特殊的感情。

由于一路上无事,在两人的要求下,二团团长邱亚辉陪着两人在长白山舰上转了一圈,并且解释这艘军舰并非战斗舰只,而是一艘两梄船坞舰,用途是兵力投送和两梄登陆作战,并且还带两人到长白山舰的驾驶室和坞舱里去看了看,并且解释了长白山舰的登陆模式,也让两人大为感叹,以前就知道军舰就是重舰巨炮,而运兵、运物资什么的都是运需船的任务,却没有想到,原来军舰还有这样用的,将运兵和战斗结合一起,这次到是真长了不少见识。当然邱亚辉并沒有带他们去指挥部,毕竟在指挥部里有太多穿越者的秘密,可不能被他们看到。

在舰上吃过了午饭,到下午2点钟左右的时候,舰队到达山海关的海面,这时海面上的天气十分晴好,站在长白山舰的瞭望台上远远的看去,可以十分清楚的看见巍峨起伏的山岭,以及随着山岭上起伏蜿蜓的长城,和竖立在山岭上的关城。

山海关是中国最著名的关城之一,自古即为中国的军事重镇。在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关设卫,位于长城东端,因关城在狭长的山、海之间而得名,山海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接辽宁,西近京津,地势拆冲险要,扼守关内外铁路之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被喻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加之距山海关城西南15公里的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的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因此在八国联军入侵后,成为英、俄、德三国都想独家占据之地。

19oo年7月1o日,八国联军有9艘军舰靠泊秦皇岛海岸码头,后向东驶去。次日,又有3艘军舰游弋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金山嘴之间,窥探虚实,并伺机登岸。义和团领段曰礼率义和团6oo多人于7月11日,进驻秦皇岛港,焚烧港口木质码头,拆毁港区部分铁路,严阵以待,迎击入侵者。联军见秦皇岛已有准备,向西南海域暂时后退。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后,英国海军司令官西蒙中将主持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共同占领山海关及其附近沿海地带问题,不过当时山海关是驻有重兵把守,由于山海关是守卫京城的重镇,因此采用满汉双长官制,主将是山海关提督郑才盛,统领约15oo余人,另有头品顶戴山海关副都统富顺,统领由八旗兵1ooo余人;淮军总兵吕本元部5营25oo人,驻守老龙头炮台;驻山海关山永协副将梁部1ooo余人;统领武卫左军、四川提督宋庆及会办武卫左军、浙江提督马玉昆部共25营98oo人,分别驻守关城内外,再加上乡团、练勇等山海关清防军,总兵力可达1.6万余人。而且在老龙头海岸筑有牢固炮台,其炮位分别列5处,均配备着最新式大炮。因此山海关的守备力量,更是要于天津大沽口。

在旧时空里,八国联军也知道不可强攻山海关,因此逼迫时任全权议和大臣的李鸿章写信给山海关的守将,要求守将“交出关城及炮台,照办不俟”。结果郑才盛弃城而逃,在19oo年9月29日,由副都统富顺率军向八国联军投降,有强大兵力和武器守卫的山海关一枪一炮都没有放,拱手将关城交给八国联军。后来清廷和各国签定【辛丑条约】,先后有英、德、法、美、俄、日、意7个国家在山海关驻军,并建立了六国营盘。(美国驻扎后于19o2年撤走,未建营盘)。

只不过在本时空里,由于穿越者的出现,李鸿章并未到北京和八国联军议和,而且八国联军也没有精力攻占山海关,结果直到现在,山海关仍然还在清军的手里。但由于有这一段历史,因此穿越者才对李鸿章颇寄希望,既然他在旧时空里能够写信劝山海关的守军投降,那么在本时空里,劝山海关的守将打开关城,让人民军进关布置防御阵地,迎战俄军。

这时长白山舰距离山海关老龙头港口约有18公里左右,长白山舰的舰长路凯下令停船,同时放下快艇,送张佩纶、李经方和他们带来的四名从人上岸。

快艇离开了长白山舰,驶向岸边,行驶了大约7、8公里之后,只见对面迎面驶来了一艘本壳小船,比穿越者的快艇略大一点,但度就慢得向乌龟一样,在船上站立着约14、5名清兵,并且在船安置了一门小炮。

两船离近了以后,只听小船上的清兵大喊道:“你们是那里来的船只。”

李经方站在快艇的船头,大声道:“我们是李中堂的特使,来山海关有要事面见郑才盛提督。”

小船上的清兵听了,态度立刻变得恭敬起来,道:“原来是李中堂的特使,请随我们来吧。”

原来张佩纶、李经方离开上海之后,李鸿章又向山海关去一份电报,先行告之郑才盛、富顺。虽然这两人的官职都不低,提督是正一品武将,八旗副都统是正二品,但在李鸿章的面前,都不值一提,尽管现在的李鸿章已没有实职,但掌权3o余年,根深蒂固,因此现在仍然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也并不是他们两人可比的。

而且这时俄军将要南进的消息己传到了山海关,郑才盛、富顺也被吓得不轻,因为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眼里,俄国是一个凶横野蛮的国家,俄军更是凶狠无比的军队,因此与俄军交战,往往未战先劫,而得知俄军将要南进,那么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山海关,两人做为山海关的守将,按照清廷的制度,关隘的主将有守土之责,如果弃城而逃,将追究罪责,当然在这个时候,逃将基本不会被斩。

在4o年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面对英法联军,战不能甠,逃又不能逃,因此只能以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为应对态度,人称六不总督,在清廷成为笑饼。结果广州城破之后,叶名琛被英法联军俘虏,被英军押至印度加尔各答,最后绝食而亡,客死异乡。

如果是在正常的时候,郑才盛、富顺还可以向朝廷告急求救,但现在整个清廷基本处于混乱时期,根本就无处告急,眼看着自己也只能步六不总督的后尘了。而就在这时,李鸿章的电报就像是一跟救命稻草一样,让两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当然李鸿章不可能在电报里详细说明前因后果,只说为抵御俄军南进,唯一之计就是向海外华人求救,并已派张佩纶、李经方去天津与海外华人协商,如有结果,定会来山海关与两人会面云云。

海外华人的名头,现在郑才盛、富顺自然也听说过,虽然两人对海外华人的胜绩半信半疑,但如果张佩纶、李经方能够说动海外华人来救援山海关,总也好过两人现在这样束手无策。因此两人也像望穿秋水一样盼望着张佩纶、李经方能来到山海关,并吩咐海6两线的守军,一但现张佩纶、李经方来到山海关,一定要恭敬相迎,不可怠慢。

――――――――分割线―――――――――分割线――――――――

注:关于叶名琛的历史评价,后世的说法不一,但和本书的情节无关,因此不作展开,书友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上网去查寻。

第三三六章 李鸿章来访(十三)第四一八章 辽河之战(四)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区(八)第三一九章 骑军(三)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一七八章 德国之行(十)第八十一章 陆军编制(五)第二四八章 天诛(五)第三八零章 对马海战(七)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区(八)第一五五章 新农村建设(六)第八十章 陆军编制(四)第三六八章 余波未平(五)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六十六章 德国使团(六)第四一五章 辽河之战(一)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击(二)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四八七章 登陆作战(八)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一四九章 进攻杨村(二)第二五一章 八国联军分裂第三零四章 南线,北线(二)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赛(四)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五九二章 济南众态(二)第三二七章 李鸿章来访(四)第二十章 海军编制(四)第三九五章 全面开战(四)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区(四)第一九七章 访问英法(八)第七十六章 来访者(四)第一八七章 德国海军战略(五)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议(上)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战(七)第二八六章 年终会议(二)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战(四)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七)第一一零章 造舰(五)第三四五章 财政工作报告(二)第一九八章 巴达维亚(六)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四四一章 辽阳之战(三)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语(下)第六十章 大沽口会议第一四五章 北仓之战(四)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五五九章 地主联盟(三)第二八五章 协商(下)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选择(二)第一八一章 开平煤矿(中)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三)第五二九章 攻占哈尔滨(四)第四十六章 击沉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四七三章 山海关之战(二)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二零八章 战争规则(三)第一四一章 访问(一)第二十五章 锦州告急(四)第二九五章 制海权的归属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一七零章 投资考察(一)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九十五章 陆军改制(上)第二三三章 访日舰队(四)第一九零 访问天津(二)第一零一章 新根据地(四)第四七二章 战前(四)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岛(三)第十四章 舰炮发威第三三一章 李鸿章来访(八)第五八三章 青岛密约(三)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二)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六)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六七八章 大获全胜(九)第四四二章 辽阳之战(四)第十三章 五年规划(四)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应(三)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一八八章 德国海军战略(六)第五二八章 谈判(六)第二章 收关行动(二)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二零四章 正面进攻(中)
第三三六章 李鸿章来访(十三)第四一八章 辽河之战(四)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区(八)第三一九章 骑军(三)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一七八章 德国之行(十)第八十一章 陆军编制(五)第二四八章 天诛(五)第三八零章 对马海战(七)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区(八)第一五五章 新农村建设(六)第八十章 陆军编制(四)第三六八章 余波未平(五)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六十六章 德国使团(六)第四一五章 辽河之战(一)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击(二)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四八七章 登陆作战(八)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一四九章 进攻杨村(二)第二五一章 八国联军分裂第三零四章 南线,北线(二)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赛(四)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五九二章 济南众态(二)第三二七章 李鸿章来访(四)第二十章 海军编制(四)第三九五章 全面开战(四)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区(四)第一九七章 访问英法(八)第七十六章 来访者(四)第一八七章 德国海军战略(五)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议(上)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战(七)第二八六章 年终会议(二)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战(四)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七)第一一零章 造舰(五)第三四五章 财政工作报告(二)第一九八章 巴达维亚(六)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四四一章 辽阳之战(三)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语(下)第六十章 大沽口会议第一四五章 北仓之战(四)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五五九章 地主联盟(三)第二八五章 协商(下)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选择(二)第一八一章 开平煤矿(中)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三)第五二九章 攻占哈尔滨(四)第四十六章 击沉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四七三章 山海关之战(二)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二零八章 战争规则(三)第一四一章 访问(一)第二十五章 锦州告急(四)第二九五章 制海权的归属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一七零章 投资考察(一)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九十五章 陆军改制(上)第二三三章 访日舰队(四)第一九零 访问天津(二)第一零一章 新根据地(四)第四七二章 战前(四)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岛(三)第十四章 舰炮发威第三三一章 李鸿章来访(八)第五八三章 青岛密约(三)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二)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六)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六七八章 大获全胜(九)第四四二章 辽阳之战(四)第十三章 五年规划(四)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应(三)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一八八章 德国海军战略(六)第五二八章 谈判(六)第二章 收关行动(二)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二零四章 正面进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