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

三天的参观结束以后,华东政府和革命者正式展开了会谈。代表华东政府出席的是秦铮,夏思痛作陪;而革命者方面,则是6位代表出席,毕竟这样的正式会谈,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参加,因此其他人包括两名日本人,都没能参加这次会谈。

双方见面之后,分别坐下,秦铮首先道:“几位已经在青岛参观了三天,不知道对我们青岛有什么看法,不妨说说。”

黄兴道:“这三天时间里,确实是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如果我们中国人都能像贵众这般有为,崛起之日只怕是指日可待了。”

秦铮呵呵笑道:“黄先生太过奖了。”

这时陈天华道:“秦议长,我有个问题想问你们,在第一天就有了,希望秦先生能够为我解答。”

秦铮笑道:“什么问题,只要是我能答得上来的,定尽力为陈先生解答。”

陈天华道:“你们能够制造军舰,又有军队,有武器,为什么不立刻举旗起义,推翻清廷。而且以贵众的声望,只要义旗一举,振臂一呼,必将是全国响应,从者如云,推翻满清,易如反掌,那时解民众于水火,救中国于危难,全在贵众一念之间。”

秦铮略一沉吟,道:“不错,不是我夸口,也用不着全国响应,只是以我们华东政府现在的实力,如果现在就举旗起义,最多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攻入北京,推翻清廷。”

陈天华击掌道:“好啊,既然是这样,你们为何还要和清廷虚与委蛇,要知道现在清廷是中国的首害,中国所以愚味落后,都是清廷之过,只要清廷不灭,中国就永无宁日。”

秦铮点了点头,道:“不知道陈先生想过没有,我们攻入北京之后,推翻了清廷,又该怎么做呢?”

陈天华怔了一怔,一时答不上来,他一直都是以推翻清廷的统治为最高目标,但却从来没有想过,推翻了清廷以后该怎么办?过了好一会儿,陈天华道:“如果推翻了清廷,我中国自然就天下太平了,然后就可以励精图治,富国强兵。”

秦铮的心里暗暗的叹了一口气,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革命者的通病,就是只想着怎样推翻清廷,但都没有想过推翻清廷之后怎么办,在革命者看来,清廷是中国落后、腐朽、无能的罪魁祸首,因此只要推翻了清廷,就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中国就可以自动走向文明、开化、富强。

但秦铮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容易,旧时空里有足够的经验说明,革命的第二天才是最难的。而孙中山所以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革命领袖,就是他比一般向革命者领先半步,能够想到推翻清廷以后干什么,提出一个三民主义的概念来。但也仅仅只是领先半步,因为缺乏俱体的行动方案和客观条件。

秦铮道:“陈先生,请恕我直言,我认为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既使我们攻占了北京,也并不等于是就推翻了清廷,我们攻占北京之后,大概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清廷在我们攻占北京之前就己出逃,逃到山西、陕北,甚致是南方,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庚子国变时,清廷就是这样做的,然后清廷可以号招其他各地方官员举师勤王,再和我们为敌争斗;二是清廷来不及逃,被我们消灭,但清廷南方的地方官员或者联合起来推出一个共主,或者各自割据一方,成为一方势立。但无论是那一种可能性,外国势力都必然会趁机介入,或者直接武装干涉,甚致是侵略,或者扶植代理人替他们卖命,但总之中国都将陷入全面的内乱中。这恐怕也不是陈先生希望看到的结果吧。”

陈天华呆了好一会,才道:“恐怕不会到这一步吧,现在满清早已尽失人心,就算逃到南方,也未必有大做为。各地方官员也未必会再听从满清的命多,在庚子国变期间,南方的地方官员们不是搞出东南互保,不复听从清廷的命令吗。”

秦铮摇了摇头,道:“清廷已尽失人心是不假,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廷己立国260余年,余威犹在。虽然在庚子国变期间,南方的地方官员们搞了个东南互保,但那只是为了免受义和团之害,并非真的反叛清廷,而且清廷逃到西安之后,地方官员纷纷遣使问候,以示依旧臣服淸廷,可见清廷现在仍然尚有余荫,地方官员也未必就会轻易弃之。”

黄兴道:“你们既然有把握攻占北京,那么就算是满清朝廷逃到南方,又有何足惧,大可以直接挥师南下,统一全国。”

秦铮道:“话不能这么说,我敢夸口在一个月内攻克北京,是因为山东与河北相连,离北京较近,而且我们在天津还有一席之地,一但发动,必然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北京,速战速决,而南方离山东较远,又有长江分割,因此无论清廷有没有逃到南方,只要是成为南北对持之局,就必是旷日持久之战,比拼的是综合实力,我们现在只有山东一地,而且我们华东政府成立的时间不长,积累的物资有限,目前最多只能控制华北数省,还不是以立刻统一全国。”

黄兴听了,也默然不语,他毕竟是学军事的,当然知道打仗其实就是打的后勤,战争归根到底还是综合实力的比拼,而现在华东政府只占有山东一省之地,因此要求他们有对抗全国的实力,确实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这时陈天华又道:“那么你们打算什么时侯举旗反清呢?”

秦铮道:“至少需要有足够的发展时间,等我们的经济实力达到足以支撑统一全国的战争时候。”顿了一顿,秦铮道:“而且现在日俄两国正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交战,外敌当前,也不是我们发动举义的时候。”

这句话到是触动了黄兴的心事,他之所以走上革命之路,就是因为俄国侵占东北,他组织拒俄义勇军,结果被淸廷解散,黄兴才对清廷彻底失望,改为主张革命。而现在俄国仍然盘据在东区未走,又多了一个日本来,双方以东北为战场大打出手,而最终无论谁胜谁负,东北恐怕是都难再回归中国了,因此秦铮说外敌当前,让黄兴很有同感。

黄兴立刻道:“那么贵众对日俄争夺我东北之战,不知有何打算呢?”

秦铮道:“打算自然是有,想必各位也看到过我们华东政府发表的声明,我们必然会尽我们的全力维护国家领土。不过我们现在还有不少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各位参观的第一天,看到下水的军舰,就是我们为了应对这次东北而建造的,另外各位也看到还存不少军舰尚在建造中,因此等到我们准备妥当以后,必然会有所行动的。”

黄兴道:“两年以前,在下曾因俄国占我东北而组建拒俄义勇军,本欲开赴东北,与俄国决战,若是贵众真能为保我东北而战,在下虽然势单力薄,但也愿意重新再组建义勇军,尽微薄之力。”

陈天华听了,也立刻道:“克强兄(黄兴字克强)如果真的再组建义勇军,小弟不才,愿第一个报名。”其他几人也都纷纷表态,愿意加入黄兴组织的义勇军。

秦铮呵呵笑道:“各位愿意相助,我们当然是举双手欢迎,合则强,分则弱,只要我们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不过各位的勇气虽然可嘉,但战争非同儿戏,也不是只凭一腔热血就能够打赢的。黄先生虽然学过军事,但毕竟未经实战,其他各位恐怕更是门外汉,因此我认为各位如果真的有心为国出力,保卫东北,不妨可以加入人民军,先接受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而我们再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不同,安排各人的任务职位。不知各位认为如何?”

其他人听了也都若有所思,黄兴到是颇有些跃跃欲试,想当场就答应下来,但又想到自己这次是代表华兴会到青岛来访问,总不至于一去不归吧。而且在日本还有不少同伴在等着自己,因此又有些踌躇起来,而其他人见黄兴不表态,也都没有表态。

过了一会儿,黄兴道:“秦议长,在下还有不少同伴在日本,他们都有为国效力之心,因此在想先回到日本,和同伴商议之后,希望能够说动同伴,共同投效贵众,一起报国如何?”

秦铮笑道:“当然可以,而且这也是应当的,我们欢迎更多的革命者来。而且我们的准备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还来得及,我们随时都欢迎啊。”

这时徐锡麟道:“秦议长,我在家乡时也听说过贵众的事迹,由其对贵众力挫八国联军的壮举十分钦佩,不过我也听闻在贵众的治下,要没收所有的土地充公,这是不是真的。”

秦铮点了点头,道:“对,这确是真的。”

徐锡麟也有些惊讶,因为他以为秦铮总会为自己分辩几句,如军队需要粮饷,不得以而为之类,却没有想到秦铮根本就没有分辩,直接承认下来,因此又问道:“那么贵众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其他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秦铮的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第一九七章 巴达维亚(五)第三零三章 南线,北线(一)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七十六章 来访者(四)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四七九章 统一商界(一)第二五五章 工作组(三)第六零二章 应对计划(下)第一五六章 访徳使团(下)第五百章 各方态度(三)第三九八章 谈判(六)第二二三章 谈判(五)第六七五章 大获全胜(六)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三七零章 余波未平(七)第十九章 接管济南(十二)第二七六章 战争开始(五)第二十六章 夜话(上)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一零四章 布局海外(上)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争(上)第四九八章 舆论再变(一)第六一一章 满洲里战役(四)第六三一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三)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八十七章 战前准备(四)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击(二)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十五章 舰炮对决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三八五章 对马海战(十一)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一五六章 对日谈判(上)第四一一章 旅顺攻略(八)第一五五章 新农村建设(六)第一零三章 新根据地(六)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二)第二一三章 奇袭库伦(七)第二二零章 青岛战役(四)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六十四章 德国使团(四)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五九五章 济南众态(五)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四零一章 谈判破裂(二)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一六一章 对日谈判(六)第一八七 封存第五十章 上海新区(三)第一七八章 德国之行(十)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六)第五三六章 联合军演(一)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一)第五二九章 谈判(七)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战(九)第四七三章 山海关之战(二)第五三七章 联合军演(二)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六章 无畏号战列舰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一一四章 失踪(下)第二六四章 反扑(四)第五七零章 进驻县城(三)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二一九章 谈判(一)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二)第一二八章 外调(二)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来访(十七)第五四六章 镇南浦登陆(六)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三零七章 备战(一)第十四章 接管济南(七)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二六六章 进城(二)第十四章 接管济南(七)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岛(二)第二三一章 访日舰队(二)第二零三章 英国干涉(五)第二七七章 五人会议(一)穿越舰队简介一054A型护卫舰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二四九章 创业(二)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八)第一一三章 失踪(上)第一五五章 访徳使团(中)第六七五章 大获全胜(六)第八十三章 八国联军的动向(下)第七百章 求和(七)第一五六章 访徳使团(下)第二一八章 青岛战役(三)第一九四章 访问英法(五)第五一七章 叛逃
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第一九七章 巴达维亚(五)第三零三章 南线,北线(一)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七十六章 来访者(四)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四七九章 统一商界(一)第二五五章 工作组(三)第六零二章 应对计划(下)第一五六章 访徳使团(下)第五百章 各方态度(三)第三九八章 谈判(六)第二二三章 谈判(五)第六七五章 大获全胜(六)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三七零章 余波未平(七)第十九章 接管济南(十二)第二七六章 战争开始(五)第二十六章 夜话(上)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一零四章 布局海外(上)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争(上)第四九八章 舆论再变(一)第六一一章 满洲里战役(四)第六三一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三)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八十七章 战前准备(四)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击(二)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十五章 舰炮对决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三八五章 对马海战(十一)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一五六章 对日谈判(上)第四一一章 旅顺攻略(八)第一五五章 新农村建设(六)第一零三章 新根据地(六)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二)第二一三章 奇袭库伦(七)第二二零章 青岛战役(四)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六十四章 德国使团(四)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五九五章 济南众态(五)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四零一章 谈判破裂(二)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一六一章 对日谈判(六)第一八七 封存第五十章 上海新区(三)第一七八章 德国之行(十)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六)第五三六章 联合军演(一)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一)第五二九章 谈判(七)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战(九)第四七三章 山海关之战(二)第五三七章 联合军演(二)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六章 无畏号战列舰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一一四章 失踪(下)第二六四章 反扑(四)第五七零章 进驻县城(三)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二一九章 谈判(一)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二)第一二八章 外调(二)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来访(十七)第五四六章 镇南浦登陆(六)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三零七章 备战(一)第十四章 接管济南(七)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二六六章 进城(二)第十四章 接管济南(七)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岛(二)第二三一章 访日舰队(二)第二零三章 英国干涉(五)第二七七章 五人会议(一)穿越舰队简介一054A型护卫舰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二四九章 创业(二)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八)第一一三章 失踪(上)第一五五章 访徳使团(中)第六七五章 大获全胜(六)第八十三章 八国联军的动向(下)第七百章 求和(七)第一五六章 访徳使团(下)第二一八章 青岛战役(三)第一九四章 访问英法(五)第五一七章 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