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逃出劫数

逃出劫数

住在洋场的人,特别是经常在花天酒地中的,都有迟睡迟起的习惯。古应春因为有生意要照料,起得还算早的,但也要九点钟才下床。这天八点钟就有娘姨来敲房门,说号子里派了人来,有话要说。

“什么话?”古应春隔着窗子问。

“杭州有位刘三爷来。人在号子里。”

“哪个刘三爷?”睡眼惺忪的古应春,一时想不起是谁。

七姑奶奶在后房却想到了,掀开帐子说道:“不是刘不才刘三爷吗?”

“是他?不会是他!”古应春说,“刘三爷也是自己人。一来,当然会到这里来,跑到号子里去干什么?”

“老板娘的话不错。”号子里的伙计在窗外接口,“本来是要请刘三爷到家里来的。他说,他身上破破烂烂不好意思来。”

果然是刘不才!这个意外的消息,反替古应春带来了迷茫,竟忘了说话。还是七姑奶奶的心思快,胡家的情形还不知道,也许有了什么不幸之事。如果让胡雪岩知道了,一定立刻要见他,当面锣,对面鼓,什么话都瞒不住他,大是不妥。

因此,她便替丈夫作主,吩咐伙计先回号子,说古应春马上去看他。同时叮嘱下人,不准在胡雪岩面前透露刘不才已到上海的消息。

“想不到是他来了。”古应春说,“你要不要跟我一道去看他?”

“自然要啰!”

夫妇俩一辆马车赶到号子里。相见之下,彼此都有片刻的沉默。在沉默中,古应春夫妇将刘不才从头看到底,衣衫虽然褴褛,精神气色都还不错,不像是快饿死了的样子。

“刘三叔!”终于是七姑奶奶先开口,“你好吧?”

“还好,还好!”刘不才仿佛一下子惊醒过来,眨一眨眼说,“再世做人,又在一起了,自然还好!”

听得这话,古应春夫妇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胡家呢?”七姑奶奶问说,“都好吧?”

“逃难苦一点,大大小小轮流生病,现在总算都好了。”

“啊——”七姑奶奶长长舒口气,双手合掌,当胸顶礼,“谢天谢地。”然后又说,“不过我倒又不懂了,杭州城里饿死的人无其数——”说到这里,她咽口唾沫,将最后那句话缩了回去。

那句话是个疑问:饿死的人既然无其数,何以胡家上下一个人都没有饿死?刘不才懂她的意思,但不是一句话所能解答得了的,“真正菩萨保佑!要谈起来三天三夜说不尽。”他急转直下地问道,“听说雪岩运粮到过杭州,不能进城又回上海。人呢?”

“他一场大病,还没有好。不过,不要紧了。”七姑奶奶歉意地说,“对不起,刘三叔,你现在还不能跟他见面,等我们把事情问清楚了再说。王抚台是不是真的殉节了?”

“死得好,死得好!”凡事吊儿郎当,从没有什么事可以叫他认真的刘不才,大声赞叹,“死得有价值。王抚台的官声,说实在的,没有啥好,这一来就只好不坏了,连长毛都佩服。”

据刘不才说,杭州城陷那天,“忠王”李秀成单骑直奔巡抚衙门,原意是料到王有龄会殉节,想拦阻他不死,可是晚了一步,王有龄已朝服自缢于大堂右面的桂花树下。李秀成敬他忠义,解下尸首,停放在东辕门彭亭左侧,觅来上好棺木盛殓。王家上下老幼,自然置于保护之下。

“长毛总算也有点人心。”七姑奶奶问道,“不是说要拿王抚台的灵柩送到上海来吗?”

“那倒没有听见说起。”

“满城呢?”古应春问,“将军瑞昌,大概也殉节了?”

“满城在三天以后才破。”

在这三天中,李秀成暂停进攻,派人招降,条件相当宽大,准许旗人自由离去,准带随身细软以外,另发川资,同时将“天王”特赦杭州旗人的“诏旨”送给瑞昌看,目的是想消除他们的疑虑,而效用适得其反。也许是条件太宽大,反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败军之将归旗,亦必定治罪,难逃一死,反倒失去了抚恤,甚至还褫夺了旗籍,害得子孙不能抬头,无法生活,所以瑞昌与部将约定,决不投降。

于是三天一过,李秀成下令攻击,驻防旗人,个个上阵,极力抵抗。满城周围九里,有五道城门,城上有红衣大炮,轰死了长毛三千多人,到十二月初一午后城破。将军瑞昌投荷花池而死,副都统杰纯、关福亦都自戕。男女老小纵火自焚以及投西湖而死的,不计其数。

讲到这里,刘不才自我惊悸,面无人色。古应春赶紧叫人倒了热茶来,让他缓一缓气,再问他个人的遭遇。

“杭州吃紧的时候,我正在那里。雪岩跟我商量,湖州亦已被围,总归一时回不去了,托我护送他的家眷到三天竺逃难。从此一别,就没有再见过他,因为后来看三天竺亦不是好地方,一步一步往里逃,真正菩萨保佑,逃到留下。”

“留下”是个地名,在杭州西面。据说当初宋高宗迁都杭州,相度地势,起造宫殿,此处亦曾中意,嘱咐“留下”备选,所以叫做留下。其地多山,峰回泉绕,颇多隐秘之处,是逃难的好去处。

“逃难的人很多,人多成市,就谈不到隐秘了。我一看情形不妙,跟雪岩夫人说:要逃得远,逃得深,越是荒凉穷苦的地方越好。雪岩夫人很有眼光,说我的话对。我就找到一处深山,真正人迹不到之处,最好的是有一道涧,有涧就有水,什么都不怕了。我雇人搭了一座茅棚,只有三尺高,下面铺上木板,又运上去七八担米,一缸盐菜,十来只火腿。说起来不相信,那时候杭州城里饿死的人,不知道多少,就我们那里没有一天不吃干饭。”

“怪不得。刘三叔不像没饭吃的样子。”七姑奶奶说,“长毛倒没有寻到你们那里?”

“差一点点。”刘不才说,“有一天我去赌钱——”

“慢点。”七姑奶奶插嘴问道,“逃难还有地方赌钱?”

“不但赌钱,还有卖唱的呢!市面热闹得很。”

市面是由逃难的人带来的。起先是有人搭个茅篷,卖些常用的什物,没有字号,通称“小店”。然后小店成为茶店,作为聚会打听消息的所在。难中岁月,既愁且闷,少不得想个排遣之道,于是茶店又变成赌场。刘不才先是不愿与世隔绝,每天走七八里路到那个应运而生的市集中去听听新闻,到后来就专为去过赌瘾了,牌九、做宝、掷骰子,什么都来。有庄做,就做庄家,没有庄做就赌下风,成了那家赌场的台柱。

这天午后,刘不才推庄赌小牌九,手气极旺,往往他翻蹩十,重门也翻蹩十,算起来还有钱赢。正赌得兴头时,突然有人喊道:“长毛来了!”

刘不才不大肯相信,因为他上过一回当。有一次也是听说“长毛来了”,赌客仓皇走避,结果无事,但等回到赌场,台面上已空空如也。事后方知,是有人故意捣乱,好抢台面。他疑心这一次也是有人想趁火打劫,所以大家逃,他不逃,不慌不忙地收拾起自己的赌注再说。

“刘三爷!”开赌场的过来警告,“真的是长毛来了。”

这一说刘不才方始着慌,匆匆将几十两银子塞入腰际,背起五六串铜钱,拔脚夺门而走。

然而已经晚了,有两个长毛穷追不舍。刘不才虽急不乱,心里在想,自己衣服比别人穿得整齐,肩上又背着铜钱,长毛决不肯放过自己。这样一逃一追,到头来岂不是“引鬼进门”?

念头转到此处,对付的办法也就有了。拉过一串铜钱来,将“串头绳”上的活结,一下扯开,“哗哗”地将一千铜钿落得满地,然后跑几步,如法炮制。五六串铜钱洒完,肩上的重负全释,脚步就轻快了。然而还是不敢走正路,怕引长毛发现住处,兜了好大一个圈子

,到晚上才绕道到家。

“从那一次以后,胡老太太跟雪岩夫人就不准我再去赌了。其实,市面也就此打散了——那一次是一小队长毛,误打误撞闯到了那里,人数太少,不敢动手。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来了大队人马,奸淫掳掠外加一把火,难民遭劫的不知多少。”刘不才说到这里,表情相当复杂,余悸余哀都犹在,却又似乎欣慰得意,“亏得我见机!这一宝总算让我看准了。”

谈这样的生死大事,仍旧不脱赌徒的口吻,七姑奶奶对他又佩服,又好笑,但更多的是关切:“以后始终没有遇见长毛?”

“没有!不过好几次听见声音。提心吊胆的味道,只有尝过的人才晓得真不好受!”

然而,此刻提心吊胆的日子,也并不算完全过去。长毛进城,由于李秀成的约束,照例会有的烧、杀、奸、抢倒不甚厉害。但杭州人不肯从贼,男的上吊、女的投井、阖家自尽的,不计其数。这也不尽是忠义之气使然,而是生趣索然,其中又分成几类:怕受辱吃苦头的是一类;满目极人间未有之惨,感情上承受不住,愿求解脱的,也是一类;无衣无食,求苟延残喘而不可得,以为迟早是死,不如早死的,又是一类;历尽浩劫,到头来仍不免一场空,于心不甘,愤而自裁的,更是一类。

像胡家这样“跳出劫数外,不在五行中”的,只怕十万人家找不出一家。然而现在却又在劫数中了,荒山茅篷,自然不能再住。最主要的原因是,存粮已罄,不能不全家“出山”,城里尸臭不可向迩,如果不是严冬,瘟疫早已流行,当然不能再住。好的是胡老太太本来信佛,自从胡雪岩平地一声雷,发达起来,更认定是菩萨保佑,大小庙宇庵堂,只要和尚尼姑上门化缘,必不会空手而回。三天竺是香火盛地,几座庙宇,无不相熟,找一处安顿下来,倒也容易。苦恼的仍旧是粮食。整个杭州城,全靠李秀成从嘉兴运来两万石米,如果不包括军食在内,倒也能维持一段时期,无奈先发军粮,再办平粜,老百姓的实惠就有限了。

“现在全家大小,每天只吃一顿粥。我倒还好,就是上面老的,下面小的,不能不想法子。”

“这个法子总想得出。”古应春说,“不过,刘三叔,你有句话我不懂。你一向胃口很好,每天吃一顿粥,倒能支持得住?还说‘还好’!”

刘不才笑笑,不好意思地答道:“我会到长毛公馆里去打野食。”

七姑奶奶也笑了,“刘三叔,你真正是,老虎嘴里的食,也敢夺来吃。”她说,“你怎么打法?”

“这就不好告诉你了。闲话少说,有句正经话,我要跟你们商量,有个王八蛋来找雪岩的麻烦,如果不理他会出事。”

刘不才口中的“王八蛋”叫袁忠清,是钱塘县署理知县。此人原来是袁甲三部下的一个“勇目”,打仗发了笔横财,活动袁甲三的一个幕友,在一次“保案”中将他添上了一个名字,得了“六品蓝翎”的功名。后来犯了军令,袁甲三要杀他,吓得连夜开了小差,逃回江西原籍。

那时的江西巡抚是何桂清的同年、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张芾。袁忠清假报为六品蓝翎的县丞,又走了门路,投效在张芾那里。不久,长毛攻江西省城,南昌老百姓竭力助守,使得张芾大起好感。爱屋及乌,便宜了“王八蛋”,竟被委为制造局帮办军装。这是个极肥的差使,在袁忠清手里更是左右逢源,得其所哉。

不久,由于宁国之捷,专案报奖,张芾倒很照顾袁忠清,特意嘱咐幕友,为他加上很好的考语,保升县令。这原是一个大喜讯,在他人当然会高兴得不得了,而袁忠清不但愁眉苦脸,甚至坐卧不宁。

同事不免奇怪,少不得有人问他:“老袁,指日高升!上头格外照应你,不是列个字的泛泛保举,你是十六个字的考语,京里一定照准。眼看就是‘百里侯’,如何倒像如丧考妣似的?”

“说什么指日高升?不吃官司,只怕都要靠祖宗积德。”接着,又摇摇头,“官司吃定了!祖宗积德也没用。”他那同事大为惊惑:“为什么?”

袁忠清先还不敢说,经不起那同事诚恳热心,拍胸脯担保,必定设法为他分忧,袁忠清才吐露了心底的秘密。

“实不相瞒,我这个‘六品蓝翎’,货真价实,县丞是个‘西贝货’。你想这一保上去,怎么得了?”

“什么?你的县丞是假的!”

假的就不能见天日。江西的保案上去,吏部自然要查案。袁忠清因为是县丞才能保知县,然则先要问他这个县丞是什么“班子”。一查无案可稽,就要行文来问。试问袁忠清可拿得出“部照’或是捐过班的“实收”?

像这种假冒的事,不是没有。吏部的书办十九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积年滑吏,无弊不悉,只怕没有缝钻,一旦拿住了短处,予取予求勒索够了,怕还是要办他个“假冒职官”的罪名,落个充军的下场。

他那同事,倒也言而有信,为他请教高人,想出一条路子,补捐一个县丞。军兴以来,为了筹饷,大开捐例,各省都向吏部先领到大批空白收据,即名为“实收”——捐班有各种花样,各种折扣,以实际捐纳银数,暂给收据,就叫“实收”,将来据以换领正式部照。所以这倒容易,兑了银子,立时可以办妥。但是,日期不符也不行,缴验“实收”,一看是保案以后所捐,把戏立刻拆穿。

“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托人情。”

“托人情要钱,我知道。”袁忠清说,“我这个差使虽有点油水,平时都结交了朋友,吃过用过,也就差不多了。如今,都在这里了!”

将枕头箱打开,里面银票倒是不少,但零零碎碎加起来,不过百把两银子。像这种倒填年月的花样,担着极大的干系,少说也得三百两,他那朋友知道袁忠清是有意做作,事到如今,人家半吊子,自己不能做为德不卒的事,只好替他添上五十两银子,将他这件事办了下来。

但是,袁忠清“不够意思”的名声,却已传了出去。江西不能再混,事实上也非走不可,因为保升了知县,不能在本省补缺,托人到部里打点,分发浙江候补。

袁忠清原来是指望分发广东,却以所托的人,不甚实在,改了分发浙江,万般无奈,只有“禀到”候补,那时浙江省城正当初陷收复以后,王有龄全力缮修战备,构筑长壕,增设炮台,城上鳞次栉比的营房,架起极坚固的吊车,安上轴辘,整天不停地储备枪械子药。放眼一望,旗帜鲜明,刀枪雪亮,看样子是一定守得住了。

于是袁忠清精神复振,走了藩司麟趾的门路,竟得“挂牌”署理钱塘县。杭州城内,有钱塘、仁和两县,而钱塘是首县,县官身份更自不同。袁忠清工于心计,只具“内才”,首县却是要“外才”的,讲究仪表出众、谈吐有趣、服饰华丽、手段圆滑,最要紧的是出手大方、善于应酬,袁忠清本非其选。但此时军情紧急,大员过境的绝少,送往迎来的差使不繁,正可发挥他的所长。

袁忠清的长处就在搞钱。搞钱要有名目,而在这个万事莫如守城急的时候,又何愁找不到名目?为了军需,摊派捐献,抓差征料,完全是一笔烂账。只要上面能够交差,下面不激出民变,从中捞多少都没有人会问的。

到了九月里杭州被围,家家绝粮,人人瘦瘠,只有袁忠清似乎精神还很饱满,多疑心他私下藏着米粮,背人“吃独食”,然而事无佐证,莫可究诘。这样的人,一旦破城,自然不会殉节——有人说他还是开城门放长毛进城的人。这一点也无实据,不过李秀成进城的第二天他就受了伪职,却是丝毫不假。他受的伪职,名为“钱塘监军”,而干的差使却是“老本行”,替长毛备办军需。

长毛此时最迫切需要的是船,因为一方面掳掠而得

的大批珠宝细软、古董字画,要运到“天京”,进献天王。一方面要从外埠赶运粮食到杭州,所以袁忠清摔掉翎领,脱去补挂,换上红绸棉袄,用一块黄绸子裹领,打扮得跟长毛一样,每天高举李秀成的令箭在江干封船。城外难民无数,有姿色的妇女,遇到好色如命的袁忠清,就难保清白了。

“这个王八蛋!”刘不才愤愤地说,“居然亲自到胡家,跟留守在那里的人说:胡某人领了几万银子的公款,到上海去买米,怎么不回来?你们带信给他,应该有多少米,赶快运到杭州来。不然,有他的罪受!你们想想看,这不是有意找麻烦?”

这确是个麻烦。照袁忠清这样卑污的人品,毒辣的手段,如果不早作铺排,说不定他就会打听到胡家眷属存身之处,凌辱老少妇孺,岂不可忧?

“顶教人担心的是,这是王八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说他拿胡家大小弄了进去,托到人情,照数释放,倒也还不要紧。就怕他跟长毛一说,人是抓进去了,要放,他可作不了主。这一来,要想走条路子,只怕比登天还难。”

刘不才这番话,加上难得出现的沉重的脸色,使得七姑奶奶忧心忡忡,也失去了平时惯有爽朗明快的词色。古应春当然也相当担心,但他一向深沉冷静,一半也是受了胡雪岩的濡染,总觉得凡事只要不怕难,自然就不难。眼前的难题,不止这一端,要说分出缓急,远在杭州的事,如果已生不测,急也无用。倘或根本不会有何危险,则病不急而乱投医,反倒是自速其祸。

然而这番道理说给刘不才听,或许他能接受,在七姑奶奶却是怎么样也听不进去的。因而他只有大包大揽地先一肩担承了下来,作为安慰妻子的手段。

“不要紧!不要紧!”他拍一拍胸说,“我有办法,我有路子,我今天就去办。眼前有件事,先要定个主意。”

这件事就是要将杭州的消息,告诉胡雪岩。家山陷贼,至交殒命,是他不堪承受的两大伤心之事。可是老母健在,阖家无恙,这个喜讯,也足以抵消得过,所以古应春赞成由刘不才去跟他面谈。

七姑奶奶表示同意,刘不才当然依从,不过他要求先去洗个澡——这是他多少天来,梦寐以思的一种欲望。

“那容易。”七姑奶奶对古应春说,“你先陪刘三叔到澡塘子去,我回家去收拾间屋子出来。”

“不必,不必!七姐,”刘不才说,“我还是住客栈,比较自由些。”

“刘三叔喜欢自由自在,你就让他去。”古应春附和着,他是另有用意,想到或许有什么不便当着胡雪岩说的话,跟刘不才在客栈里接头,比较方便些。

在新辟的“石路”上,买好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的全套衣衫鞋帽。照道理说,刘不才脱下来的那身既破且脏的旧衣服,可以丢进垃圾箱里去了,但他却要留着。

“从前,我真正是不知稼穑之艰难,虽然也有落魄,混到吃了中饭,不知夜饭在哪里的日子也有过,可是我从来不愁,从没有想过有了钱要省俭些用。经过这一场灾难,我变过了。”刘不才说,“这身衣服我要留起来,当作‘传家之宝’。这不是说笑话,我要子孙晓得,他们的祖宗吃过这样子的苦头!”

古应春相当惊异,“刘三叔,”他说,“你有这样子的想法,我倒没有想到。”

“我也是受了点刺激,想想一个人真要争气。”刘不才说,“从三天竺进城,伤心惨目,自不必说,不过什么东西可怕,都不如人心可怕。雪岩在地方上,总算也很出过一番力的,哪知道现在说他好的,十个之中没有一个。我实在不大服气。如果雪岩真的垮了下来,或者杭州也真的回不去了,那就冤屈一辈子,坏名誉也不能洗刷。到有一天光复,雪岩依旧像从前那样神气,回到杭州,我倒要看看那班人又是怎么个说法。”

这是一番牢骚,古应春颇有异样的感觉。从他认识刘不才以来,就难得听他发牢骚,偶尔那么一两次,也总是出以冷隽嘲弄的口吻,像这样很认真的愤激之词,还是第一次听到。

再将他话中的意思,好好咀嚼了一会,终于辨出一点味道来了。“刘三叔,”他试探着问,“你好像还有什么话,藏在肚子里似的。”

刘不才倏然抬眼,怔怔地望着古应春,好半晌才深深点头:“应春兄,你猜对了。我是还有几句话,倒真应该跟你谈才是。雪岩的处境很不利。”

听他谈了下去,才知道胡雪岩竟成众矢之的。有人说他借购米为名,骗走了藩库的一笔公款,为数可观,有人说王有龄的宦囊所积,都由胡雪岩替他营运,如今死无对证,已遭吞没。此外还有人说他如何假公济私,如何虚有善名,将他形容成一个百分之百的奸恶小人。

“这都是平时妒嫉雪岩的人,或者在王雪公手里吃过亏的迁怒到他头上。疯狗乱咬,避开就是,本来可以不必理他们,哪知长毛也看中了雪岩,这就麻烦了。”

越说越奇,如何长毛又看中胡雪岩?古应春大感不解,不过一说破也就无足为奇了。“雪岩向来喜欢出头做好事,我们凭良心说,一半他热心好热闹,一半也是沽名钓誉。李秀成打听到了,想找雪岩出来替他办善后。这一来就越发遭忌,原来有批人在搞,如果雪岩一出面,就没得那批人好搞的,所以第一步由袁忠清那样的王八蛋来恐吓。第二步手段真毒辣了。据说,那批人在筹划鼓动京官要告雪岩,说他骗走浙江购米的公款,贻误军需国食,请朝廷降旨查办。”

听到这里,古应春大惊失色,“这,从何说起?不是要害他家破人亡吗?”他大摇其头,“不过我又不懂,果然降旨查办,逼得小爷叔在上海存身不住,只好投到长毛那里,于他们又有何好处?”

“不要忙,还有话。”刘不才说,“他们又放出风声来了,说是胡雪岩不回杭州便罢,一回杭州,要鸣锣聚众,跟他好好算账。”

“算什么账?”

“哪晓得他们算什么账?这句话毒在‘鸣锣聚众’四个字上头,真的搞成那样的局面,雪岩就变成过街老鼠了,人人喊打!”

古应春敲敲额角,“刘三叔,”他紧皱着眉说,“你的话拿我搞糊涂了,一方面不准他回去,一方面又逼得他在上海不能住,非投长毛不可,那么他们到底要怎么办呢?莫非真要逼人上吊,只怕没有那样容易吧?”

“当然。雪岩要让他们逼得走投无路,还能成为胡雪岩?他们也知道这是办不到的,目的是想逼出雪岩一句话:你们饶了我,我决不会来坏你们的事。应春兄,你想雪岩肯不肯说这句话?”

“不肯也得肯,一家老少,关系太重了。”

“话是不错。但是另外又有一层难处。”

这层难处是个不解的结,李秀成的一个得力部下,实际上掌理浙江全省政务的陈炳文,因为善后工作棘手,一定要胡雪岩出头来办事。据说已经找到阜康钱庄的档手,嘱咐他转言。照刘不才判断,也就在这两三天之内,会到上海。

“照这样说,是瞒不住我这位小爷叔的了。”古应春觉得情势棘手,问刘不才说,“你是身历其境的人,这几天总也想过,有什么解救之方?”

“我当然想过。要保全家老小,只有一条路,不过——”刘不才摇摇头说,“说出来你不会赞成。”

“说说何妨。”

“事情明摆在那里,只有一个字:去!说老实话,雪岩真的回杭州去了,那班人拿他又有什么办法?”

古应春大不以为然。但因刘不才言之在先,料他不会赞成,他倒不便说什么责备的话了。

“刘三叔,”他慢吞吞地说,“眼前的急难要应付,将来的日子也不能不想一想。我看,这件事,只有让小爷叔自己去定主意了。”

(本章完)

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七章 人去楼空,一代商圣成旧梦_掘宝异闻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两厢情愿夜访藩司遭人算计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名分之争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委署知府幕后老板商场劲敌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大封典铺举借洋债洞房之夜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十章 时局动乱,押上全部身家的一次商业预判_乱世商机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带病启程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少年绮梦终成眷属政敌暗算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一章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_椿寿之死大好商机移花接木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八章 宝物遭人掠取,一线生路变绝路_奸人贪宝局势突变意外纠纷骤起变故入闽督师拜会学台拟办船厂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财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遣散姬妾拜见岳母胡李会晤入闽督师化敌为友终成眷属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十一章 王有龄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岩巧妙化解_新城之乱共议前程西征大事用人不利俞三婆婆请援郁家终身大事全权委托诡变战局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四章 难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岩火速办妥_风月场中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曲曲心事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春色满舟帮夫行运拜会学台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九章 上下打点,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伙人_结交郁四排解纠纷筹划谈判请兵护航入闽督师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少年绮梦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生丝生意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财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置备嫁妆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螺蛳太太苏州同行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财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大封典铺密谋调任阿七做媒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少年绮梦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诡计败露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委署知府喜事心事深入虎穴排解纠纷抵达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1_楔子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三章 王有龄上任即遇大麻烦,胡雪岩谋划完美解决方案_胡王重逢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财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前记渡过难关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伏下奇计新媒旧友皆大欢喜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三章 王有龄上任即遇大麻烦,胡雪岩谋划完美解决方案_寻找卖主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置备嫁妆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名分之争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一章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_漕运其事转道宁波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官运亨通大好商机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三章 王有龄上任即遇大麻烦,胡雪岩谋划完美解决方案_结交漕帮对抗潮流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壮士断腕劝离之计富家公子恼人情债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十章 时局动乱,押上全部身家的一次商业预判_乱世商机料理家事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一章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_漕运其事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十一章 王有龄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岩巧妙化解_新城之乱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八章 宝物遭人掠取,一线生路变绝路_烟消云散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结交应春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遣散姬妾
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七章 人去楼空,一代商圣成旧梦_掘宝异闻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两厢情愿夜访藩司遭人算计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名分之争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委署知府幕后老板商场劲敌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大封典铺举借洋债洞房之夜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十章 时局动乱,押上全部身家的一次商业预判_乱世商机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带病启程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少年绮梦终成眷属政敌暗算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一章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_椿寿之死大好商机移花接木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八章 宝物遭人掠取,一线生路变绝路_奸人贪宝局势突变意外纠纷骤起变故入闽督师拜会学台拟办船厂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财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遣散姬妾拜见岳母胡李会晤入闽督师化敌为友终成眷属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十一章 王有龄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岩巧妙化解_新城之乱共议前程西征大事用人不利俞三婆婆请援郁家终身大事全权委托诡变战局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四章 难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岩火速办妥_风月场中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曲曲心事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春色满舟帮夫行运拜会学台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九章 上下打点,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伙人_结交郁四排解纠纷筹划谈判请兵护航入闽督师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少年绮梦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生丝生意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财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置备嫁妆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螺蛳太太苏州同行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财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大封典铺密谋调任阿七做媒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少年绮梦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诡计败露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委署知府喜事心事深入虎穴排解纠纷抵达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1_楔子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三章 王有龄上任即遇大麻烦,胡雪岩谋划完美解决方案_胡王重逢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财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前记渡过难关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伏下奇计新媒旧友皆大欢喜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三章 王有龄上任即遇大麻烦,胡雪岩谋划完美解决方案_寻找卖主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置备嫁妆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名分之争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一章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_漕运其事转道宁波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官运亨通大好商机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三章 王有龄上任即遇大麻烦,胡雪岩谋划完美解决方案_结交漕帮对抗潮流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壮士断腕劝离之计富家公子恼人情债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十章 时局动乱,押上全部身家的一次商业预判_乱世商机料理家事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一章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_漕运其事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十一章 王有龄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岩巧妙化解_新城之乱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八章 宝物遭人掠取,一线生路变绝路_烟消云散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结交应春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遣散姬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