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解纠纷

排解纠纷

胡家自己有十二条船,最好的两条官船,一大一小,古应春一行只得四个人,坐了小的那一条,由小火轮拖带,当天便到了湖州以北的南浔。

这个位于太湖南岸的市镇,为东南财赋之区的精华所聚,名气不大,而富庶过于有名的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就因为这里出全中国最好的“七里丝”。古应春对南浔并不陌生,随同胡雪岩来过一回,自己来过两回,这一次是一年之中,再度重临,不过去年是红叶乌桕的深秋,今年是草长莺飞的暮春。

船是停在西市梢,踏上石埠头,一条青石板铺的“纤路”,却有一条很宽的死巷子,去到尽头才看到左首有两扇黑油铜环,很气派的大门,门楣上嵌着一方水磨砖嵌字的匾额,篆书四字:“莲池精舍”。

“这里就是了。”古应春向跟在身后的同伴雷桂卿说,“如果我一个人来,每回都住在这里。”

说着,找到门上有个扣环,拉了两下,只听门内琅琅铃响,不久门开,应门的是二十来岁的女子,穿着淡青竹布僧袍,却留着一头披到肩下的长发。

雷桂卿在船上就听古应春谈过“莲池精舍”这座家庵,与众不同,他处家庵大多是官宦人家老主人的姬妾,年纪有比“少爷”、“少奶奶”还轻的,老主人下世,既不能下堂求去,又嫌在家拘束,往往由小主人斥资造一座家庵,置百十亩良田,供她长斋礼佛,带发修行。唯独这座莲池精舍的“住持”,原是苏州自立门户的一个名妓,只为先后结过两个已论嫁娶的恩客,一个病故,一个横死,勘透情关,造了这座莲池精舍,奉莲池大师的“净土宗”,忏悔宿业。

这法名悟心的住持,在家时便以豪爽善应酬,驰名于十里山塘,出了家,本性难改,有谈得来的男客,一样接待在庵里住,但不能动绮念。倘不知趣,她有王熙凤收拾贾瑞的手段,叫人吃了哑巴亏而无可奈何。

古应春是当她在风尘中时,便曾有一面之缘,第一回到南浔来,听人谈起,特地来访。古应春文雅而风趣,肚子里的“杂货”很多,谈什么都能谈出个名堂来,加以善于体贴,在花丛中是到处受欢迎的客人,到了“方外”,亦复如是,悟心跟他很投缘,第一次作客莲池以后,坚约以后到南浔来,一定要以她这里为居停,不过这一回却有负悟心的好意了。

“小玉,”古应春向应门的女子说,“这位是雷三爷。”

“雷三爷请。”小玉一面关门,一面问道,“古老爷,怎么不先写封信来?”

“临时有事才决定到湖州来一趟。”古应春问道,“你师父呢?那只哈巴狗怎么不见?”

悟心有条善解人意的哈巴狗,每回听到古应春的声音——哪怕是脚步声,都会摇着颈下的金铃,蹒蹒跚跚地跑来向他摇尾巴大吠,此时声息全无,所以他诧异地问。

“师父让黄太太请了去了。”小玉答说,“大概也快回来了,请到师父的禅房里坐。”

悟心的禅房是一座五开间的敞轩,正中铺着佛堂,东首是两间打通的客座,收拾得纤尘不染。小玉肃客落座,随即便有一个十二三岁,与小玉一般打扮的小姑娘,走来奉茶。

“是你的师弟?”古应春说,“去年没有见过。”

“今年正月里来的。”接着便叫,“阿文,这位古老爷,这位雷三爷。”

阿文腼腼腆腆地叫了人,向小玉说道:“三师兄,老佛婆说师父今天在黄家,总要吃了斋才回来,她也要回家看孙子去了。”

古应春知道这里的情形,所以懂她的意思,老佛婆烧得一手好素菜,这天不在庵里,回头款客的素斋,便无着落,特意提醒小玉。

因此,古应春不等小玉开口,先抢着说道:“我们不在这里吃饭。船菜还多得很,天气热了,不吃坏掉也可惜。喔,还有,这一回我不能住在你们这里,我同雷三爷回船去睡。”

“古老爷,”小玉微笑答道,“都等我师父回来了再说。”

古应春点头,问些庵中近况。不一会阿文来上点心,家庵中的小吃,一向讲究质地,不重形式,端出来的枣泥方糕,不甚起眼,但上口才知道香甜无比,本以初次作客,打算浅尝即止的雷桂卿忍不住一连吃了三块。

吃得一饱,正待告辞。悟心翩然而归,一见便有惊喜之色,等古应春引见了雷桂卿,少不得有一番客套。雷桂卿看她三十五六年纪,丰神淡雅,但偶尔秋波一转,光如闪电,别有一股摄人的魔力,雷桂卿不由得心旌摇摇。

及至悟心与古应春说话时,开出口来,让雷桂卿大感惊异,悟心竟是直呼其名,“应春!”她问,“你不说二月里会来吗?何以迟到现在?”

“原来是想给胡老太太拜寿以前,先来看看你。哪知道一到杭州就脱不了身。”

“这话离奇。”悟心说道,“胡老太太做生日,前后七天,我早就听说了。今天还在七天当中,你怎么倒脱身了呢?”

“那是因为有点要紧事要办。”古应春问道,“有个人,不知道听说过没有?赵宝禄。”

“你跟我来打听他,不是问道于盲吗?”

“听你这么说,我大概是打听对了。”古应春笑道,“你们虽然道不同,不过都是名人,不应该不知道。”

“我算什么‘名人’?应春,你不要瞎说!让雷先生误会我这莲池精舍,六根不净。”

“不,不!”雷桂卿急忙分辩,“哪里会误会。”

“我是说笑话的,误会我也不怕。雷先生,你不必介意。”悟心转脸问道,“应春,你打听赵宝禄为点啥?”

“我也是受人之托。为生意上的事。”古应春说,“这话说起来很长,你如果对此人熟悉,跟我谈谈他的为人。”

“谈到他的为人,最好不要问我。”接着便向外喊道,“小玉,小玉!”等把小玉唤了来,她说,“你倒讲讲,你家婶娘信教的故事。”

小玉一时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古应春便提了一个头:“我是想打听打听赵宝禄。”

“喔,这个吃教的!”小玉鄙夷不屑地说,“开口耶稣,闭口耶稣,骗杀人,不偿命。”

“骗过你婶娘?”

“是啊。说起来丢丑——”

看小玉有不愿细谈的模样,古应春很知趣地说:“丑事不必说了。小玉,我想问你,他是不是放定洋,买了好些丝?”

“定洋是有,没有放下来。”

“这话是怎么个说法?”

“他说,上海洋行里托他买丝,价钱也不错,先付三成定洋,叫人家先打收条,第二天去收款子。”小玉愤愤地说,“到第二天去了,他说要修教堂,劝人家奉献,软的硬的磨了半天,老实的认了,厉害的说,没有定洋没有丝。到时候打官司好了。话是这么说,笔据在他手里,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那应该早跟他办交涉啊!夜长梦多,将来都是他的理了。”

“古老爷,要伺候‘蚕宝宝’啊。”

其实,不必她说,古应春便已发觉,话问错了,环绕太湖的农家,三四月间称为“蚕月”,家家红纸黏门,不相往来,而且有许多禁忌。因为养蚕是件极辛苦的事,一个照料不到,生了“蚕瘟”或者其它疾病,一年衣食就要落空了。所以明知该早办交涉,也只好暂且抛开。

“应春,”悟心问道,“你问这件事,总有缘故吧?”

“当然,我就是为此而来的,他受上海怡和洋行之托,在这里收丝,放出风声去,说到时候怕不能交丝,说不定有场官司好打,闹成‘教案’。人家规规矩矩做生意的外国人,不喜欢闹教案,想把定洋收回,利息也不必算了。我就是代怡和来办这件事的。”

“难!人家预备闹教案了,存心耍赖,恐怕你弄他不过。”

“他不能不讲道理吧?”

悟心沉吟了一会说道:“你先去试试看。谈不拢再说。”

看这情形,悟心似乎可以帮得上忙,古应春心便宽了,向雷桂卿说:“我们明天一早进城,谈得好最好,如果他不上路,我们回来再商量。”

“好!”悟心接口,“今天老佛婆不在庵里,明天我叫她好好弄几样素菜,请雷先生。”

话虽如此,由小玉下厨整治的一顿素斋,亦颇精致入味,加以有自酿的百果酒,色香俱佳,雷桂卿陶然引杯,兴致极好。古应春怕他失态,不让他多喝,匆匆吃完,告辞回船。

到了第二天清晨,正待解缆进城时,只见两乘小轿,在跳板前面停住,轿中出来两个书生,仔细看时,才知是悟心跟小玉。

由于她们是易装而来的,自以不公然招呼为宜,古应春只担心她们穿了内里塞满棉花的靴子,步履维艰,通过晃荡起伏的跳板会出事,所以亲自帮着船夫,把住伸到岸上,作为扶手之用的竹篙,同时不断警告:“慢慢走,慢慢走,把稳了!”

等她们师徒战战兢兢地上了船,迎入舱中,古应春方始问道:“你们也要进城?”

“对!”悟心流波四转,“这只船真漂亮,坐一回也是福气。小玉,你把纱窗帘拉起来。”

船窗有两层窗帘,一层是白色带花纹的外国纱,一层是紫红丝绒,拉起纱帘,舱中仍很明亮,但岸上及别的船却看不清舱中的情形了。

于是悟心将那顶帽后缀着一条假辫子的青缎质皮帽摘了下来,头晃了两下,原来藏在帽中的长发便都披散下来,然后坐了下来,脱去靴子,轻轻捏着脚趾。

这样的行径,不免予人以风流放诞的感觉。古应春不以为奇,雷桂卿却是初见,心中不免兴起若干绮想。

“你知道我进城去做甚?”悟心问说。

“我也正要问你这话。”古应春答说,“看你要到哪里,我叫船老大先送你。”

“我哪里也不去。等下,我在船上等你们。”悟心答说,“你们跟赵宝禄谈妥当了最好。不然,我替你们找个朋友。”

原来是特为来帮忙的,雷桂卿越发觉得悟心不同凡俗,不由得说道:“悟心师太,你一个出家人,这样子热心,真是难得。”

“我也不算出家人。就算出了家,人情世故总还是一样的。”

“是,是。”雷桂卿合十说道,“我佛慈悲!”

那样子有点滑稽,大家都笑了。

说笑过了,古应春问道:“你要替我找个怎么样的朋友?”

“还不一定。看哪个朋友对你们有用,我就去找哪个。”

此言一出,不但雷桂卿,连古应春亦不免惊奇,看来悟心交游广阔,而且神通广大。但这份关系是如何来的呢?

雷桂卿心里也存着同样的疑问,只是不便出口,悟心却很大方,从他们脸上,看到他们心里,笑笑说道:“你们一定在奇怪,我又不是湖州人,何以会认识各式各样的人?说穿了,不足为奇,我认识好些太太,都跟我很谈得来,连带也就认识她们的老爷了。”

“喔,我倒想起来了。”古应春问,“昨天你就是到黄太太那里去了?”

“是啊。”悟心答说,“这黄老爷或许就能够帮你的忙。这黄老爷是——”

这黄老爷单名一个毅字,是个候补知县,派了在湖州收竹木税的差使。同治初年曾国藩派遣幼童赴美时,他是随行照料的庶务,在美国住过半年,亦算深通洋务,所以湖州府遇到有跟洋人打交道的事,不管知府还是知县都要找他,在湖州城里亦算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

“那太好了。”古应春很高兴地说,“既然替湖州府帮忙办洋务,教会里的情形一定熟悉,赵宝禄不能不买他的账。悟心,你这个忙帮得大了。”

到了湖州城里,问清楚赵宝禄的教堂在何处,就在附近挑个清静之处泊舟。古应春与雷桂卿带着一个跟班上岸,悟心在船上等,她带来一个食盒,现成的素菜,在船上热一下便可食用。正整治好了尚未动箸,不道古应春一行已经回船了。

“怎么这么快?”

“事情很顺利。不过太顺利了。”

“这是怎么说?”悟心又说,“我总当你们办完事下馆子,我管我自己吃饭了,现在看样子,你们也还没有吃,要不要先将就将就?”

“我们也还有点船菜,不必再上岸了。我要把经过情形告诉你,看有什么法子,不让赵宝禄耍花样。”

原来古应春到得教堂,见到赵宝禄,道明来意,原以为他必有一番支吾,哪知他绝口否认有任何耍赖的企图。

“做人要讲信用,对洋人尤其重要,我吃了多年的教,当然很明白这层道理。两位请放心,我收了怡和洋行的定洋,丝也定好了,到时候大家照约行事,决无差错。”

“可是,”古应春探询似的说,“听说赵先生跟教友之间,有些瓜葛?”

“什么瓜葛?”赵宝禄不待古应春回答,自己又说,“无非说我逼教友捐献。那要自愿,他不肯我不好抢他的,总而言之,到时候如果出了差错,两位再来问我。现

在时候还早。”

明知道他是敷衍,也明知他将来会耍赖,但却什么劲都用不上,直叫无可奈何。古应春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对手,所以神色之间,颇为沮丧。

“你不要烦恼!”悟心劝慰着说,“一定有办法,你先吃完了饭再说。”

古应春胃口不开,但经不住悟心殷殷相劝,便拿茶泡了饭,就着悟心带来的麻辣油焖笋,匆匆吞了一碗,雷桂卿吃得也不多,两个都搁下筷子,看悟心捏着三宝镶乌木筷,慢慢在饭中拣稗子,拣好半天才吃一口。

“这米不好,是船老大在这里买的。”古应春歉意地说,“早知道,自己带米来了。” wWW● Tтka n● ¢○

悟心也省悟了,“对不起,对不起。”她说,“我吃得慢,两位不必陪我,请宽坐用茶。”

雷桂卿却舍不得走,尤其是悟心垂着眼皮注视碗中时,是个恣意贪看的好机会,所以接口说道:“不要紧,不要紧,你尽管慢用。”

悟心嫣然一笑,对她的饭不再多挑剔,吃得就快了。

等小玉来收拾了桌子,水也开了,沏上一壶茶来,扑鼻一股杏子香,雷桂卿少不得又要动问了。

“那没有什么诀窍。”悟心答说,“挑没有熟的杏子,摘下来拿皮纸包好,放在茶叶罐里,隔两天便有香味了。不但杏子,别的果子,也可以如法炮制。”

“悟心师太,”雷桂卿笑道,“你真会享清福。”

悟心笑笑不做声,转脸问古应春:“你的心事想得怎么样了?”

古应春确是在想心事,他带着藩司衙门的公文,可以去看湖州知府,请求协助,但如传了赵宝禄到案,他仍旧是这套说法,那就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落一个仗势欺人的名声,太划不来了。

等他说了心事,悟心把脸又转了过去,“雷先生,要托你办件事。”

“是,是。”雷桂卿一迭连声地答应,“你说,你说。”

“我写个地址,请你去找一位杨师爷,见了面,说我请他来一趟,有事求他。”悟心又加了一句,“他是乌程县的刑名师爷。”

做州县官,至少要请两个幕友,一个管刑名、一个管钱谷,权柄极大。请乌程县的刑名师爷来料理此案,不怕赵宝禄不就范。雷桂卿很高兴地说:“悟心师太,你真有办法!把这位杨师爷请了来对付赵宝禄,比什么都管用。”

“也不见得。等请来了再商量。”

于是悟心口述地址,请古应春写了下来,船老大上岸雇来一顶轿子,将欣欣然的雷桂卿抬走了。

“你要不要去睡个午觉?”悟心说道,“雷先生要好半天才会回来。”

“怎么?那杨师爷住得很远,是不是?”

“不但住得远,而且要去两个地方。”

“为什么?”

悟心诡秘地一笑说道:“这位雷先生,心思有点歪,我要他吃点小苦头。”

“什么苦头?”古应春有点不安,“是我的朋友,弄得他惨兮兮,他会骂我。”

“他根本不会晓得,是我故意罚他。”

原来这杨师爷住在县衙门,但另外租了一处房子,作为私下接头讼事之用,为了避人耳目,房子租在很荒僻的地方,又因为荒僻之故,养了一条很凶的狗。雷桂卿找上门去,一定会扑空,而且会受惊。

“怎么会扑空呢?”悟心解释,“除非杨师爷自己关照,约在那里见面,不然,他就是在那里,下人也会说不在,有事到衙门去接头。”

“扑空倒在其次,让狗咬了怎么办?”

“不会!那条狗是教好了的,来势汹汹把人吓走了就好,从不咬人。”

听这一说,古应春才放下心来,他知道悟心有午睡的习惯,便即说道:“我倒不困,你去打个中觉。”

“好!”悟心问说,“哪张是你的铺?”

“跟我来。”

后舱一张大铺,中间用红木槅子隔成两个铺位,上铺洋式床垫,软硬适度,悟心用手揿一揿床垫,又看一看周围的陈设,不由得赞叹,“财神家的东西,到底不同。”

“这面是我的铺。”古应春指着右面说,“你睡吧,我在外面。有事拉这根绳子。”

悟心将一根红弦绳一拉,前舱的银铃琅琅作响,小玉恰好进前舱,闻声寻来,一看亦有惊异之色。

“真讲究!”小玉抚摸着红木槅子说,“是可以移动的。”

“索性把它推了过去。”古应春说,“一个人睡也宽敞些。”

小玉便依言将红木槅子推到一边。古应春也退了出去,在中舱喝茶闲眺,心里在盘算,杨师爷来了,如果谈得顺利,还来得及回庵,倘或需要从长计议,是回庵去谈呢?还是一直谈下去,夜深了上岸觅客栈投宿,让悟心师徒住在船上。

转念未定,听得帘挂钩响动,是小玉出来了,“古老爷,”她说,“你请进去吧,我师父有事情商量。”

到得后舱,只见悟心在他的铺位上和衣侧卧,身上半盖着一条绣花丝被,长发纷披,遮盖了大半个枕头,一手支颐,袖子褪落到肘弯,奇南香手串的香味,越发馥郁了。

“你有事?”古应春在这一面铺前的一张红木骨牌凳上坐了下来。

“杨师爷很晚才回来。”悟心说道,“恐怕要留他吃饭,似乎要预备预备。”

“菜倒是有。”古应春说,“船家一早就上岸去买了菜,只以为中午是在城里吃了,你又带了素菜来,所以没有弄出来。你闻!”

悟心闻到了,是火腿炖鸡的香味,“你引我动凡心了。”她笑着又说,“酒呢?”

“那更是现成,一坛花雕是上船以后才开的。我还有白葡萄酒,你也可以喝。”古应春又说,“倒是有件事得早早预备,今晚上你跟小玉睡在船上,我跟雷桂卿住客栈,得早一点去定妥当了它。”

“不!”悟心说道,“睡在船上不妥当,我还是回庵,不过船家多吃一趟辛苦。”

“那没有什么。好了,说妥当了,你睡吧!”

“我还不困,陪我谈谈。”说着,悟心拍拍空铺位,示意他睡下来。

古应春有些踌躇,但终于决定考验自己的定力,在雷桂卿的铺位横倒,脸对脸不到一尺的距离。

“古太太的病怎么样?好点了没有?”

“还是那样子。总归是带病延年了。”

“那么,你呢?”悟心幽幽地说,“没有一个人在身边,也不方便。”

古应春想把瑞香的事告诉她,转念一想,这一来悟心一定寻根究底,追问不休,不如不提为妙。

“也没有什么不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什么事都好省,这件事省不得,除非——”悟心忽然笑了起来。

这一笑实在诡秘,古应春忍不住问:“话说半句,无缘无故发笑,是什么花样?除非什么?”

“除非你也看破红尘,出家当了和尚,那件事才可以省,不然是省不了的。”

“这话也没有啥好笑啊!”

“我笑是笑我自己。”

“在谈我,何以忽然笑你自己。”古应春口滑,想不说的话,还是说了,“总与我有关吧?”

“不错,与你有关。我在想,你如果出家做了和尚,不晓得是怎么个样子?想想就好笑了。”

“我要出家,也做头陀,同你一样。”

“啥叫头陀?”

“亏你还算出家,连头陀都不懂。”古应春答说,“出家而没有剃发,带发修行的叫做头陀,岂不是跟你一样。”

“喔,我懂了,就是满头乱七八糟的头发,弄个铜环,把它箍住,像武松的那种打扮?”

“就是。”

“那叫‘行者’!不叫头陀,我那里有本《释氏要贤》说得清清楚楚。”

原来她是懂的,有意相谑,这正是悟心的本性,古应春苦笑着叹了口气,无话可说。

“应春,我倒真希望你是出家的行者。”

“为什么?”

“那一来,你不是一个人了吗?”

古应春心一跳,故意问说:“一个人又怎么样了呢?”

“你不懂?”

“我真不懂。”

“不跟你说了。”悟心突然一翻身,背着古应春。

古应春心想,这就是考验自己定力的时候了,心猿意马地几次想伸手去扳她的身子,却始终迟疑不定。

终于忍不住要伸手了,而且手已快碰到悟心的身子了,突然听得扑通一声,是重物落水的声音,古应春一惊缩手,随即听见有人大喊:“有人掉到河里去了!”

悟心也吓得坐了起来,推着古应春说:“你去看看。”

等他出去一看,失足落水的一个半大孩子,已经被救了起来,是一场虚惊。

回到后舱,略说经过,只见悟心眼神湛然,脸色恬静,从容说道:“刚才‘扑通’那一声,好比当头棒喝。”

绮念全消的古应春,亦有这样的感觉,不过当悟心“面壁”而卧时,居然亦跟他一样意马心猿,却使他感到意外。

“我在想一个人能不做坏事,也要看看运气。”悟心一翻身拉开丝绒窗帘,指着透过纱窗,影绰绰看得到的一座贞节牌坊说,“我不相信守寡守了几十年的人,真正是自始至终,冰清玉洁,没有动过不正经的念头,不过没有机会,或者临时有什么意外,打断了‘好事’而已。如果因为这样子,自己就以为怎样了不起,依我说,是问心有愧的。”

这番话说得古应春自惭不如,笑笑答道:“你睡吧!我不陪你‘参禅’了。”

雷桂卿直到黄昏日落,方始回船,样子显得有些狼狈,一双靴子溅了许多烂泥,古应春心知其故,也有些好笑,但不敢现于形色,只是慰劳地说:“辛苦,辛苦。”

“还好,还好!”雷桂卿举起脚说,“路好难走,下了轿,过一顶独木桥,又是一段烂泥路,好不容易找到那里,说杨师爷在县衙门。”

“那么,你又到县衙门?”

“当然。”雷桂卿说,“还好,这一回没有扑空。人倒很客气,问我悟心是不是有什么事找他?我说,请你来了就知道了。他说还有件公事,料理完了就来。大概也快到了。”

正在谈着,悟心翩然出现,脸上刚睡醒的红晕犹在,星眼微饧,别具一种媚态。雷桂卿一看,神情又不同了。

“交差,交差。”他很起劲地,但却有些埋怨地,“悟心师太,你应该早告诉我,杨家有条大狗——”

“怎么?”悟心装得吃惊地,“你让狗咬了?”

“咬倒没有咬,不过性命吓掉半条。”雷桂卿面有余悸,指手画脚地说,“我正在叫门,忽然发现后面好像有两只手搭在我肩膀上,回头一看,乖乖,好大一条狗,拖长了舌头,朝我喘气。这一吓,真正魂灵要出窍了。”

“唷,唷,对不起,对不起!”悟心满脸歉意,“我是晓得他家有条狗,不晓得这么厉害。后来呢?”

“后来赶出来一个人,不住口跟我道歉。问我吓到了没有?我只好装‘大好佬’,我说:没有什么,我从前养过一条狗,比你们的狗还大。”

“好!”古应春大笑,“这牛吹得好。”

悟心也笑得伏在桌上,抬不起头来,雷桂卿颇为得意,觉得受一场虚惊,能替他们带来一场欢乐,也还值得。

“你看!”他指着远远而来的一顶轿子,“大概杨师爷来了。”

果然,轿子停了下来,一个跟班正在打听时,雷桂卿出舱走到船头上去答话。

“是不是杨师爷?”

于是杨师爷下轿,古应春亦到船头上去迎接,进入舱内,由悟心正式引见。那杨师爷是绍兴人,年纪不大,只有三十四五岁,不过绍兴师爷一向古貌古心,显得很老成的样子,所以骤看竟似半百老翁了。

彼此请教名字,那杨师爷号叫莲坡,古应春便以“莲翁”相称,寒暄了一会,悟心说道:“你们喝酒吧!一面喝,一面谈。”

于是摆设杯盘,请杨莲坡上坐,悟心不上桌,坐在一旁相陪。

话题当然也要她开头,“老杨!”她说,“雷老爷我是初识,应春是多年的熟人,他有事请你帮忙。他的事就是我的事。”

“我晓得。”杨莲坡答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你就不说,我也要尽心尽力,交个朋友。”

“多谢、多谢!”古应春敬了一杯酒,细谈此行的来意,以及跟赵宝禄见面的经过。

杨莲坡喝着酒,静静听完,开口问道:“应翁现在打算怎么办?”

“这要问你啊!”悟心在一旁插嘴,“人家无非要有个着落。”

“所谓着落有两种,一是将来要他依约行事;一是现在就有个了断。不知道应翁要哪一样?”

“这个人很难弄,将来一定会有麻烦,不如现在就来个了断。”古应春说,“此刻要他退钱,不知道办得到,办不到?”

“不怕讨债的凶,只怕欠债的穷。如果他钱已经用掉了,想退也没法子。”

这是实话,不过古应春亦并不是要赵宝禄即时退钱不可,怡和洋行那方面,只要将与赵宝禄所订的契约转过来,胡雪岩已承诺先如数退款,但将来要有保障,赵宝禄有丝交丝,无丝退还定洋。只是要如何才有保障,他就不知道了。

“最麻烦的是,他手里有好些做丝人家写给他的收据,一个说付过钱了,一个说没有收到,打起官司来,似乎对赵宝禄有利。”

“不然。”杨师爷说,“打官司一个对一个,当然重在证据,就是上了当,也只好怪自己不好。如果赵宝禄成了众矢之的,众口一词说他骗人,那时候情形就不同了。不过上当的人,官司要早打,现在就要递状子进来。”

“你也是。”悟心插嘴说道,“这是啥辰光,家家户户都在服侍蚕宝宝!哪里来的工夫打官司?”

杨师爷沉吟了一会说道:“办法是有,不过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都要走到。赵宝禄有没有‘牙帖’?”

交易的介绍人,古称“驵侩”,后汉与四夷通商,在边境设立“互市”,到唐朝,“互市”扩大,且由边境延伸到长安,特设“互市监”,掌理其事。“互市”中有些“互郎”,即是“驵侩”,互市之物,敦贵孰贱,孰重孰轻,只凭他一句话,因而得以操纵其间,是个很容易发财的行业,不过第一,须通番语,第二,要跟互市监拉得上关系。所以胡人当互郎的很多,如安禄山就是。不过胡人写汉字,笔画不真切,互字不知如何写成“牙”字,以讹传讹,称为“牙郎”,后世简称为“牙”,一个字叫起来不便,就加一个字,名之为“牙行”。

“牙行”是没本钱生意,黑道中人手里握一杆秤,在他的地盘上强买强卖,两面抽佣,甚至于右手买进、左手卖出,大“戴帽子”。所以有句南北通行的谚语:“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车夫、船老大、店小二、脚夫,无非欺侮过往的陌生旅客,只有牙行欺侮的不是旅客而是本地人。

当然也有适应需要,为买卖双方促成交易、收取定额佣金的正式牙行,那要官府立案,取得户部或者本省藩司衙门所发的执照,称为“牙帖”,方能从事这个行当。赵宝禄不过凭借教会势力,私下在做牙行,古应春推测他是不可能领有牙帖的。

“我想他大概也不会有。”杨师爷说,“怡和洋行想要有保障,要写个禀帖来。县衙门把赵宝禄传来,问他有没有这回事,他说‘有’,好,叫他拿牙帖出来看看。没有牙帖,先就罚他。”

“罚过以后呢?”

“要他具结,将来照约行事。”杨师爷说,“这是怡和跟他的事,将来要打官司,怡和一定赢。”

“赢是赢了,就是留下刚才所说的,不怕讨债的凶,只怕欠债的穷,他如果既交不出丝,又还不出定洋,莫非封他的教堂?”

“虽不能封他的教堂,可以要他交保。那时如果受骗上当的人,进状子告他,就可以办他个‘诈伪取财’的罪名。”杨师爷又说,“总而言之,办法有的是。不过‘凡事预则立’,刑名上有所谓‘抢原告’,就是要抢先一步,防患未然。你老兄照我的话去做,先叫怡和洋行写禀帖来,这是最要紧的一着。”

“是,是!多承指点,以后还要请多帮忙。”

正事谈得告一段落,酒也差不多了。杨师爷知道悟心还要赶回庵去,所以不耽误她的工夫,吃完饭立即告辞,古应春包了个大红包犒赏他的仆从,看着杨师爷上了轿,吩附解缆回南浔。

щшш⊕ ttκΛ n⊕ ¢ 〇

归寝已是三更时分,雷桂卿头一着枕,突然猛吸鼻子,发出“嗤、嗤”的响声,古应春不由得诧异。

“怎么?”他问,“有什么不对?”

“我枕头上有气味。”

“气味?”古应春更觉不解,“什么气味?”

“是香气。”雷桂卿说,“好像悟心头发上的香气。你没有闻见?”

“我的鼻子没有你灵。”

古应春心想,这件事实在奇怪,悟心并没有用他的枕头,何以会沾染香味?这样想着,不免侧脸去看,一看看出蹊跷来了。雷桂卿的枕头上,有一根长长的青丝,可以断定是悟心的头发,然则她真的用过雷桂卿的枕头?

“不对!”雷桂卿突然又喊,“这不是我的枕头,是你的。”他仰起身子说,“我记得很清楚,这对鸳鸯枕,你的绣的花样是鸳,我的是鸯,现在换过了。”

古应春恍然大悟,点点头说:“不错,换过了。你知道不知道,是哪个换的?”

“莫非是悟心?”

“不错,一定是她。她有打中觉的习惯,原来睡的是我的枕头,现在换到你那里了。”

“这——”雷桂卿惊喜交集地,“这,这是啥意思?”说着将脸伏下去,细嗅枕上的香气。

古应春本来不想“杀风景”,见此光景不能不扫他的兴了,“‘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桂卿,”他说,“你要想一想,两样资格,你有一样没有?”

“我不懂你的意思。”

古应春的意思是说,除非雷桂卿觉得在年轻英俊,或者博学多才这两个条件占有一个,就难望获得悟心的青睐。而悟心一向好恶作剧,他去请杨师爷所吃的苦头,就是悟心对他的轻佻所予的惩罚。如今将留有香泽的枕头换给他,是一个陷阱,也是一种考验,雷桂卿倘或再动绮念,后面就还有苦头吃。

雷桂卿倒抽一口冷气,对悟心的感觉当然受过了,不过那只是片刻之间的事,古应春所说的话,到底不及他脑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印象来得深刻,所以仍为枕上那种非兰非麝,似有似无的香味,搅得大半夜六神不安。

第二天醒来,已是阳光耀眼,看表上是九点钟,比平时起身,起码晚了两个钟头,出舱一看,古应春静静地在看书喝茶。

“昨晚上失眠了?”他问。

雷桂卿不好意思地笑一笑,顾而言他地问:“我们怎么办?”

“你先洗脸。”古应春说,“悟心一早派人来请我们去吃点心,我在等你。”

雷桂卿有点迟疑,很想不去,但似乎显得心存芥蒂,气量太小,又怕自己沉不住气,脸上现出悻悻之色,因而不置可否,慢慢地漱洗完了,只见小玉又来催请了。

那就容不得他再多作考虑,相将上岸,到了莲池精舍,仍旧在悟心禅房中的东间坐落,那只小哈巴狗只往雷桂卿身上扑,他把它抱了起来,居然不吠不动,乖乖地躺在他怀里。

“它倒跟你投缘。”

雷桂卿抬头一看,悟心含笑站在门口,哈巴狗看见主人,从雷桂卿身上跳了下来,转入悟心怀中,用舌头去舐主人的脸。

“不要闹!”悟心将狗放了下来,“到外面去玩。”

狗通人性,响着颈下的小金铃,摇摇摆摆地往外走去,雷桂卿笑道:“这只狗真好玩。”

“你喜欢,送了给你好不好?”

雷桂卿大感意外,不知道她这话是真是假,更不知道她说这话的用意,由于存着戒心之故,就算她是真话,他亦不敢领受这份好意。

“谢谢,谢谢!君子不夺人之所好。”

“我是真的要送你。”

“真的我也不敢领。”雷桂卿说,“而且狗也对你有感情了。”

这时点心已经端出来,有甜有咸,颇为丰盛。一直未曾开口的古应春便说:“悟心,我想赶回去办事,中午的素斋,下次来叨扰。好在吃这顿点心,中饭也可以不必吃了。”

“喔,”悟心问道,“你总还要回来,哪一天?”

这就问到古应春为难之处了。原来他在来到湖州之前就筹划好了的,在湖州的交涉办得有了眉目,未了事宜由雷桂卿接下来办,以便他能脱身赶到上海,安排迎接左宗棠出巡。如今照原定计划,应该由雷桂卿在怡和洋行与杨师爷之间任联络之责,可是这一来少不得还是要托悟心居间,他怕雷桂卿绮念未断,与悟心之间发生纠纷,因而不知如何回答。

“咦!”悟心问道,“你怎么不开口?”

“我在想。”

“怎么到这时候你才来想?”

这样咄咄逼人的姿态,使得古应春有些发窘,只好再想话来搪塞。

“这件事很麻烦,我要跟桂卿回去以后,跟怡和商量以后再说。”

“依我说也不必这么费事。”

“你有什么好办法?”

“依我说,你回去办怡和洋行的禀帖,雷老爷不妨留下来,‘蚕禁’马上要过了,做丝虽忙,说几句话的工夫总有,哪个收了赵宝禄多少定洋,大家算算清楚,说说明白,如果要进状子告赵宝禄,里面有杨师爷,外面有雷老爷,事情就好办了。”悟心又说,“这是昨天晚上我跟小玉商量出来的办法。她有好几家亲戚,我也有几个熟人都跟赵宝禄有纠葛,难得你们替怡和来出面,大家是一条线上的。”

这个意外的变化,不但古应春想不到,雷桂卿更感意外,心里有好些话要说,但照理应该由古应春先表示意见,所以默然等待。

古应春是完全赞成悟心的办法,但先要说好一个条件,“不错,内有杨师爷,外有雷老爷。”他说,“不过,你也不要忘记,中有悟心师太,都要靠你联络。”

“那当然。”

“你怎么联络法?”古应春说,“雷老爷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再遇到那么一条吓坏人的狗,不是生意经。”

“不会了。”悟心答说,“我保险不会再遇到。”说罢嫣然一笑。

这一笑又让雷桂卿神魂飘荡了,不过这一回古应春却不再担心,他担心的是悟心会出花样,既然她如此保证,而且要靠雷桂卿办事,也不敢再恶作剧。至于雷桂卿这面,已经对他下过警告,倘或执迷不悟,那是他自己的事。

转念到此,便向雷桂卿笑道:“这一来我也放心了。你虽不是曹植、韩寿,不过做了鲁仲连,反而更吃香了。”

悟心不知道他为雷桂卿讲过“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这两句诗的典故,便叩问说:“你在打什么哑谜?”

“不错,是个哑谜,你要想知道,等我不在的时候,你问他好了。”

悟心这下大致可以猜到了,这个哑谜与她有关。此时当然不必再问,一笑置之。

“我们谈谈正事。”古应春说,“悟心,我准定照你的办法,今天吃过中饭,我就回杭州,桂卿一半帮你们的忙,照应他的责任,都在你身上。”

“那当然。我庵里不便住,我另外替雷老爷找个好地方借住,一定称心如意。”

刚谈到这里,小玉来报,说船老大带了个陌生人来觅古应春。此刻人在大殿上,请去相见。

出去一看,才知道是胡雪岩特遣的急足来投信。信上说,左宗棠已自江宁起程,一路视察防务、水利,在镇江、常州、苏州都将逗留,大概十天以后,可到上海,在杭州所谈之事,希望古应春即速办理,可由湖州径赴上海,省事得多。

这一来,计划就要重新安排了,古应春吩咐来人回船待命,随即拿着信报找悟心与雷桂卿去商量。

“左大人出巡到上海,胡大先生要替他摆摆威风,这件事我要赶紧到上海托洋人去办。桂卿,我看,你要先回一趟杭州,把情形跟胡先生说清楚了再回来。”

“怡和的禀帖呢?”雷桂卿问,“你在上海办妥了,不如直接寄湖州,似乎比寄到杭州多一个周折来得妥当。”

“好!湖州寄到哪里,是——”

古应春的话犹未完,悟心抢着说道:“寄给杨师爷,请他代呈好了。”

“可是信里说些什么,桂卿不知道啊!”

“杨师爷知道,莫非不能问他。你如果再不放心,抄个底子寄我这里转,也可以。不过,光寄封信,你自己也不好意思吧?”

“你说,你说!你要啥,我给你寄了来。”

“敲你一个小竹杠,到洋行里买一包洋糖给我寄来。”

“还有呢?”

“就这一样。”

“好了。我知道了。”古应春对雷桂卿说,“你坐一会,我回船去写了信再来。”

“何必回船上去写?我这里莫非连纸墨笔砚都没有?”说着,悟心抬一抬手,将古应春带到后轩,是她抄经做功课的所在。

“到上海往东走,回杭州往南走,船你坐了回去。”古应春向悟心说道,“能不能请你派人打听一下,往上海的船是啥辰光有?”

“每天都有。几点钟开,我就不晓得了。我去问。”

等悟心一走,古应春向雷桂卿笑道:“这是意外的机缘。悟心似乎有还俗的意思,你断弦也有两年了,好自为之。”雷桂卿笑笑不做声,不过看得出来,心里非常高兴。

“我只劝你一句,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心急,更不可强求。”

“我明白,你放心好了。”

(本章完)

请兵护航恭迎左帅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官运亨通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逃出劫数胡李会晤西征大事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上海之行血书求援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四章 情势巨变,胡雪岩着手破产清算_破产清算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伏下奇计料理家事拟办船厂渡过难关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生丝生意为人谋职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军火生意皆大欢喜遭人算计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曲曲心事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逃出劫数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会见洋商危机逼近拜会学台富家公子新式丝厂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五章 公款过手做本钱,胡雪岩的融资之道_筹开钱庄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九章 上下打点,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伙人_收服世龙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遣散姬妾排解纠纷强强联手军火押运排解纠纷筹办船厂苏州同行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四章 情势巨变,胡雪岩着手破产清算_破产清算清查典当左帅临任胡李会晤大摆寿宴共议前程恭迎左帅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两厢情愿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革职查办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大封典铺深入虎穴强强联手皆大欢喜政局多变举借洋债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生丝生意拜见岳母招安之计婉拒合作终成眷属新媒旧友清查典当多情郎中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会见洋商全权委托小人拆台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三章 王有龄上任即遇大麻烦,胡雪岩谋划完美解决方案_结交漕帮同里之行佳人心曲同里之行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螺蛳太太深宫疑云局势突变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四章 难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岩火速办妥_妆阁密谈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结交应春深宫疑云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刑钱师爷绝地求生上下打点左帅临任挤兑风潮洞房之夜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革职查办多情郎中美人圈套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壮士断腕强强联手鹤龄接任鹤龄接任请兵护航左帅临任生死诀别筹划谈判政敌暗算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七章 人去楼空,一代商圣成旧梦_赠妾酬友胡李会晤名花易主终身大事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上海之行喜事心事夜访藩司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七章 人去楼空,一代商圣成旧梦_赠妾酬友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七章 人去楼空,一代商圣成旧梦_赠妾酬友招安之计
请兵护航恭迎左帅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官运亨通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逃出劫数胡李会晤西征大事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上海之行血书求援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四章 情势巨变,胡雪岩着手破产清算_破产清算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伏下奇计料理家事拟办船厂渡过难关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生丝生意为人谋职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军火生意皆大欢喜遭人算计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曲曲心事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逃出劫数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会见洋商危机逼近拜会学台富家公子新式丝厂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五章 公款过手做本钱,胡雪岩的融资之道_筹开钱庄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九章 上下打点,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伙人_收服世龙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遣散姬妾排解纠纷强强联手军火押运排解纠纷筹办船厂苏州同行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四章 情势巨变,胡雪岩着手破产清算_破产清算清查典当左帅临任胡李会晤大摆寿宴共议前程恭迎左帅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两厢情愿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革职查办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大封典铺深入虎穴强强联手皆大欢喜政局多变举借洋债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生丝生意拜见岳母招安之计婉拒合作终成眷属新媒旧友清查典当多情郎中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会见洋商全权委托小人拆台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三章 王有龄上任即遇大麻烦,胡雪岩谋划完美解决方案_结交漕帮同里之行佳人心曲同里之行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螺蛳太太深宫疑云局势突变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四章 难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岩火速办妥_妆阁密谈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结交应春深宫疑云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刑钱师爷绝地求生上下打点左帅临任挤兑风潮洞房之夜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革职查办多情郎中美人圈套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壮士断腕强强联手鹤龄接任鹤龄接任请兵护航左帅临任生死诀别筹划谈判政敌暗算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七章 人去楼空,一代商圣成旧梦_赠妾酬友胡李会晤名花易主终身大事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上海之行喜事心事夜访藩司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七章 人去楼空,一代商圣成旧梦_赠妾酬友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七章 人去楼空,一代商圣成旧梦_赠妾酬友招安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