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第482章 三军不可无帅

八月初六,等待一天一夜的多伦部,终没等到宁焕祥的身影。

于是他们才意识到,这位宁总督路上可能出事了。

但他们也没太过担心,毕竟昨天风沙太大,不小心迷路也很正常。

于是多伦部派出了大量人手寻找,同时又派了人去那木部询问情况。

他们的人,只用了半个时辰就到了那木部,把宁焕祥“迷路”的消息给带到了。

所有人都大感惊讶,苏和做出了跟多伦部相同的决定,派出了大量人手参与搜寻。

与此同时,在孙绍祖的建议下,他们还派了人去其余各部,一方面让他们出人搜寻,同时严加防备准噶尔大军来袭。

而在事实上,搜寻宁焕祥的消息在北线传开之前,多伦部就发现了交战现场,现场秃鹫正在啃噬尸体。

消息很快传到那木部盟,苏和带着队伍亲自赶了过去,孙绍祖自然也跟着队伍去了。

看了现场一地尸体,孙绍祖多少有些心虚,死去的袍泽皆是因他而死。

但他的心虚也仅是片刻,很快他的心就被喜悦环绕,因为他可以确定宁焕祥死了,只因现场找到了他的甲胄。

没错,宁焕祥的甲胄被射十几箭,而且还被砍上可好几刀,基本没有了回收价值。

为方便将其尸体带回去,准噶尔人把他家甲胄脱掉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

确认宁焕祥死了,苏和于多伦部的人都很慌,因为人是在他们防区出的事。

这可是主持西北战事的总督,他死了如果皇帝追责降罪,苏和跟多伦部的首领几乎必死。

“先把消息传回总督署,先准备好防备之策才是!”孙绍祖及时建议。

“算了,我亲自回去传话!”

“孙指挥使,还请与监军御史道明,此事与我等……”苏和面露难色,其意思已再明白不过。

“此乃意外之事,与诸位并无干系,孙某知道该怎么说!”孙绍祖答道,顺水人情他当然愿意做。

“告辞!”

初五宁焕祥遇害,初六其遇害消息被确认,初七一大早就传到了总督行署。

得知消息后,监军御史梁潜大惊失色,连随身携带的挚爱茶宠都落在地,摔成了一地的瓷渣子。

“快……快去请黄公公过来!”

从制度上来说,总督行署有三位话事人,除了宁焕祥便是梁潜和黄清。

如今宁焕祥没了,梁潜自然要找黄清商量。

至于朱景洪,此刻他还在巡视北四卫,一连几天都不在行署之中。

此时黄清正在听戏,这厮到前线还带着戏子,就是平日里照顾他起居的小宦官们。

作为御用监掌印,黄清是宫里有数的大太监,这点儿享受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得知宁焕祥遇害,黄清直接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拉住传话的人便问道:“你所言当真?”

“奴才岂敢哄骗公公,这是梁大人派人传的消息,请您速到主帐议事!”

黄清也不敢耽搁,立刻就往主帐方向赶了去,此时梁潜已在里面来回踱步,回来传话的孙绍祖陪同在侧。

“到底怎么回事?好端端的宁焕祥怎会遇害?”黄清气急问道。

梁潜目光扫向了孙绍祖,后者识趣便开始讲述情况。

听完之后,黄清冷冷道:“风沙已起,明知出行险难,那木部的人为何不派人护送!”

“这些藩属蠢材,做事历来散漫,此番竟惹出如此大祸,若不严惩何以警示三军!”

遇到任何事情,先找一个背锅的出来,是身居高位者的基本操作,黄清这话让一旁的梁潜深以为然。

正常来说,即使受过苏和热情招待,孙绍祖此时也不会替苏和求情。

“两位……苏和的女儿,如今正侍奉十三爷!”孙绍祖终究还是出言提醒。

于是黄清二人被噎住了,接下来也就没提这茬。

短暂沉默后,梁潜说道:“当务之急,是将情况立刻奏鸣圣上!”

黄清则补充道:“还得把前线主事大将议定,而后一同奏明朝廷!”

只要他二人达成一致,就可以临时罢免主帅,并暂时任命新的主帅指挥作战。

当然了,他们得有正当理由才行,否则事后追查起来,胡乱行权乃是死罪。

眼下宁焕祥死了,他们已无须将其罢免,可以直接将主帅议定下来。

目光扫向一侧的孙绍祖,只听梁潜说道:“你先出去吧!”

这个时候,孙绍祖确实不该留在此地,所以他很自觉的就离开了。

他当然知道,这两位不可能选朱景洪,最有可能临时接任指挥的人,应是青海行都司都指挥使杨隆山。

虽然如此,孙绍祖却知道,杨隆山很可能不会同意此任职。

毕竟宁焕祥堂堂都督同知,皇帝亲封的西北总督,都得借助朱景洪来压服众将,然后堪堪驱使众人听从指令。

他杨隆山镇不住京营将领,更难让北四卫骄兵悍将服气,总督位置于他而言近乎刀山火海。

他至少稍微有脑子,就不会接受这一任命,否则一旦西北局势崩坏,杨隆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孙绍祖退了出去,现在的他不需要再做什么,只等朱景洪回来即可。

不出他的预料,黄清二人果真议定杨隆山接棒,并派了人往前线将其召回。

时间来到下午,朱景洪也得到了宁焕祥阵亡的消息,此时他距总督行署有上百里。

于是朱景洪就坐不住了,带着卫队就往行署赶去。

同样得知消息的北四位将领们,一个个个内心都活泛起来,认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所以在朱景洪离开后,他们加快了赶路的步伐,想要尽快赶到行署去。

北四卫的想着往前迅速赶路,而在前方作战的各部骑兵们,得知宁焕祥死后难免军心动摇,所以不约而同进行了战略收缩。

各处战场的军队都撤出了战斗,并统一向行署方向靠近,而后各自安营扎寨防备敌军。

这个时候,各部都保持了最高级别的警惕,以防备准噶尔人可能的偷袭,乃至于是全面进攻。

三军不可无帅,哪怕心里对宁焕祥有不满,但只要他在总督的位置上,各路大军才有个主心骨。

而现在,这根主心骨没了,所有人就迫切需要一根新的。

八月初八傍晚,杨隆山回到了总督行署,而后他很干脆的推辞了任命。

哪怕黄清威逼利诱,这厮都以才能不足,不敢于担当此重任。

眼见他态度坚决,黄清二人也不好强逼,只好联名写了奏本,请皇帝另派新任总督来。

然而天还没黑,行署就收到了几十份军报,原来是准噶尔大军动了起,眼看是要进行一场大战。

这个时候,退肯定是不可能退的,没有人敢下这道命令。

可若是打,如今连统兵大将都没有,黄清和梁潜又是门外汉,还真就不知该如何处置。

“三军不可无帅啊……”梁潜发出了感慨,此时他已处于两难境地。

黄清此刻也倍感煎熬,和梁潜一样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如今宁总督殉国,只怕会使军心不稳,急需德高望重之人,凝聚军心主持大局!”

孙绍祖一开口,帐内众人都望向了他。

正常来说,孙绍祖不该出现在议事厅内,他顺道跟着杨隆山进来的。

因黄清二人心急如焚,所以才没心思理会孙绍祖,让他得意跻身于军帐之内。众人审视之下,孙绍祖壮着胆子说道:“如今前线,唯十三爷地位尊贵,上下皆服……”

“不如……让十三爷来主事?”孙绍祖大胆提议。

此时他这句话,在现场无异于石破天惊。

让朱景洪来主事,这是非常大胆的提议,正常人都不敢这么说,包括朱景洪自己。

其中最关键的点在于,朱景洪乃是皇帝嫡子,触碰兵权是很犯忌讳的事。

当然了,朱景洪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前线所有将领都服他,尤其是京营和侍卫亲军的刺头们。

就在众人迟疑之时,只听外面有人禀告:“公公……十三爷到了!”

下一刻,朱景洪进到了军帐中,引得帐内众人连忙行礼。

“前线势威,如何应对,二位可有章程?”朱景洪先声夺人问道。

黄清二人面面相觑,紧接着便是满脸无奈,神色间还带有几分凄楚。

如果西北局面崩坏,他们都会受到重罚,所以此时他俩压力格外的大。

眼见这条不通,朱景洪又问道:“宁总督怎会战死?中间究竟怎么回事?”

“昨日清晨,宁总督离开那木部去往多伦部,当时狂风大作……”

黄清讲述起情况,其中许多细节朱景洪都不知道,皆因孙绍祖传讯息时没多说,怕因知道太多而被显得异样。

听完之后,朱景洪感慨了一句:“天有不测风云啊……”

此时孙绍祖插话道:“十三爷……如今我军军心不稳,而准噶尔大军齐动,这该如何是好?”

这叫没机会就创造机会,直接问朱景洪该怎么办,等于让其绕过任命直接行权。

朱景洪意识到了这一点,心中对孙绍祖更是满意。

他快马加鞭赶回来,可不就是为抓权来的。

“当务之急,是要收缩防线,稳定军心,将准噶尔大军击败!”

“事不宜迟,应该尽快布置才是!”

说完这话,朱景洪扫了现场一圈,黄清和梁潜默不作声,一旁的杨隆山则是低下了头。

这时孙绍祖开口道:“十三爷所言有理!”

神色郑重,朱景洪接着说道:“诸位,眼下不可能耽搁,敌军大举进犯,我军已是生死攸关!”

“襄王殿下,如今并无主帅,无人指挥作战,如此实难……”

没等梁潜把话说完,就被朱景洪打断:“没主帅就不能打仗了?前线这么多的将领,一起商量着来不就是了!”

被正式任命总督西北军事,即便情况已危机到这一步,朱景洪也知道这事不太可能。

所以他避开了所谓主帅人选,而以迂回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既他所谓的“商量着来”。

只要他参与进商讨中,就有自信能压服众人,并接机推行自己的意志。

前线的消息,传回京城差不多要八九天,京城商讨总督人选快的话也要两三天,新总督到任又得耗费十几二十天。

简而言之,只要黄清二人不干涉,他就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指挥作战。

“两位,你们应当议定总督人选,实在不行便该立刻上奏朝廷,让朝廷尽快把新任总督派来!”

杨隆山很不想接班,于是他立马附和道:“十三爷所言有理!”

“好了,伱们接着议事,我先到前线看看去!”

言罢,朱景洪转身就出了军帐,而孙绍祖也跟着他出去了。

从这一刻起,所谓的总督行署已沦为空架子,而朱景洪将掌握指挥作战之实权。

当然了,表面上看是所谓“集体计议”,他朱景洪从没有掌握过兵权。

这一仗得打好,不说大胜至少不能败,如此也算挽大厦于将倾,功过相抵老头子也说不得什么……朱景洪如是想到。

而后他看向身后的孙绍祖,吩咐道:“你去北边一趟,告诉周全辉……让他那木部、多伦部和女真诸部向南靠过来,我大军集结一处准备应战!”

“是!”

收缩防线应对强敌,孙绍祖觉得没什么不妥,所以他得令后便骑马离去。

而朱景洪则是领着卫队,向西往振威中卫赶路了去,接下来就是他施展才能之时。

“立刻派人给北四卫和和京营步军传来,让他们尽快押送粮草军械到总督行署布防,等待本王下一步指示!”朱景洪向侍卫下令道。

“是!”

如果只是骑兵的话,大明比起准噶尔要弱一些,人家全压上来想要顶住着实太难。

所以必须要让步军前来助战,借助沟壑之间的有利地形,阻击准噶尔大军并予以打击。

当然了,步军赶到总督行署附近还要两天,前线骑兵必须撑过这两天才行。

此番朝廷在前线,最关键的骑兵力量是振威中卫,然后便是青海行都司的骑兵

而那木部和多伦部,以及女真藏地土司等军队,战斗力相对来说都比较低。

要扛过这一次,关键得看振威中卫和青海行都司,所以朱景洪才会去找她们。

只是宁焕祥死了,就让局势发生逆转,可见如今这时代的战争,军心士气是何等之重要。

快马加鞭之下,朱景洪在半夜时来到了前线,此时振威中卫的人正在修整。

“参见十三爷!”

领队出来拜见朱景洪的,便是振威中卫指挥使范长春,在他身后则跟着几位同知和佥事。

跃下马背,朱景洪随口说道:“起来吧!”

“谢十三爷!”

“如今情形如何?军士们可还有战意!”朱景洪沉声问道。

一边说话,朱景洪一边往营地深处走去,沿途就能看见和衣而眠的士兵。

所谓的营地,其实就是临时找的睡觉之地,乃是一处北风的小山坳,偏偏地势还高可以进行俯冲。

由此也可看出,京营将领们军事素养很高,很多东西都已经刻进了骨子里。

“十三爷,我军并未军心动摇,皆因青海行都司诸部收缩,致使我军突出防线,故而被迫后撤……”

其实范长春这话不全,青海行都司之所以后撤,则是因其侧翼藏地诸土司后撤。

当然,这些论起来就复杂了,朱景洪也没有深究的意思。

“斥候都撒出去了?可有敌军消息!”

只有在最前线,才能听到最新最真的情况,朱景洪非常迫切想了解清楚。

“如今准噶尔南北中诸部,皆在合拢向我军开进,想来此番……是要真正展开大战了!”

在此之前的战斗,虽然规模已经提上来,但仍称不上是全面战争,双方仍处于最后的试探阶段。

而如今,随着宁焕祥死去,准噶尔人把握住了战机,便判断如今到了决战的时候。

停下脚步,朱景洪问道:“如今准噶尔实际指挥的,是其大汗之子第零,可对?”

“正是如此!”

答话之后,范长春联想到朱景洪的身份,顿时感到有些愕然。

第144章 贾家权斗403.第403章 为兄弟两肋插刀第123章 给你找个老师328.第328章 侍卫来请第110章 说情318.第318章 两兄弟481.第481章 围杀第571章 村居263.第263章 吓儿子第554章 妙玉到访第595章 锦衣卫的看家本领476.第476章 薛家丫头靠不住第95章 上架前的话348.第348章 我朱十三拿不动刀了?204.第204章 贾珍欺我太甚第627章 上阵父子兵467.第467章 挖坑第128章 太上皇都搬出来了234.第234章 武英殿赐宴第104章 定有厚报136.第136章 摔下御阶270.第270章 劝母350.第350章 弟弟们的投名状第592章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第158章 虱子多了不痒第176章 初训第611章 献俘仪式前221.第221章 妯娌们2134.第134章 钗黛会于荣国府第547章 初到燕山第602章 襄王御殿235.第235章 兄弟之国367.第367章 带甲第105章 硬仗44.第44章 口谕第125章 英莲拜师419.第419章 不知妻美朱景洪第492章 运筹帷幄朱景洪306.第306章 死缠烂打式进言第597章 朱景洪的意志第180章 王子腾23.第23章 好一个薛家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进来了316.第316章 双丰收396.第396章 父母之爱子375.第375章 初试云雨情第615章 王府之宴70.第70章 贾琏被擒458.第458章 风波已起260.第260章 万国衣冠拜冕旒第24章 我找薛蟠461.第461章 谈成201.第201章 倒霉的秦家第107章 为了两国邦交426.第426章 侧妃365.第365章 艰难的厂卫175.第175章 宝姐姐,我要审你!414.第414章 朱十三的媳妇儿第69章 朱景洪的面子402.第402章 粗茶淡饭218.第218章 朱景洪的骚扰第161章 小妹不才288.第288章 攀比哥哥52.第52章 是锦衣卫的意思357.第357章 秦姑娘,你这是?第533章 联姻第568章 薛宝琴:那可是我姐夫!323.第323章 腊月凉水澡484.第484章 首功184.第184章 十三弟糊涂啊196.第196章 贾蓉的无妄之灾281.第281章 杨静婷的感觉401.第401章 迟来的圣旨第629章 黛玉来信第573章 到汉城的使者375.第375章 初试云雨情第144章 贾家权斗第130章 十三爷来访46.第46章 好险358.第358章 我来得不是时候第487章 起伏的心情449.第449章 黛玉不对劲224.第224章 宝钗:十三爷请自重!第168章 我十三哥配不上你?第611章 献俘仪式前14.第14章 震慑82.第82章 佃户435.第435章 治家第625章 妙玉的精神胜利第598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第110章 说情第559章 银安门外的枪声475.第475章 第九次廷议281.第281章 杨静婷的感觉第63章 朱云笙第85章 猎物第153章 居然是你1.第1章 人在应天,刚下马车!7.第7章 太子的忧愁252.第252章 宁国府内
第144章 贾家权斗403.第403章 为兄弟两肋插刀第123章 给你找个老师328.第328章 侍卫来请第110章 说情318.第318章 两兄弟481.第481章 围杀第571章 村居263.第263章 吓儿子第554章 妙玉到访第595章 锦衣卫的看家本领476.第476章 薛家丫头靠不住第95章 上架前的话348.第348章 我朱十三拿不动刀了?204.第204章 贾珍欺我太甚第627章 上阵父子兵467.第467章 挖坑第128章 太上皇都搬出来了234.第234章 武英殿赐宴第104章 定有厚报136.第136章 摔下御阶270.第270章 劝母350.第350章 弟弟们的投名状第592章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第158章 虱子多了不痒第176章 初训第611章 献俘仪式前221.第221章 妯娌们2134.第134章 钗黛会于荣国府第547章 初到燕山第602章 襄王御殿235.第235章 兄弟之国367.第367章 带甲第105章 硬仗44.第44章 口谕第125章 英莲拜师419.第419章 不知妻美朱景洪第492章 运筹帷幄朱景洪306.第306章 死缠烂打式进言第597章 朱景洪的意志第180章 王子腾23.第23章 好一个薛家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进来了316.第316章 双丰收396.第396章 父母之爱子375.第375章 初试云雨情第615章 王府之宴70.第70章 贾琏被擒458.第458章 风波已起260.第260章 万国衣冠拜冕旒第24章 我找薛蟠461.第461章 谈成201.第201章 倒霉的秦家第107章 为了两国邦交426.第426章 侧妃365.第365章 艰难的厂卫175.第175章 宝姐姐,我要审你!414.第414章 朱十三的媳妇儿第69章 朱景洪的面子402.第402章 粗茶淡饭218.第218章 朱景洪的骚扰第161章 小妹不才288.第288章 攀比哥哥52.第52章 是锦衣卫的意思357.第357章 秦姑娘,你这是?第533章 联姻第568章 薛宝琴:那可是我姐夫!323.第323章 腊月凉水澡484.第484章 首功184.第184章 十三弟糊涂啊196.第196章 贾蓉的无妄之灾281.第281章 杨静婷的感觉401.第401章 迟来的圣旨第629章 黛玉来信第573章 到汉城的使者375.第375章 初试云雨情第144章 贾家权斗第130章 十三爷来访46.第46章 好险358.第358章 我来得不是时候第487章 起伏的心情449.第449章 黛玉不对劲224.第224章 宝钗:十三爷请自重!第168章 我十三哥配不上你?第611章 献俘仪式前14.第14章 震慑82.第82章 佃户435.第435章 治家第625章 妙玉的精神胜利第598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第110章 说情第559章 银安门外的枪声475.第475章 第九次廷议281.第281章 杨静婷的感觉第63章 朱云笙第85章 猎物第153章 居然是你1.第1章 人在应天,刚下马车!7.第7章 太子的忧愁252.第252章 宁国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