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出宫<上>

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我满怀信心的准备写出一个“训练大纲”出来。可写下了“训练大纲”四个大字后,突然发现我对此时的兵制不太了解。只是从书上了解了一些什么:伍、什、曲、队、部之类的,各是什么编制,军官叫什么名称,这些都一无所知。

连这些都不懂,还练个什么兵啊!不能把现代的那套班、排、连、营、团之类的照搬过来吧。先不说会不会乱套,以后打仗时如何指挥都是问题。我还没有自大到认为我可以说服孔明、赵云、魏延这样一批"牛人",把全国的军制都改编过来.说起来前世我也只是个学生,对军队也只是常识性的了解.所谓训练,也就是大学里那一个月的军训里学到的点皮毛而已.

想到这不由的想打起"退堂鼓”,可在孔明面前大话已经说出去了,现在反悔可就自已打脸了。算了用大学里军训学到的皮毛,再加上对现代军事常识的了解,忽悠一把古人还行吧。我自已给自已打气道。

问题是,还是要在练兵前了解一下现在的军制才行呀,这事找谁呢?赵云二叔和关兴、张苞他们几个相熟的武将都出去打仗了,文官是不用想了,不是不懂就是老资格,拿这点小事去问他们那是自找没趣。算了先问问安公公吧,他这个中常待,也算是曾经跟过先皇的老人见多识广了,总该了解一点吧.

想到这我喊过来安公公问道:“安公公,你对现在的兵制知道多少?”安公公看了我一眼后,低下头惶恐的说道:“陛下,小人只能管理后宫,不能参与朝政。兵家之事小的确实不知。陛下不如宣中郎将董和、董幼宰进宫相询可也。”

中郎将董和?算了,中郎将也算大官了,这点小事还不至于找他。想到这我对安公公说道:“小事就不用烦扰中郎将大人了。你去把今天巡卫宫中的卫尉叫进来吧,我问问他就行了。”安公公领命而去,过了好一会才领着一个全身盔甲的汉子走了进来。

只见此人只有二十多岁,身高一米八十以上,相貌堂堂。此人随着安公公来到我书桌前,双手抱拳行礼道:“末将傅佥,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圣上今日召见,不知有何事安排?"我笑着说道:"今日朕召你前来是有一事相询,你将本国兵伍的编制与朕細说一下既可。”

“末将遵旨。”那傅佥说道:“本国军中编制为: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队,设都伯;两队为一屯,设屯长;五屯为一曲,设军侯;二曲为一部,设牙将;五部为一营,设校尉;二营为一军,设将军。大军做战时设前、后、左、右、中各一军,各军将军由圣上临时任命。

京城中为羽林军,也分前、后、左、右、中各一军,指挥的是羽林中郎将。负责京城的安危,平时不用出征。宫中的也属于羽林军之列,单设卫尉总管,末将现任卫尉一职。”我听后又问道:“那府军是怎么回事?”傅佥答道:“回圣上,府军是军户中没有选上正军之人,这些人平日种地、屯田,农闲时集中训练。只是让他们有事可干,以备补充正军而已。”

听完后我像三九天被一盆冷水从头淋下,心里是拨凉拨凉的。我面无表情的让傅佥退下后心想“原来府军就是一民兵加预备役,不说这帮农民如何训练成军队了,就是训练好了也不可能去上战场打仗。如果国家已经需要这帮民兵去前线战斗了,那可能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看来孔明还是信不过我和我的所谓练兵之法呀。让我去训练府兵?大概是对小孩皇帝心血来潮时提出的要求的一种应付之策吧。”想到这我愤愤不平的骂了一句:“真是他妈的老狐狸!”安公公凑了过来问道:“陛下骂的是谁?小的为陛下出气。”我一听,没好气的说道:“就你?算了吧,我可没指望你能行。”

安公公一下趴在了地上说道:“陛下别气坏了身子,老奴万死也要为陛下出气。”我还是没好气的说道:“好吧,是诸葛丞相。你为我出气吧。”安公公吸了一口气道:“陛下,您还是拿老奴出气吧。”我一听哭笑不得,只好说道:“算了,一句玩笑而已,我对相父是很敬重的。你起来吧。”

坐在桌前,看着眼前只写了“训练大纲”四个大字的纸张,无奈的叹了口气,把它收了起来。练兵既然是没戏了,我就还干我的老本行,改革吧。从农业到商业到军事到生活,想改、要改的东西太多了,一点点来吧。算算我穿到三国这个时代已经有快二个月了,也算造出了一些东西,像桌椅、水车、曲辕犁、高度酒、马鞍、马澄、马蹄铁。这些总是为蜀国的强大而有所贡献。下面该造什么呢?似乎我应该走出宫门,去看看现在的杜会是个什么样子,不能光是想当然的闭门造车。

想到这我便对安公公说道:“安公公,朕想私下里出宫转转,了解一下民间的生活情况,你能帮朕安排吗?”安公公一下又趴到了地上,惊恐的说道:“陛下万不可私下出宫啊,外面事情复杂,如果万一有事,老奴是百死莫恕啊!”我安慰道:“安公公,无妨,朕带上待卫,不去招摇,朗朗乾坤下何事之有?朕意已决,你去安排吧。”安公公听我这样一说,才无可奈何的道:“陛下既然心意已决,那容老奴安排一二。”

这天一早,太阳已经满满的照在了成都府上。我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衣,身边安公公做管家打扮,身后还有四个家丁打扮的皇家待卫。一行人悄悄的出了宫门,来到了成都大街上。

真不愧是天府之国,虽然从黄巾起义到现在动乱和战争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成都府因为地处偏辟,又道路难行,刘备占益州时基本上是“和平接收”,故成都府受战争影响极小。平和生活了一、二百年,近几十年来官府的政策又是养民轻赋,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能有所保障。所以整个成都府生机勃勃。

虽然天色还挺早,成都的大街上已是人流涌动,打招呼的声音,小商贩的叫卖声,地道的四川话中偶而夹杂着外地口音的讨价还价声,笑声,骂声--------我眼前一幅生动的真实画卷已然打开,让我惊叹莫名。

我带着众人穿梭在人流中,慢慢的转着,一点点的感受着,体验着。这就是我的国家,这些就是我的子民,我决定为之奋斗的目标,我在心里黙黙想到。我来到一家店铺门前,一个小伙计在门口操着一口四川话说道:“几位客官,想买啥子东西?本店啥子东西都有,客官进来看看吧。”

我正想看看这个社会的物资供应情况,于是就带着安公公进了店门。二个待卫跟了进来,另二个却守在了门口。进门后一个老板模样的人看到我们一行的驾式,立马迎了上来,一抱拳道:“客官大驾光临,不知有什么能帮上客官的地方?只要小店有的,客官只管开口,价钱好说。”

我打量着这间店铺。正面和左手面是长长的二面柜台,柜台后是二列货架,货架上摆放着各种货物。柜台后几个伙计正在忙碌的招呼着几个客人。右手边有一进房间,放着几案,大概是谈大生意的地方。这个老板耐心的等我打量完了店里后才又说道:“不知客官需要什么?”

我本就是来看看的便应付道:“啊,我随便看看,掌柜的自便吧,如有需要我再找你。”那个老板也没有什么失望的样子,仍然热情的把我引到了柜台前,说道:“不要紧,客官只管随便看,有事喊小的一声既可。”见老板这样,我不由的对这个老板生出了好感来。

站在柜台前,我仔细的观察起货架上的货物来。看来这是一间杂货铺,货架上货物品种很杂,从锦段到麻布,再到盐、糖、针、线、还有一些我认不出来的东西,屋边的地上还堆着一些竹匾等农具。我叫伙计拿了一些糖和盐过来,发现糖是一块一块的,暗红色,闻闻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盐分两种,一种是大块的黄色的块子里面有许多杂质。另一种是青色的粉状物,看上去要细腻不少,很干净。

这时老板又走了过来,看着我手里的货物道:“客官,这糖是刚到的上好的糖,整个成都府小店的糖都是数一、数二的。客官若是需要,五十文一斤。量多价格可再议。这个差的盐二十文一斤,青盐要二百文一斤,如果量多那要去官衙开具盐引,小的能做保,给客官开出来,只是盐引的钱要客官自已出了。”看到老板这么热情,我实在不好意思空手而出,于是叫安公公买下了二斤糖后,在老板的欢送下走出了店铺。

接着逛,我又走到了一家粮店前,粮店前买粮的人还不少,走近一看店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稻米:每石四百文,黍米:每石三百文,大麦:每石二百二十文,栗米:每石二百二十文,谷:每石二百二十文。”我在酿酒时接触过五谷,所以还能知道这都是什么,要换刚穿来时真的分不清五谷。

现代的大学生有多少能分得淸五谷的?能说全就不错了。看见牌子我还搞不清这价格是贵是溅,问了问安公公,见他也摇头,便一把拉住一个刚买完米的老头。这个老头被拉住后大概看见是个穿得还不错的小伙子拉住了他,并没发火,只是疑惑的用四川话问道:“先生有啥子事啊?”我忙施了一礼道:“老丈有礼了,某有一事相询老丈,不知老丈以为现在的粮价如何啊?老丈家中几口人?过得如何啊?”

这个老头听我这一问,从背上放下了米袋,笑着说道:“原来先生是问这个呀,老夫有二子、一女,都各自成家了,老夫夫妻二人现与长子一起住,膝下又有一孙、一孙女,共六口人。先皇是个圣君,爱民如子,官府也多为百姓作主,近几年又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儿子又在它处做工,一月也有好几百钱收入,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听外地人说,外面到处都在打仗,百姓生活困苦,和他们一比,我们就知福了。”

听老头这番话后,谢着送走了老头,心里更加高兴,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有一口饱饭吃,一件衣服穿,上有片瓦存身,下有一块田地就能生活得相当满足,而我的责仼不正是让更多的人满足、幸福起来吗?

第一百一十章 捷报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胜第五十三章 过年[一]第九十六章 新舰第十四章 测试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惩第九十三章 进攻第一百五十七章 香水第一百四十四章 暴雨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十五章 准备第一百四十二章 影响第一百二十五章 游园第一百零五章 夺城第三十八章 操练第一百四十章 晋阳第六十六章 救济第五十八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权第四章 造纸第八十二章 江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第一百五十四章 破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香水第一百一十三章 桂阳第二十八章 春天第一百五十九章 财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兵锋第九十九章 谈判第一百五十一章 结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争锋第十三章 收徒第一百三十九章 谯郡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阳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吴第十八章 教师第九十六章 新舰第十章 见官[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争夺第六章 酿酒第一百章 平静第六章 酿酒第一百三十九章 谯郡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阳第一百七十五章 围困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助第六十章 太子第七十三章 援军第六十三章 奇袭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一百零一章 水军第一百一十章 捷报第九十二章 江陵第四十七章 孟节第一百一十七章 变革第六十八章 斗将第八十章 练兵[下]第十七章 同学第八十六章 商队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五十九章 财路第一百四十章 晋阳第六十章 太子第一百零三章 马钧[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迎娶第十章 见官[下]第四十一章 婚约第八十章 练兵[下]第五章 改变第十一章 条例第七十章 反攻第六十四章 围困第二十三章 后宫第二十六章 游街[二]第十一章 条例第六十一章 坐镇第六十七章 名声第一百五十五章 防守第一百零二章 马钧[上]第三章 祭祀第十章 见官[下]第十六章 赞许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计第一百七十章 招兵第七十六章 立志第一百一十七章 变革第七十六章 立志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犬第七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五十四章 破城第二章 丞相第六章 酿酒第四十章 琪儿第八十四章 军营第九十章 船厂第八十二章 江州第七十二章 败仗第一百六十二章 砂糖第一百六十七章 兵锋
第一百一十章 捷报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胜第五十三章 过年[一]第九十六章 新舰第十四章 测试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惩第九十三章 进攻第一百五十七章 香水第一百四十四章 暴雨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十五章 准备第一百四十二章 影响第一百二十五章 游园第一百零五章 夺城第三十八章 操练第一百四十章 晋阳第六十六章 救济第五十八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权第四章 造纸第八十二章 江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第一百五十四章 破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香水第一百一十三章 桂阳第二十八章 春天第一百五十九章 财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兵锋第九十九章 谈判第一百五十一章 结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争锋第十三章 收徒第一百三十九章 谯郡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阳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吴第十八章 教师第九十六章 新舰第十章 见官[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争夺第六章 酿酒第一百章 平静第六章 酿酒第一百三十九章 谯郡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阳第一百七十五章 围困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助第六十章 太子第七十三章 援军第六十三章 奇袭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一百零一章 水军第一百一十章 捷报第九十二章 江陵第四十七章 孟节第一百一十七章 变革第六十八章 斗将第八十章 练兵[下]第十七章 同学第八十六章 商队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五十九章 财路第一百四十章 晋阳第六十章 太子第一百零三章 马钧[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迎娶第十章 见官[下]第四十一章 婚约第八十章 练兵[下]第五章 改变第十一章 条例第七十章 反攻第六十四章 围困第二十三章 后宫第二十六章 游街[二]第十一章 条例第六十一章 坐镇第六十七章 名声第一百五十五章 防守第一百零二章 马钧[上]第三章 祭祀第十章 见官[下]第十六章 赞许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计第一百七十章 招兵第七十六章 立志第一百一十七章 变革第七十六章 立志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犬第七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五十四章 破城第二章 丞相第六章 酿酒第四十章 琪儿第八十四章 军营第九十章 船厂第八十二章 江州第七十二章 败仗第一百六十二章 砂糖第一百六十七章 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