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许县杂事

第二天天还没亮,王奇就被敲门声惊醒了。打开门一看,却是自己的军师郭嘉。

“奉孝有何事呀?无故扰人清梦可是很不礼貌的!”睡眼朦胧的王奇含糊的说。

“呵呵!主公如果今日还想走的话,那最好现在就起床!”郭嘉看王奇不满的样子觉得有点好笑,不过此时不是开玩笑的时候,还是直接把话说了。

“哦!发生了什么是了吗?”王奇知道郭嘉决不会无的放矢。

“呵呵!还不是主公威名太盛!书院的学子听说京师小才子来了,决定相约一起来找主公切磋请教呢!”郭嘉笑道。

“啊!”王奇吓了一跳,倒不是怕学子们的请教,以他领先这个时代两千年的知识,要应付这些学子们是没问题的,但一旦被他们缠住了,自己在几天之内就别想走了。自己这回来颍川,可是来巡视王家在颍川的产业的,根本没那功夫浪费在这儿。忙问道:

“那如何是好?”

“呵呵!我已经叫翼德他们准备了,只要我们趁早下山,他们找不到我们自然就会算了!”郭嘉从容不迫的道。

“哦!好的!等我梳洗完毕,去与永年他们告别,就马上动身!”王奇放心的道,有了这么一个时时为自己考虑的谋士,做事真是方便了很多呀。

书院山门口。

陈群和张松送走王奇一行人。

王奇刚才梳洗完毕,就分别找到了张松和陈群他们,说自己要先行一步下山了,让张松现留在书院,等自己从荆州回来,可能会有别的工作安排他;而对陈群则请他代为向陈寔告辞,自己以后再来拜访,还说到时候可能真的会来书院任教呢。陈群也不阻拦,只是听到王奇要去许县后,立刻写了一封信送给王奇,还说到时有什么困难尽可以拿了这封信去找他们陈家,他的父亲陈纪和叔父陈谌都在许县。

王奇早就听说过陈寔有两个杰出的儿子,长子陈纪字元方,生有儿子陈群陈长文,次子陈谌字季方,生有儿子陈忠陈孝先。因为兄弟两人品德才识都不相上下,所以有一天,陈群和陈忠论起各自的父亲,都说自己的父亲比较优秀,争执了半天,得不到一个结果,就去问他们的祖父陈寔。陈寔笑着回答说:“元方、季方年龄上虽有长幼的不同,但品德才识一样杰出,并沒有高下之分。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成语难兄难弟就是从陈寔这两个儿子身上得来的。

王奇对能得到当地豪门支持这样的事自然不会放过,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但王奇下山后并没有直接去许县,而是打马进了颍川郡的治所阳翟,准备去拜访颍川太守李旻。以前可以无所谓,但现在自己在颍川郡有了大量的产业,特别是其中那由十万黄巾降兵所组成的农庄,如果太守看不顺眼向朝廷奏上一本的话,那自己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虽然自己父亲王允是他的顶头上司,但听说这个李旻却是一个比较耿直的人,可能不会卖自己父亲的面子,还是自己主动找他联络联络感情吧,礼数到了,就算不会给自己行方便,也不会再给自己找麻烦了。

这颍川太守李旻也还算是个忠义之人,正史上他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曾出兵响应,但是在董卓手下大将徐荣、李蒙的进攻下全军大败,结果活捉被烹。这次王奇亲自去拜访他,他自然表现的非常热情了,对王奇委婉的提出希望他能照顾王家在颍川的产业,也是一口就答应了。本来嘛,身为一方郡守,想要升官就的有政绩才行,王奇所开的冶铁作坊,琉璃作坊和以后即将开的陶瓷作坊,都会给颍川郡带来极大的收益,李旻当然愿意照顾这些产业了。对于王奇所说的降兵农庄,王奇还没直接说,李旻却已经先开始开口感谢了。

原来那十万黄巾降兵在王奇的命令下开垦农庄,虽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播种期,但这十万降兵可都是非常优秀的青壮,在王奇精耕细作的指示下和他们的辛苦劳作下,还是取得了极大的丰收。虽然目前还没具体统计出今年的粮食产量,但估计应该会有两百万石左右,那可是足够七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呀。在这个因为黄巾之乱而大量缺粮的年份,这两百万石粮食虽然不归李旻管,但也足以让不必担心郡内的粮食问题。

从李旻处得到满意答复的王奇,在阳翟住了一晚以后,第二天就带着一行人来到了许县。

在远古时期,以许由为首的游牧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称许地。周朝称许国,秦时称许县。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但是王奇来到这儿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名叫许县的小县城。

王奇按例拜访了许县的县令,跟他客套了一下,这个小县令可比李旻好相处多了,在得知王奇来访后,马上就乐颠颠的主动跑出来迎接了,在王奇刚说了王家在许县的产业后,县令马上就拍胸部保证会好好照顾好它们的。王奇虽然对他这样的保证并不是很相信,但他既然这样说了,自己也不好驳他的面子,只是叫人给他留下一万贯小钱,让他真心的给自己服务。

在处理完毕县令的事后,王奇就回到了许县郊外最大的一个农庄。

为了安置那些黄巾降兵,王奇当时在颍川郡建立了几十个农庄,而这一个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人数有一万多人。农庄的面积自然是很大了,几乎占了整个许县的南郊。

此时王奇正和郭嘉正坐在农庄的书房当中,一起听农庄的庄主报告这几个月来农庄中的情况,旁边在座的还有金村的老村长金贵。至于张飞则是被王奇派出去训练那闲下来的一万多原来的黄巾降兵。这些黄巾降兵都是战后活下来的精兵,而张飞也是百里挑一的猛将,放着这么好的资源浪费,可不是王奇做的出来的事情。

所以在王奇一听说农庄的人已经闲下来了以后,立马就让本来和他们一起待在书房张飞去训练他们,虽然王奇也很想把他们训练成自己最想要的弓骑兵,但此时他原来的三千弓骑近卫都在谯县,让他一个人教他们,他可没这个闲心。张飞虽然不懂如何训练弓骑,但让他训练训练这些黄巾降兵的战斗纪律和基本战阵还是可以的。

“哦!今年的收入竟然总共有二百零七万石!这可足以让我们不必担心接下来的饥荒了!”王奇兴奋得到。虽然不知道二百零七万石粮食具体有多少,但光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应该足以应付大战之后的饥荒了。

“是的!少爷!最近就有很多冀州幽州那边逃难来的人来到这儿,听说那边还没入秋就已经没粮了,田地又没人耕种,今年那边必闹饥荒呀!”农庄的庄主王顺答道。王家历来是农商两不误,在并州老家有大量农庄,在其他地方则有大量商号。这个王顺就是王允特地从老家调过来的。

“现在就有流民过来了吗?”王奇有点好奇,他知道黄巾在其他地方虽然很不得人心,但在冀幽两州张角的老巢,还是比较得势的,农民们如果实在生活不下去,也应该去投靠黄巾呀,看来现在黄巾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了。

“嗯!是的!前几日尚有百十人想投靠农庄,但因为没有老爷和少爷的指示,我叫人把他们都赶走了!”说完脸上有点期盼的看着王奇,想来是那些流民实在太惨了,让这位王家的老家仆动了恻隐之心。

“呵呵!顺老呀!以后再有流民想来投靠,你就挑出其中的青壮男女加以收留,当然还包括他们的家人了。”冀幽两州多出豪杰之士,民风也是比较彪悍的,为了几年后的大战,王奇当然要尽量的收留他们了。

看到王顺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王奇知道他想说什么,遂继续道:

“至于老弱病残!可开设粥场,用来救济他们!当然其中的才能之士也应该加以收留!”

王奇并没说收留这些老弱病残,但他这样做其实已经仁至义尽了。在逃荒中最难熬的就属这些老弱病残了,青壮年男女还可以在富豪地主哪儿卖身为奴,而这些老弱病残却基本没人要,最后只能活活饿死,王奇现在手中虽然有了点粮食,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不可能收留全部的流民,对这些老弱病残开粥场还实在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不忍心看到他们活活饿死,才不得已而做出的呢。只是王奇绝对无法想到,他今天动的这个恻隐之心后来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回报。

“是!少爷!”王顺显然对王奇开粥场的决定很满意,乐呵呵的准备跑到外面去忙去了。

“哎!等一等!顺老先别忙,我还有其他事呢!”王奇赶忙叫住他。以前的事是已经处理完了,还有以后的安排呢。

“啊呀!少爷!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您还有什么吩咐吗?”王顺有点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了,竟然还这么沉不住气。

“嗯!首先,收留这些流民后,叫他们也参加开垦荒田,种冬小麦。我估计明年开春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流民闻讯赶来这里,到时可能会有粮食不够的情况出现!我们要早作准备!”王奇知道,现在有些地方可能还能收点粮食,但是一年一熟的耕作方法让他们在明年开春后就会没粮,这时才会产生真正的流民潮。而得知此地有粮的流民,必定会蜂拥而至,所以必须早做准备。王奇虽然不懂农业生产,但还是知道冬小麦的。

“是!少爷!”王顺应道,虽然没听说过冬天还有人种小麦的,但少爷是神童,他说出来的必然有他的道理。

“第二点,就是赶快开辟一个大一点的马场用来养马!”王奇可不想让他的十万弓骑将来没马骑。

“可是少爷,农庄里总共就一千多匹马,有必要开一个马场吗?”王顺有点奇怪了。这一千多匹马大多是上次长社之战后淘汰下来的伤残马,被王奇卖下来给农庄耕地用,虽然还可以当作种马来养小马,但也没必要开一个马场吧。

“呵呵!顺老放心去办就好了!我已经叫大哥尽量多的购买一批并州马过来,等你的马场开得差不多,第一批马也就快到了!”王奇笑道。

“是!少爷!”王顺应道,少爷的话果然是不用怀疑的,他做的自然有他的道理。

“嗯!现在没你的事了,你先去忙你的吧!有事我再会找你的!”

“是!少爷!”

王顺告辞离去。

郭嘉见王奇把诸事处理的条条有理,心中佩服。他知道自己只适合做一个高超的谋士,让他处理政务实在不是他的长项,所以在王奇处理的时候,他并没有插一句嘴,只是静静的听着,想尽量多的学点东西。

此时王奇见王顺已经走远了,又把头转向金贵,笑着问道:

“老村长!搬到此地后感觉如何呀?”

“不敢!不敢!金贵既然跟了少爷,就算是少爷的家仆了,少爷直接乎金贵之名即可!至于搬到此地后,全村人生活都比以前好,村里人都感激着少爷呢!”金贵很会摸杆上爬,他见到王家的老仆王顺在农庄的地位极高,就有心想成为王家的家仆,好得到更高的地位。

“呵呵!直接称呼老人家的名讳我可做不到,还是称呼你为金老吧!”王奇笑道。他本来就是想用此地的富足生活来吸引他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拉拢对方的好机会了。

“是!少爷!”金贵心中很满意了,自己现在称呼和王顺一样了。

“嗯!那琉璃生产现在如何了?”这可是以后军费的最大来源,王奇当然很关心。

“回少爷!琉璃器的生产已经开始了,不过由于操作还不熟练,所以做出来的琉璃器外貌并不漂亮,已经遵照少爷的指示把它们都毁了重做!我想要不了多久,就可以生产出漂亮的琉璃器了!”金贵回到道。

王奇深明物以稀为贵这条道理,他叫金贵在做琉璃器的时候,尽量要做的美观别致,不得雷同,至于不漂亮的则是全都打碎重做,不要怕损失。

“如此甚好!那我说的白色透明琉璃你们可制出来了?”

王奇知道制作琉璃的成本其实很低,就叫他们放心大胆的试验制作各种不同的琉璃,特别是现代应用最多的透明玻璃,有了这种透明的琉璃,王奇就可以做很多不可以做的事情了,像化学试验用的试管烧瓶呀,门窗玻璃呀等等。但王奇的真正用心是准备用透明的琉璃为瓦造一大批大棚,用来种植蔬菜和谷物。只是王奇这方面懂得并不多,没法直接教他们如何做,只得让他们不断的尝试。

“呃!这个!”金贵高兴的从袖中掏出一小块白色的琉璃,递给王奇。道:

“少爷说的透明琉璃我们还没制作出来,白色琉璃到是已经做出来了,不知道能不能让少爷满意?”言语中还有点邀功的意思。

王奇一阵头晕,什么白色琉璃,我要的是白色透明的玻璃,其实就是透明的琉璃,只不过习惯的把他成为白色的而已,要这个白色的琉璃有什么用!但他也知道此时不是责怪他们的时候。遂爽快的一笑道:

“呵呵!这都怪我没说清楚,其实我要的只是透明的琉璃!不过你们能制作出白色的琉璃来也很不错,回头你自己去找顺老要赏钱吧!”

他们的创新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

“是!少爷!”

金贵刚听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白色琉璃不是王奇所要的东西时还有点失望,但听到王奇不但没有怪罪他们,反而给自己赏钱,心中感激,暗暗发誓一定要造出少爷要求的透明琉璃。

“那你们烧制新陶器的作坊哪儿准备的怎么样了?”王奇对瓷器还是十分关心的,就算不为经济利益,光是因为它是中国的特产这一点,王奇就想造它出来。只是王奇在这方面的知识实在是太贫乏了,只能指示他们尽可能的提高炉温烧制新陶,对于具体如何制作,却并没作何解释。

“那新陶我们已经烧制了好几窑了,但并没烧出少爷所说的新陶,连原来的陶器都没制成一件,全都是废品!”金贵有点不安。虽说少爷早就吩咐说烧不成也没关系,但自己得人烧坏了好几窑的陶器,心中还是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没事!你们慢慢再烧吧!不必担心不成功!”王家的家底可不会在乎几窑陶器的钱。

“是!少爷!那我先告辞了!”

金贵见没自己事了,也就先告辞出去了。

王奇知道现在是自己主动去找那个大忙人郑浑的时候了,遂拉着郭嘉一起向外走去。

第77章 黄忠吕布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风情第一百七八章 袁绍求王第一百廿七章 许攸用计第97章 徐晃之斧第43章 水镜山庄第一百六二章 王奇舞剑第一百七五章 假道灭佛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69章 情义袁绍第43章 水镜山庄第213章 卧龙凤雏第21章 郑浑之约(下)第18章 神医华佗(上)序章第22章 谋图汝南(上)就更新说几句第一百廿一章 李儒假死第48章 又回颍川第10章 相士许劭第103章 上党争雄第79章 战后之谋第28章 离间离间(下)第51章 连续受挫第214章 高手过招第一百九四章 不战屈人第一百五八章 糜竺送礼第2章 梦醒汉末第57章 还有阴招第33章 白马有贤(下)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25章 重回洛阳(上)第一百六一章 还是粮草尾声第103章 上党争雄第220章 吕布末路就更新说几句第64章 执掌豫州尾声第119章 白马银枪第一百五七章 虎父犬子第3章 议郎蔡邕第一百廿六章 以横破纵第140章 南阳首战第一百廿八章 细说前事第112章 孙坚被俘第2章 颍川书院第一百四四章 民心所向第74章 关前激战第45章 又见蔡琰第130章 轻松退敌第3章 浪子郭嘉更新通知和答读者小小公告第67章 结盟之前第50章 陈留名士第12章 谯县之行第一百六九章 绝影代命第92章 樊李内斗第218章 抓住孙坚第15章 英雄宝刀(下)关于骑兵数量问题第36章 医圣太守第一百卅二章 争风吃醋第30章 长谈长叹(下)第一百五二章 流血之夜第11章 战后分赃第3章 浪子郭嘉第70章 华雄宿敌第59章 著书成婚(下)序章第一百七一章 假死出逃第60章 第五本书第42章 黄女月英第一百四四章 民心所向第209章 平分佳人第180章 神秘火海第67章 结盟之前第一百六五章 缚虎无绳第3章 议郎蔡邕第23章 鬼才郭嘉(上)关于更新第34章 愿求君女(上)第一百廿二章 迎帝回京第14章 英雄宝刀(上)关于骑兵数量问题第24章 豫州肃清(上)第8章 三戏周瑜第22章 谋图汝南(下)第一百九八章 会试新官第48章 又回颍川第96章 圣人王奇发几句牢骚今日已更新第24章 豫州肃清(下)第33章 白马有贤(上)第56章 草原伏兵第一百廿二章 迎帝回京第67章 结盟之前第一百廿四章 诸侯使者第43章 水镜山庄
第77章 黄忠吕布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风情第一百七八章 袁绍求王第一百廿七章 许攸用计第97章 徐晃之斧第43章 水镜山庄第一百六二章 王奇舞剑第一百七五章 假道灭佛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69章 情义袁绍第43章 水镜山庄第213章 卧龙凤雏第21章 郑浑之约(下)第18章 神医华佗(上)序章第22章 谋图汝南(上)就更新说几句第一百廿一章 李儒假死第48章 又回颍川第10章 相士许劭第103章 上党争雄第79章 战后之谋第28章 离间离间(下)第51章 连续受挫第214章 高手过招第一百九四章 不战屈人第一百五八章 糜竺送礼第2章 梦醒汉末第57章 还有阴招第33章 白马有贤(下)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25章 重回洛阳(上)第一百六一章 还是粮草尾声第103章 上党争雄第220章 吕布末路就更新说几句第64章 执掌豫州尾声第119章 白马银枪第一百五七章 虎父犬子第3章 议郎蔡邕第一百廿六章 以横破纵第140章 南阳首战第一百廿八章 细说前事第112章 孙坚被俘第2章 颍川书院第一百四四章 民心所向第74章 关前激战第45章 又见蔡琰第130章 轻松退敌第3章 浪子郭嘉更新通知和答读者小小公告第67章 结盟之前第50章 陈留名士第12章 谯县之行第一百六九章 绝影代命第92章 樊李内斗第218章 抓住孙坚第15章 英雄宝刀(下)关于骑兵数量问题第36章 医圣太守第一百卅二章 争风吃醋第30章 长谈长叹(下)第一百五二章 流血之夜第11章 战后分赃第3章 浪子郭嘉第70章 华雄宿敌第59章 著书成婚(下)序章第一百七一章 假死出逃第60章 第五本书第42章 黄女月英第一百四四章 民心所向第209章 平分佳人第180章 神秘火海第67章 结盟之前第一百六五章 缚虎无绳第3章 议郎蔡邕第23章 鬼才郭嘉(上)关于更新第34章 愿求君女(上)第一百廿二章 迎帝回京第14章 英雄宝刀(上)关于骑兵数量问题第24章 豫州肃清(上)第8章 三戏周瑜第22章 谋图汝南(下)第一百九八章 会试新官第48章 又回颍川第96章 圣人王奇发几句牢骚今日已更新第24章 豫州肃清(下)第33章 白马有贤(上)第56章 草原伏兵第一百廿二章 迎帝回京第67章 结盟之前第一百廿四章 诸侯使者第43章 水镜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