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北宋县城

南乐是运河上面众多小县城之一,因为背靠着运河,交通条件特别的方便,南乐的码头也成为了运河上比较繁忙的码头之一,每天过往的船只超过500,最极限的时候,甚至超过千艘。

这是在宋朝,而且是在最繁忙,也是最重要京杭大运河之上,在封建社会,一条河道,就类似于高速公路,在陆路遥遥无期,艰难无比的时候,河流成为了天然的交通要道,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唐代诗人夸张的说法,可是在比较平稳且湍急江面上,加上风稍稍的得力,一小时4节速度还是有,那就是一小时7公里多点,一天300里是没有问题的,这在古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急速。

大军团作战,一天50里已经是可怕了,甚至连骑兵,也很难一天纵横千里,五六百里已经是相当可怕的了,可是船却可以凭借着江流和风力的结合,达到三百里,这也造就了水运的传奇,任何有河流相连的地方,两者之间的联络就密切了很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运河之上,没有河流的流速,除了少数运河部分以外,其他地方都是比较平稳,可是水上,本身就比陆地上,减少了许多阻力,记住着船夫的桨缓缓而行,一天30-40里,坐船而言,也远比陆上舒服,马车也不错,可是在减震出现之前,马车快的话,较为颠簸,慢的话,那个速度都会让人无奈。

有船只通航的地方,运输费用,比陆地,要节约数十倍,这也是隋炀帝哪怕倾国之力,也要建设京杭大运河的根本,可以说,一条京杭大运河,直接改变了整个中国的政治局势,隋炀帝因此,失去了天下,可是从隋炀帝之后,京杭大运河在整个历史上面,都是正面的。

从唐朝开始,统一中国的朝代,首都就没有脱离过京杭大运河,元朝的大都,明朝的应天和北京,宋朝开封和临安,清朝的北京,无不是京杭大运河上面,甚至在宋之后,伴随着中断的逐步破旧,断流,就形成了后世上传统意义上面的京杭大运河,北京和南京,从此成为了最重要的城市,中国的政治中心,从未远离过它们,其他的城市相对于他们两个,都破败了。

当然了,此时说北京和南京尚早,北宋的北京,是应天府,是四京之一,而南方的应天府,也不是南京,而是商丘,南京在北宋的时候,是江宁府,这个在南唐已经是相当富庶的城市,成为了江南的重要支柱之一,另外一个就是杭州,也就是南宋的都城之一。

作为京杭大运河上面的重要城市,南乐哪怕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县城,背靠着大运河,也显现一片繁忙的景象,每天几十条船,在这里停留卸货,各种南来的北往的商品,会通过码头,进行装卸,不但供给县城需要,也繁荣了附近诸多乡镇,成为了周围的重要支点。

在码头这边卸货的,应该是一个粮商,他从南方运回来了4船大米,一个个巨大的麻包,把大米装在其中,一个个身材健硕的汉子,背起麻包,缓缓的向岸边而去,沉重的麻包压着它们,一滴滴的汗珠落下来,跌成了八瓣,他们用劳力赚钱,目标正是前方,在宽敞一点的码头出口,有几个两轮马车,一袋袋的大米,整齐的摆放在上面,只要装满,就可以起运。

粮食生意,作为最简单的生意,也是最不简单的生意,囤积居奇是高抛低吸一个基础,可是能够承受的住这样的后遗症的,无不是世家大族,在封建社会的法制体系之下的,升斗小民只能够跟随这些世家大族,这一个粮商,之所以选择南乐卸货,就是因为,整个大名府的粮食,都被控制在了几个顶尖的贵族的手中,他根本就插不进来,只能够选择退而求其次的南乐。

南乐也可以,周围1.8万户,总人口接近10万,每年会消耗大量的粮食,同时背靠着京杭大运河,任何地方缺粮的话,都可以通过南乐传递,这也是这个粮商的立足之本。

赵信眼神扫过,两三个红色的字迹闪过,又点亮了几种东西,码头上面人员太过密集,装卸工人都在忙碌,不太适合停留太久的,在最后点亮了几个之后,迅速的离开。

围在码头这里,会比较引人注目,码头上面都是大宗的货物,也就是说,搬运的大部分都是同样的货物,留在这里,不可能点亮更多的卡牌,与其这样,还不如的进入城内,市集之中,可能会集中几天,几个月的物资,多样性更多一点,南乐码头的货物,大部分都是固定,其中有很多,都是要在南乐进行销售的,码头上面有的,城内市集基本上都有,哪怕主要卸货地点不是在南乐的,也会零星的销售,卡牌的点亮,只是一个的数就可以了,大宗和零星的都是一样的。

赵信很清楚,现在的前提下,一两种对卡牌系统影响极小了,除非是某些特定的种类,能够在南乐码头卸货的,不是军械或者是独特作用的商品,那是严格控制,也不可能随随便便从码头卸货,故而跟普通的原料,或者是草木卡牌一样,是一个点亮的数据而已。

走出码头之后,人显得拥挤许多,赵信隔着人员,远远的看向内城的位置,南乐是一个典型的宋朝县城,不但有城墙,还有护城河。码头离城门不远,南乐就是在运河附近兴建,码头不远的地方,是水门的所在地,那里一般都不开启而已,水门是一条跟运河联通,这一条水道,也是护城河的一部分,南乐是少数拥有护城河的县城之一,护城河会给南乐提供更加强悍的保护。

南乐一个典型的北宋县城,青砖构筑的城墙,修缮了没有多长时间,很是干净,也没有留下多少战争的痕迹,古代的城墙,都是战争用途的,南乐县城只是一个县城,城墙不算太高,5米多不到6米的样子,大概就是后世的两层楼房那么高,这也是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城墙高度,一些州府或者是京城,会稍稍高一点,却也是一两米,最多在城楼上,增加一些建筑物,用于加强城门的防护。

城墙是城市的重要防护,有城墙的县城,跟没有城墙的县城,防护能力是截然不同,修建城墙,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般的小县城,城墙五六米高,厚度也不会超过1米,造价在几百贯左右,这样的城墙,最多就是比寨墙高一点点,南乐要稍稍大一点的,却也大的有限,大概有3里,一些小一点的,周一里多都算是正常,那就是说,整个城只是四百多米边长的正方形结构,这样的城,在后世,恐怕连一栋真正的大楼大都没有。只有真正的府城,甚至是京城,才会着力修建大型城墙,不但足够长,足够的宽和高的,不同规模的城墙,消耗也是相差巨大。

大名府就是这样,城墙的厚度超过了2米,高度也达到了8米,底部跟顶部之间,有巨大的差别,看起来威武穷奇的,威武雄奇之余,耗费钱也是海了去了,大名府的城墙长度,是南乐的最少两倍半,加上宽度长度和高度,大名府的造价,起码是南乐的几十倍。当然了,大名府的重要作用,也是南乐的几十倍,比起最小的,只有几百贯的城墙来说,可能要超过百倍。

县城,不是府城和京城,都是不大的,南乐在县城中,也算是不错了,总的周长还不算大,差不多3里左右,算下来,也就是一个的四百米乘三百多米的矩形区域,远没有后世的小镇大,原因很简单,太大的城市,防御是非常不利,很多的演义或者史书之中,关于攻城的描述中,可能上一刻,还在南门抵御,因为其他门情况危急,就跑到东门去了,看起来如同坐了飞机火箭一样,实际上,大部分的县城,从东门赶到南门,左右也就二三百米的距离,快跑很快就能够支援,只有对着的门,要困难一点,因为要绕城一圈,还不如从城内通过,毕竟战场上,城墙上还是相对比较危险。

南乐城在县城之中,已经够大了,就算是的北京的大名府,也不过是1.83公里,3.66里,周长上面,比南乐高出了一倍以上,面积上面,可能是南乐的四倍的。南乐县按照目视的面积,最多0.2平方公里,这在后世,就是一个大型体育场那么大,一个运动场周长就有400米了,扩张2倍而已,加上看台和其他的附属设施,16万平方米,一个小小的街区都比这里大,这也是古代跟现代的不同,古代的城市,只是核心要点和战略要点,可是后世城市,确实财富和人员的富集区域,那才是一个国家的精华,而在宋朝,除了汴梁这样的四京城市,或者金陵,杭州这样南方重镇,其他地方还是以农村为准,农村王朝的根基之一。

第四百六十六章 携带礼物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庄蒸馒头第五百章 韩琦的请求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间第二百七十五章 巨商云集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六百五十六章 亲临琉球地四百五十章 迈向海洋第七百九十六章 说动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鲸船第五百一十章 朝会提议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妆品第一百六十章 相见不相识第六百五十章 长城,长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四百四十四章 练兵之法第八百四十八章 无线电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视的东西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动后退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三百一十五章 寻找港口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点发展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机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黄米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盗攻略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宫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五百二十八章 测量和验证第四百九十七章 预制板和吊车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第十九章 禁军装备第六百零四章 火枪和长弓第五百七十三章 长墙建功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六百二十一章 飞鱼级第六百八十六章 统计报告第三百二十七章 粮食问题第四十九章 断后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国博弈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请求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长弓第四百四十五章 辽国巨变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岛群岛第五百零四章 疯狂交易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论第二百九十八章 觅封侯第四百九十四章 桥梁搭建第三百零三章 实验数据第三百二十六章 占据灵州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来第七百四十三章 韩琦抵达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么第三百二十章 建设费用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处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业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战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节假期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余量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进和保守第五十九章 内讧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态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四百零五章 牛还是马第六十四章 斩首绝杀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沈阳第三百六十三章 丝绸事件第四百一十八章 韩琦野心第八十二章 英格兰长弓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庄蒸馒头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战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双全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军实力第六百六十二章 进展顺利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点发展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潮乍起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一百四十章 馒头到包子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显第一百一十章 幕后黑手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维误区第七百九十章 轮船和飞机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辽矛盾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
第四百六十六章 携带礼物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庄蒸馒头第五百章 韩琦的请求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间第二百七十五章 巨商云集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六百五十六章 亲临琉球地四百五十章 迈向海洋第七百九十六章 说动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鲸船第五百一十章 朝会提议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妆品第一百六十章 相见不相识第六百五十章 长城,长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四百四十四章 练兵之法第八百四十八章 无线电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视的东西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动后退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三百一十五章 寻找港口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点发展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机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黄米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盗攻略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宫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五百二十八章 测量和验证第四百九十七章 预制板和吊车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第十九章 禁军装备第六百零四章 火枪和长弓第五百七十三章 长墙建功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六百二十一章 飞鱼级第六百八十六章 统计报告第三百二十七章 粮食问题第四十九章 断后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国博弈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请求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长弓第四百四十五章 辽国巨变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岛群岛第五百零四章 疯狂交易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论第二百九十八章 觅封侯第四百九十四章 桥梁搭建第三百零三章 实验数据第三百二十六章 占据灵州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来第七百四十三章 韩琦抵达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么第三百二十章 建设费用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处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业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战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节假期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余量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进和保守第五十九章 内讧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态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四百零五章 牛还是马第六十四章 斩首绝杀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沈阳第三百六十三章 丝绸事件第四百一十八章 韩琦野心第八十二章 英格兰长弓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庄蒸馒头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战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双全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军实力第六百六十二章 进展顺利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点发展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潮乍起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一百四十章 馒头到包子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显第一百一十章 幕后黑手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维误区第七百九十章 轮船和飞机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辽矛盾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