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经纬度线

六分仪在航海时代,是一个划时代发明,从它被发明之后,大海就从一个变幻莫测,充满了危险死亡之地,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的航海业开始起步,在地中海,已经算是波涛汹涌的了,可是跟浩瀚的大西洋相比,真的是平静了很多的。

大海上,为什么容易迷航,原因非常的简单,没有参照物,茫茫的大海之上,到处都是海水,没有相互对比的,一旦失去了一些基础的数据,比如说,船速和航向,就无法判断出位置。

在11世纪的海面之上,当然不可能的精确的记录,就算是再怎么勤勉的船长,他们能够做的,也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估计出的大体的方向,还有船的速度,这个几乎是凭借着感觉和经验记录,误差非常大,当整个航程,持续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这个误差,会达到无法接受的程度的。

这也是在航海时代的初期,补给港存在的根本原因,哪怕是再怎么有经验的船长,都不可能在毫无目标的前提下,保持长时间的航行。

补给港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每隔一段时间,不需要进入补给港,补给港不但可以提供补给,同时也是修正航线,这样等于变相的把远洋航行,变成了一节节的,这样远洋和补给相结合,可以把这些误差降低到最低。

可惜这样的方法,也不是最靠谱,通过经验,把速度和时间,方向等要素记录下来,也可以判断出大体的方向,可是一旦遭遇暴风雨,船整个失控,如何判断速度。

就算是幸运的在暴风雨之中,活下来,在狂暴的暴风雨之中,没有人能够判定基础的航向还有速度,一场暴风雨之后,天知道能够误差多少。

没有一个可以随时随地,测定距离的方法,就无法深入海洋,这也是的六分仪之前,航海的通病,在只有一个指南针的前提下,最多判断出航向的东南西北,然后通过海图进行大略的方向航向。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有适合远洋的海船,也不敢随便进入到大海的深处,因为很容易迷航。

在最初的时候,往往出航的10艘船,最终能够回来的,只有四五成,而累积长时间的航海,最终能够获利的也不多,航海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常用,运费最低基础运输项目,而是一个充满了暴利和风险的项目。

一次成功的航海,一步登天传闻比比皆是,在早期的航海之中,超过100倍的暴利的商品随处可见,最暴利的实际上,是东方的产品,茶叶,瓷器,丝绸,这些东方的特产,在东方的成交价,不过是的一两贯铜钱,可是只要运送到欧洲,那是价比黄金,甚至是超越黄金的存在。

类似的,香料,玻璃球,武器等等,也是在远洋航行之中的,最重要的产品,为什么在十五六世纪,欧洲人热衷于寻找黄金之国,原因就是巨额财富的吸引。

哪怕一艘普通的八九十吨的船,只要能够到达东方,装满了来自东方的商品,并且成功回到欧洲,它获得的利润,足以让一个人从普通变成巨富。

这也是最初,欧洲航海前赴后继的原因。

六分仪的出现,实际上,是有发展的历程的,在船本身的数据,不能够帮助船只确定比较的精确航道的时候,就只能够另辟蹊径。

大海之上,一片茫茫,到处都是分不清楚的海水,根本就没有一个参照物,那么在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水面和本身没办法欧威参照物的前提下,天空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在天体物理等学科,进入到相当的程度,地心说,日心说,甚至地球圆形等基础的理论,得到完善之后,太阳和天空中的星体,就成为辨别方向的一个固定点,或许这些天星和太阳,在一天之中,有一定的位置,可是在天体物理达到一定程度,对于这些星球的研究也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移动所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计算来规避掉。

这就形成了相对比较准确判断方法,这实际上,也是六分仪基础理论应用的关键。以太阳或者某一个星星的位置,作为一个固定的点,然后,在地球上面,划分出经纬度,以这个经纬度来判定所在的位置,再辅助一部分的海图,成为了可以不断的向深海之中的探测的武器。

赵信是历史学家,他或许不知道的,六分仪的确切的理论和制造方法,却知道这个基础原理,更知道这种测量方法,在整个航海时代的意义,所以,早在磨制水晶望远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类似的研究,并且做了一些准备。

可惜,之前,定海军的影响力,只是在大名府和定海军,也就是到了去年,伴随着定海军的工业和商业活动,在整个北宋铺开,类似测量,才开始进行。

不过,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培养问题。

测量这些经纬度,最好的当然是对于地球天体物理非常了解,并且清楚经纬度的一个宏观数据,这样的人,别说是在北宋,就算是在现在这个世界的,广阔的地球之上,也只有赵信这么一个,就算是向后再推500年,到十五十六世纪的时候,能够跟赵信比肩的,也不算多。

这就是咨询时代的优越性,在咨询时代,知识大爆炸,随便一个能够操作互联网的,都可以在短时间,主动和被动的接受大量的咨询,在几百年前,是秘术,是一些贵族和学者们敝帚自珍的东西,可是在21世纪,却成为常识。

在21世纪,经纬度,几乎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北纬和东经这两个基础名词,每天都可以在新闻背后的天气预报之中出现,不是针对城市,而是海上的预报的,多是针对相对海域的最高风力,这个也会成渔民们出海打渔的基本指向标。

知道这里有较大的风浪,或者是热带风暴,提前避开,或者是入港不出,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哪怕是在21世纪,面对着海上的风暴,也不是可以无所畏惧的。

赵信穿越的时代,维度不说,那是从赤道作为一个中心的点位,把整个南北半球,都划分为90度,一次来判定维度,可是经度就不一样了,地球是一个圆形,到底从哪一个点位开始,这点非常重要。

实际上,六分仪从18世纪出现,到19世纪大规模的普及,可是关于经纬度,确切的说,是经度,一直到19世纪末的1884年才确定。

当时英国,纵横七海,不但是海上最强大,同样是国家之中最强的,就这样,也是经过了一番的争夺,才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原址,作为0维度线的起点,从这一点向东向西,都是零度,这也是大名鼎鼎的本初子午线,在经度线上,只有另外一个,位于地球另外一端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才能够跟他相比。

现在,英国还只是欧洲大陆上面一个弹丸小国,而不是后来纵横七海的大英帝国,还在丹麦的威严之下瑟瑟发抖。

从8世纪开始,丹麦一直都统治着英国,虽然中间有所反复,10世纪左右,英国逐步的收回了一些土地,可是之间反复争夺,总体来说,英国,还处于为了的民族独立而抗争的阶段。

同样,欧洲也只是把目光放在地中海,还有欧洲本土,他们充其量的,只是一系列的城邦文明,这一点,从北宋,已经占据了整个世界经济9成以上,就可以看出来,欧洲和东亚,甚至确切的说是北宋,远不是一个数量级上面的。

经纬线很重要,他的出现,就是为了确定位置的,地球是一个球体,也就因为这样,一条经线和纬线相互交错,就形成了固定的点,这也是唯一的点,代表着位置坐标。

整个地球,经线的长度和纬线的长度确定,然后每一个度,它的长度就是一个基本确定,在大海上,在没有密集的岛屿和海峡的关系下,单纯的大海上面,几乎是没有什么航道的,经纬度之间的直线距离,几乎就可以算出来。

经纬度跟六分仪,这是两个相互配合的东西,他们结合起来,就可以精确的确定在海上方向和航行。

对于北宋而言,光学或许还有,墨子第一个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的,天体物理更多的是应用在历法上面。

历法非常有用,中国的农历,大部分的节气,都是跟农时有关的,在不同的节气配合之下,一些种植粮食的节气,也深入人心。

这也是跟中国的发展有关系,从一统的王朝开始,中国就是以农耕为主体的国家,农业,可以不是最挣钱的产业,却也是重中之重,因为他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吃饭问题,当一个人没办法吃饭的话,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从这一点上面,别说是定海军,就算是整个北宋,在这个经纬度上面,对赵信有帮助的,几乎一个都没有。

不过,赵信依靠的是,9年制义务教育之中的基础东西,能够在一个偏远的山区,考上北大,这些基础学科都学的非常的扎实,学霸加上勤奋,就是赵信上大学之前的经历,那些普通人可能会忘记了,交给老师的东西,赵信记得一清二楚的。

实际上,这些东西,是常识,有些东西,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或者说是有印象的。

在经纬度数据之中,最重要几个主句,赤道的零度线,还是南北维度23.5度南北回归线,那都是固定的,地球人再怎么的强大,也不可能影响到太阳系的运转,太阳跟地球之间的,地球自转轴跟太阳黄道面,长期保持着66.34度的夹角,造成了整个热带区域,也造成了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位置。

这些固定的点位,非常有意义,它们不会根据设定的改变而改变,在任何的一个时期,任何的一个标准的情况下,赤道,南北回归线,都是固定的,北极和南极也是固定的。

可是经线不一样,这是从起点到终点的,一个完整的圆,判断起点的那一条线,就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接下来的经纬度的判定,必须有一个固定的数值。

本初子午线,也是通过世界各国协商,再加上英国的强势,而被固定在了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现在,英国还是在丹麦统治下的,法国稍稍好一点,已经逐步成为欧洲的强国,可是他们的眼光,还是在陆地,而不是在海上。

实际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他们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他们从来都不是人口众多陆地强国,路上强大的,是丹麦,是俄罗斯,是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哪怕在海上疯狂,可是他们几乎没有那走过陆地上面主导权。

本初子午线和巴黎线,不可能出现,赵信也不可能让他们出现在万里之遥的哪里,中国提前进入到海洋之中,却设定了一个属于欧洲的本初子午线,或者重要的线,那不是脑残么?

可是一条本初子午线,是必须要设定的,这个关系到整个海图之中的基本数据,在设计海图的最初的时候,就是必须要确定的。

在目前的情况之下的,这个零度线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汴粱,赵信怎么说,也是仁宗的儿子,就算不采用武力的办法,也不可能改变宋的称谓,不管是否把汴粱作为首都,在这个时候,还没有露出獠牙的时候,选择汴粱,谁也挑不出道理来,甚至一定程度上面,把这个作为给仁宗的献礼,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说辞。

汴粱是其中一个,那么另外一个,就是目前的定海军的,这个作为赵信的根基和发展之地,同样的又是港口和造船中心,天然就具备成为本初子午线的基础。

两个设定都是可以作为本初子午线的选择,各有各的优点,可是实际上,赵信更加倾向于定海军。

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销代理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奈、安营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险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来袭第八百四十四章 归家和礼物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对决第一百五十七章 韦家的选择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回归第一百二十九章 发泡剂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后退一步第一百六十九章 应对方案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伦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厂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八百六十九章 铁路和公路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八章 赚钱大计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发展第一百六十八章 轰动效应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维误区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进行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车冲卡第五十二章 绝处逢生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风暴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于钱第二百五十六章 钱的重要第七十四章 单人压制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妆品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欲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辽矛盾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奖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颈第二百九十五章 绝对不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来看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长第二百九十章 钱币圈子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发现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二百二十一章 销售地和狂潮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八十章 改变的开始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韦贵的打算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胁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体劝进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百一十二章 运输链条第五十八章 无法承受第二百七十一章 庆历四年春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蓝第四百四十二章 镇国基石第二百七十八章 复杂心情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鲸船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皂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占折津府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国博弈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么可能第七百零一章 金属定装弹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三百一十二章 离开之前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枪和火炮第二百七十五章 巨商云集第五百二十章 制造战舰第四百零二章 统筹体系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长驱直入第五百九十五章 后续发展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机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和国运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业的威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战略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厂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八百五十一章 东南亚之战第二百九十章 韩琦亲至第八百一十一章 争夺和改变第一百七十三章 砖和水泥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六十四章 骗人的吧?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五十一章 防御军械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销售第八百七十九章 两纵两横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一百三十四章 运输问题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营
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销代理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奈、安营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险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来袭第八百四十四章 归家和礼物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对决第一百五十七章 韦家的选择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回归第一百二十九章 发泡剂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后退一步第一百六十九章 应对方案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伦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厂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八百六十九章 铁路和公路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八章 赚钱大计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发展第一百六十八章 轰动效应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维误区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进行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车冲卡第五十二章 绝处逢生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风暴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于钱第二百五十六章 钱的重要第七十四章 单人压制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妆品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欲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辽矛盾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奖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颈第二百九十五章 绝对不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来看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长第二百九十章 钱币圈子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发现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二百二十一章 销售地和狂潮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八十章 改变的开始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韦贵的打算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胁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体劝进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百一十二章 运输链条第五十八章 无法承受第二百七十一章 庆历四年春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蓝第四百四十二章 镇国基石第二百七十八章 复杂心情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鲸船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皂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占折津府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国博弈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么可能第七百零一章 金属定装弹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三百一十二章 离开之前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枪和火炮第二百七十五章 巨商云集第五百二十章 制造战舰第四百零二章 统筹体系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长驱直入第五百九十五章 后续发展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机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和国运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业的威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战略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厂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八百五十一章 东南亚之战第二百九十章 韩琦亲至第八百一十一章 争夺和改变第一百七十三章 砖和水泥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六十四章 骗人的吧?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五十一章 防御军械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销售第八百七十九章 两纵两横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一百三十四章 运输问题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