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钢铁和水泥

300万的人口,未来可能还有200万左右,一共500万的人口,对于定海军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支持,因为开发东三省而减少的劳动力得到了弥补,一些最底层,或者是重体力劳动的人员,也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受过更加严格训练的定海军人员,将会从事更加高端的工作。

同时,这也有效的增加了整个人口的基数,在保证一定生育率的前提下,人口基数越大,增加的人口越多,当然了,对于异族,会有一定的控制,他们的劳动强度,也不适合大量的生育,可是之后呢?

定海军出色的条件,哪怕是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不过是地位低一点,劳累一点,可是只要肯去努力干活,绝对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大家子人。

不管是什么样的国度,什么样的民族,活着总是第一需求,甚至温饱小康之类的,也是需求之一,哪怕是定海军区别对待,在定海军的生活也比在家乡好一千倍,怎么选择就清楚了。

在高福利待遇的前提下,再加上教育和其他的方面跟上,有个几年的时间,就可以融入了,北宋在这个时刻的影响力,可是比后世的美国强大太多了。

大量的人口,差不多有一半,都运回了定海军,定海军人口庞大,特别是城市的密度方面,哪怕迁出了很多的工厂,剩下的城市工厂和其他方面的需求,也相当的大,人口众多,又有利于融合。

除了定海军本身的需要之外,剩下的大概有一半,运送到了东北。

虽然说,东北刚刚开发,可是地广人稀之下,就算是1200万人口到位了之后,也不显得多,增加是必然的,至于可能出现的问题,东北也不怕,这里是目前整个定海军控制区域之中,军队数量最为密集的,通过军队,还有打散分别的安排,几十万人,翻不了任何的涟漪。

攻击朝鲜和日本,只是一个附带,单纯为了获得人口而做出的东西,这只是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定海军目前的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放在东北,从日本和朝鲜作战之后,除了留下来1万之外,其他的也都派往了东北,到这个时间,东北的军队总数,达到了70万之多。

只不过,军队的作用渐渐的从作战任务,转向了建设。

定海军之前的军队,是比较专业化的职业军人,可是伴随着大规模的扩大,从民兵和预备役之中抽调了大量的人员,这部分之中,很多都是从是建筑和生产。

在保证了东北的安全,特别是在跟辽国相邻的地方,建设了棱堡之后,开始逐步从中间抽取人员,组建建筑和生产的各种工厂。

除了从军队之中抽调之外,从定海军直接运来的建筑大军,从来都没有停止的增加,从40万,50万,增加到了100万,120万,240万。

人多好办事,哪怕是在东北,这个到了冬季,不太适合建设和生存的地方,只要有了足够的人员,建设的速度也很快。

最初登上海参崴之后,不但建设了海参崴,还有海参崴周围的建设了大量的卫星城市,并且修建了大量的道路。

这个工作,也之后,度过了整个冬天之后,定海军可以迅速的出击,用了一年合适时间,纵横整个东北和草原,占据了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说土地是否富饶,不说人口是否众多,单纯在地盘的面积上面,已经超过了北宋。

地盘更大了,对于道路的需求也就更高了,定海军热武器,对于后勤的要求相当的高,一次战争的消耗,比之前高出很多,如果没有足够后勤补给,那就真的惨。

数百万人,还有大量的先进的机械设备的,加上不遗余力的运来的各种的物资,让东北的道路如同蜘蛛网一样的延伸,或许打不到每一个城市,都跟其他的城市,有便利的交通网络,几条主干道的贯通,也让从海参崴到东北目前,各个主要城市,畅通无比的。

绥化,目前是整个定海军在东北的核心,交通优势非常的明显,到目前定海军控制的大部分的区域,都相对较近,几条主干道的贯通,让这些并不能够称之为更高的道路上面,繁忙无比。

在短短的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最少3万公里的道路的修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在完成了基本的交通的联络之后,更深层次的开发开始了。

最少8个工业基地在内,12个重工型城市,就会在东北大地上面出现,侧重点不同,可是主要生产都是大同小异。

水泥,石灰,砖,当然了,还有钢铁厂,这些都是建筑所需要的必备材料,其中,较为容易一点的石灰和砖,早在定海军登陆之后不久,就已经开始生产了

石灰的原料主要是石灰石,这个只要找到石灰矿,然后开采粉碎就好了,这个最容易,定海军已经有全套的各种设备,甚至在登陆海参崴的时候,就已经运过来了,只要找到矿,就可以安放。

砖头仅次于石灰,技术含量稍稍高了点,需要专门的建设窑洞,然后装备机械,这一点,也相对容易,大概是在登陆海参崴2个月内,砖厂投入使用。

相对于石灰和砖厂,水泥厂和钢铁厂需要的技术含量更高一点点,前者还稍稍的好一点,有石灰的地方,加上一些黏土,就是制造水泥的原料,只要把水泥窑给竖立起来,再加上机器和熟练的工人,大概在第二年的开春之后的一个月,水泥厂也出现了。

这三大建材厂的出现,对于整个东北的施工,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要知道,之前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用船运过来。

从定海军,期间经过济州岛,北海道,海参崴的周转,可是单纯这一条航线,就需要几千里那么的远。

这些东西还是沉重的,大宗的东西,修路要想修的好,必要的水泥石灰和沙子是必须的,这需要的重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定海军,再怎么的拥有庞大的运力,长距离的长途运输也是需要钱的,并且,因为东北开发的关系,运力有些紧张。

人员,机器,各种的后勤物资,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设备,这些东西,都需要海船的运力,哪怕定海军的运力可怕,要支持一个1200万人次的转运,还有庞大的,数百个城市,数万公里长的道路,这些加在一起,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为了保证建设,钢铁,水泥,石灰和砖头,这些在最初,也是保质保量的送过来,一直到东北可以自产之后,这才慢慢的减少的。

石灰,水泥,砖头,这在定海军占据东北的初期,可是占据了运输力量的相当大头,也就是这些的减少,让定海军可以运过来的东西增加了不少,对于东北的开发也开始加快了。

前面的三个,相对起来,比较容易的解决,最后的一个,就困难了许多,钢铁厂需要的技术含量高很多。

定海军原来的技术前提下,钢铁厂的投入不成问题,连琉球都可以复制钢铁厂,更别说在东北,只要有人员,有设备,有原材料就可以了。

东北特殊的位置,让港口不可能建设钢铁厂,除非定海军能够拿下辽东的。

海参崴太过靠北了,每年还有差不多4个月的冰期,这就是制约钢铁厂兴建的关键。

既然港口无法兴建钢铁厂,那么要想节约成本,就近的原则之下,必须要找寻距离煤炭和铁矿石比较近的地方,这就不容易选择了。

不过东北制约的,就是原材料,21世纪的东北,拥有着一个大型的钢铁集团,抚顺钢铁集团,这是全国范围之中,都数得着的大型钢铁厂,可是抚顺,距离沈阳太近了的,定海军还没有准备好,跟辽国硬碰硬,拿下辽国的东京的念头,所以个东北的中心,是后世丝毫都没有什么名气的绥化。。

除了抚顺,东北的物产实际上相当的丰富,煤炭特别的多,光是一些数得着的矿山就很多,在确定了煤矿矿山,再确定铁矿矿山的时候,就有些问题了,除了抚顺,其他的铁矿赵信知道的不多。

不过仔细的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的地毯式的搜查了之后,终于在绥化的周围,找到了铁矿。

实际上,后世黑龙江的铁矿,分布在哈尔滨的附近,伊春和阿城这边,甚至诞生了几个年产在2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集团。

现在定海军的钢铁产量,在定海军本身缩小,开启了济州岛和琉球的钢铁集团之后,产量不减反增,达到了500万吨之多。

未来东北作为定海军在陆地上面的核心,会拥有700万以上的产能,只不过这个产能,不会固定到一个铁矿。

东北的特点,就是分散,可能在一个几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大的区域之中,以一连串小的钢铁厂,年产50到70万吨不等,可是更加集中和优良的环境,会让他们的成本相当的低。

找到了合适的铁矿的位置,就耗费了不短的时间,之后,大规模的建设,一些带有着更高科技含量的高炉,接连的被运到了东北,并且通过了艰难的路上运输,最终运送到了阿城附近,然后第一个设计年产50万吨的钢铁厂,在庆历七年7月份开工兴建。

这是一个很大的钢铁厂,又是一个很小的,大是跟丁海军的钢铁厂相比,跟定海军相对狭小的位置,反而有那么大的钢铁厂比起来,是小了,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甚至是质量上面,又是很大的。

定海军从第一个钢铁高炉竖起来,到现在,有4年的时间了,在4年之中,有了赵信这样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有了牛大力这样天才的冶炼专家,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定海军技术革新的进展之下,冶炼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推进。

氧气吹顶已经投入使用了,虽然转炉的开发,还没有比较高的稳定性,可是一些先进经验的使用,让200吨级大平炉投入使用。

有了氧气吹顶,一般一炉钢铁从原来的4到5个小时,减少到了100分钟左右,别小看这么一点点的减少,这代表着这个大平炉的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

按照24小时工作制度,抛开一些必要损耗和消耗,一天可以完成13炉,这也就意味着,200吨的大平炉,一天可以完成,2600吨的产量,单纯这个,一个平炉一年就可以产钢90万吨左右,相当于原来定海军庞大的钢铁厂的一半以上。

实际上,不能这么算,定海军还没有达到规划化和精准化的控制,虽然单纯燃烧和冶炼的时间,被控制在100分钟以内,甚至快一点的,80分钟就差不多了,可是前期准备,冶炼,还有其中一些必然的消耗,让总的时间在150分钟左右。

也就是说,一天可以完成9-10炉,抛开一些必须要保养维护的时间,再减少三分之一,一天产钢1300吨左右,一年下来,差不多就是50万吨。

一座200吨级别大型炼钢炉,就可以达到50万吨的产量,这还是保守产量,如果满负荷运转,甚至可以达到75万吨,甚至更多,这些已经够了。

整个工程量相对的降低,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在上升,阿城附近,一共会兴建3座50万吨冶炼厂,分别对应三个大规模的矿产,相互之间的距离在150公里以内,算是一个钢铁联合体,这会是定海军在东北最主要的钢铁基地。

在使用了热武器之后,钢铁的作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规模的上升,各种后勤物资,装备,武器等等,都需要钢铁,放在建设上面,需求就更大了,哪怕是把石灰,水泥和砖头的运输量都给减少,可是钢铁一直占据着定海军向东北运输物资的三分之一以上,阿城这边的钢铁厂的投产,让这个运力大规模的减弱下来,可以腾出空间,运输其他更加重要的东西,这对于定海军在东北的局面来说,是也一个巨大促进。

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铁器第三百四十八章 飓风翅膀第五十七章 设计丹木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战之前第五百五十四章 办公大楼第二百九十七章 确认仙术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四十二章 争上城头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奖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运货运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发轰动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发展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五十八章 韦贵的打算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军方法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二百二十六章 经济和挣钱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说第一百三十一章 卖相不错第二百七十一章 庆历四年春第一百二十一章 砖和水泥第三十二章 南乐县令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国博弈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二百零五章 麻烦大了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二百五十八章 间接影响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归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胁第七章 神奇的具现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战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压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奖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战术第六百三十三章 长江口渔场第六百九十二章 陆军海军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区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应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辽矛盾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润惊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临折津府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灾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第二百零五章 麻烦大了第八十三章 简单与复杂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陆海参崴第二百二十二章 税金和甩包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车时代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战长弓技能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国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记录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会焦点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现状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机物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误区第六百三十一章 开门红第二百二十章 副产品和比例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会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车时代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谋算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机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回归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二百一十七章 价格和利润第八十八章 “便宜没好货”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驻卡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扑的叛军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枪第六百一十章 海战为先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来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第七百三十章 奖励和面对第二百九十八章 觅封侯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价廉第七十三章 远程阻击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运和新铁路第八百四十二章 拥堵和春运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七百九十章 轮船和飞机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卖的串标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预制件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第八百零六章 离别进行时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么可能第五百九十四章 温度和三态第三百三十七章 边境互市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御体系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第五百二十章 制造战舰
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铁器第三百四十八章 飓风翅膀第五十七章 设计丹木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战之前第五百五十四章 办公大楼第二百九十七章 确认仙术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四十二章 争上城头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奖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运货运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发轰动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发展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五十八章 韦贵的打算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军方法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二百二十六章 经济和挣钱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说第一百三十一章 卖相不错第二百七十一章 庆历四年春第一百二十一章 砖和水泥第三十二章 南乐县令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国博弈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二百零五章 麻烦大了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二百五十八章 间接影响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归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胁第七章 神奇的具现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战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压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奖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战术第六百三十三章 长江口渔场第六百九十二章 陆军海军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区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应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辽矛盾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润惊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临折津府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灾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第二百零五章 麻烦大了第八十三章 简单与复杂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陆海参崴第二百二十二章 税金和甩包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车时代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战长弓技能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国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记录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会焦点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现状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机物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误区第六百三十一章 开门红第二百二十章 副产品和比例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会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车时代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谋算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机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回归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二百一十七章 价格和利润第八十八章 “便宜没好货”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驻卡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扑的叛军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枪第六百一十章 海战为先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来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第七百三十章 奖励和面对第二百九十八章 觅封侯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价廉第七十三章 远程阻击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运和新铁路第八百四十二章 拥堵和春运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七百九十章 轮船和飞机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卖的串标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预制件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第八百零六章 离别进行时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么可能第五百九十四章 温度和三态第三百三十七章 边境互市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御体系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第五百二十章 制造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