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腾笼换鸟

其实,崇祯皇帝的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小小的遗憾。

毕竟,巴尔普坎请求内附,是迫于大军已经进入到尔掸国国土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请求内附。

可是朝鲜和琉球,还有缅甸,那就是完完全全的是因为大明爸爸威武,大明爸爸霸气,所以才想着内附的。

两者之间,可比性不大。

如果尔掸国一早就主动请求内附,那纸面上的数据可就好看的多了——最起码,也能养活一大批的清流文人,针对此事水出一大堆花团锦簇的文章。

等到朱纯臣的信件再一次回到崇祯皇帝的岸头上之后,崇祯皇帝才将目光投向了来宗道:“那尔掸国之主巴尔普坎不日将要来缅甸朝觐,一应事宜,倒是要麻烦来爱卿了?”

来爱卿出班后便躬身道:“启奏陛下,此等盛事,微臣得附骥尾,实在是三生有幸。

不过,臣敢问陛下,原本那些前唐遗民,又该做何处置?”

崇祯皇帝道:“众位爱卿不妨先议一议,看看到底该如何安置为上。”

来宗道秒懂。

处置跟安置,两个词中的字面意思差不多,但是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这两个词的意思可就差的太多了。

在自己用了处置这个词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于无声之间就转换为了安置这个词,那么今天讨论的重点就要重点放在“民”这个字上了。

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来看,必然是把这些前唐遗民当成了跟大明百姓一样的子民来看待,所以才用上了安置这个词,否则的话,用处置这个词才是最恰当的。

既然涉及到了安和置,首先就得考虑到这些前唐遗民们自己的意愿——愿意回到大明去居住,还是愿意留在这里。

其实站在来宗道的角度上面来看,这些遗民们继续留在曼尼普尔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反正整个尔掸国已经内附大明,到时候阿萨姆也好,曼尼普尔也好,都会跟缅甸一样,成为大明的领土,朝廷该怎么派遣官员的就得怎么派遣官员,该怎么治理的就得怎么治理。

就连铁道部,都得重新规划设计线路,把阿萨姆、曼尼普尔、缅甸这些地方都考虑进去,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修建。

但是,如果这些人愿意回到大明呢?那要考虑的事情可就多了去了,远比让他们留在曼尼普尔要麻烦的多。

首先,这些人回到大明之后,几十万的人在两万万的大明百姓这个基数面前什么都算不上,可是你总得给这些人安排吃住吧?到时候是户部出银子还是内帑出银子?

这些人又该如何安置?是打散了之后混入大明百姓之中?还是再给他们挑个地方,让他们集体住下,然后一步步的往里面掺沙子?

而且,不管是另找地方还是打散了安置,其实都涉及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总得给这些人分地吧?

不给人家分地,人家吃啥?喝啥?连吃喝都没了,不造反还在等啥?难道朝廷一直出银子出粮食养着这些人?

如果朝廷不养着,这些人吃喝都没有,然后再轰轰烈烈的打着恢复盛唐的旗号造个反,到时候谁今天支持了让这些人回到大明,谁就得跟着倒霉。

来宗道可不认识崇祯皇帝会因为自己白发苍苍而心软。

拉着一众大臣们商议了半天之后,来宗道又找上了武将勋跺的大佬们开始研究了起来。

然而研究了半天,来宗道也没有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

武将勋贵的大佬们倒是信誓旦旦的保证,这些前唐遗民再怎么着,在大明也掀不起风浪来,谁敢跳的话,直接按死也就是了。

然而来宗道敢信这种屁话?

这些武夫说的倒是好听,可是这些人一旦造反,自己肯定得先倒霉,到时候还得拉上一大批同僚。

而这些武夫们就可以举着刀剑唱着歌儿去平叛,去分军功——好处全是武夫的,坏处可就全落到自己头上了。

纠结了半天,又与众多大佬们商量了半天之后,来宗道才咳了一嗓子,示意文武大臣们各自因到各自的位置上去。

等到大帐之中再一次静下来之后,来宗道才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方才与众位同僚商议了一番,在这些前唐遗民的事情上,却是难处颇多。”

崇祯皇帝饶有意味的嗯了一声后才问道:“比如说呢?”

来宗道躬身如仪:“最大的问题便是土地。中原原本就没有多少空闲的土地,纵然藩王们将封地置换到了海外,空出来的土地只怕还是不够分配给这些人。

民无地则不安,没有土地的百姓连吃喝都会成为问题,而官府又不可能一直养着这么些人——这对其他的百姓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

因此,臣的意思是,能不能先征求一下这些人的意见,看看他们是留在曼尼普尔,还是愿意回到大明?

若是这些人愿意留在曼尼普尔,则是再好不过了。

若是这些人不愿意留下,而想着回到大明,其实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安置。”

崇祯皇帝这下子有些感兴趣了。

这些人如果愿意留在曼尼普尔,倒还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最头疼的是吏部,需要挑选出足够的官员来缅甸。

本着一头羊是赶,两头羊也是放的原则,吏部多弄点儿人出来也就是了,大不了多给郭老抠发点儿年终奖。

等着这些官员来了之后,阿萨姆和曼尼普尔基本上也就跟大明内地的那些地方没有区别了——都是行的大明律,都是说汉语写汉字,连科举都是同样的一套东西,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就像是新明岛一样,现在新明岛上的百姓还能感觉到新明岛与大明的区别吗?

答案是不能。

在把新明岛的蛮子们清理干净了以后,新明岛那里跟大明本土几乎就是一模一样的,除了离大明远一些。

但是崇祯皇帝自己也知道,让这些人继续留在曼尼普尔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都说是故土难离,从天宝年间到崇祯年间,足足千年的时间过去,这里大概也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故土。

然而这些人,是彻彻底底的汉人,他们的骨子里那种对中原土地的怀念,却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

尤其是,这千年里面,虽然在曼尼普尔繁衍生息,可是这千年的时间里,征战不休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再加上天灾人祸,真要说这些人对于曼尼普尔有多深的感情,却也不见得。

所以,这些人有很大的机率会选择回到大明。

之前自己脑袋一热就同意了,完全就是脑袋抽疯的原因,对于这些人如何安置等等问题上,还真的没有考虑太清楚……

而这些问题却又真实存在,想想都让人头大。

现在来宗道居然说还有另外的安置办法?

端起王承恩放好的茶水呷了一口之后,崇祯皇帝才淡淡的道:“来爱卿不妨说一说,看看是什么好点子。”

来宗道躬身道:“陛下,若是这些前唐遗民愿意回归大明土地,那曼尼普尔这里可就空下来了?”

崇祯皇帝眉毛一挑,顿时明白了来宗道的意思。

腾笼换鸟之术。

……(可能引发降维打击的内容,自行脑补,大概两万字,顶五更的欠更!)

这些前唐遗民回到大明之后,曼尼普尔这里确实就空下来了——没有百姓居住的领土还能算自己的领土吗?

难道,随便抓两个卫所过来守卫着这么一大片的土地就算完事儿了?

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儿。

这么大片的土地,哪怕是奢侈一些,谁来给谁一百亩呢,也不能就这么荒着不管了不是?

而腾笼换鸟之术虽然在后世属于阴损到断子绝孙都不为过的招数,可是放在现在的大明,却根本就没有这个顾虑。

前唐遗民跟大明百姓有什么区别没?

有,前唐遗民一辈辈的生活在曼尼普尔近千年的时间,是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不好说,可是一代更比一代黑是肯定的。

可是除了这一点之外,剩下的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些人的饮食习惯上可能会偏向于曼尼普尔这里一些,可是跟大明的区别不大,更不要提汉字汉语依旧在被这些人使用。

从文化饮食再到服装、生活习惯,这些人跟大明百姓几乎就是一模一样,扔在大明也不会显眼。

被移民出来的大明百姓到了这进而之后也不会有什么不习惯——官府的人都是大明的,附近住的可能还是原来的邻居,顶多就是再加一些新面孔而已。

大概也就是山东的可能会遇到山西的做邻居,仅此而已。

至于原本的蛮子——大明的铁路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劳工呢!

如此一来,腾笼换鸟之术实行起来,就完全的没有问题了。

赞赏的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开口道:“来爱卿的提议不错,朕会认真考虑的。”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干脆提笔在面前的一张白纸上面写了起来。

“成国公对曼尼普尔前唐遗民整编之事,朕已知之。令其指挥使对汉唐遗民进行普查,统计愿留者几何,原归者几何,待地方官员来彼之后,便造黄册。

诸事完毕之后,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之极,曼尼普尔卫指挥使,尔掸国国主一并前来。”

……

崇祯皇帝的回信很快就被送回到了朱纯臣的手里。

朱纯臣也没有任何的废话,在搞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意图之后,直接就把曼尼普尔卫指挥使乐文给找了过来。

乐文这段时间几乎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离家千年的游子,虽然没有对家这个概念有一丝的模糊,但是对于未来会怎么样,所有人还是带上了一丝迷惘。

当大明天兵到缅甸的时候,乐文这些被一辈辈灌输了故国这个概念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先找到大明的天兵,然后回家。

可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所有人又都迷茫了。

该不该回去了?

祖祖辈辈都想着回去的故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这里的一切,真的就这么舍弃不要了吗?

然而迷茫归迷茫,所有人收拾行装的速度也没有慢下来——等待了千年,为的不就是这一天?

被任命为指挥使的乐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不断的忙碌。

每一家每一户都得走过瞧瞧看看,然后叮嘱要注意的事项,还得做好各方的协调和安排。

乐文觉得操刀子砍人比这些破事儿更适合自己。

等乐文到了朱纯臣的大帐之中后,朱纯臣便开门见山的道:“本督找你来,乃是有一件事情要吩咐你去做。”

乐文直接便抱拳拱手道:“请公爷示下!”

朱纯臣道:“其实也没有什么,说简单的话,其实也挺简单。回去之后,你派人统计一下,有多少人愿意留在这里,又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大明?”

乐文闻言,便有些迟疑了。

自己该怎么回答?说所有人都想着回到大明的土地去?可是又舍不得这里?

朱纯臣见乐文满脸纠结的样子,便笑着问道:“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外?”

乐文躬身道:“公爷,卑职前几日听说阿萨姆要内附天朝,此地以后便会和天朝的州府一般无二?”

朱纯臣点头道:“不错。等到诸般事宜都交接完成之后,这里便会成为曼普州,还有阿萨府。

到时候,吏部会相应的派出巡抚和各级官员来此上任,连铁道部也会想办法将铁路修到这里来。”

乐文不清楚铁路是什么东西,没见过的东西实在不好猜测——用铁铺路?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但是这里以后会彻底成为大明的疆土,却是明摆着的事实。

那么,自己这些人心心念念想着的回到故国又有什么意义呢?这里也是故国的一部分了啊!

颇为迷茫的乐文想不明白,却还是向着朱纯臣拱手道:“请公爷放心,卑职一定将此事统计明白。”

朱纯臣嗯了一声后,又接着问道:“尔等祖上乃是大唐折冲府军士,如今,还有多少儿郎能拿得起刀枪上阵?”

PS:更新还是晚了一些,累成狗了。第一更4000字送上。睡一会儿再起来接着码字。

第一百七十二章 接着挖坑坑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贪心不足第六百七十一章 君不见商纣之事乎?第二百四十六章 坑人和兵围宜川(今天万更完成)第三百四十七章 两派都是华族第一百九十五章 左右都是不要脸第七百八十五章 两个智障!第二十三章 为陛下死战!第五百零四章 给狗皇帝准备的大礼第六十二章 红薯第九十五章 挖墙角第一百零三章 截杀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人高明啊!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明爸爸的两个孝子第二十章 皇帝不要脸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三百一十三章 明国人才何其多也第六百一十四章 等一出大戏!第三百二十一章 被打脸的崇祯皇帝第六百六十二章 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第八百一十章 天子诏至,册封教皇!第五十七章 处置第六百八十章 学生等,有冤要伸第二十二章 大明不灭,香火永存第一百六十三章 福王一系爵将除(3K字章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七章 三个坏种第三百零七章 开科取士的建奴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够用的宝钞第七十二章 诏对第一百零二章 追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连老丈人都坑第六十四章 忠奸实录第八百三十五章 睁眼说瞎话第四百八十九章 要不然,咱们降了?第八百二十章 倭国内乱起第八百六十九章 绝望的德川家光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四章 慢慢谈就是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咱们可是一家人啊!第四百六十五章 两万万两白银第三百六十五章 还有更过分的第三十三章 陛下亲征!大明万胜!第七百四十九章 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第五百零三章 请万岁爷北狩奴尔干(4/5)第七百零二章 黄河大桥必须修第五百八十八章 一座京观引发的血案第五百四十四章 放火抢劫,咱们更拿手!第四百九十八章 连你也算计我!第七百六十八章 杀就杀了呗第七百三十三章 煌煌天威(4000字章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想拥立新君?第三百二十五章 物以稀为贵第五百二十九章 抢生意和体面待遇第五百七十二章 佛曰,我不认地狱谁入地狱第六百六十一章 现实版三国演义第二百四十二章 陛下有旨,命尔等投降(4千字大章)第七百零五章 不用替皇帝省银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胡无人,汉道昌第六百七十五章 朕,崇祯,不高兴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第一百八十三章 亲自砍人的崇祯皇帝第七百四十五章 鼓动唇舌叩山河第八百二十一章 你信不信?第八百三十二章 项庄舞剑,意在唐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一百二十三章 审袁(终于上架了,求首订)第三十四章 尔等还有甚么不敢的?第八百六十七章 大明还埋不下你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接着挖坑坑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玩笑一般的战争第四百五十九章 近在眼前的沈阳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儿子养偏了怎么办?第四百九十九章 建奴的胜算第一百七十五章 先发制人的完颜宏第三百七十六章 你可长点儿心吧!第七百一十章 朕是不是太残忍了?第七百三十三章 煌煌天威(4000字章第一更)第五百三十一章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第三百二十五章 物以稀为贵第七十章 粮食第三百七十三章 这玩意能吃吗?第六十章 折割第三百六十章 老子跟你讲道理第四百二十九章 臣愿意捐五十万两第二百二十二章 尽数拿下(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祯皇帝遭瘟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第二个将要除名的部族第五百零七章 满腔谋划付东流第三百六十五章 还有更过分的第七百九十五章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朕不信第三百七十三章 这玩意能吃吗?第二百零八章 先凌迟一个第三百二十八章 都很头疼第一百零四章 血战第一百七十八章 开启忽悠模式(4千字,两章合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把这孙子捆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五百四十八章 殃及的池鱼?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十七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
第一百七十二章 接着挖坑坑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贪心不足第六百七十一章 君不见商纣之事乎?第二百四十六章 坑人和兵围宜川(今天万更完成)第三百四十七章 两派都是华族第一百九十五章 左右都是不要脸第七百八十五章 两个智障!第二十三章 为陛下死战!第五百零四章 给狗皇帝准备的大礼第六十二章 红薯第九十五章 挖墙角第一百零三章 截杀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人高明啊!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明爸爸的两个孝子第二十章 皇帝不要脸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三百一十三章 明国人才何其多也第六百一十四章 等一出大戏!第三百二十一章 被打脸的崇祯皇帝第六百六十二章 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第八百一十章 天子诏至,册封教皇!第五十七章 处置第六百八十章 学生等,有冤要伸第二十二章 大明不灭,香火永存第一百六十三章 福王一系爵将除(3K字章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七章 三个坏种第三百零七章 开科取士的建奴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够用的宝钞第七十二章 诏对第一百零二章 追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连老丈人都坑第六十四章 忠奸实录第八百三十五章 睁眼说瞎话第四百八十九章 要不然,咱们降了?第八百二十章 倭国内乱起第八百六十九章 绝望的德川家光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四章 慢慢谈就是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咱们可是一家人啊!第四百六十五章 两万万两白银第三百六十五章 还有更过分的第三十三章 陛下亲征!大明万胜!第七百四十九章 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第五百零三章 请万岁爷北狩奴尔干(4/5)第七百零二章 黄河大桥必须修第五百八十八章 一座京观引发的血案第五百四十四章 放火抢劫,咱们更拿手!第四百九十八章 连你也算计我!第七百六十八章 杀就杀了呗第七百三十三章 煌煌天威(4000字章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想拥立新君?第三百二十五章 物以稀为贵第五百二十九章 抢生意和体面待遇第五百七十二章 佛曰,我不认地狱谁入地狱第六百六十一章 现实版三国演义第二百四十二章 陛下有旨,命尔等投降(4千字大章)第七百零五章 不用替皇帝省银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胡无人,汉道昌第六百七十五章 朕,崇祯,不高兴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第一百八十三章 亲自砍人的崇祯皇帝第七百四十五章 鼓动唇舌叩山河第八百二十一章 你信不信?第八百三十二章 项庄舞剑,意在唐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一百二十三章 审袁(终于上架了,求首订)第三十四章 尔等还有甚么不敢的?第八百六十七章 大明还埋不下你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接着挖坑坑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玩笑一般的战争第四百五十九章 近在眼前的沈阳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儿子养偏了怎么办?第四百九十九章 建奴的胜算第一百七十五章 先发制人的完颜宏第三百七十六章 你可长点儿心吧!第七百一十章 朕是不是太残忍了?第七百三十三章 煌煌天威(4000字章第一更)第五百三十一章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第三百二十五章 物以稀为贵第七十章 粮食第三百七十三章 这玩意能吃吗?第六十章 折割第三百六十章 老子跟你讲道理第四百二十九章 臣愿意捐五十万两第二百二十二章 尽数拿下(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祯皇帝遭瘟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第二个将要除名的部族第五百零七章 满腔谋划付东流第三百六十五章 还有更过分的第七百九十五章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朕不信第三百七十三章 这玩意能吃吗?第二百零八章 先凌迟一个第三百二十八章 都很头疼第一百零四章 血战第一百七十八章 开启忽悠模式(4千字,两章合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把这孙子捆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五百四十八章 殃及的池鱼?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十七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