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抢元宝

夹川过年正月初一早上都是吃汤圆,而不是像北方那样初一早上吃饺子。

说正月初一过年吃饺子的,要不是城里人跟北方习俗过,要不就是春晚看多了,被主持人一直挂在嘴边的过年包饺子给误导了。

初一早上吃汤圆还不叫吃汤圆,必须叫抢元宝。

汤圆粑粑也就是糯米粉团是年前两三天奶奶用九里香泡出来打好的米浆,盛入豆花口袋,压上磨盘滤去水分得到的。

推粑粑也是夹川传统新年的必需,不然初一早上没有元宝抢。

汤圆馅准备了两种,一种是花生白糖的,一种是芝麻白糖的。

都是奶奶自制的,制馅时除了上述原料,还有一样也是必须,那就是猪油。

如果没有猪油,馅就会和汤圆坯子粘连,导致粘连的部位不容易成熟。

一家人开始包汤圆了,这时黑白棕也出现在了敞坝边上。

李君阁一边搓着汤圆一边跟三人道新年好,同时告诫他们:“今天你们通通说英语。”

三人都很纳闷,齐声道:“Why?”

李君阁笑道:“村里人家啊,初一忌讳最多,一旦说错话,一年的运气都没了,到时候大家要责怪你们,因此必须谨慎。既然你们不懂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那就干脆就说英文好了,到时候我来给你们翻译。”

三人都直道very good,还是Jungle你机灵,不然到时候犯了错误都不知道咋回事。

看到李君阁还在往汤圆里填硬币,三个人也好奇,七嘴八舌地问开了。

李君阁解释道:“这是待会看谁运气好,待会谁要是第一个吃到有硬币的汤圆,或者谁吃到的硬币多,来年财运就最好。”

粽粑跟芋头看得眼热,也跟着嘻嘻哈哈地包了起来。

不过俩老外粗手笨脚的,包出来的汤圆老大一个一个的。

奶奶看了笑道:“哟!这俩外国娃子还知道初一包汤圆的习俗呢!知道要包大个一些,才叫元宝嘛!”

粽粑跟芋头听奶奶夸赞,笑得眼睛都眯缝了,只李君阁翻着白眼嘀咕,他们这是瞎猫撞到死耗子了好不好!

呸呸呸这话可不能说,不吉利!

包好了满满两簸箕的汤圆后,四爷爷一家也过来了。

奶奶开始煮汤圆。

煮汤圆也是一门技术活,不会煮的还真会把汤圆煮化煮烂。

煮汤圆和煮面条相反,煮面条讲究宽水旺火,而煮汤圆则是讲究宽水小火。

把水烧开后,改成微火,把汤圆一个一个的放进开水里,保持开水沸而不腾,看不到水在锅内翻滚,水面保持平静。

这种煮法在夹川土话里叫“夯”,因此在部分乡村汤圆又被称为“夯粑”。

只见奶奶将白色的汤圆沉在锅底,随着小火的持续,慢慢的汤圆开始往水面上浮起来,最后全部浮在水面,一个个挨着形成白茫茫一片,这时汤圆就彻底熟了。

被小火夯熟的汤圆,汤水清澈不浑,形状完好不破。

如果是大火煮汤圆,一般情况下,汤圆边皮都会化掉一部分在汤里,从而水是浑而不清的,如果汤圆被煮成一块一块的破皮,里面的馅心流出于汤内,那就不是好兆头了。

就听奶奶惊喜地喊道:“哎哟元宝红了!”

大家都过来看,真的耶!果然有一些汤圆变成了粉红的颜色。

这下奶奶开心了,这可是大大的喜庆之兆,预示新的一年家里还会喜事连连,好运多多。

赶紧赶紧,挑出几个粉红皮的汤圆装成一碗,先端去敬神,同样还是昨天的套路,一碗汤圆加上香烛钱纸,分别敬过天地、家神、灶神、四官财神,然后才开始开动。

李君阁将一碗碗汤圆端给众人,对黑白棕和俩妹崽笑道:“可要注意哟,小心端碗,别掉筷子,别把汤圆掉地上,不然的话,嗯嗯,你们懂的……”

五个老外都乖乖地直点头,我们懂的我们懂的,忌讳嘛!

等到汤圆填进嘴里,那就更是只会点头了,又甜又香,实在太好吃了!

不一会就听芋头兴奋地喊道:“Oh!I gotta a coin!”

就见五个老外一起端着碗又笑又跳,就跟中了五百万的彩票似的。

李君阁对阿音笑道:“老外真是挺可爱的嘛,你看Alice跟Shirly,就跟她们自己吃到了似的!”

一顿汤圆吃下来,还好,平平安安,虽然老外们手笨,却也没掉汤圆,没掉筷子,没掉碗。

不少人都吃到了硬币,芋头跟粽粑还说要把硬币打个眼挂脖子上边,这以后就是他们的幸运护身符了。

李君阁又是一脑门子黑线,转念一想拿着国外硬币这样干的中国人似乎也不少,也就懒得理会他们了。

接下来就是拜年发红包了,在场的就俩妹崽还是小辈,这下就发财了喔!

一句新年好换一个红包,奶奶,老伯,老婶,老哥,老嫂,老爸,老妈,李君阁,阿音,一个红包六百,转眼一人进账五千四。

这就是要发啊,还有那么多亲戚,俩妹崽喜得用双手把红包摊成折扇拿着团团作揖,看得粽粑跟芋头好眼热。

李君阁觉得好笑,把他们俩也叫过来,和阿音每人给他们发了一个两百的。

高兴的白棕两人连uncle,auntie都喊上了。

正准备出发,白大大呆它们又跑回来了。

爸爸爸爸!吓死宝宝们了,昨天晚上村里噼噼啪啪的闹了一晚上好吓人!

没办法了,李君阁还得喂他们一顿,于是其他只好先行出发。

新年初一挂坟得赶早,旧时讲早挂早发财,这可是不能等的。

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初一天逢十二建星的破日的话,叫逢破,农村有忌讳,逢破不宜挂坟。

这个时候挂坟就可以提前到除夕进行,避开初一破日。

当然也有不忌讳认死理的,初一破日照样出门挂坟,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李君阁喂完猪狗,才带着它们和阿音一起开始往大伯家后山赶。

一路上都是听到这样的对话。

“老表,新年好哟,给你拜年了!”

“哎哟,新年好,年在你那里,今早抢了几个元宝喃?”

“嗐!今年是儿媳妇做的,粗手粗脚的硬是大个得很,整了个四季发财就整不动了!老表你呢?”

“元宝嘛!越大个越好噻!我整了个六六顺,我跟你说隔壁三漂才凶,龟儿夯吃哈涨的,跟我说他今天整了个月月红……”

“能吃是福哒!该他龟儿今年发财……”

……

赶到大伯家后山的时候,家族人都已经聚齐了,黑白棕三师徒也已经开始采风了。

挂坟,除了是对先祖的纪念和缅怀,对小孩子们家族感情的培养之外,在老时间里,还是展现一个家族势力的时机,对人展示家族的团结和人丁兴旺。

有的大家族,挂坟时一共有几百号人出动,祖坟太多,还得分成几拨,分别去各处挂坟,站满一座山头,外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族不可轻辱。

大家已经在开始在祖坟上布置了。

夹川将上坟称之为“挂坟”。

之所以要称“挂”,是因为要在坟上立起一束彩纸制成的细长的纸旗,将它挂在坟头上高高立起的木杆上,迎风飘动,称为“坟飘”。

还有一种纸做的东西叫“铺山”,铺山像纸钱,不过有各种颜色,是一张张撕来铺在坟山上的用的专用纸张。

铺山被风一吹可能会被吹走,因此后来又创制了一种小旗一般的纸,粘在竹签上直接插在坟山上。现在乡下,两种东西都在混用。

铺山要把一个坟都铺满,花花绿绿、五颜六色,风一吹就开始舞动,很是好看。

挂坟需要的物品大伯老爸在年前就已经置办好了,鞭炮、香、烛、钱纸、坟飘、铺山一样不缺。

这片坟山老祖先人多,李君阁的两个曾祖祖,两个祖祖,亲爷爷,四奶奶,二毛的两个祖祖,都在这里。

老伯虽然昨天已经来过一次了,可一到这里还是又开始老泪纵横,已经七十多了,还是坚持要亲手给自家母亲的墓铺山。

李君阁也加入到给自己老祖先人铺山的行列中。

每年逢新年,清明,老祖先人阴生都要挂坟,除了纪念,这也是告诉外界这个坟还有后人再挂纸扫墓,不能随便挖动这个坟,任何人搞建设占地迁坟,都得通知坟主后人,不能当无主坟处理。

挂坟还有很多规矩,新年上坟挂纸并不仅限于初一天,从小年后吃年饭开始,到正月十五大年结束,这期间都可以挂坟,但是绝对不能出大年十五。

唯一例外就是新坟。

所谓新坟,就是当年去世下葬后第一次过新年的坟。

新坟必须在年前就挂。

还有就是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给自己去世的父母挂坟,外孙给外公外婆挂坟,还需要先看娘家人同意与否,如果舅家同意就可以,不同意还不能回去挂坟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私心。谁挂坟谁得保佑谁发财,因此上如果遇到舅母子是比较古板和小气的那种,是坚决不同意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挂坟的。

虽说男女平等,但这样的家族规定在农村还是难以彻底撼动。

就连新坟,老规矩女儿也只能回娘家给去世的父母挂头三年,而实际上往往只有第一年、第二年。

因为有个讲究,叫女儿只挂两年,给舅母子留一年,如果女儿把三年都挂满了,没给舅母子留一年,舅母子会不高兴的,叫抢了舅母子的财!

这就是风俗中的陋习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蛇日串寨第九百七十章 回乡第六十七章 捉迷藏第九百八十四章 入门(求票求各种票)第九百零九章 樟茶鸭第二百九十三章 拯救金雕第三百六十一章 团鱼产蛋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家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暴雨第一百零一章 司二准,秋丫头第二百九十四章 让人意外的司星准第九百章 吃我的菜不认识我第六十五章 娃子们回来了第三百零五章 兰展续诗第三百九十九章 五里侯第三百七十八章 天星阁第四百六十三章 龙窑第二百零一章 牧雁,打耳标第四百七十八章 织布机《李氏宗史?皮公君阁传》第六百八十七章 大千食单第七百六十九章 地下水口第七百一十二章 差点养过了第十一章 竹竿第二百九十三章 拯救金雕第六十二章 月母鲫鱼汤(求推荐!)第二百六十章 炒田螺第九百五十二章 老熟人第五百零六章 蜡烛第五百零五章 杀猪席第七百五十四章开机(为贫道你猜啊盟主加更)第八百四十五章 小江豚第七百九十六章 下雪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工艺改良第五百二十九章 吃大户,打土豪第二百四十四章 相声大师第三百二十四章 桐花凤和石亢蛙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别第五百八十三章 又到一年总结时第四百八十一章 菜地,刨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殊途同归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来的科学家第四百五十九章 封顶,磊窑第六十一章 嗨皮第四百三十一章 《悯农》第五百五十二章 伴郎伴娘第九百四十八章 老姜第七百二十四章 阿里木第一百七十九章 开渠了第四十三章 协议第六百三十九章 祖樱居第二百六十一章 麂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团鱼产蛋第六百七十七章 Jack第三百五十三章 古代工科狗的悲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年夜第二百三十四章 抓鱼,灌香肠第二百六十一章 麂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开渠了第三百零五章 兰展续诗第二百四十三章 京派大师第六百四十五章 密室第七百七十五章 积年老匪第六百章 贵圈真乱第八百五十七章 甲鱼蛋第七十六章 路亚第八百二十八章 捞龙船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半年度总结大会第五十六章胖子的鱤鱼梦第四十六章 冲突第八百五十二章 关联客户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野猪第五十章 刘爷第三百零六章 世界大赏第七章 酸菜鱼第二百五十二章 八刀蝉第九百二十章 河水汗蒸芝麻剑第一百八十章 溜索开通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屌丝工科狗的剧本第六百七十章 四灵卵翼第八百三十三章 种茶第六百七十二章 洗脚溪第一百一十五章 篾匠叔的春天第七百五十三章 董事会第三百六十九章 烧烤第二百五十二章 八刀蝉第四百一十四章 作诗套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怎么扩大女红的影响第五百六十二章 澄州来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开渠了第四百零九章 DS和DT第三百零六章 世界大赏第四百六十七章精盐和芒硝第八百一十五章 不打无准备的仗第二百零一章 牧雁,打耳标第八章 祠堂第九十一章 采蘑菇的小姑娘第四百二十二章 污水处理厂第三百七十九章 夜空第八百七十三章 羊瘪汤(求一波票票)
第二百三十八章蛇日串寨第九百七十章 回乡第六十七章 捉迷藏第九百八十四章 入门(求票求各种票)第九百零九章 樟茶鸭第二百九十三章 拯救金雕第三百六十一章 团鱼产蛋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家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暴雨第一百零一章 司二准,秋丫头第二百九十四章 让人意外的司星准第九百章 吃我的菜不认识我第六十五章 娃子们回来了第三百零五章 兰展续诗第三百九十九章 五里侯第三百七十八章 天星阁第四百六十三章 龙窑第二百零一章 牧雁,打耳标第四百七十八章 织布机《李氏宗史?皮公君阁传》第六百八十七章 大千食单第七百六十九章 地下水口第七百一十二章 差点养过了第十一章 竹竿第二百九十三章 拯救金雕第六十二章 月母鲫鱼汤(求推荐!)第二百六十章 炒田螺第九百五十二章 老熟人第五百零六章 蜡烛第五百零五章 杀猪席第七百五十四章开机(为贫道你猜啊盟主加更)第八百四十五章 小江豚第七百九十六章 下雪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工艺改良第五百二十九章 吃大户,打土豪第二百四十四章 相声大师第三百二十四章 桐花凤和石亢蛙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别第五百八十三章 又到一年总结时第四百八十一章 菜地,刨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殊途同归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来的科学家第四百五十九章 封顶,磊窑第六十一章 嗨皮第四百三十一章 《悯农》第五百五十二章 伴郎伴娘第九百四十八章 老姜第七百二十四章 阿里木第一百七十九章 开渠了第四十三章 协议第六百三十九章 祖樱居第二百六十一章 麂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团鱼产蛋第六百七十七章 Jack第三百五十三章 古代工科狗的悲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年夜第二百三十四章 抓鱼,灌香肠第二百六十一章 麂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开渠了第三百零五章 兰展续诗第二百四十三章 京派大师第六百四十五章 密室第七百七十五章 积年老匪第六百章 贵圈真乱第八百五十七章 甲鱼蛋第七十六章 路亚第八百二十八章 捞龙船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半年度总结大会第五十六章胖子的鱤鱼梦第四十六章 冲突第八百五十二章 关联客户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野猪第五十章 刘爷第三百零六章 世界大赏第七章 酸菜鱼第二百五十二章 八刀蝉第九百二十章 河水汗蒸芝麻剑第一百八十章 溜索开通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屌丝工科狗的剧本第六百七十章 四灵卵翼第八百三十三章 种茶第六百七十二章 洗脚溪第一百一十五章 篾匠叔的春天第七百五十三章 董事会第三百六十九章 烧烤第二百五十二章 八刀蝉第四百一十四章 作诗套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怎么扩大女红的影响第五百六十二章 澄州来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开渠了第四百零九章 DS和DT第三百零六章 世界大赏第四百六十七章精盐和芒硝第八百一十五章 不打无准备的仗第二百零一章 牧雁,打耳标第八章 祠堂第九十一章 采蘑菇的小姑娘第四百二十二章 污水处理厂第三百七十九章 夜空第八百七十三章 羊瘪汤(求一波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