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拓荒造船

过完年以后,族人们又进入忙碌的阶段。马群新的过冬地点已经被找到,在梅河盆地的西边丛林里。和的任务就是尽量的捕捉,今年要让民兵队和护卫队都配上马。陆果和薛继续在忙碌的准备材料,春天就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

整个一月和二月,石路都没有和去年一样冒着严寒外出,成天就在村里活动,指导木匠和薛制作新的工具。以前开荒用的石器过于落后,效率低下,播种时甚至就用石矛戳一个洞,除草的时候大部分是用手。

现在有了更好的加工方法,他就能改进工具。铜用来做农具显得有些浪费,暂时锄头和镰刀都用石器,只不过刀刃部分都经过仔细打磨。

犁也造了一些,暂时已经有少部分的地能深耕,大部分的由于树根没有清除,犁用不着,这也是去年没有捉活着的牛的原因。竹子的加工也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竹篮子,竹筐等物品能做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以后建筑和开荒的需要,石路让他们加工了近千只。仔细查看挖矿的过程后,他发现石头制作的工具效率比较低,而且撬动不了坚硬的石头。为了加快进度,只好让薛用青铜制作了一批新的工具,挖矿时才由护卫队发给矿工。

看到运送矿石到山脚很费力,石路就制作了一些独轮车。用锯子把木材的横切面切下来,中间凿个眼儿,就成了轮子。边上用树杈做个架子,虽然没有轴承,用动物油脂也能润滑。

二月下旬的时候,封冻的冰开始有些松动。石路把牛箭派到大荒原,带着一百斤的盐和两千斤的鱼干,几百张兽皮,换取去年约定好的人口,熊族在冬天能够从别的氏族那换得更多人。

和在捉了两百匹野马后也带着另一支队伍,前往虎族取锡矿。石路指挥着剩下的人,准备开荒。今年需要耕种更多的土地,并且需要在开春前进行肥料的准备,虽然土地依然冰冻着,不过新开垦的土地将要被烧一遍,就不用担心。

沿着通往温泉的路两边,去年已经开荒了一部分,并且种上了小麦。今年石路打算把这块土地全开垦出来。

梅林后面是一些相对高些的丘陵,陆果带着人把树木砍了,然后连续的放火。十里平原是开垦的主要地带,一时间烟雾四起。

新的铜制作的工具大大的推进了垦荒的速度,加上部落成员们都很熟悉怎么操作,只要陆果盯着就行。挖矿的队伍暂时也抽出来一部分支援开荒队伍。

现在这些活儿已经不用石路亲自去指挥。在众人开荒的时候,他除了育秧苗以外就在为造船做准备。之前造成的模型已经改进了不少,不论是船舱还是舵,匠人们都学会了怎么制作。

石路集中的计算一艘小船需要多少木板,中间的眼儿要怎么凿开,铜钉又要多少等等数据。现在就等河水开化,新船就开造然后下水。小船成功以后就造大船。

超过六百人的开荒队伍的效率是惊人的。进入三月的时候,沿着通往桑叶泉的路边坡地,开出了四百多亩,梅林后面的丘陵也开了三百多亩。

华村北边的十里平原上,由于多的是竹子,效率更高,新增了六百亩耕地。去年种下的小麦已经随着冰雪的融化开始复苏,石路让族人把积肥池里的污泥加上草木灰,给小麦施肥。

牛箭去了二十天以后才返回部落,比和慢了很多。这次由于换取的人相比上次要多,有三百人。虽然都是是壮年,没有老少,只是途中遇到的危险多,路上很慢。加上正在解冻,山间不时有雪崩,更拖慢了行程。

他带给石路的消息是熊族在他们离开时也往大荒原东北方向去了,他们打算去寻找合适的狩猎场。整个冬天,熊族用陶器和食盐换取了不少的东西和人口,弓箭的强势也让他们在大荒原中无人敢碰。

而就在牛箭到达前,角部落由于眼红熊的物资,打破禁忌攻击了熊族,结果被射死十多人。熊族也有八个人阵亡。

冬天容易交换的原因是缺少食物的部族很多,人口就成了负担,如果能用人换来活命的东西,没有人会拒绝。

这时候石路也想到兽皮或许是交换的好东西,下次一定多带些。新增的三百人被安排剪头洗身子和检查。

现在人口已经快接近一千五,除了住房以外倒是没有别的压力。新来的暂时都会被安排进行搬运的工作,开荒时砍伐了不少的粗大的木材,建筑也需要更多的石头,烧制砖瓦更需要大量的搬运的人手。

和从虎族那里回来后就准备春季狩猎的工作。今年狩猎的主要目的是抓获一些野牛、鹿、山羊,肉倒是其次。

石路让他带着五十个民兵,陆果从劳动组抽调150人,共同组成狩猎队。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画出羚羊谷所在的丘陵地带的详细情况。

石路很好奇,那么一个容易捕猎的地带,除了熊族和过去的后族到过以外就没有别的氏族在那活动。西北边除了要穿过狰兽山,到达地势较高的荷花盆地以外,也没发现别的近路可以通往大荒原。未来走出山谷,进行新发展的方向,那里是一个好的选择。

开荒完毕以后,陆果的任务就成了建设新房和积肥。今年要把旧房子都更新一遍,草顶换成瓦片,大厅要升级成神庙,仓库要扩大,村里的溪水南边的手工作坊区域也要扩大规模。

升级养殖区也到了关键时候,马已经有将近四百匹,野猪的繁殖去年就开始,进入三月后,开荒捕捉到的和新下的崽加起来已经有二百多头。

野鸡和野兔已经可以保证每月吃一次,只是饲养了两代的鸡依然是按季节下蛋。和不久还会带回来牛和鹿,这些都已经超出原有养殖区域的承受能力。

不过石路只要求他在南边建设马棚和猪圈,兔子窝、牛棚和鹿棚都要被移动到十里平原的耕地边上,就在神马谷和华村的中间的河边。华坪以及边上的沼泽以后将被改为农田,不过目前是作为放马的场所。

巫现在正在学习石路编的医术。不过春天的时候他还得采集药材,种植一些能成活的药用植物。

叶带着部分护卫队忙着在温泉那里种植果树,老虎湾上的桃树和梅花山发现的梅树、山楂都将移植一部分,把桑叶泉周边的小山都变成果林。她和桑一样,刚刚怀上的时候就不愿休息,后来石路一想不如让她去温泉那里养着,做点事儿也不错。

所有人都很忙,而石路则开始造船。在这方面他和其他匠人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都是没有干过这事儿,唯一的区别就是他见过。独木舟是不考虑了,他一开始造的是小船。

一根三米长的龙骨上装上船肋,钉上做好的木板,简单的小划子就做成了,配上浆,划动起来很快。不过这小船的运载量不大,最多坐五个人,运送四百斤的货物。造了十多艘小划子以后,石路决定造更大一点的船。

按照划子的形状放大些,就成了新的大船。大船长6米,船底是平的,深一米,底宽一米半,上宽两米,分成三个船舱,用来装载货物。

顶上则是用竹篾编成一个顶棚,再加上一根桅杆,装上竹排里也用的硬帆,活脱就一乌篷船的样子,不过只是远看像,结构上没那么复杂。

按照石路看来,这就是一堆能漂的木头。这个大船上装有简单的橹和船舵,又配有浆,需要三个人操作。坐满人的话,这大船一次可以运十二个人,货物的运量和竹排差不多,一直装到三千斤的时候,龙骨才出现一些松动和裂痕,吃水线到一米。

缺点就是依然太小,激流的河水以及波浪很容易冲进仓里,排水问题没解决,速度还不如划子。实验完各种强度以后,石路经过改进,才把船的样式确定下来。

新的船定型以后,匠人们迅速的制造了三艘。反正现在的材料已经预备充足,只要一天的功夫,凿出眼儿和用铜钉钉起来,挂上帆就行。

新造出的划子和船全部都投入使用,陆果用来运送建筑材料和给矿点运补给品,速度比竹排快了好多。以前竹排一天只能来回四次,现在一天十次都不成问题。

石路继续的造更大的船,现在投入使用的划子和大船不适合去大沼泽,那里的水波相对大,而且运量上还是不足。大船的运量和竹排差不了多少,用起来又麻烦,还得准备更大的。

经过几次的实验和观察已经投入使用的船的情况,石路决定造一种在上面有居住条件,带甲板的船。

船身就是竹篷船的放大版,又加以一些改进。全船长十二米,装满货物吃水三米,上面有一层甲板,底部到甲板四米。甲板比较宽,三米半,装四千斤货物的同时能运三十人,只是装货物的话,六千斤的货加上十个船员刚刚好。

造成以后在河里实验,把需要改进的地方处理了一下以后,就正式的投入使用。石路苦恼的是这时候没有发现油桐树和漆树,暂时还找不到替代品,船的进水问题只能用动物油脂混合竹片塞住缝隙解决。

当新的大船造成以后,和的狩猎队也快结束,石路就带着船去羚羊谷看看。一路上的速度比竹排快了太多,只用了两天就到达。

船舱上有生活的空间,可以烧水做饭,十分便捷,这也节约了更多时间。这次和的收获没有前几次多,抓到四十头野牛和七十只活鹿是最大的成果,鲜肉不足三万斤。

船第一次出华谷回到村里后,陆果就报告,秧苗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插了,麦子十天后就能收割。石路这才看日期,都已经四月八日了。

第七十章 修路造车第一百三十章 大胜而归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会盟第八十三章:桃部入华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七十四章 莲族来访第八十二章:南方战略第十六章 播种备材预建房第一百一十三章 巡视马场第一百三十章 大胜而归第七章 湖边受袭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设第五十四章 水路开拓第一百一十六章 熊山棉田第七十七章 莲部危机第三十四章 湖边小战第四章 弯弓射毒箭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调第三十七章 开荒种田,农业来临第三十六章 育苗春狩第一百二十四章 内政繁忙第九十八章 建筑繁忙第七十三章 沼泽改造第八十八章 北华盟约第一百三十七章 经济掌控第七十三章 沼泽改造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第五十六章 接触狐部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敌第四十二章 历史性的丰收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政繁忙(1)第一百一十六章 熊山棉田第一百零三章 创建宗教(2)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原战端第二十章 梅子黄时第八十八章 北华盟约第七十九章:迁徙战役第一百零三章 创建宗教(2)第六十章 新的野望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八十二章:南方战略第八十四章:万人聚落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方盟军第一百三十三章 华城落成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口短板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敌第二十二章 竹排探险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八十三章:桃部入华第一百三十三章 华城落成第七十二章 酿造初成第一百零二章 创建宗教(1)第一百零四章 羊皮纸卷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第一百零一章 军事扩充第一百零三章 创建宗教(2)第十九章 内政管理第三十七章 开荒种田,农业来临第一百零五章 文明输出第一百一十七章 北华总督第四十一章 冶炼初步第九十六章 农业新规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八十二章:南方战略第三十五章 欣欣向荣的准备第九十二章 煤矿建村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政繁忙(1)第九十六章 农业新规第四十一章 冶炼初步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方纷扰第一百零一章 军事扩充第六十一章 扩村建镇第二十二章 竹排探险第六章 迁徙之路第三十六章 育苗春狩第九十六章 农业新规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政繁忙(1)第一百二十章 莲部政变第十二章 建设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会盟第九十三章 锡村路通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行漫记第六十一章 扩村建镇第二章 狩猎和生活第三十二章 婚庆过年第七十六章 访问南方第一百三十三章 华城落成第十一章 安家落户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部战端第二十七章 探索东南第九十章 糖酒扩产第五十六章 接触狐部第八十二章:南方战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经济掌控第一百二十三章 冬日悠闲第九十九章 运输扩充第五十八章 瘟疫来袭第八十二章:南方战略
第七十章 修路造车第一百三十章 大胜而归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会盟第八十三章:桃部入华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七十四章 莲族来访第八十二章:南方战略第十六章 播种备材预建房第一百一十三章 巡视马场第一百三十章 大胜而归第七章 湖边受袭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设第五十四章 水路开拓第一百一十六章 熊山棉田第七十七章 莲部危机第三十四章 湖边小战第四章 弯弓射毒箭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调第三十七章 开荒种田,农业来临第三十六章 育苗春狩第一百二十四章 内政繁忙第九十八章 建筑繁忙第七十三章 沼泽改造第八十八章 北华盟约第一百三十七章 经济掌控第七十三章 沼泽改造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第五十六章 接触狐部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敌第四十二章 历史性的丰收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政繁忙(1)第一百一十六章 熊山棉田第一百零三章 创建宗教(2)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原战端第二十章 梅子黄时第八十八章 北华盟约第七十九章:迁徙战役第一百零三章 创建宗教(2)第六十章 新的野望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八十二章:南方战略第八十四章:万人聚落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方盟军第一百三十三章 华城落成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口短板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敌第二十二章 竹排探险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八十三章:桃部入华第一百三十三章 华城落成第七十二章 酿造初成第一百零二章 创建宗教(1)第一百零四章 羊皮纸卷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第一百零一章 军事扩充第一百零三章 创建宗教(2)第十九章 内政管理第三十七章 开荒种田,农业来临第一百零五章 文明输出第一百一十七章 北华总督第四十一章 冶炼初步第九十六章 农业新规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八十二章:南方战略第三十五章 欣欣向荣的准备第九十二章 煤矿建村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政繁忙(1)第九十六章 农业新规第四十一章 冶炼初步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方纷扰第一百零一章 军事扩充第六十一章 扩村建镇第二十二章 竹排探险第六章 迁徙之路第三十六章 育苗春狩第九十六章 农业新规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政繁忙(1)第一百二十章 莲部政变第十二章 建设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会盟第九十三章 锡村路通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行漫记第六十一章 扩村建镇第二章 狩猎和生活第三十二章 婚庆过年第七十六章 访问南方第一百三十三章 华城落成第十一章 安家落户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部战端第二十七章 探索东南第九十章 糖酒扩产第五十六章 接触狐部第八十二章:南方战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经济掌控第一百二十三章 冬日悠闲第九十九章 运输扩充第五十八章 瘟疫来袭第八十二章:南方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