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141章 天阁议政(上)

张铉登基后,他的御书房依然放在天阁,但军机台成立后不久,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官房则迁出了天阁,搬到御史台对面的军机台新官署内,整座天阁便成了天子的御书房,张铉则搬到了二楼,省去大臣们爬楼汇报的艰难。

一楼的参议房内,房玄龄正站着并州沙盘前沉思不语,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有侍卫低声道:“房长史,陛下来了。”

房玄龄惊觉,一回头,只见天子张铉快步走了进来,房玄龄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张铉摆摆手,走上前问道:“尉迟恭他们情况如何了?”

“启禀陛下,尉迟将军的军队目前驻扎介休县,那里有大量的粮食等物资,足够他们度过冬天。”

“另一支军队呢?”

张铉关心的是另一支在太原城外牵制唐军的一万人,暴风雪来袭后,他们便和这支由虎贲郎将赵亮率领的军队失去了联系,着实令人担忧,“有他们的消息吗?”

“回禀陛下,我们已经得到消息,这支军队目前退驻在太原郡寿阳县,那里是尉迟将军的临时后勤地,粮草物资应该也很充足,陛下不用担心。”

张铉立刻在沙盘上找到了寿阳县,在太原城以东约一百五十里,也就是当暴风雪来袭,他们急行军百里才退到寿阳县,可以想象他们在暴风雪中的艰难跋涉。

不过这个消息还是让张铉一颗悬在空中的心放下了,张铉虽然已登基为帝,但很多习惯他一时改变不了,比如他依旧把自己视为军队主帅,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天子本身就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只是参与度强弱区别。

进攻唐朝的大策略基本上都是由张铉主导制定,包括这次进攻并州,三路出击的大战略就是由他决定,房玄龄则进行细节上的完善。

沉思片刻,张铉又问道:“河东郡的情况如何?”

“天降大雪,关中也寸步难行,河东郡更不用说,目前唐军没有任何动静。”

在张铉的三线出击中,北线太原和中线雀鼠谷他都不担心,关键是南线的河东郡,由于直接威胁到关中的安全,李渊必然不会甘心失去,别的地方他可以不要,但河东郡他一定会想着再夺回来,所以对于周王朝而言,如何将主要唐军引到并州来作战,就是下一步他们要考虑的问题了。

事实上,在张铉的大战略中,并州其实只是一个诱饵,把数量有限的唐军吸引到并州来,才是他们这次并州战役的真正目的,包括韦云起出使长安,就是为了引发这次并州战役,可惜天降大雪,影响了周王朝的战略实施。

想到这,张铉问道:“军师来找朕有什么事?”

“微臣确实有事,封德彝今天一早找到微臣,提出了一个和解建议。”

封德彝是唐王朝长驻中都使者,负责沟通两国之出现间的分歧,与此对应的是,周朝礼部侍郎温彦博也长驻长安。

张铉淡淡笑了起来,“唐军是想退出太原吗?”

“现在大雪封锁了吕梁山和雀鼠谷,他们就是想撤退也办不到,不过是想表示个姿态罢了,要撤退也只能等到明年开春,只到了那时候,估计他们又有想法了。”

“既然如此,你就告诉封德彝,现在我们暂时不会攻打太原,等过了年再谈此事,如果那时候他还愿意谈,那我们就坐下来好好协商如何让唐军退出太原。”

“微臣明白了,这就去和封德彝协商此事。”

房玄龄刚要退下去,这时,张铉又想起一事,便叫住了他,“军师稍等!”

“殿下还有什么事吗?”

“军师知道苏相国上书告老退仕一事吗?”

“微臣听说了。”

张铉沉吟一下道:“苏相国毕竟已年过八旬,朕想让和裴阁老一样改任闲职,但不管他是退仕还是改任闲职,相位都空出来了,朕考虑让军师入相,军师可有意愿。”

房玄龄苦笑一声道:“微臣没有在地方郡县任过职,恐怕不能服众。”

“这个问题不大,那只是惯例,并不是律例规矩,没有当过太守直接出任相国的大臣多得是,萧何、陈平也没有听说出任过什么太守,军师不用太谦虚了。”

“这个让微臣考虑一下吧!”

张铉点点头,“三天后务必给我答复!”

“微臣明白!”房玄龄行了一礼,便退了下去。

张铉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这半年来他一直在考虑改组紫微阁相国,但一时没有机会,现在苏威主动提出告老退仕,机会便来了,在目前的七相中,张铉确实对几个相国不太满意,一个是礼部尚书陈棱,当初答应他为相主要是为了收复江都,但事实证明,陈棱当相国的能力不足,他还是更适合统兵,再一人便是兵部尚书李景,李景和苏威一样,年事已高,精力和体力都难以承受相国的重任,至于苏威,确实年纪太大,张铉也不忍再继续留任他。

就在这时,有侍卫在门口禀报,“陛下,苏相国求见!”

正好想到苏威,苏威就来了,张铉笑道:“快快请苏相国进来!”

张铉准备让房玄龄接替苏威入相,绝非是张铉对苏威不满,恰恰相反,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苏威能再做十年,作为相国,最重要是缩小并弥补君臣的分歧,就像一只夹子,将君臣紧紧联结在一起,使得君臣齐心合力,推动帝国的发展,在这一点苏威做得非常出色,善于妥协,却又能坚持原则,使张铉非常信赖他,也尊敬他。

不多时,苏威不慌不忙走进了御书房,他上前躬身行礼,“老臣参见陛下!”

“相国免礼平身,请坐!”

一名宫女在火盆旁替苏威铺上了软软的坐垫,苏威坐了下来,张铉也在他对面坐下,苏威苦笑一声,“居然和陛下平起平坐,老臣实在难以安坐。”

张铉微微一笑,“对朕的尊重放在心中就行了,大周帝国的君臣礼仪就交给朕的儿孙们慢慢去完善吧!”

“陛下说得对,心中的尊重比礼仪上的尊重更值得珍视。”

这时,两名宫女给他们上了茶,苏威喝了一口热茶笑道:“我听工部李尚书说,陛下今天一早去城外巡哨交通,已经出兵疏导官道,是打算在官道上铲雪吗?”

张铉笑着摇摇头,“官道铲雪的工程量太大,不现实,朕只是让军队把官道标识出来,便可以骑畜力在官道上行走了,比单纯依靠雪橇要方便很多。”

“我说不可能铲雪,但其他几个相国却坚持说要把主官道的雪铲掉,说工程量不大,动员一万民夫,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可以铲干净了。”

张铉笑了笑道:“可能是朕事先没有和紫微阁沟通这件事,其实把主官道上的雪铲掉不是不可以,京兆地区可以动用军队,但地方各郡恐怕需要动用大量民夫,朕不想为此事扰民。”

“陛下,这不是扰民的问题,恢复交通对所有人都有好处,谁过年不出去串串门,探探亲之类,只要京兆府带头动员全民参与铲雪,然后下发给各郡官府,相信大家都会积极动员起来,在雪灾面前,大家齐心合力抗击灾害,陛下,这可是凝聚民心的一次机会啊!

张铉点了点头,他今天只是临时起意,倒没有想这么深远,不过苏威说得有道理,这确实是凝聚民心的一次机会。

张铉便笑道:“这样吧!军队还是去标识出官道,但在主官道上铲雪的事情也要做,这件事就由紫微阁牵头,全民动员,百官都要参加,朕也要参加,然后下发各郡效仿,尽量在新年到来前将主官道的雪铲掉,但这不是强制,不记入官员考评,这点需要明确下来。”

苏威十分欣慰圣上的从善如流,并不固执己见,他赞许道:“陛下乃开明之君也!”

张铉呵呵一笑,“相国过奖了,还有别的事吗?”

“另外就是陛下有意开武举一事,微臣想提个建议。”

开武举是张铉的今年的科举创举,他是效仿杨广的天下英雄会,选拔天下英雄,主要是为军队输送人才,同时给众多中低级将领们一次机会,时间几乎就和科举同步,放在二月初举行。

“相国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直言!”

“陛下,武举时间最好比科举晚一点,据微臣所知,很多士子皆文武双全,如果当科举结束后,我们再给有意参加武举的士子一个机会,这样,或许能选出不少文武双全的儒将,陛下觉得呢?”

张铉连连点头,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他当场便采纳了,“这个方案很好,朕同意,烦请相国协调兵部和礼部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朕批准后就可以执行。”。

第396章 苏威心思第164章 山东首战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951章 紫微刺客第978章 太原战役(十九)第666章 接受和谈第330章 待价而沽第361章 声东击西第838章 收复会稽第73章 海中岩洞第857章 吕平之策第1141章 天阁议政(上)第212章 计取武城(二)第611章 大雅西来第34章 互不买帐第828章 奇袭均阳第565章 裴氏抉择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250章 封赏之议第113章 突袭敌营第1147章 天下大战(五)第340章 秘密拉拢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172章 天下大战(三十)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65章 勇救酋王第453章 夜扰难宁第111章 乌骨之城第1201章 夺嫡之始第100章 武勇郎将第303章 阿圆送信第1239章 血战长武(下)第16章 夜袭杨庄第1074章 逐利而为第1043章 力辩担保(下)第43章 青石之经第495章 瓦岗内讧(下)第688章 风起辽东第86章 都督郭绚第792章 争夺北岸第1172章 天下大战(三十)第204章 最终翻脸第1098章 计取武关第41章 皇后软语第732章 最后内讧第1026章 兵临城下第48章 太原留守第35章 小事变大第1007章 江陵陷落(上)第913章 给个交代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1190章 关中危机(二)第890章 滔天大祸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758章 思虑退路第271章 送礼风波第63章 初获突破第139章 洛阳谶语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832章 秘密地第267章 一石破浪第1234章 神通抉择第988章 太原战役(二十九)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686章 断绝水源第1149章 天下大战(七)第103章 艰苦训练第649章 众议立储第466章 传信裴矩第162章 途中遇警第969章 太原战役(十)第1083章 拼死突围(上)第724章 迎头痛击第667章 双喜临门第1176章 天下大战(三十四)第698章 奚人表态第987章 太原战役(二十八)第345章 节外生枝第1028章 夺取灵州第799章 一路追杀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1222章 偷袭河湟(下)第413章 反客为主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955章 交换条件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1096章 后路被断第1123章 于筠事件(上)第168章 离而间之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981章 太原战役(二十二)第138章 反戈一击第24章 慧眼识珠第747章 反戈一击第4章 初入洛阳第883章 资政议事第368章 火拼贼王(上)第1145章 天下大战(三)
第396章 苏威心思第164章 山东首战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951章 紫微刺客第978章 太原战役(十九)第666章 接受和谈第330章 待价而沽第361章 声东击西第838章 收复会稽第73章 海中岩洞第857章 吕平之策第1141章 天阁议政(上)第212章 计取武城(二)第611章 大雅西来第34章 互不买帐第828章 奇袭均阳第565章 裴氏抉择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250章 封赏之议第113章 突袭敌营第1147章 天下大战(五)第340章 秘密拉拢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172章 天下大战(三十)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65章 勇救酋王第453章 夜扰难宁第111章 乌骨之城第1201章 夺嫡之始第100章 武勇郎将第303章 阿圆送信第1239章 血战长武(下)第16章 夜袭杨庄第1074章 逐利而为第1043章 力辩担保(下)第43章 青石之经第495章 瓦岗内讧(下)第688章 风起辽东第86章 都督郭绚第792章 争夺北岸第1172章 天下大战(三十)第204章 最终翻脸第1098章 计取武关第41章 皇后软语第732章 最后内讧第1026章 兵临城下第48章 太原留守第35章 小事变大第1007章 江陵陷落(上)第913章 给个交代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1190章 关中危机(二)第890章 滔天大祸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758章 思虑退路第271章 送礼风波第63章 初获突破第139章 洛阳谶语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832章 秘密地第267章 一石破浪第1234章 神通抉择第988章 太原战役(二十九)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686章 断绝水源第1149章 天下大战(七)第103章 艰苦训练第649章 众议立储第466章 传信裴矩第162章 途中遇警第969章 太原战役(十)第1083章 拼死突围(上)第724章 迎头痛击第667章 双喜临门第1176章 天下大战(三十四)第698章 奚人表态第987章 太原战役(二十八)第345章 节外生枝第1028章 夺取灵州第799章 一路追杀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1222章 偷袭河湟(下)第413章 反客为主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955章 交换条件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1096章 后路被断第1123章 于筠事件(上)第168章 离而间之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981章 太原战役(二十二)第138章 反戈一击第24章 慧眼识珠第747章 反戈一击第4章 初入洛阳第883章 资政议事第368章 火拼贼王(上)第1145章 天下大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