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 分院

不管外间有多少风云动荡,四月间的洛阳,还算风平浪静。

洛阳这个地方,实际上历史底蕴要比长安还厚重几分,这里是商周旧地,华夏文明的起点,又是汉时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到了唐时,终于来到鼎盛时节,更有了神都之称。

和长安不同,它的地理位置确实占了些优势,南北交汇,东西并融,隋唐运河也都汇聚于此。

在经济文化上面,其他都城,恐怕都要逊色几分。

但话说回来了,这里因处天下之中,每逢战乱,这里便成了所谓的兵家必争之所在,给这座千年古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时至今日,唐时胜景,已不复闻,就更别提汉时遗迹了,多数都只剩下了些残垣断瓦,当然,更多的都湮灭在了历史洪流之中,不复得见了。

而如今,洛阳的人口,也只剩下了不到八万户,只是鼎盛时节的一个零头。

春暖花开,一行人马缓缓通过洛阳西城通正门,出了洛阳城。

靠近城门口,正是一座粥棚。

衣衫褴褛的人们,聚拢在粥棚左近,等待放粥,看见鲜衣怒马的一行人过来,都瑟缩的躲到路边。

饥民正在增多,这只不过是河洛大地的一个缩影而已。

冬天过去了,河洛百姓正面临着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赵石面无表情的左右瞧着,看着这些扶老携欧,嗷嗷待哺的百姓。并没有让他生出什么恻隐之心。

战乱之后。本来就是如此。他见的多了,早已视为平常。

和河中河东,在金人治下碾转哀嚎不知多少年的汉家百姓相比,河洛地界的人们显然过的太过舒服了。。。。。。。。

经此一乱,对于大秦的统治而言,未尝不是好事。

大乱之后,人心思安,没谁天生就是贱骨头。想着法儿跟自己过不去。

但在随在赵石身旁的鲍勇看来,河洛百姓就是一群贱骨头。

秦军入河洛,已经差不多十个年头了,不说当初秋毫无犯,就说之后,对河洛百姓也是宽容非常。

但到得头来,河洛百姓却在秦军背后狠狠插了一刀,如今却还要靠着大秦的救济过活,不是贱骨头又是什么?

要说赵石这里只是无动于衷的话,鲍勇这里。对河洛饥民,就可谓是不待见的很了。

不过鲍勇撇了赵石一眼。还是觉得有点不安,因为他知道,这个春天对于河洛上下来说,意味着什么。

今年,河洛这里的人们,都会过的很艰难。

朝廷再怎么大度,也不会一如既往的,倾尽全力,救济河洛饥民,难道等他们吃饱了喝足了,然后再次掀了桌子不成?

不过,身为军中将领,对此事鲍勇也不甚上心,他现在纠结的事情,也多了去了。

首先,在为晋国公接风洗尘的宴席之上,晋国公当众称赞于他,让他懵懂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太突然了,他这个职位,和晋国公相差了足足十万八千里,根本没想到,不但能见到晋国公本人,还能得此殊荣。。。。。。。

若他在河中河东任职,能得大将军亲口褒奖,以后青云直上,自然不在话下。

但。。。。。。。。这里是河洛,他算不上张大将军心腹,却也属魏怀德魏建军一系,之所以偃师一战过后,还能安然无恙,靠的就是魏怀德在大将军面前美言。

大将军赵石确实是一棵参天大树不假,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靠上去的。

纠结之处也就在这里,得了赵大将军赏识,对他来说,其中利弊,真的很难说。

最让他担心的是,大将军赵石初入河洛,打的什么主意大家都不太明白,若是想着插手河洛军务,拉拢人心,才对他赞赏有加的话,那么,将来他鲍勇在河洛的日子可就不知该怎么过下去了。

一旦惹恼了张大将军。。。。。。。。军中的权力斗争,可从来不讲究和风细雨,于无声处听惊雷,像他这样一个品级,只需要在打仗的时候寻个由头,掉脑袋的过程将分外干脆。

更让他担心的是,之后,大将军张培贤亲自传令,让他随从于晋国公身边,名为护卫,实为向导。

夹在两位大将军中间,他真的是心惊肉跳。

他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有些过于凶险了。

随在大将军赵石身边,可能晋国公会视他为眼线,如果他不能把赵大将军一言一行报回去,那么,张大将军也会视他为叛徒。

他到现在其实也不太明白,怎么突然间,自己就落到了如此地步。

但在那两双高高在上的目光的注视下,他真的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小心翼翼的陪着晋国公来来去去。

今天,晋国公好像兴致不错,想要去看看位于洛阳城西的国武监分院。

洛阳国武监分院。。。。。。鲍勇一想就头疼,一把大火,将那里烧了个七七八八,他现在还兼着国武监重建的监工之职。

如果说长安国武监是晋国公的脸面的话,那么洛阳国武监,对于大将军张培贤而言,意味上也差不多。

如今晋国公的脸面保存的很好,张大将军的脸面则被弄的乱七八糟。

而晋国公想要去那里瞧瞧,这不是明摆着打张大将军的脸吗?

这事他直接报了上去,没听到回信,只能心怀忐忑的领着晋国公往洛阳城西而来。

实际上,他这番担心有些多余。

像赵石和张培贤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不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会彻底撕开脸皮。

现在就是这般,自从两人初见相谈至今,他们再未单独见面深谈。

赵石知道,这是张培贤还有所迟疑。。。。。。。对于张培贤如此左右旁顾,拖延不决,让赵石越来越是厌烦。

就像现在,这就是张培贤抛过来的一个难题,赵石不知道,张培贤是想让他帮助洛阳国武监重建,还是在朝廷上,为此事美言几句,给张大将军弄块遮羞布出来。

但张大将军将此事摆了出来,赵石还是耐住性子,接了下来。

不过这种感觉实在不怎么舒服,赵石在给张培贤回话的时候,也透露出了不满。

实际上,张培贤也属于老来糊涂,在这样一件事上,引起赵石极大的不满,这几乎是没有必要的,而在之后很多事情上,他再也没得到过赵石的支持,可谓是得不偿失。

但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尊严所在,还是为了试探,甚至是为了给自己留出更多的考量时间,张培贤就这么做了。

两位大将军的明争暗斗,外人无从知晓,鲍勇这样的品级,更是半点也感觉不出来,只能自己瞎琢磨。

很快,洛阳国武监分院的石碑,就出现在众人视线之内。

对于洛阳国武监分院,赵石并非一无所知,相反,他一直时不时的能听到关于洛阳国武监分院的消息,对这里比很多人都要熟悉。

在赵石看来,洛阳国武监分院,更像是一间书院,只不过挂了个国武监的名头而已。

这里招收的生员,大多来自秦军将领的子侄,当然,张大将军为了安抚河洛大族,将河洛大族子弟,也都弄了进来,这也是去年时,洛阳国武监分院内乱的主因。

一片好心,被当做了驴肝肺,张培贤的脸都快被打肿了,不过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葩事情。

赵石差不多能够理解张培贤的难堪,但理解是一回事,收拾烂摊子又是一回事。

张培贤好名,建立洛阳国武监分院的初衷,其实就不太对头。

而之后所收生员的来历,也看不到多少亮眼的地方。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洛阳国武监分院,只是作为大将军张培贤的脸面存在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很多年轻人在这里习文练武,但从这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只能说是一群会耍刀弄枪的读书人罢了。

当初长安国武监来了一些人,建起了洛阳国武监分院,但说实话,这里却带着浓厚的国子监的色彩,张大将军借此,算是在国子监文人中,搏了个好名声。

当然,洛阳国武监分院在河洛还是享有盛名的,毕竟,这里有一位大将军做山长,在这一点上,和长安国武监很像,许多人送子侄入监,图的恐怕也就是一个大将军门生的虚名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不管洛阳国武监分院办成什么德性,当初却还有着赵石的影子在里面,只不过,这次他没有亲力亲为而已。

洛阳国武监分院的出现,在赵石看来,是为日后做准备,也只有同为大将军的张培贤,有这个动机,也有着权势,将洛阳国武监分院办起来。

事实证明,差强人意,不过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赵石自己办的国武监,别看红红火火,但终归也有着不少巧合在里面,如果没有猛虎武胜军的出现,长安国武监,也不定能比洛阳国武监强到哪里去。

其实不用张培贤开口,赵石也不会让洛阳国武监的牌子就此倒下去。。。。。。。。(未完待续。。)

第161章 破寨第572章 进退第708章 战略(一)第1539章 豪杰第996章 战意第1160章 主从第9章 十八第970章 收获第123章 顽劣(三)第672章 勘议第901章 猛虎第1510章 较量第244章 国议(一)第1326章 消息(二)第465章 突然第1152章 拜会(二)第46章 跋扈第1219章 攻守第1259章 韦州(五)第477章 大战(三)第765章 入瓮(三)第690章 新鲜(四)第1240章 西凉(四)第943章 刺客(三)第1260章 韦州(六)第525章 任命第1373章 吐蕃第1155章 拜会(五)第647章 用心第1220章 诈城第1360章 圣心第78章 操练第460章 原委第1461章 怪事第1071章 夺旗(二)第1446章 文楼(六)第530章 艰途(六)第146章 出行(五)第14章 血战(一)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592章 自污(二)第1192章 忙碌第405章 论人第52章 春光第82章 突破第1002章 战场第1337章 邀约第80章 收徒第151章 杀人第159章 变生第833章 平静第1551章 大军第1232章 匪类第二百九十二章第601章 来人(二)第1407章 夜宴(三)第1345章 肺腑第637章 国武(一)第6章 猎熊第206章 严苛(八)第49章 定军(二)第142章 出行(一)第478章 围城第1402章 商队(三)第259章 女真第1517章 简字第231章 父子第1354章 开端第304章 为将第986章 清除第1404章 请命第404章 奖惩(九)第778章 道途第1511章 婚姻第1274章 白昼第1281章 天狼(二)第514章 云涌(十四)第1434章 纵谈第324章 大战(二)第856章 中书(四)第1406章 目的第1302章 沈鹤(二)第1450章 评说第1386章 蜀僧第715章 开端(四)第197章 孤僻第626章 任命第1092章 终结(五)第1399章 烽烟第1250章 陆相第220章 校场第926章 部众(二)第1307章 闹剧第1419章 书信第1029章 交战(二)第156章 祝寿(六)第1033章 相争第177章 寿筵(四)第1332章 对议第460章 原委
第161章 破寨第572章 进退第708章 战略(一)第1539章 豪杰第996章 战意第1160章 主从第9章 十八第970章 收获第123章 顽劣(三)第672章 勘议第901章 猛虎第1510章 较量第244章 国议(一)第1326章 消息(二)第465章 突然第1152章 拜会(二)第46章 跋扈第1219章 攻守第1259章 韦州(五)第477章 大战(三)第765章 入瓮(三)第690章 新鲜(四)第1240章 西凉(四)第943章 刺客(三)第1260章 韦州(六)第525章 任命第1373章 吐蕃第1155章 拜会(五)第647章 用心第1220章 诈城第1360章 圣心第78章 操练第460章 原委第1461章 怪事第1071章 夺旗(二)第1446章 文楼(六)第530章 艰途(六)第146章 出行(五)第14章 血战(一)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592章 自污(二)第1192章 忙碌第405章 论人第52章 春光第82章 突破第1002章 战场第1337章 邀约第80章 收徒第151章 杀人第159章 变生第833章 平静第1551章 大军第1232章 匪类第二百九十二章第601章 来人(二)第1407章 夜宴(三)第1345章 肺腑第637章 国武(一)第6章 猎熊第206章 严苛(八)第49章 定军(二)第142章 出行(一)第478章 围城第1402章 商队(三)第259章 女真第1517章 简字第231章 父子第1354章 开端第304章 为将第986章 清除第1404章 请命第404章 奖惩(九)第778章 道途第1511章 婚姻第1274章 白昼第1281章 天狼(二)第514章 云涌(十四)第1434章 纵谈第324章 大战(二)第856章 中书(四)第1406章 目的第1302章 沈鹤(二)第1450章 评说第1386章 蜀僧第715章 开端(四)第197章 孤僻第626章 任命第1092章 终结(五)第1399章 烽烟第1250章 陆相第220章 校场第926章 部众(二)第1307章 闹剧第1419章 书信第1029章 交战(二)第156章 祝寿(六)第1033章 相争第177章 寿筵(四)第1332章 对议第460章 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