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8章 突兀

“诸位卿家觉得晋国公之议如何?若有异议,不妨直言。”

皇帝陛下语气中带着鼓励,好像他对赵石所言,并不算满意的样子,但在座之人,没一个是心里不够数的。

这会开口反驳,也许会得些好处,但。。。。。。于事无补。

看来啊,之后还是商量一下,粮草该怎么调拨,又改调多少兵马吧。。。。。。

只是周仿抿了抿嘴唇,他知道,这会儿他必须开口,不然的话,皇帝陛下不会满意,旁边的臣僚,也会看他的笑话。

总归,还是他中书之首的位置并不稳固的原因罢了。

若是老师坐在这里,就算不开口说话,其他人也只会以为,老师已然心有成竹,甚至于,私下里跟枢密院商量过此事了。

资历还是不足啊。。。。。。。。。。

周仿心中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国公之言,不无道理,但。。。。。西辽地处偏远,这粮草和兵员极难调拨,再者,以国公之意,就算平定西辽,可还有花勒子模,花勒子模之后,又有西域诸国,如此兵事绵延,不知何时可了?”

软中带硬,旁边两位参知政事都暗自点头,就算要打,也要定出个界限来,不然的话,只晋国公一言,便可轻定军国大事,长此以往,何人又能制之?

不用赵石开口,兵部尚书成峦已经沉声道:“西辽虽远,然不如西夏多矣,回鹘早有叛心,草原诸部近在咫尺,榆林也有精兵数万,花勒子模又与西辽不合,如此四面受敌,破西辽易也。”

“只是。。。。。。。平定西辽之后,若再进兵西域,怕是。。。。。。。力有不逮。”

周仿一下就松了一口气。中书这边乱着呢,枢密院现在看来也非是一条心,这样一来,他所受到的压力。就减轻了许多。

他微微瞟了成峦一眼,心说,到底是朝中重臣,即便为人门下,也还有着操守。

赵石这会儿其实也轻松不少。若都唯唯诺诺,他也不会太好受。

在朝中呆的久了,就能感觉的到,被人群起攻讦不一定是坏事儿,而一言九鼎的滋味儿,也没想象中那么美妙,有来有往,才是为臣之道。

等成峦说完,他这里便道:“成大人说的极是,契丹人灭了也就灭了。花勒子模那边儿,咱们也是一无所知,更没有东进之意,如今,只要让西域诸国知我大秦之名,不敢轻辱便罢,不需多树敌手,缓缓图之可也。”

一时间,众人皆是纷纷颔首,表示赞同。

大都心道。如此甚好,看来晋国公在这事上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并无它意才对。

皇帝陛下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此事交中书与枢密共议之。朕以为呢,回鹘既有归附之心,不如遣一使节往回鹘汗国,先议称臣之事,或可以此为口实,与辽人开战。众卿以为如何?”

那还有什么话说,众人纷纷道:“陛下英明。。。。。。。”

赵石一听,被恶心了够呛,这显然是他的建言,这小子脸皮是越来越厚实了。

好在,皇帝陛下还没有得意忘形。

这时笑眯眯的又来了一句,“国公以为,何时开战为佳?”

赵石摸了摸下巴,面无表情道:“明年秋末,应该就能准备的差不多了,草原上也正是秋高马肥,草原胡骑战力最强的时候,让回鹘人出兵辽人侧后,可令木华黎率草原诸部兵马汇合榆林王览部由东向西推进,逼迫辽人决战,用半个冬天的时间,应该就能破敌而还了。”

“如果不能,后年春天,继续攻之,务必不使辽人有喘息之机。”

皇帝陛下轻轻一拍桌案,“好,朕准了。。。。。。”

众人一看,得,果然是早商量好了。

要是他们知道有双簧这个曲目,定然会第一个出现在他们脑海之中。

剩下的给中书和枢密院留下的,尽都是苦差了。

一个就是向回鹘汗国派出使者,一个就是粮草和兵员诸事,没一个好办的,尤其是,办好了是份内之事,办不好,结果就不好说了,这不是苦差又是什么?

定计这样的功劳,是不用想了。

张承和种燧都有些不安,像这样的事情,他们两个枢密副使竟然一无所知,这在之前可是不敢想象的。

可见,枢密使之争,让他们受到的影响已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今天西辽的事情,只能说是一道开胃菜。

接下来,皇帝陛下又道:“今远人来投者渐多,当年,设下理藩院,多为权宜之计,而今看来,也不见多少成效,所以,朕欲重立鸿胪寺,以结中外之好,可也?”

鸿胪寺这个名字,立马在众人心中转了一圈。

没有谁不知道鸿胪寺是怎样一个衙门,唯一让他们有些疑惑的是,这样的事儿,应该交给中书议决才对。

而今却在这里首先提了出来,这是不是说,陛下对中书有所不满,或者也可以说,此乃中书势弱的开始?

这回,武人们悠闲了,鸿胪寺这样一个衙门,必然不会落在枢密院或者兵部辖下,那是文臣们的事情。

当然,兵部或者可以插上一脚,枢密院却绝无可能。

他们其实就像关在笼子里的两种动物,食物够的时候,他们懒的相互撕咬,只有主人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在食物充足的时候,一个用嘴,一个用爪,相互争斗一番。

当然,如果食物短缺,或者有抢夺食物的机会,他们都不会介意,拿出真本事来,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当然,激烈的程度,还要视食物的等级而定。

而像鸿胪寺这样的专属食物,另一边定然没有什么兴趣,不过。若是能占据个有利的位置,他们也不介意上去咬一口。

像现在,位置就很有利,只看对方护的死不死了。

不过。显然文臣们玩这个更加娴熟一些,不会给他们太多的机会。

“陛下是说,改理藩院为鸿胪寺?”

这是一句废话,但也正是这样的废话,才能探明皇帝陛下的心意。

不知道陛下心意如何。做什么事都是事倍功半,一旦知道了,才能改为事半功倍。

皇帝陛下颔首道:“吐蕃,草原诸部,以及回鹘人,皆都想方设法,派遣使节入朝,而我大秦,却还未有属衙,主理此事。更无人出访外邦,使外邦之人,同沐圣恩,何也?”

“礼部,理藩院,皆有不足也,不如仿照古例,以理藩院为基,重启鸿胪寺,专理此事。”

这么一说。前因后果也就明晰了许多。

想想也是,至今大秦还没有正式出使异邦的先例,像往草原传旨,或是晋国公去吐蕃等等。其实都不能算是出使。

因为出使异国,必带国书,节杖,使旗等物,没有这些,平常两国往来。也就算不得出使异邦了。

而且,正像成武皇帝所言,无论是礼部,还是理藩院,对于出使之事,多有准备不足之虞。

而大秦最近一次正式出使,其实还要追朔到景兴年间,与后周议和,设立边市的时候。

也就是说,大秦并非没有向外国派出使节的经验,只不过经验殊少而已。

正因如此,大秦后来设立理藩院,也只不过是接待外国使臣,派出使者的时候,也多数是经中书议决,再由礼部准备,是从上到下的一个程序。

其实这样一来,便有些不妥,之前还成,因为涉于外事者不多,但现在便显出了不足之处。

外国使节纷纷来朝,大秦必然也会接二连三的派出使者回访,或者主动派出使节进行交往。

如此这般,若还按旧制,却是增加了中书的负担,和朝廷规制也有相违之处。

因为朝廷处事,因为由下而达,由上而决,若一应事宜,皆由中书处置,中书那几个人哪里忙的过来?

皇帝陛下之意,合情合理。

周仿遂道:“陛下明见,是臣等疏忽了。。。。。。”

没等他说完,皇帝陛下微微一笑,道:“非你等之错,如今国事渐趋繁重,看来啊,这中书之制,也得改改了,爱卿乃中书群臣之首,朕所倚重之人,回去之后好好想想,怎么改,才能让我大秦政令通达于四方。”

得,这一棒子突如其来,周仿立马懵了一下。

皇帝陛下状似随意的道了这么一句,立马转开,“鸿胪寺之事,要紧着来办,出使回鹘之事,就交给鸿胪寺,争取在十月之前成行,至于出使人选,朕已有属意之人,不需中书再议了。”

这一下挨的不轻,周仿略有恍惚,旁边的两位也有些不安。

今日乾元殿议事,总让人感觉有些怪异,整个都好像在皇帝陛下控制当中,但他们就是不知道,皇帝陛下心意若何,又指向于哪里。

其实,完全是一种失控的感觉。

几位武臣瞅着,难免心里都有点幸灾乐祸。

不过,他们也没高兴多久,转过头来,皇帝陛下便正容道:“既要用兵,枢密使之职不可久缺。。。。。。。。”

听到这个,赵石扬了扬眉头,这就要定下来了?好像有点不合适啊,总感觉太过轻率了些。

他眼角瞄着皇帝陛下,心想,不会又让老子来提议吧?若这么不厚道,咱可也不客气了。

张承几个,却都不由自主的正了正身子,目光凝聚,气氛立马紧张了起来。

这回却是轮到对面的文臣来看热闹了,当然,中书其实一直有左右枢密使之职的权力,只是到了如今,这种权力正在急剧消退而已。

“拟旨。”

“张承忠君体国,深有谋略,今晋枢密使,赏金鱼袋。。。。。。。。。”

当殿拟旨,一言而决,没给其他人任何反驳的机会。

沈鹤下笔如飞,文不加点,很快便拟就圣旨,然后。。。。。。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旨意下到哪里?

是送到张承府上呢,还是下到枢密院?或者传给中书?

不是他没见识,而是这事确实有点出奇。

还好,皇帝陛下接着便道:“明日早朝,将旨意宣示众臣。”

这边张承按捺着心中激动,站起身跪倒在地,等到皇帝陛下话音一落,立即叩首道:“谢主隆恩。”

种燧心下失望,脸上也直接带了出来,不是他城府不够深,而是这事发生的太突然,让他措手不及。

他不由自主的望向赵石,赵石蹙着眉头,微微摇了摇头。

即便种燧脑中纷乱,还是明白了赵石的意思,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心情平静下来。。。。。。。

成峦到是安静的多,他的希望不大,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失望。

皇帝陛下看着众人多少有点茫然和狐疑的样子,心情大好,威权带来的快感,也强烈了许多。

“爱卿平身,以后还要多赖爱卿之力,望爱卿勉之。”

张承再次谢恩,才又重新归座。

不过屁股还没坐稳,皇帝陛下便道:“朕拟设四位枢密副使,各司其职,并以为常例,几位爱卿回去,好好想想,可各荐贤良,容后议之,张爱卿。。。。。。。”

张承这里是彻底懵了,如果说周仿刚才冷不丁挨了一棒子的话,他就是挨了一铁锤,还是吃了甜枣之后,挨的这一下。

“臣。。。。。。。臣在。。。。。”

“回去之后,你与其他两位爱卿好好商量一下,尽快拿出个章程来,不得拖延。”

张承应承一声,张了张嘴,最终却还是选择了一言不发。

“晋国公。”

赵石这里也有点目瞪口呆,这是演的哪出?

四位枢密副使,还是常设,再加上那几位参知军事,在人数上和中书也差不多了吧?

不过,到底算是旁观者清,稍微想了想,赵石就琢磨出了点味道。

之后怕是中书那边也要有一番变动了,同门下平章事一家独大的情形,在中书可能不会再出现了。

如此突兀的几个决定,让这殿中臣等都感到措手不及,这也同样显示着,皇权大盛的时代,终于到来了。(未完待续。)

第401章 奖惩(六)第142章 出行(一)第1522章 长亭(四)第1004章 所见第442章 楼台第347章 许诺(二)第1356章 大将第754章 离间第408章 奖惩(十二)第1262章 韦州(八)第472章 内衙第850章 闹剧第1444章 文楼(五)第895章 路途第1032章 交战(五)第1538章 交易第1221章 夺门第1478章 突兀第26章 突袭第154章 开场第1550章 享受第1105章 商人(八)第797章 见驾(三)第1021章 游说第471章 激斗第1060章 杀人第896章 悄临第1487章 商量第1513章 请假第1419章 书信第147章 出行(六)第10章 十八(二)第921章 死战(四)第224章 马匪第504章 云涌(四)第610章 出城(一)第1133章 压服第544章 父子第25章 黑夜第730章 大防第478章 围城第257章 变起(三)第1390章 河洛第190章 相交第1336章 努力第641章 武学(五)第1509章 论赏第156章 祝寿(六)第136章 密议(二)第800章 颁赏第367章 决定第609章 书课第1301章 沈鹤第1412章 迁徙(二)第1314章 君臣(六)第1249章 西凉(十四)第1246章 西凉(十)第333章 山匪(三)第793章 家人第1217章 左厢第822章 天妖(四)第1188章 气恼第919章 死战(二)第488章 老道第637章 国武(一)第757章 献计第1118章 盟约(十三)第806章 书房第159章 变生第848章 巾帼第808章 打动第267章 猛将第975章 王子第1222章 残暴第479章 围城(二)第115章 迁陵第835章 京军第87章 清明第1471章 盛会第557章 寨子第165章 心思第540章 宫城第1359章 缩编第1492章 过往第1430章 巡狩第1537章 女人豪三百零一章溃敌二第1358章 私话第1265章 韦州(十一)第646章 冬日第1023章 决定第588章 君言第1370章 旅程第405章 奖惩(十)第154章 开场第317章 少君第261章 府中(一)第337章 遇敌(二)第786章 议和(八)第722章 相邀
第401章 奖惩(六)第142章 出行(一)第1522章 长亭(四)第1004章 所见第442章 楼台第347章 许诺(二)第1356章 大将第754章 离间第408章 奖惩(十二)第1262章 韦州(八)第472章 内衙第850章 闹剧第1444章 文楼(五)第895章 路途第1032章 交战(五)第1538章 交易第1221章 夺门第1478章 突兀第26章 突袭第154章 开场第1550章 享受第1105章 商人(八)第797章 见驾(三)第1021章 游说第471章 激斗第1060章 杀人第896章 悄临第1487章 商量第1513章 请假第1419章 书信第147章 出行(六)第10章 十八(二)第921章 死战(四)第224章 马匪第504章 云涌(四)第610章 出城(一)第1133章 压服第544章 父子第25章 黑夜第730章 大防第478章 围城第257章 变起(三)第1390章 河洛第190章 相交第1336章 努力第641章 武学(五)第1509章 论赏第156章 祝寿(六)第136章 密议(二)第800章 颁赏第367章 决定第609章 书课第1301章 沈鹤第1412章 迁徙(二)第1314章 君臣(六)第1249章 西凉(十四)第1246章 西凉(十)第333章 山匪(三)第793章 家人第1217章 左厢第822章 天妖(四)第1188章 气恼第919章 死战(二)第488章 老道第637章 国武(一)第757章 献计第1118章 盟约(十三)第806章 书房第159章 变生第848章 巾帼第808章 打动第267章 猛将第975章 王子第1222章 残暴第479章 围城(二)第115章 迁陵第835章 京军第87章 清明第1471章 盛会第557章 寨子第165章 心思第540章 宫城第1359章 缩编第1492章 过往第1430章 巡狩第1537章 女人豪三百零一章溃敌二第1358章 私话第1265章 韦州(十一)第646章 冬日第1023章 决定第588章 君言第1370章 旅程第405章 奖惩(十)第154章 开场第317章 少君第261章 府中(一)第337章 遇敌(二)第786章 议和(八)第722章 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