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国武(四)

“大人,您看此事到底该如何应对,还得尽快拿出个章程来才行。。。。。。”

李敢当与武文成两人离了羽林中郎将衙门,并骑而行,良久,武文成才深有忧虑的开口问道。

李敢当此时也是紧锁双眉,满腹的心事,闻言,眉头皱的更深,让脸上的沟壑显得更加深邃了几分,武文成见了,心里也是暗叹,指挥使大人到底是老了啊,再一想到之前那位意气风发,旁若无人,侃侃而谈的少年大将军,难免又生出几分一代新人换旧人的唏嘘出来。

半晌过后,才听李敢当反问了一句,“你怎么看。。。。。”

武文成随即摇头苦笑了一声,“咱这里也瞧不准。。。。。。。不过以卑职观之,无非有人耐不得寂寞罢了。。。。。。。。想中郎将大人领兵军前,一言九鼎,回到。。。。。。。。回到京师,却。。。。。。。却是这般,哪里甘心得了?”

“你是说,他想借机成事?”

“卑职也是乱猜的,就觉着吧,咱们都是领兵之人,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外边大权在握久了,若忽然手底下没兵没将,哪里受得了?那。。。。。。什么国武监就算再改,又能做出什么大事来?还不是想借着这个由头。。。。。。。不过卑职以为,咱们雄武军断不能就这么任人揉捏,就拿这些年来说吧,京师出了多少变故?咱们雄武军上下谁不明白,若非大人您。。。。。。。也还不是如羽林军左右卫那般,弄得面目全非?

大人早也不是曾经说过?在京师这地界为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就成了,卑职是深以为然的,咱不瞅着左卫眼红,也断不能落到屯卫那般落魄了去,您说是不是?”

他是李敢当一手提拔起来的,说话也就少了几分顾忌,李敢当却是若有所思的摇了摇头,“若事事皆如此简单明了,却要多省心?不过,他就算有这个心思,也不会将事情做绝,这个到是可以放心的。。。。。”

武文成点了点头,李敢当话里的意思他明白,“大人说的是,不过咱们还是得小心为上,那位的手段咱又不是没尝过,刘忠国那小子带人随他入蜀,过后怎么样?不声不响的就将人赶回来,兵却全给留下了。。。。。。。现如今,羽林左右卫几乎就在人家手里掌着,若一起挤兑咱们雄武军,恐怕。。。。。。。。”

“这样。。。。。”李敢当紧抿着嘴唇,“今日之事,据实报于兵部,文书由你来做,瞧瞧兵部的意思再说,国武监的事不急,先放一放,还有,这些时日军中颇有懈怠,回去之后,招集众将,练兵一月,无故不到者,军法处置,对了,今日之事。。。。。。跟众将也说说,听听他们怎么讲。”

武文成知道指挥使大人的习惯,这几乎就是军令了,在马上立即低头抱拳,连连称是,最终才问了一句,“那大人您。。。。。。”

李敢当淡淡道:“本官偶感风寒,要在家中休养几日。”

武文成呲了呲牙,这招数都用出来了,看来指挥使大人也是个没奈何。。。。。。。。

。。。。。。。。。。。。。。。。。。。。

与此同时,羽林中郎将衙门中另有一番深谈却在继续,不过时间不长,王虎,何青原两位指挥使大人也便先后辞了出来。

王虎脸上多了几分喜色,出来衙门,便急匆匆的招呼护卫骑马走了,而何青原何大人走的时候神色间却有些阴晴不定,在门口处顺便叫上被吓的手足无措的副手,径自离去。

未几,兵部呈文枢密院,言道恩科在即,国务日冗,鉴长安街市屡有不靖,请以羽林右卫及左右屯卫助长安令尹衙门镇之。

雄武军素为京军精锐,忠心耿耿,向镇外城,及各处城门要道,今调其部与羽林左卫一同宿卫宫禁,及各处官衙值守事。

这就是要调整京军驻防了,没有枢密院的签押以及皇帝陛下用印,此事是成不了的,不过也没有多奇怪,隔上两三年,必定有这么一次调防,只是这次隔的时间久些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这一次味道还是有所不同,雄武军和羽林左右卫向来是一内一外,由你来宿卫宫禁,另外的便会驻守外城,这几乎已成了一个惯例。

如今却是将羽林左右卫拆了开来,而且是用最精锐的羽林左卫以及雄武军来卫护皇城,积弱已久的右卫以及左右屯卫来驻守外城,还掌了些民事,这么一来,相互掣肘的味道也就浓了起来。

京军数部人马,从大秦开国到现在,闹出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变故,几乎每次皇位传承,每一场权力博弈,都有京军的影子在里面,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京军权责极重,又不可或缺,权力更迭之时,自然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这根本不是由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

若是在几年之前,这样的调拨一定能惹出轩然大*出来,但现在嘛,陛下英明神武,朝政平稳,众臣渐渐归心,所以在此时,这样的调防也就算不得什么大事了,无非就是羽林军中内部的些许争竞而已。

时光匆匆,景兴四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太多,,羽林军的调防就好像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转眼间就被人忘了个一干二净。

接下来,先是祭天大典,若是往常,此等大典不过是祈求上天护佑,使大秦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而已,但景兴四年的祭天大典对于大秦的意义可并不止这些,这是一次功绩的展示,更昭示着新气象的开端,野心勃勃的帝王,借此良机,告知朝堂上下,甚或是黎民百姓,他的志向并非只蜀中一地,他的目光将更长远,也将更加广阔。

权力,野心,志向,功绩,等等糅合在一起,成就了景兴四年这一场浩大的盛典。

祭天大典过后,又是秋后的开科论才大典,各地举子群聚长安,使这座古城终于恢复了些许盛唐时节的繁华盛景,不过稍微令朝廷遗憾的是,蜀中虽平,但远远未到万民归心的地步,蜀中士子来长安赶考的寥寥无几,使景帝登基以来,第一次科考白璧微瑕,显出了那么一点遗憾。

不过不管怎么说,接连两场盛事,不但将景帝的威望推上了自登基以来的巅峰,更使得民心士气都有了显著的不同。。。。。。。。。

就在这些朝廷大事的遮掩之下,已经改为国武监的武学,悄无声息间,各种筹措事宜也慢慢接近了尾声。

到得八月间,朝廷开科取士之时,承恩湖畔已然开始按照赵石已经静心预备很久,又由工部派来的匠人陆续补充而成的建筑规划,大兴土木了。

事情很是顺利,工部官员到是很好打交道,派出的人手也颇有能力,其中还有两个员外郎就常驻在了承恩湖畔,让赵石也很有好感的是,工部无论官吏还是匠人,都很务实,和其他各部官吏相比,少了许多虚华。

当然,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工部为六部之末,实权少的可怜,多数都是跑腿的差事,想要虚华也虚华不起来不是?

事情虽然顺利,工部的人干起活来也很得力,但让赵石有些纠结的是,工期却是出人意料的有些漫长了,当他最终问起工期的时候,两个主事的员外郎几乎异口同声,至少需要三年,还是在人手充裕,天气许可的情形之下,若是有了意外,耽搁了工期,时日还要长的多。

尤其让两人有些抱怨的是,武学本来建的已经有了些模样,但此时却要大部拆除,着实要费许多功夫的。

三年?别说三年,两年赵石都觉得长了,不是他心急,他费了多少的心思才略略完善了此事,又费了多少唇舌来说服皇帝陛下?之后人事上的事情又下足了功夫,这几个月来,真真是殚精竭虑,将能用的人都用了,将能使的手段都使出来了,为此,甚至连当初欲要握住京军兵权的打算都抛在了一边,尤其是在羽林左卫的人事调配上面,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不然的话,就算如今他已不是羽林左卫都指挥使,但要想架空了王虎,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罢了。

左卫是他起家的班底,就算杜山虎等人不在了,但左卫上下将校,哪个不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如果他不松手,就算换上多少任指挥使,左卫依旧还是他赵石的左卫,谁也别想在那里兴风作浪。

但就为了这国武监,他已答应了王虎,左卫诸事,轻易他不会再行过问,更对王虎讲,之后在左卫推荐入国武监的人选上,王虎可以自行定夺,这也就意味着,之后入国武监的,肯定多数都是他赵石的旧部,结果也就不用说了,所生职缺,王虎自然会以心腹之人补之,换句话说,左卫的兵权,他几乎放手了一多半儿,这为的是哪般?还不是为了让国武监可以尽快成型?

而且,更深更远的一步棋却在左右屯卫上面,这个先且不提。。。。。。。

但做了这许多准备,却要等三年?三年之后,谁他娘的知道会是如何一个情形?其他的不说,皇帝那里等不等得起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自然不成,赵石打算强行缩短工期,但两个员外郎都是连连摇头,表示,人手就算再多,工匠也是有限,一些精细活计马虎不得半点,就拿规划之中最宏伟的那座四层讲武堂来说,其中就算是一根楔子松了,过不了个三五年,那可是要出大事情的,一旦楼塌了,砸不砸死人,他们也都是要掉脑袋的,事关身家性命,马虎了怎么成?

两个员外郎的辩解有力且很专业,听的赵石有些头昏脑胀,所谓术业有专攻,对这个他还真没多少发言权。

他这人虽然一直保持着军人式的蛮横,但他最大的好处就是,从来不会听不得旁人说话,只要他觉着有理,一般情形之下,很有些不强人所难的自觉,相反,若是他觉着你是敷衍塞责,那就两说着了,很唯心,但自信而又有权力的人,多数都是如此,性格上的缺点在保证了他们的强势外,也能使他们所做的尽量保持正确。

闲话少说,考虑到自己规划中最重要的建筑恐怕有坍塌的危险,赵石也不得不让步了,只略微一想,解决的方案也很简单,立即将工程分为了几期。

三处校场,一处营房,两处园林,还有一处阔大的饭堂必须在一年间建成,之后,还有数片宅子,其中有连在一处供生员选择居所,和营房不同的是,这里是第二年生员可以选择居住的所在,有的独门独院,有的如同客栈,还有的临湖而建,不但风景绝佳,却还要显示出一定的奢华来,层次分明,一如大学生宿舍和研究生宿舍的区别,这却是赵石最擅长的,划分等级,让上者知荣,下者知耻,如此才能用最直观的方式催人奋进,这些却要在两年之内必须完工。

而其中最耗时日的几处建筑群体,赵石却是放宽了限制,可在三四年间陆续建成。

其实,按照赵石所想,这几年间,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说国武监的围墙,他要圈出一处大大的地方来,连承恩湖他都不想放过,如果可能,他甚至想将西山行宫都弄过来,那可是皇帝住的地方,什么都有,相当于一座小城市,就算不能住人,也是训练巷战的最佳所在,可以想见的,他心目中的国武监,到底是怎么样一番浩大的工程了。

其实按照他的设想,几年功夫,也不过是将国武监的基础打牢罢了,如果时间许可,他甚至要用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时间,将这里建设成为一座市镇,等到国武监名扬天下之时,这些便是国武监私产,至于这是留之后世的怎样一笔财富,就不在他设想之列了。

不过以一国之力,建设这样一处地方,并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170章 状元第710章 开端(一)第202章 严苛(四)第308章 聚歼(三)第635章 定计第632章 人来(五)第1365章 想法第816章 内衙(三)第227章 进京(二)第1404章 请命第626章 任命第1334章 款待第1107章 盟约(二)第311章 邸报第1168章 言储(二)第五 卷万里征途会英豪第1043章 决战第480章 蜀亡第643章 瑰宝(一)第1288章 思乡第784章 议和(六)第1150章 国策(完)第1364章 小楼第1219章 攻守第167章 扬威(一)第1360章 圣心第1412章 迁徙(二)第601章 来人(二)第1082章 冬天(二)第330章 鏖战(四)第1078章 重生第281章 归来(二)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谍第1274章 白昼第478章 围城第1192章 忙碌第498章 心态第1408章 夜宴(四)第1477章 殿议第1070章 夺旗第222章 来人第1401章 商队(二)第30章 残军第1131章 圣旨第405章 奖惩(十)第1186章 种家第693章 重遇第999章 箭雨第604章 折腾第1383章 冲锋第811章 驸马第10章 十八(二)第380章 风雪(三)第1032章 交战(五)第1281章 天狼(二)第712章 开端(二)第757章 献计第279章 血流第963章 突袭(二)第1285章 汉官第141章 劝导第1474章 大案(二)第756章 施政第338章 遇敌(三)第1023章 决定第1128章 安置第1365章 滑头第1364章 小楼第1478章 突兀第508章 云涌(八)第46章 跋扈第531章 上门第266章 阵前第1390章 等待第167章 扬威(一)第1126章 迎候第1034章 相争(二)第165章 心思第843章 大军第408章 奖惩(十二)第1359章 缩编第408章 亲族(三)第86章 风云(四)第1133章 盟约(八)第114章 盛怒第1361章 结果第1406章 夜宴(二)第1349章 周枋(二)第1506章 灭辽第534章 插曲第640章 国武(四)第591章 自污(一)第921章 死战(四)第1460章 局面第1417章 汉阴第815章 内衙(二)第1118章 盟约(十三)第156章 祝寿(六)第624章 处置第1479章 张承
第170章 状元第710章 开端(一)第202章 严苛(四)第308章 聚歼(三)第635章 定计第632章 人来(五)第1365章 想法第816章 内衙(三)第227章 进京(二)第1404章 请命第626章 任命第1334章 款待第1107章 盟约(二)第311章 邸报第1168章 言储(二)第五 卷万里征途会英豪第1043章 决战第480章 蜀亡第643章 瑰宝(一)第1288章 思乡第784章 议和(六)第1150章 国策(完)第1364章 小楼第1219章 攻守第167章 扬威(一)第1360章 圣心第1412章 迁徙(二)第601章 来人(二)第1082章 冬天(二)第330章 鏖战(四)第1078章 重生第281章 归来(二)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谍第1274章 白昼第478章 围城第1192章 忙碌第498章 心态第1408章 夜宴(四)第1477章 殿议第1070章 夺旗第222章 来人第1401章 商队(二)第30章 残军第1131章 圣旨第405章 奖惩(十)第1186章 种家第693章 重遇第999章 箭雨第604章 折腾第1383章 冲锋第811章 驸马第10章 十八(二)第380章 风雪(三)第1032章 交战(五)第1281章 天狼(二)第712章 开端(二)第757章 献计第279章 血流第963章 突袭(二)第1285章 汉官第141章 劝导第1474章 大案(二)第756章 施政第338章 遇敌(三)第1023章 决定第1128章 安置第1365章 滑头第1364章 小楼第1478章 突兀第508章 云涌(八)第46章 跋扈第531章 上门第266章 阵前第1390章 等待第167章 扬威(一)第1126章 迎候第1034章 相争(二)第165章 心思第843章 大军第408章 奖惩(十二)第1359章 缩编第408章 亲族(三)第86章 风云(四)第1133章 盟约(八)第114章 盛怒第1361章 结果第1406章 夜宴(二)第1349章 周枋(二)第1506章 灭辽第534章 插曲第640章 国武(四)第591章 自污(一)第921章 死战(四)第1460章 局面第1417章 汉阴第815章 内衙(二)第1118章 盟约(十三)第156章 祝寿(六)第624章 处置第1479章 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