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

正当整个西方世界战云密布的时候,一般人自然会暂时忽略东方的那个大国。此时华夏依然作壁上观,老老实实的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军备扩张步伐也算跟紧其它列强。但是国内依然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并没有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着准备。按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夏高官的说法,西方世界的战争决定的是西方的未来。华夏没有必要参与进去。

表面上的华夏几乎严守中立。但是暗地里,作为协约国亦友亦敌的潜在合作伙伴,在情报和物资上的还是给予了协约国一些帮助。德国人的哑谜机出自华夏,而华夏又曾在战场上缴获过德国人新式哑谜机,虽然德国人也在更新自己的情报体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正确方法和样机的华夏对德国人一般情报的处理效率还是很高的。一封封设计德国军事调动和战时经济的情报被华夏情报部门整理出来,然后有选择性的交到了协约国手中,当然,这些东西都不可能是白给的,情报和物资一样,都是要明码标价的。

你还别说,这些情报之中还真有些硬货。比如在给美国陆军的情报中就有几张模糊的虎式坦克照片,而在这辆虎式坦克旁边还有一辆四号坦克。强壮威猛的虎式坦克要比4号坦克整整大了一圈!修长的主炮、敦实的车体。巨大的装甲倾角让人一看就不寒而栗。而在给协约国空军的情报中有一份潦草的fw190型战斗机性能评估表,上面重点指出了这款飞机的高速性和优秀的滚转性能。并且暗示目前协约国军中没有一种飞机在速度上能超越对手。如果说给陆军和空军的情报都是战术层面的话,那么给协约国海军的情况就是战略方面的了。当一张德国公海舰队的作战序列出现在英国人面前的时候,连一向高傲固执的大英帝国本位主义者丘吉尔都不得不承认。此时的英国舰队只有对手一半的规模!如果要算在本土的舰队的话,则是连对手一半都没有!

不得不说。华夏的情报还是让协约国有一丝动容的,华夏的情报如同一道了解同盟国军事内部构造的桥梁一般让协约国能做到管中窥豹。在透过铁幕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同盟国军事恐怖的真容。虽然德国人在意大利和伊朗打的磕磕绊绊,但是这并不代表德军实力只有这么一点!德军在技术上有很多保留,而现在的规模和当初在两场局部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更是没有可比性,后者不过是前者的九牛一毛而已!当同盟国庞大的战争机器暴露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

而在震惊之余美国人终于想起了在远东自己还有华夏这个盟友!于是,以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为代表的美国使团来到华夏,希望说服华夏参加到这场大战之中。“如果贵国能够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的话。那么正义的力量将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企图通过武力侵略别国改变世界体系的国家将在贵国和协约国的打击之下灰飞烟灭。我们可以把长达数年的战争缩减到几个月,我们为此可以挽救数百万的人类生命。无数的城市、乡村也将从这场浩劫中被拯救出来。”在与徐杰会晤的时候,司徒雷登颇为诚恳的说道。

但是这番说辞对于徐杰来说并没有啥用。甚至根本不用徐杰开口,旁边的人就把一大堆华夏不能参战的理由告诉了这位美国大使,总体来说明面上的回答完全可以用没义务、没准备、没必要来概括。第一点非常清楚,虽然华夏和协约国在一些问题上看法相近,但是双方并没有缔结军事同盟条约,所以没义务趟欧战这摊浑水。没准备也很好理解。先不说华夏内部没有动员。就算从现在开始动员在战争爆发之前也没法成规模的投入欧洲战场。更何况,华夏和协约国的标准都不一样,从补给和维修充满了各种问题,后勤都梳理不好。还怎么打仗?

华夏决定在开战之初保持中立是最符合当时情况和华夏的根本利益的。首先,华夏并没有做好最后的战争准备,军队内部正在换装新式装备。国家经济体系转入到战时状态还需要时间。更为关键的是能源供给方面。华夏虽然已经在秋明等地开发了大量油田。但是因为位置靠北,所以运输有诸多不便。颇有一种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感觉。华夏还需要完善自己的燃油运输通道,在内部有诸多不便的情况下。华夏自然不会轻易参战。

而且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华夏此时参战是真的给协约国做了嫁衣裳。先不说各种损失。如果华夏和协约国打赢的话,那么协约国集团将几乎获得所有好处,华夏的处境可以类比1战结束后的美国,虽然有一个战胜国的名头,但是实际获利会比较有限。想想吧,德国崩溃后,自然是靠近欧洲比较近的美英法三国获利最大,他们可以把西班牙变成自己的小弟,可以在意大利扶持一个傀儡政府,到时候第谷只能选择流亡或者俯首称臣。一个在协约国的扶持下建立的新意大利政权会亲华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要忘了英国在南亚和东南亚有大片的殖民地。而美国人则是华夏潜在的敌人。在德国人倒下之前双方都明争暗斗,当德国倒下之后,双方恐怕就要进入新的冷战了吧。

想一想德国倒下后整个欧洲和中东的局势吧。俄国有可能收回1战中失去的土地重新成为一个可以比肩英法的大国,对华夏西部边陲是一个威胁。奥匈帝国必然崩溃从而分解成多个国家。而巴尔干地区也将按照美英的意志变成若干的小国。土耳其帝国会从历史上消失,关键的两河流域可能会落入到美英的手中,将华夏西进的道路彻底堵死在伊朗。而当尘埃落定之后。美英法三国就可以专心对抗华夏。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徐杰想看到的。

对于华夏来说最好的情况是什么?英法在这场战争中遭到重创,殖民体系无法维持最终变成历史上的样子。华夏控制中东大部分地区并且在欧洲扶持一个亲华的意大利政府。奥匈帝国是要崩溃的。但是德国不应该过分削弱。他应该作为一个大国存在,以便继续牵制英法和俄国。甚至于在必要的时候华夏可以帮助德国和奥地利以及其它在前同盟国崩溃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组成一个中欧同盟。以便维持欧洲的均势。至于美国吗?美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但是华夏要获得一个更好的优势地位,同时尽可能的限制美国的盟友。强而不盛的美国才是最好的美国! 徐杰用了十年的时间策划这个大局,绝对不是外界因素可以影响的。

从战略角度上看华夏不能出兵,而从实际操作上看,处于内线作战并且兵力集中到一点的同盟国大军确实可怕。一想到近20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庞大战舰徐杰就有些发虚。这个规模堪比莱特湾海战中美国舰队的规模了吧。如果论舰载机的话那是只多不少啊。即使你有一些技术优势或者些许数量优势,在这种火星撞地球一般的交战中恐怕也会损失惨重吧。

所以华夏对德国军事战略是这样的。当德国结束了西线对法作战后,德国军团必定会兵分两路,其中一支将继续在北大西洋封锁英国。而另外一支舰队则将进入印度洋攻略印度。在印度作战,华夏离自己的补给基地非常近。而且只用对抗同盟国舰队的一部分,这个风险自然要小的多。而且在对抗德国的过程中,华夏还可以把自己的影响力逐渐投射到中东的大部分地区甚至是东南欧。为以后在中东和欧洲的布局做好准备。战争是为了利益,如果没有利益的话还打个毛啊!

因为各种原因,华夏最终拒绝了协约国的请求。不过虽然没有参战,但是备战是肯定的。华夏开始将自己的舰队向南部集结。苏默终于如愿以偿的担任了航空母舰舰队的司令,他将指挥由4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舰队进入三宝垄。空军部队也开始从内地大量专场到中亚的基地。不过为了避免过于刺激同盟国,空军数个航空军的部队进入的是2线基地,离德国人的外高加索油田还有相当的距离。准备最慢的是陆军。受到当初伊朗停战条约的限制,华夏在伊朗的驻军是有一定定额的。而华夏又不想一旦开战德国陆军感觉到威胁而集中力量北上攻击自己,所以陆军的集中相对缓慢。但是各处新的基地建设可是一点都没落下,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华夏要为未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华夏的不作为让德国人感到轻轻的松了一口气,虽然德国很早就知道华夏和呃协约国之间存在各种分歧,甚至在伊朗战争后期这种分歧直接扩大到明面上来。但是他们并不确定在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华夏到底会怎么选择。毕竟1战时的教训华夏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不是开始美国人静待时机打算让英法俄三国和同盟国拼的两败俱伤之后才出手。而是直接一开始就上的话,恐怕现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都不存在了。难道华夏就不担心同盟国打垮协约国之后而彻底压倒华夏?

“华夏肯定会参战的。而且会站到协约国一边。他们和美国的想法完全一样,只不过这位华夏的掌权者认为他可以做的比威尔逊更好。他们也许会在1年或者1年半后参战。具体时间恐怕和我们攻陷法国息息相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兴登堡颇有预见性的指出了华夏的动机,而且他对力量的对比非常了解,如果法国失陷的话,那么华夏加入协约国集团还有机会和同盟国抗衡。而如果法国和英国都被打败的话,那么即使华夏加入也于事无补。毕竟华夏和美国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而同盟国是完全的内线作战。即使华夏和美国的工业实力强于同盟国,但是两者可以派驻的前线的力量却十分有限。所以华夏必须保住英国本土。而对法国则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毕竟只有法国完了,协约国才会惊慌失措,而华夏才可以从乱了阵脚的协约国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

兴登堡的论断得到了德军高层的高度重视,同盟国和协约国就像两只准备展开厮杀的狮子一般,而华夏则是躲藏在树荫后面准备随时上来分杯羹的老虎。不过这只老虎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同盟国。而因为这个论断,德国人最终的战略敲定了。德国人决定在合适的时候延长法国战役持续的时间,以便更好的消耗同盟国。同时如果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军力情况较好的话,那么德国可以考虑发动对英国的登陆作战!以便将华夏的参战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

而协约国那边在确定了华夏将不参与双方在欧洲的战役后,协约国高层中出现了一些震荡。首先炸开锅的是英国政坛,一些在野党和政客跳出来指出英国在伊朗战争政策的失误,英国政府过于利己的表现让华夏愤怒而选择了袖手旁边。但是随后以丘吉尔为首的执政党则指出华夏并不可靠。他们想利用协约国来消耗同盟国进而获得自己的利益。不过吵架归吵架,英国人的准备工作可不慢,在确定华夏不会参战后,英国人加快了在法国的驻军数量。甚至还将大量陆军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送往法国,以弥补本土军力的不足。

而美国人的反应则比较平淡,罗斯福早就想到了华夏可能会在战争初期作壁上观。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同盟国的军力之强似乎超出了他的想象。不过他还是坚信,如果协约国能和同盟国在欧洲打成平手的话,那么华夏为了赶上利益的末班车肯定会在中东动手,虽然这个结局并不好,但是至少协约国可以收获整个欧洲和环地中海地区,也算是完成了8成以上的战役目标。

感谢书友zhouyu1976、书友n2800b617dudutro的打赏~~~,以及书友空晨、德玛尼、stormer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974章 黑暗中的希望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干!第1038章 航母交战推演第1280章 空中花园行动第139章 南洋也要买船?第1481章 调整与改变第1107章 目标东非第504章 俄国海军部的争执第279章 大布局第464章 单挑第967章 阴魂不散第219章 最终计划出炉第1320章 虎狼之战2第1316章 打还是不打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69章 热那亚级轻型装甲巡洋舰第281章 舰队整编第671章 陷阱中的俄国舰队第524章 战巡横空出世第182章 王对王第1301章 全力施为1第52章 北洋的困境第367章 最后的准备第352章 奇怪的船队第1068章 进军罗马?第965章 两头下注第740章 最后的核心阵地第81章 准备第241章 兵分两路第908章 崩溃的前奏第1468章 夜战1第994张 打不下去了第2章 论舰第1379章 大战爆发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第32章 论势(二)第127章 中枢的反应第375章 决战开始第1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1080章 公海舰队的 改造和新建第435章 幕后交易第707章 巅峰时刻第77章 分歧第258章 接战第957章 全新的局面第669章 颓势第1031章 航空巡洋舰第36章 把船卖到北洋去第1224章 大战前最后一次预演第1175章 法国和撒丁岛第795章 英国人的补救措施第1040章 经验教训第1410章 跑跑跑!第1003章 争分夺秒第414章 拉开帷幕第1363章 协约国的计划第267章 马卡诺夫的嘱托第1439章 大西洋启示录4第556章 装甲军团VS要塞第629章 胜利了?第879章 血火丹泽第93章 拜会刘公(一)第613章 快速舰队之间的较量!第643章 被困住了?第1064章 第一代航空母舰第1105章 首杀第251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178章 遭遇战第660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第355章 破局第1108章 南下第1115章 反击第1008章 星条旗之殇第720章 动态防御第261章 胜利的幻象第1533章 过早开始的攻击第1215章 快速机群第1371章 犹豫的俄国人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军第336章 黎明第989章 诸神的黄昏1第1241章 战后总结第668章 倾斜的天平第1223章 拉美国入坑第350章 无从抉择第430章 草原上的厮杀第922章 战云密布第689章 突破第1449章 欧陆最后一战2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258章 接战第760章 先改变观念第480章 双保险第166章 日本人的反应第1170章 攻防战(1)第1081章 新人第726章 钢铁狂潮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507章 蒸汽轮机和重油
第974章 黑暗中的希望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干!第1038章 航母交战推演第1280章 空中花园行动第139章 南洋也要买船?第1481章 调整与改变第1107章 目标东非第504章 俄国海军部的争执第279章 大布局第464章 单挑第967章 阴魂不散第219章 最终计划出炉第1320章 虎狼之战2第1316章 打还是不打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69章 热那亚级轻型装甲巡洋舰第281章 舰队整编第671章 陷阱中的俄国舰队第524章 战巡横空出世第182章 王对王第1301章 全力施为1第52章 北洋的困境第367章 最后的准备第352章 奇怪的船队第1068章 进军罗马?第965章 两头下注第740章 最后的核心阵地第81章 准备第241章 兵分两路第908章 崩溃的前奏第1468章 夜战1第994张 打不下去了第2章 论舰第1379章 大战爆发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第32章 论势(二)第127章 中枢的反应第375章 决战开始第1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1080章 公海舰队的 改造和新建第435章 幕后交易第707章 巅峰时刻第77章 分歧第258章 接战第957章 全新的局面第669章 颓势第1031章 航空巡洋舰第36章 把船卖到北洋去第1224章 大战前最后一次预演第1175章 法国和撒丁岛第795章 英国人的补救措施第1040章 经验教训第1410章 跑跑跑!第1003章 争分夺秒第414章 拉开帷幕第1363章 协约国的计划第267章 马卡诺夫的嘱托第1439章 大西洋启示录4第556章 装甲军团VS要塞第629章 胜利了?第879章 血火丹泽第93章 拜会刘公(一)第613章 快速舰队之间的较量!第643章 被困住了?第1064章 第一代航空母舰第1105章 首杀第251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178章 遭遇战第660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第355章 破局第1108章 南下第1115章 反击第1008章 星条旗之殇第720章 动态防御第261章 胜利的幻象第1533章 过早开始的攻击第1215章 快速机群第1371章 犹豫的俄国人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军第336章 黎明第989章 诸神的黄昏1第1241章 战后总结第668章 倾斜的天平第1223章 拉美国入坑第350章 无从抉择第430章 草原上的厮杀第922章 战云密布第689章 突破第1449章 欧陆最后一战2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258章 接战第760章 先改变观念第480章 双保险第166章 日本人的反应第1170章 攻防战(1)第1081章 新人第726章 钢铁狂潮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507章 蒸汽轮机和重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