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第二帝国的野兽们

就在德国海军在加紧备战的同时,德国陆军也正在加紧备战,与已经成熟的炮兵工兵装备相比,德国人比较陌生的装甲部队现在也开始加紧筹划了。本来在德国陆军中有一种意见是将华夏陆军的坦克装备直接复制改进一下就先凑合着用。但是随后德国人发现,这种设计其实并不适合德国。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华夏陆军在设计这些坦克的时候对稳定性和行程的要求并不高,原因很简单,华夏陆军无论是开始突破尼布楚要塞左右两翼的俄国阵地还是从后方实施包抄,需要的行程其实并不是很大。而且就算坏了也没事,可以拉回去慢慢修。但是德国不一样,德国需要的是不断的突破拥有上前公里战略纵深的俄国阵地,在广袤的东欧平原上进行运动战。对行程的要求要远远大于华夏陆军,而稳定性吗?你能想象一下一辆坦克在俄国荒野上突然罢工后的结果吗?结果就是九成以上会被丢弃。

这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德军来说几乎是无法忍受的!所以说德国必须将行程稳定性还有速度都放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如果速度实在太慢的话,无论是支援还是进攻实在是有些困难。而这些东西最终都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的限制,那就是坦克发动机!

在历史上一战坦克只有汽油机没有柴油机,柴油喷射技术是在1922年才有的。而一战中的坦克,怎么说呢。速度还真是慢的可以,行程和稳定性也是够呛。比如说英国的1式坦克。这种装备了2门短管57MM炮。4挺机枪和8名乘员的大家伙重达28吨,结果只采用了一台出力为77千瓦的汽油机!最大速度才6KM每小时,行程也不超过50KM。再加上高达近一半的抛锚率,嗯,这东西也就只能用来突破战线了。而到后期,英国为其后续战车装备的最大功率的发动机也不过92千瓦。

同样,德国人的坦克也遭遇了动力上的困境,德国的A7V型坦克。这台装了一门57MM炮和6挺机枪。同时需要18名乘员的大家伙同样是以只能缓缓移动的钢铁堡垒,他装备了2台戴姆勒4缸直立式水冷汽油机,每台的功率是73.5千瓦,本来德国人打算弄一款147千瓦的发动机,结果时间没允许,所以就凑合的撞上了两台小功率发动机了事。理论上可以达到8到10KM的时速。但是这个速度显然还是很慢。

“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快速冲锋和撕裂对手的铁骑而不是一个个移动堡垒!在一辆坦克上部署过多的武器是不符合事宜的,他们可能还没进入战场就已经在半路上抛锚了。我们还要用宝贵的战场将其送回去,这简直就是浪费。”任何东西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可以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坦克也是这样,想什么早期的过顶履带设计,装甲堡垒,多炮塔神教什么的可以说都出现过。多炮塔坦克在2战初期还曾经上阵厮杀。所以在德国,也出现了多炮塔坦克的设计。但是德国陆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种笨重的家伙没有通过考核。

“自从普法战争后,我们就需要面对两线作战,而我们的军队也需要面对两种不同情况下的战争。一种是在狭窄的西欧和装备精良的英法军团交战,而另一种则是在遥远的东线在广袤的土地上和俄国人打运动战。这导致了我们需要不同的装备。西线我们需要的是射程尽量远威力尽量大的武器,一边用它摧毁对反兼顾的防线和装甲车辆。而在东线我们要的是速度和通过性。俄国泥泞的土地和凛冽的寒风比他们的军队更加可怕。”小毛奇说道。

为此德国陆军在设计他们的钢铁巨兽的时候就专门参考了两条战线上的情况进行了一下区分。东线对付俄军的战场重量尽可能的轻,强调速度、行程和稳定性以及可维护性。他们为东线设计的主战型坦克的吨位不过15吨,预计将配有100千瓦的发动机,最大公路速度为20KM每小时,越野的话,那就要看情况了。最大行程预计100KM。它拥有一门50MM加农炮,并且配有两挺机枪。一挺架设在炮塔顶部,一挺架设在车体正面。并且在车体正面有一个40MM的倾斜装甲。同时炮塔正面50MM厚。车体侧面装甲为30MM。整辆战车由四个人操作。德国人将这款战车命名为山猫式坦克。

为配合这款坦克,德国人还专门改进了一款半履带车作为步兵战车来使用,这些仅仅只能防御弹片,但是可以携带一个班的人员作战的战场将伴随坦克展开攻击。一般情况下这款叫做鼬鼠的半履带步兵战车只配有2挺机枪,或者是一门37MM炮。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装上一门82MM迫击炮作为自行火炮来使用。

至于自行火炮吗?德国人也懒得再搞新地盘了,迫击炮和步兵炮用半履带车的地盘凑合一下,而短管榴弹炮则用山猫式坦克的地盘,其原则就是在尽可能满足生产性的方面照顾性能。德国人在东线的战争中首先强调的数量,其次是机动性和可靠性,最后才是质量。

而对于西线战车,德国人是大定注意玩龟缩流了,再加上是本土作战,所以比较方便维护和保养。而面对的敌人都是法兰西的重装部队,所以德国人将战车的重量放大到18吨,而且为了容纳一门威力尽可能大的75MM加农炮而放弃了炮塔,这款战车计划使用140千瓦的发动机,正面装甲厚度将达到50MM以上,并且身形比较低矮,一门长长的75MM炮如同骑枪一般。虽然没有炮塔,但是却有一个厚重的半球形突出,可以给予火炮尽可能大的射击角度。厚重的装甲和犀利的火炮是德国人对这款战车的定义。最终这款被命名为犀牛的战车成为了西线德国陆军最可信赖的反突击武器。

除了这三种主力战车之外,德国人还研制了一种类似雷诺的情形战车,正面装甲不过10MM,乘员也不过两人。武器也是一挺机枪或者一门37MM短炮,同时在正面还开有一个射击孔,可供驾驶员使用冲锋枪射击。这款战车总重不过6吨多。甚至扔到一辆大点的卡车上都可以。啊、发动机也不过32千瓦。作为一种专业的反步兵武器。被德国人命名为黄鼠狼型轻型坦克。用来弥补山猫式坦克的数量不足,同时也可以用来对付游击队。当年拿破仑进攻俄国的时候,俄国的哥萨克骑兵利用机动性优势可是给法国人找了不少麻烦。而德国人显然不打算重复这个悲催的历史!

除了这些量产的野兽之外,俄国人还设计了数款产量不算很大但是用处多样的战车。比如说用来打巷战的喷火兽型喷火坦克,这辆坦克装备一个射程在50米左右的喷火器。浑身上下都装有装甲,速度不快但就是皮实耐打。而另外一种名为胡蜂的自行火炮,则在山猫的车体上安装了一门150MM的重型步兵炮。起作用就是为了对付俄军的铸垒区中那些坚固的支持点。和胡蜂作用类似的还有一种重型迫击炮。同样以山猫式坦克的底盘为基础,设置敞开式战斗舱,在上面放置了一门160MM重型迫击炮。唯一的区别在与胡蜂式自行火炮可以直射,而且威力更大。同时造价也更高。产量较少,而后者则是一种量产货。

拥有装甲和履带的战斗车辆在德国军队中被称为一线战车,也就是说他们是作为一线突击力量去使用的。既然有一线战车,那么同样也会有负责支援的2线战车,这些战车几乎不具有装甲,其设计理念非常接近华夏陆军的卡车炮。这些战车将以标准的载重卡车为基础,上面装有各种榴弹炮或者加农炮,装备榴弹炮的战车将作为机动炮兵为前线提供支援,而装备加农炮的则一般部署在西线,作为犀牛式坦克歼击车的补充,用于机动防御。

为了保证这些昂贵的钢铁巨兽在东线的泥泞土地中能够尽可能的发挥作用。细致的德国人还专门设计了一些专用的拖车和修理车。以便及时抢修因为各种故障或者受到打击的战车。除此之外,德国人还以此为基础弄出了一些在当时看来比较奇怪的装备,比如说机械化架桥车以及扫雷车。当然,专业的扫雷车数量不多,绝大部分都是在坦克前部加上一个巨大的扫雷滚。用碾压的方式进行扫雷,而另一种专用扫雷车则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压路机。因为行程问题,这种压路机式扫雷车更多的是用在了道路扫雷方面。

“我们需要记住一点的是,装甲部队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把一切都压在装甲车辆上,我们的工业还不够强大。而我们面对的敌人又太多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资源比较匮乏,尤其是石油。而装甲部队因为受到动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所以目前来看情况还不明朗。希望大家不要放弃常规部队的建设。”最后小毛奇再三强调道。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到月底了,还有月票的书友能否支持一下??

第1463章 抉择第965章 两头下注第1493章 孟加拉湾的风暴第380章 远东海权第872章 胜利中的忧虑第176章 东海上的血案第961章 崩溃第164章 丰岛海战(四)第1336章 前景堪忧啊第989章 诸神的黄昏1第251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98章 友好访问??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干!第689章 突破第1352章 总攻第1338章 如潮攻势第307章 大战略第604章 与西班牙人的谈判第1509章 风暴鸟的首秀第412章 诱敌深入第1386章 飓风前奏第289章 北洋人事变动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534章 步入成熟的华夏海军第1348章 光杆司令第1301章 全力施为1第185章 后院起火第21章 暴怒的布林第1092章 先下手为强第129章 准备启程(一)第640章 装甲长龙第997章 试探第534章 时间才是最宝贵的第492章 战列巡洋舰计划第232章 战与和第662章 追踪第1147章 泥潭第863章 最终的计划与准备第849章 英国和日本第525章 快速战舰风靡全球第1118章 决战那不勒斯第644章 夜战第663章 惊慌失措第640章 装甲长龙第925章 潘兴突击师第1372章 同盟国最终战略1第365章 收官第760章 先改变观念第937章 箭在弦上第1132章 谋划第185章 后院起火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594章 北海之上第1482章 大战前夕第177章 战争新阶段第73章 飞旋的火龙第268章 就北洋舰队的终结第1486章 装甲启示录(3)第1417章 日落法兰西第925章 潘兴突击师第1370章 更好的选择第978章 集中舰队?第532章 倒卖战舰第1223章 拉美国入坑第1034章 非正式会谈第595章 轻巡大乱斗第5章 徐杰的野望第718章 战前准备第329章 第二回合第493章 穹甲复古流第158章 陆军战略第303章 启程第895章 兵临城下第720章 动态防御第739章 南线会战第26章 意大利人的挽救计划第1320章 虎狼之战2第536章 海陆齐进第579章 经略全球第1315章 落幕和影响第69章 热那亚级轻型装甲巡洋舰第964章 协商第1098章 备战第1439章 特殊的劝说方式第254章 不彻底?接着轰!第1044章 快速远洋舰队第130章 准备启程(二)第1500章 不为己甚第196章 血战(一)第489章 马卡诺夫的计划第480章 双保险第938章 接战第958章 横扫西伯利亚第799章 俄国海军第1374章 海上巨无霸第1508章 你还真敢来啊!第2章 论舰第593章 我们需要更多的榴弹炮第364章 巡洋舰的黄昏第59章 战舰挖潜计划
第1463章 抉择第965章 两头下注第1493章 孟加拉湾的风暴第380章 远东海权第872章 胜利中的忧虑第176章 东海上的血案第961章 崩溃第164章 丰岛海战(四)第1336章 前景堪忧啊第989章 诸神的黄昏1第251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98章 友好访问??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干!第689章 突破第1352章 总攻第1338章 如潮攻势第307章 大战略第604章 与西班牙人的谈判第1509章 风暴鸟的首秀第412章 诱敌深入第1386章 飓风前奏第289章 北洋人事变动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534章 步入成熟的华夏海军第1348章 光杆司令第1301章 全力施为1第185章 后院起火第21章 暴怒的布林第1092章 先下手为强第129章 准备启程(一)第640章 装甲长龙第997章 试探第534章 时间才是最宝贵的第492章 战列巡洋舰计划第232章 战与和第662章 追踪第1147章 泥潭第863章 最终的计划与准备第849章 英国和日本第525章 快速战舰风靡全球第1118章 决战那不勒斯第644章 夜战第663章 惊慌失措第640章 装甲长龙第925章 潘兴突击师第1372章 同盟国最终战略1第365章 收官第760章 先改变观念第937章 箭在弦上第1132章 谋划第185章 后院起火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594章 北海之上第1482章 大战前夕第177章 战争新阶段第73章 飞旋的火龙第268章 就北洋舰队的终结第1486章 装甲启示录(3)第1417章 日落法兰西第925章 潘兴突击师第1370章 更好的选择第978章 集中舰队?第532章 倒卖战舰第1223章 拉美国入坑第1034章 非正式会谈第595章 轻巡大乱斗第5章 徐杰的野望第718章 战前准备第329章 第二回合第493章 穹甲复古流第158章 陆军战略第303章 启程第895章 兵临城下第720章 动态防御第739章 南线会战第26章 意大利人的挽救计划第1320章 虎狼之战2第536章 海陆齐进第579章 经略全球第1315章 落幕和影响第69章 热那亚级轻型装甲巡洋舰第964章 协商第1098章 备战第1439章 特殊的劝说方式第254章 不彻底?接着轰!第1044章 快速远洋舰队第130章 准备启程(二)第1500章 不为己甚第196章 血战(一)第489章 马卡诺夫的计划第480章 双保险第938章 接战第958章 横扫西伯利亚第799章 俄国海军第1374章 海上巨无霸第1508章 你还真敢来啊!第2章 论舰第593章 我们需要更多的榴弹炮第364章 巡洋舰的黄昏第59章 战舰挖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