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帝驾崩

“其实,我这里倒有个好人选。”这时,李景福突然的道。

“谁?”李老爷子好奇的问。

“六伯家的春花妹夫。”李景福道,李家六房有三个闺女,大闺女李春花,二闺女李夏花,三闺女就是招赘的李金花,因着李六老爷子之前的两个幼子都没能活过百日,所以,尽管是六房,但这大闺女春花的反倒比李景福还要小上两岁。

“你说是姚千山?你见着他了?”李老掌柜道。

这姚千川,当年就是李家私塾的教书先生,当年七哥看中他的才华,便帮春花保的媒,只可惜这位姚秀才才华是有,但时运不济,屡次乡试不中,后来被当时的县太爷看中,便给县太爷当了师爷,后来县太爷调到了别处去了,姚千川带着春花也就跟了去了,这一走就是十多年。

而姚千山跟的那位东翁也是三年一换的,据说中间还挂了几年的职,如此,这些年来,初时还有些音讯,可后来几年,音讯就断了。六哥每每提起这个大闺女,也是挂心的很。

“嗯,我在山西遇上的,山西秦家有我一个朋友,我路过时就去走了走,正好碰上山西秦家请他吃酒呢,似乎秦家那边颇看重他的能力,也想帮着他捐个官,不过,被千山妹夫拒绝了,千山那东翁病逝在按察使司的佥事的位上了,他一家要帮着东翁夫人一起扶棺回乡,另外,听千山的意思。也是要回来了。想来过年的时候应该能过来。到时不防跟他谈谈。”李景福道。

当初救他的那支挖金队其实就是秦家的,不过这种关系却是不能说出来的。而对于姚千山,秦家似乎颇为看重,想来也是个有本事的。

再想着贞娘一个闺女,在南京一个人没个帮衬怎么行,千山是个有本事的,尤其对官场的道道熟,若是再能捐个官。那倒也能帮着李家撑撑腰,减轻一下贞娘的压力。

“那等他回来了再说吧。”李老掌柜的点点头,心下倒想着,那知县当年对姚千山算是有着知遇之恩的,如今那知县病故,千山为着帮他扶棺回乡,竟是拒经绝了秦家欲为他捐官的好事,想来是个知恩义的。

另外,怕也是个有主见,不愿受人左右的人。如此。姚千山既有些风骨,又知恩义。又有主见,当年七哥没看走眼,等他回来到是可以跟他好好谈谈,看看他的意思。毕竟这种事情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

贞娘在边上听着,对这姚千山倒也有一份好奇,春花大姑是嫁出去的女儿,族谱上自不会有姚千山的记录,但之前山西秦家居然愿意以捐官拉笼他,想来定有过人之处,只要不是王进财那种白眼狼,李家这边倒是不防扶持一把,总归这商行要做大,背后总是要有人支持的,尤其李家终归要争取贡墨这一块的,朝中有人,也有些说话的余地。

而官商这种一体的模式正是明清商帮的特点。

如此,一家人说说笑笑的。

到得傍晚,六房七房和九房那边都得到了消息,最后由七祖母出面,整了一个席面,算是大家一起过小年,更是庆贺李景福大难不死啊。

这一场席成吃的热热闹闹的,女子这边先散了席,各位伯娘婶娘等人陪着老夫人在屋里坐着吃茶。

外间的男子席面还在继续喝酒。

而贞娘则带着喜哥儿,佑哥儿,润哥儿和笑官几个小的去外面放鞭炮。

“好了,好了,这真是皇天有眼哪。”屋里,几家的娘子闲聊着,程氏仍拉着赵氏,一个劲的感叹道。说着,也不由的眼红,自是想起了她那故去的相公了。

首位上的李老人人自是明白自己这大媳妇这是有些触景伤情,便岔开话题道:“对了,贞娘他娘啊,对贞娘的婚事你有什么打算?”

黄氏回来,自是把南京那边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跟老夫人说了,如今,贞娘已经是公主府的供奉了,地位不一样,打着各种心思的人家便也多了起来,以前是贞娘是没人问津,而今不管是黄氏这边,还是韩李氏那边,又或者是赵氏这边,各种各样的说亲的都有,但这心思就太杂了,所以,总归的李家这边得拿出章程来。

“一切凭七伯娘做主。”赵想了一下到,她自是明白,贞娘有着墨坊的一成股份做嫁妆,如此,贞娘的婚事她一人倒是不好做主了,使不得要七伯娘出面。

听得赵氏这么说,七老夫人也就不客气了,道:“别的那些人家就不说了,贞娘她二婶娘有一个人选,还是陈家三爷跟她私下提提的,若是你能认同的话,倒是可以再深谈谈。”

“陈家三爷,若是程家,那自是好的,只是程家的几个少爷好象都订过亲了吧?”听说程家,赵氏不由的疑惑的问道。

“程三爷说的不是他程家的人,是罗家的罗文谦。”李老夫人道。

“罗文谦?罗家的少爷,如今在南京开钱庄的那个?这成吗?他跟田家那三姑娘似乎还没断吧?”赵氏微皱了眉头,一叠声的问道,倒不是对罗文谦有意见,而是觉得,罗文谦毕竟跟田家那闺女是订过亲的,虽说罗家出事后,这门亲事似乎也断了,但如今罗家那三姑娘倒底也是没有说亲的,她那阵子去南京,也曾看到田家那三姑娘跟罗家小子打招呼,便是田家这次墨汁事件,也是田家三姑娘找了罗文谦才解决资金问题,如此,这罗少爷和田家三姑娘总是有些扯不清的瓜葛,说起来罗家这少爷着实是好人选,可思着这些,赵氏如何能放心?

“这点我会让二媳妇再深入了解一下,这事情怕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七老夫人沉吟着道。

“如此,那了解了清楚再说。”赵氏沉吟了一下道。毕竟是自家闺女的亲事。可是半点轻忽不得的 。

“嗯。自是应当。”李老夫人亦是点头。

如此,这事又先摆下了。

贞娘此时正在外面带着几个小的疯玩,鞭炮放了一串又一串的,笑官儿穿的跟个圆球似的,跑起来踉踉跄跄的,眼见着要跌倒,贞娘连忙上前扶着,那小家伙便笑倒在贞娘的怀里。

那小鼻子疼的红通通的。

“好了好了。贞娘带着他们都回屋了,这天可真冷啊,说不准晚上要下雪呢。”这时,站在走廊上的金花姑姑冲着贞娘笑着道。

“嗯。”贞娘刚应一声,便觉脸上一冰,不由的打头一看,便见一两朵碎雪飘飘而下。不由的轻叫一声:“呀,真下雪了,金花姑姑是三十六牙的。”

所谓的三十六牙便是铁齿铜牙的,一说一个准的。

也就转眼的功夫。大朵大朵的雪花便飘了下来,几个小的格外的兴奋。在雪花下面欢跳。几个家丫和妈子也在边上紧紧的看着。

就在这时,就听外面街面上传来一阵哭嚎:“傻闺女,咋这么想不开啊?”

“呀,这是怎么了?”又有人问。

“还怎么了,这世道没法过了,好好的一家人,全吃了老鼠药了。”又听有人叫道。

“呀……”又是一阵惊呼。

“这还救的活吗?”有人问。

“甭管救不救的活,总得救啊。”有人回道。

……

“怎么回事?”贞娘跟自这有金花姑姑对视一眼。

一个媳妇子从外面进来,便上前道:“贞姑娘,哭喊的是江家娘母呢,唉,还不都是今年养蚕整出来的祸事,好好的种田不让,非逼着大家养蚕,衙门又说蚕茧能抵赋税,可那蚕茧是优是差,一品二品的全由着衙门那些来收蚕茧的说了算,江娘母的闺女头几年男人病死了,一个人扯着一双儿女讨生活,平日里靠着几亩薄田,再加上帮人缝缝补补的日子也就将就着过,

可衙门摊派了养蚕任务下来,江娘母的闺女也只得养着,可她本就不太会养,头一批死了大半,亏了不少钱,后来找了养蚕的好手学了学,才算把蚕养出来的,可最后抵赋税的时候,好好的一等品最后尽是全算成次等品,税金还抵不全,还要缴一部份的税,如此一来,江娘母的闺女一家这日子就没法过了,今天是小年,家里却揭不开锅,江娘母的闺女带着孩子,家里冰锅冷灶的,便悲从中来,一时想不开,居然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吃了老鼠药,也幸好江娘母担心女儿,从家里拿了点米过来,才发现这事,要不然,不准明天死了才有人知道啊,瞧着那样子,也不知还能不能救。”

那媳妇子说着,摇头叹息。

竟是这等子事情?在南京,这事情贞娘是大约知道一点的,这得从改稻为桑说起,因着当时田亩的事情闹的很大,改稻为桑实际上没有实行的,可生丝的利益又实在诱人,最后生丝商人便想出同衙门合作,由衙门出面,鼓励百姓养蚕,将蚕茧的收成跟赋税挂勾,如此一来,也就达到了改稻为桑的实际效果。

这完全是拍着脑子决定下的政策,当然,并不是养蚕不好,徽州这边本就田少,但山地多,养蚕倒实在算是一个好生计,贞娘家以前也就全造着家里养蚕过日子。

但是这一窝蜂的养蚕,必然造成蚕茧收购价格的下降,而且由衙门跟商人勾结,这里面的猫腻可就太多了。

“嗯,我去看看。”贞娘道。

“天黑了,又下雪了,小心点。”金花姑姑盯嘱了一句。

贞娘点点头,便走过出了门,门外,一个汉子拉着板车,板车上就躺着江娘母闺女一家三口,江娘母跟在边上抹着泪儿。

“江娘母家日子也不好过啊,她哪里有钱救她女儿一家。”边上围观的人窃窃私语。有心相帮衬的也有不少,但家家日子都不太好过,也是有心无力啊。

贞娘挤上前,正要拿出荷包里的银子,这种救命的事情,总是能帮一把是一把吧,何况她现在有这能力。

“大婶,别哭了,这点银子拿着,赶紧去药堂救人吧。”这时,一声略低沉的男声先出声,一锭五两重的银子就塞进了那江娘母的手里。

“唉唉唉,多谢这位小兄弟。”一边拉车的汉子忙不叠的声,众人也是松了口气,然后在着江娘母等人把人送去药堂。

看着江娘母一行人渐渐的走远。

贞娘这时才发现,这抢先一步的是罗文谦,天上的雪花越来越大了,罗文谦显然才刚到,身上背着包裹,背后跟着两个护卫,三人 俱是风尘朴朴,头上,眉毛上还挂着雪瓣子。

这时,罗文谦也看到贞娘了,却是冲着她咧嘴一笑。

就在这时,街上又传来一阵的铜锣和吆喝声:“皇上驾崩了,万民同祭,衣冠素服,禁酒,禁赌……”

第二百零六章 后路第七十八章 八房回归第二百三十七章 好的对手是前进的动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感谢你的灯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家的姨婆第十八章 端砚的问题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辣第二百一十章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第六十四章 试墨会第二百四十四章 出师宴第四十六章 大浪淘沙(二更)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地鸡毛第四章 闹剧收场,吴氏扬眉第八章 遭刁难,贞娘据理争第四章 闹剧收场,吴氏扬眉第一百八十一章 姨婆VS丑婆第四十章 贞娘鉴墨,松瘟爆发第七十六章 好一场大戏(二合一章 求粉)第七十七章 清算第十九章 煤炉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见王得财第十二章 老爹的消息第二十八章 药墨之名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下第一墨第二百一十八章 胡家的心思第六十五章 远方的来信第五十章 突闻噩耗第一百九十四章 海瑞到徽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贵妃第一百五十三章 “困”字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感谢你的灯第九十二章 河堤相遇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一百八十二章 仇不能结十分第一百零四章 有些猥琐第一百九十五章 告状第二百二十四章 徽州风云第二百三十九章 回来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黄狼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孙家的打算第四十一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求订求粉)第一百零八章 善缘第一百五十五章 献墨和诚心第七十九章 一个很深很深的坑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家的变故第二十三章 豆黄粿,闷棍和妇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布局和反转第八十七章 巧遇第一百五十六章 黄府门前的大戏第一百二十八章 桐油品质第八十八章 韩熙载夜宴第七十七章 清算第二十七章 二十年后的婚约第三十章 言公公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地鸡毛第一百零六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第二十八章 药墨之名第二百零六章 后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胡家的心思第一百九十八章 前日因得今日果第一百六十章 开海禁的推手第七十六章 好一场大戏(二合一章 求粉)第五十九章 中庸之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职和胡氏第一百五十一章 黄狼之死第一百八十二章 仇不能结十分第一百六十章 开海禁的推手第一百零三章 色胆包天第一百九十二章 这坑咱不跳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举多得第一百七十九章 戒墨第一百七十一章 搅局和赌石第一百零一章 问责第一百七十一章 搅局和赌石第五十六章 谁笑到最后?第一百零三章 色胆包天第九十一章 当年内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职和胡氏第一百五十三章 “困”字局第九十章 海青天要来了第八十三章 意外无处不在第一百七十章 磨砺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和分歧第四十八章 遗嘱(二更求粉)第一百二十章 八卦和出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家的变故第一百零八章 善缘第二百三十一章 起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生辰墨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地鸡毛第六十三章 闲谈再谋发展第一百五十章 父女谈心第二百二十七章 田家长子回归第二百二十章 各自布局第七十七章 清算第一百八十八章 我一定会赢的第二章 为女儿计,赵氏低头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辣第七十三章 冬至饺
第二百零六章 后路第七十八章 八房回归第二百三十七章 好的对手是前进的动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感谢你的灯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家的姨婆第十八章 端砚的问题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辣第二百一十章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第六十四章 试墨会第二百四十四章 出师宴第四十六章 大浪淘沙(二更)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地鸡毛第四章 闹剧收场,吴氏扬眉第八章 遭刁难,贞娘据理争第四章 闹剧收场,吴氏扬眉第一百八十一章 姨婆VS丑婆第四十章 贞娘鉴墨,松瘟爆发第七十六章 好一场大戏(二合一章 求粉)第七十七章 清算第十九章 煤炉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见王得财第十二章 老爹的消息第二十八章 药墨之名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下第一墨第二百一十八章 胡家的心思第六十五章 远方的来信第五十章 突闻噩耗第一百九十四章 海瑞到徽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贵妃第一百五十三章 “困”字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感谢你的灯第九十二章 河堤相遇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一百八十二章 仇不能结十分第一百零四章 有些猥琐第一百九十五章 告状第二百二十四章 徽州风云第二百三十九章 回来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黄狼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孙家的打算第四十一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求订求粉)第一百零八章 善缘第一百五十五章 献墨和诚心第七十九章 一个很深很深的坑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家的变故第二十三章 豆黄粿,闷棍和妇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布局和反转第八十七章 巧遇第一百五十六章 黄府门前的大戏第一百二十八章 桐油品质第八十八章 韩熙载夜宴第七十七章 清算第二十七章 二十年后的婚约第三十章 言公公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地鸡毛第一百零六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第二十八章 药墨之名第二百零六章 后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胡家的心思第一百九十八章 前日因得今日果第一百六十章 开海禁的推手第七十六章 好一场大戏(二合一章 求粉)第五十九章 中庸之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职和胡氏第一百五十一章 黄狼之死第一百八十二章 仇不能结十分第一百六十章 开海禁的推手第一百零三章 色胆包天第一百九十二章 这坑咱不跳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举多得第一百七十九章 戒墨第一百七十一章 搅局和赌石第一百零一章 问责第一百七十一章 搅局和赌石第五十六章 谁笑到最后?第一百零三章 色胆包天第九十一章 当年内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职和胡氏第一百五十三章 “困”字局第九十章 海青天要来了第八十三章 意外无处不在第一百七十章 磨砺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和分歧第四十八章 遗嘱(二更求粉)第一百二十章 八卦和出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家的变故第一百零八章 善缘第二百三十一章 起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生辰墨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地鸡毛第六十三章 闲谈再谋发展第一百五十章 父女谈心第二百二十七章 田家长子回归第二百二十章 各自布局第七十七章 清算第一百八十八章 我一定会赢的第二章 为女儿计,赵氏低头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辣第七十三章 冬至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