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百二十六章 赏罚(中)

bookmark

刘备话音方落,张温等人便是一愣,显然刘备不准备为自己的功劳争取一把,并不正面和杨彪放对,而是将功劳转嫁到了巨鹿太守李澈的头上。

虽说刘备的话也有道理,但此时以勤王之功站在这朝堂之上的是他,而不是李澈,这般行为实在是与官场常理相悖。

杨彪也是愣住了,疑道:“张燕当真已经伏诛?”

不怪杨彪有这般疑问,谎报军情这种事自古以来常有,古代这种信息不畅通的社会情况更为严重,像张燕这种贼首,不在战报里死个上十次,那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

更何况此前朝廷与地方隔离甚深,对于外界传来的这些情报,朝堂上的公卿们实在是半信半疑,在他们看来,这都是地方牧守为了名正言顺的给自己加官进爵而散布的假消息罢了。

不待刘备回答,卢植开口道:“此事不假,黑山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张燕授首。南匈奴试图趁火打劫,被李明远阻击而退,伤亡数千人。”

满朝哗然,中平年间,面对张燕的反复朝廷也只能加以安抚,而如今朝堂紊乱,只能任由地方自由发挥,地方牧守却自行把张燕剿灭了。

很难说这到底是朝廷起到了反作用,还是此前的地方牧守出工不出力。

但不管怎么说,卢植既然开口了,那此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一名霍乱大汉五年的大叛贼被剿灭,这无疑是滔天的功劳,哪怕是卢植此前已经削弱过张燕一次,但张燕一人的人头,便胜过黑山十万大军。

这功劳自然是得算的,这时候朝堂公卿们也想起了李澈这个官场小透明,此前只是依附于何进,凭救驾之功贵幸的“宠臣”,如今却是扎扎实实的方面大员,当真是世事变迁如梦如幻。

张温捋了捋胡须,问道:“若本官没记错的话,李太守此前是邯郸令,拜怀城亭侯?”

刘备颔首道:“卫尉所言不差。其后中郎将讨伐张燕一役,李太守引孤军破贼屯粮,断其归路,斩黑山校尉杨凤,韩使君表行巨鹿太守事。后为统合冀北三郡剿灭张燕,加行建威将军事。”

所有人一阵无语,朝廷被逆贼把持,这些地方牧守就快快乐乐的自己搭伙玩了起来,名头上倒是好听,只是“行某某事”,但谁都知道,他就是货真价实的巨鹿太守。

而且都是以功表职,追究起来,那也是朝廷混乱,无法及时封赏功臣,才不得已而为之。

“既然张燕确已伏诛,那李太守之功着实非小,虽不比当年皇甫将军平定黄巾,但也是海晏河清之功。

若依前例,如长沙太守孙坚平定荆南三郡,朝廷诏拜为乌程侯,以白身跃而为县侯。张燕之祸远胜区星等贼,但有卢子干败黑山在先,李明远之功也不宜过分拔高。

依本官之见,不如加拜灵寿侯、右将军,如何?”

刘和面带微笑着说完,满殿大臣面面相觑,拜县侯倒也罢了,不过是虚名,但前后左右四将军,可是仅次于四大万石将军的军中巨头。

最大的问题是,他头上的冀州刺史也不过是个杂号将军,这般加封,到底谁是上级?

杨彪皱着眉头,刘和显然不可能是在这种事上给刘备挖坑,他也不是这种人,那在刘备的任命上,他又准备做什么文章?

“至于刘使君,功绩非小,进爵县侯当是无人有异议。而官职加封,若依前例,刺史有功者当入京为卿。然冀州方定,频繁更换主官有损冀州稳定,依本官之见,加拜冀州牧便是,刘使君也可自行度量冀州事宜,减少朝廷负担。”

杨彪的心脏顿时狠狠一抽,又是一名州牧,还是掌管冀州这一河朔大州。但这一任命确实难以反对,刺史转州牧,对于刘备这种大权独揽的刺史而言,说好听点,六百石高升两千石。说难听点,那就只是换了个名头。

从表面上看,并没有给他太多利益,也没有进京来抢权位,无疑是很容易让朝廷公卿满意的。

眼睛轻轻一扫,只见满朝公卿大多面露意动之色,杨彪对此也只能暗叹一声,一言不发。

无人反对,此事自然轻轻揭过。不少人却是心绪千转,这看似是杨彪针对刘备的失败,其实是朝廷对地方牧守的失败。

既然不能将刘备打压下去,那自然更没有名义去打压其他起兵的义军。大汉朝廷的威权本就丧失了许多,在朝廷公卿分化之时,出现这种情况也着实正常。

揭过了刘备之事,卢植之事自然更无异议,尚书周毖进言道:“北中郎将卢植,剿灭白波,大败黑山,勤王最力,臣以为卢植乃勤王之功最大者,此等功臣,正当以三公之位相待。”

张温颔首道:“周尚书此言大善,卢子干当世名儒,治政有方,臣以为可拜司徒,加县侯,辅佐朝政,参与机要。”

其他人纷纷点头,本以为是很容易揭过的一件事,杨彪却又奏道:“卢植非只名儒,其为将之道亦是当世名将,其人兼资文武,若仅拜司徒,无疑是屈才之举。臣奏请陛下,再加拜卢植为车骑将军,掌管天下军务,如此,海内可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向杨彪,思维发散的甚至在想,杨太尉是不是被张卫尉他们气傻了。司徒、车骑将军,两大万石高官集于一身,卢植的权势可以说一跃超过了他这位三公之首的太尉,成为货真价实的当朝第一人。

尤其是他手上有两万身经百战的沙场精锐,按照常理,此时应该是以文职夺其兵权,防止坐大,杨彪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硬生生将卢植推上了第一权臣之位。

刘备等人倒是眨眼便反应了过来,明白了杨彪所思,原本还有些许不悦,此时刘备却只有叹息。

这位醉心权位,试图将杨氏推上第一名门的太尉,其心中仍然还是一名汉臣,当大汉江山面临倾覆之时,杨彪无疑是想靠着卢植再为大汉延续国祚。

有义军之首的卢植作为权臣,无疑可以大大压制住各方牧守的野心,之后讨伐袁绍也会更加容易。而代价,便是朝堂第一人的太尉退居次席。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及袁术伏诛,朝廷录前后功,拜澈右将军,进爵灵寿侯,食邑两千户。

——《季汉书·列传第一》

第一百零一章 忠义立身吕奉先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关中(一)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战争第一百五十九章 动乱(上)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五十章 韩遂之败(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中动乱(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乡贤与巨寇(下)第十六章 整理收获第二百四十二章 遥祭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梦(二)第五百一十章 皇权和士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废立(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阙上(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阙上(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烟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三百二十七章 赏罚(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端(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论官(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辩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烟第三百八十九章 劝学(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五百零四章 议功善后(下)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动(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来使(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订)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端(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战(七)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战(九)第二百三十章 终局(四)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梦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论商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端(下)第三章 抉择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关中(十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财物(第四更,求首订)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国长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四百零六章 说服(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亲(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残酷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三百零九章 风水轮流转(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谓贤名(上)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二百零九章 大复仇第七十五章 赏功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蓟侯(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战(四)第一百章 长史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四百四十章 信件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盟(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进爵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传攻势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虫不可以语冰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计(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谋权(上)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四百五十章 改变(上)第九十六章 比试(上)第四百零四章 争论第四十二章 仁义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五百六十五章 汉土第八十章 宗室第一百一十章 赵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杨凤(上)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雳弦惊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
第一百零一章 忠义立身吕奉先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关中(一)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战争第一百五十九章 动乱(上)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五十章 韩遂之败(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中动乱(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乡贤与巨寇(下)第十六章 整理收获第二百四十二章 遥祭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梦(二)第五百一十章 皇权和士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废立(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阙上(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阙上(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烟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三百二十七章 赏罚(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端(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论官(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辩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烟第三百八十九章 劝学(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五百零四章 议功善后(下)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动(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来使(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订)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端(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战(七)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战(九)第二百三十章 终局(四)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梦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论商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端(下)第三章 抉择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关中(十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财物(第四更,求首订)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国长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四百零六章 说服(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亲(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残酷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三百零九章 风水轮流转(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谓贤名(上)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二百零九章 大复仇第七十五章 赏功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蓟侯(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战(四)第一百章 长史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四百四十章 信件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盟(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进爵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传攻势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虫不可以语冰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计(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谋权(上)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四百五十章 改变(上)第九十六章 比试(上)第四百零四章 争论第四十二章 仁义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五百六十五章 汉土第八十章 宗室第一百一十章 赵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杨凤(上)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雳弦惊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