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盟(中)

bookmark

韩馥看李澈如此,刘使君看桥瑁亦是如此。

出身宗室,父亲为太守,伯父曾是太尉的刘岱家世自然不凡,与弟弟刘繇并称俊秀,平原人陶丘洪曾言称使御此二人,便如“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

心高气傲的刘公山自京城空降,从侍中变成了兖州刺史,明面上的官员级别甚至是降低了,所为自然是一张好看的地方履历,从而能进一步成为一州之牧,或是朝堂公卿。

这便促使刘岱必须要将兖州完美的掌控在手里,夺得最大的政绩。然而东郡太守桥瑁,作为前任兖州刺史,忽然变成了一郡太守,虽然也是东汉官员的常规路线,但心里的弯却是没有转过来。

桥太守亦是出自名门,自然不怎么服膺刘岱,而一名连境内太守都难以约束的刺史,确实难以称得上优秀,刘岱自然想尽力压服桥瑁。

双方的矛盾在这接连不断的摩擦中不断升级,一直到了如今近乎不死不休的地步。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线中,刘刺史要不了多久便会痛下杀手,用暴力手段将桥瑁抹掉。

诸侯会盟,其中仇恨深重者便有此两对,又如何让人相信他们能勠力同心、勤王诛贼?察觉到暗地里波云诡谲的气氛,卢植面上的愁色又深了几分。

而在一众诸侯中,年纪轻轻的李澈自然是许多人关注的重点,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在座的纵然都是名门,在这般年岁最多也就是县令之属,能成为一郡太守者着实没有。

撞上难得的救驾之功,加上接连不断的功绩,以及乱世将临的混乱,这名年纪轻轻的文士竟然得以跻身一众牧守之中。

虽然在座者之中,李澈的底蕴是最差的,他背后没有一个能支撑他轻易扩军数千上万的大家族,只是一个普通至极的太守,即便加上赵国,这两郡之力依然难以与在座的一些人抗衡。

但其年岁的特别还是让不少人感到一阵异样,一群中老年人之中坐了一名面目清秀的青年,谈笑自若的与众人讨论天下大事,这确实是一番特别的光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空的耀日也渐渐升至最高,即便是寒冷的正月,在太阳直射下的感觉依然不会太好。

分列两排的诸侯们都慢慢将目光投向一名面容儒雅的中年人——东郡太守桥瑁。

桥瑁抬头看了看时辰,缓缓起身,行至那略高于所有人的主座之前,作揖道:“诸君,孝灵皇帝早弃臣民,以至主少国疑,天下纷乱。然我等既为汉臣,自当匡君辅国,拨乱反正,方不负先帝厚遇,汉室隆恩。

今有汝南袁术,其家四世三公,世食汉禄,屡受汉恩,本当忠君爱国;然袁术狼子野心,窥伺神器,趁君王蒙难,太后见弑之时行不义之举,以小人之身,行伊霍之事,可谓大逆不道!

如今天子蒙难,恰如齐桓、晋文之时,吾等既为汉臣,当尽忠君之事;瑁不才,受大司马刘伯安公之命传檄州郡,当使天下人共知袁氏之狼子野心。

瑁只一郡太守,虽有心报国,然力有不逮,故遍邀天下汉臣于此相会,义军合力,群贤同谋,以顺诛逆,如此,汉室可救,汉贼可灭矣!”

说到最后,桥府君声嘶力竭,眼眶中甚至渗出了滚滚泪珠,而其话音刚落,东郡的士卒便齐声高呼:“诛汉贼!救汉室!诛汉贼!救汉室!”

见此情形,各路诸侯也纷纷眼神示意带兵的将领,很快,空旷的天地间便响彻了这六字口号,声震于野,十里之内清晰可闻。

见此情形,桥瑁伸手虚压,很快便止住了呼声,桥瑁对着诸侯们深深一礼,泣道:“吾家屡世公卿,受汉室恩重矣!今见诸君忠君之心,死亦无憾!”

所有人都避席而起,黄琬拱手道:“桥府君言重了,吾等皆是食汉禄受汉恩的汉臣,又岂独你一人?而今天下纷扰,正是我等回报汉室之时,凡我义军,当勠力同心,匡扶汉室,救民与水火。”

“黄豫州此言甚善!”

“正是!此乃天下人之事,更是吾等分内之事,何足言谢?”

诸侯皆是出声附和,即便是刘岱都宽慰道:“元伟言重矣,且勿伤怀。”

桥瑁微微颔首,再拱手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如贾太傅之言,昔日六国攻秦,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以此煌煌大势、百万之兵,仍然败与秦军之手,何者?逡巡不进,群龙无首也。

国有君王,州有州牧,郡有太守,便是一乡之地,亦有三老为之;如今群雄会盟于此,若无盟主领衔,吾恐重演六国故事。

吾等死不足惜,若天下勤王之师丧胆,以至小人篡权,汉室遭劫,吾等有何面目去见大汉二十三代先帝?”

说着说着,桥府君的泪水又滚滚而下,诸侯自然又是一通劝慰,刘岱笑着拱手道:“桥府君首倡义兵,自当为盟主,本官没有异议。”

桥瑁顿时慌得连连摆手,拒绝道:“桥某德行浅薄、才能有限,如何能为群雄之首?使君素有高名,到兖州不过数月,便令上下服膺,足见才干,愚以为使君可为盟主。”

见这二人互相推辞,不少人肚里暗笑,黄琬无奈的摇摇头,拱手道:“涿郡卢子干,论文,海内大儒,士林仰慕;论武,前剿蛮族、黄巾,后灭白波、黑山,乃是大汉名将。

文武兼备,乃是天下奇才,更兼品德高洁,素为天下传唱,愚以为卢子干可为盟主。”

所有人都望了过来,这和桥瑁与刘岱的互相恶心可不同了,黄琬这种德高望重的人一旦开口,便是说明他真的做这般想法。作为豫州牧的黄琬可以说是此地最重量级的人物,他的推举没有人敢无视。

想到这里,不少人开始瞟向卢植,想看看这位一贯反对义军起兵的中郎将是何想法。

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六十五章 忠义无双十常侍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二百零四章 焚粮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历阳之战(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变(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师第二百一十三章 万人敌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三百九十二章 冲突第一百七十二章 谈利言义第五百一十章 皇权和士人第八十八章 招揽第二百一十八章 托庇第一百九十二章 乡贤与巨寇(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穷途第三百五十四章 孙家双子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殇(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来第一百四十九章 惊变(上)第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五十九章 动乱(上)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赵子龙(下)第六章 入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战(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要亮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九十六章 比试(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选择(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乱象(元旦快乐)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五百五十一章 枭雄心性与枭雄末路第四百四十三章 释权第五百八十章 和亲(上)第二百六十章 谋权(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当以义告,以道诛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九十八章 比试(下)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战(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关中(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孙家双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终变(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阳县(上)第五百零一章 逆转(上)第二十五章 刺杀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师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五十九章 从贼第五百八十章 和亲(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关中(十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兖州乱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关中(十二)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执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国长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一百零四章 寻剑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烟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议第三百六十一 试探(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雄起(中)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五百零二章 逆转(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与子第五百零三章 议功善后(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诱之以利(下)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七十三章 朝会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战(七)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阳终局(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废立(四)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二十五章 刺杀第二百七十四章 对错(下)第十九章 荀公达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三百二十六章 赏罚(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游说(中)第三十章 三荀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
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六十五章 忠义无双十常侍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二百零四章 焚粮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历阳之战(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变(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师第二百一十三章 万人敌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三百九十二章 冲突第一百七十二章 谈利言义第五百一十章 皇权和士人第八十八章 招揽第二百一十八章 托庇第一百九十二章 乡贤与巨寇(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穷途第三百五十四章 孙家双子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殇(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来第一百四十九章 惊变(上)第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五十九章 动乱(上)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赵子龙(下)第六章 入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战(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要亮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九十六章 比试(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选择(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乱象(元旦快乐)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五百五十一章 枭雄心性与枭雄末路第四百四十三章 释权第五百八十章 和亲(上)第二百六十章 谋权(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当以义告,以道诛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九十八章 比试(下)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战(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关中(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孙家双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终变(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阳县(上)第五百零一章 逆转(上)第二十五章 刺杀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师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五十九章 从贼第五百八十章 和亲(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关中(十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兖州乱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关中(十二)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执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国长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一百零四章 寻剑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烟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议第三百六十一 试探(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雄起(中)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五百零二章 逆转(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与子第五百零三章 议功善后(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诱之以利(下)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七十三章 朝会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战(七)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阳终局(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废立(四)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二十五章 刺杀第二百七十四章 对错(下)第十九章 荀公达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三百二十六章 赏罚(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游说(中)第三十章 三荀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