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

bookmark

在刘岱与黄巾作战之时,李澈也见到了郑玄。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对于后世而言,刘备、荀彧、关张这些帝王将相是时代的英雄,而郑玄这种人,却是以学者的身份为后世所传唱。

若要类比,大约是董仲舒与汉武帝、卫青等人的区别。

且不论后世如何批判儒学思想,至少此时的郑玄,是当世儒学最顶尖的人物,在几十年后,华歆华子鱼便毫不避忌的将他称为“为世儒宗”。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古文人相轻,能让一朝重臣冠以“儒宗”之名,郑玄名望之显赫也可见一斑。

然而在李澈看来,这就是一个很普普通通的老头子,身形微微佝偻,发须苍白如雪,脸上皱纹不少,仿佛沟壑一般,若是换上一身衣着,或许会被人当成老农。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身上始终有一种书卷气,言谈举止虽然很和蔼可亲,却总有一种为人师的气度。

“灵寿侯大名,老朽闻名已久。你我虽然素昧平生,但也算有所交集,自冀州刺史事后,老朽便总想与刘牧伯还有灵寿侯见上一面,当日之语多有妄言,还是郑重致歉为好。”

说罢,郑玄避席而起,深深一揖以示歉意。

李澈连忙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扶住了郑玄,让一个六十好几、德高望重的老人行这种大礼,且不说传出去影响太恶劣,单说自己心里的坎都过不去。

“郑公言重了,当日之事郑公远在东莱,自然不甚清楚内情,又无利益关联,发声也只是为了正礼法纲纪,所谓对事不对人,又有何可致歉之处?”

郑玄摇摇头,肃然道:“未见分晓便大肆批判,此非治学之道,老朽之所歉,也非对人,乃是歉妄言耳。”

李澈扯了扯嘴角,三言两语,看似郑玄放低了姿态,主动权却被他捏到了手里,倒显得李澈颇为被动。

然而这种手段却并不令人反感,年逾花甲却不倚老卖老,德高望重却不清高自恃,一举一动虽是谦卑之举,却尽是宗师风范,当真是一代儒宗。

两人僵持之际,刚刚踏入堂中的陈群悠悠开口道:“郑公于事有歉,仅于此致歉恐怕诚意不足。冀州刺史更迭,灵寿侯并非其中关键,郑公若真要致歉,不如随我等一道往邺城一行?牧伯必扫榻以迎。”

郑玄微微一愣,望着陈群,皱眉问道:“阁下是?”

“晚辈冀州治中从事,颍川陈群,字长文,见过郑公。”陈群深深一礼,纵然是颍川望族嫡传,面对当世儒宗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郑玄恍然道:“原来是文范先生之孙,故人之后,不必如此多礼。”

文范先生,便是陈群祖父,颍川四长之一的陈寔陈仲躬,乃是与神君荀淑并称的士林领袖。

“家祖常言郑公学问精深为当世之冠,群心慕之。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郑玄摇摇头,谦虚道:“此言过于抬举了,文范先生道德高隆,学问精深,且有济世安民之愿,老朽远不能及。今日见长文这般模样,可谓青出于蓝,不愧是被文举一力夸赞的颍川陈长文。”

“群班门弄斧,还望郑公见谅。只是我家将军对郑公甚是仰慕,此番请郑公前来也是有要事相商,郑公缘何要这般强势试探?”

见陈群突然变得严肃起来,郑玄喟然道:“老朽不过是想看看灵寿侯是何种人物罢了。如今看来,灵寿侯并非强势之人,倒是不知冀州之事究竟有何内情,长文可能为老朽解惑?”

陈群昂然道:“冀州刺史让贤之事,群可谓全程旁观。刘牧伯与李将军决然没有使用过任何阴私之法,一举一动皆是堂堂正正。只是韩馥无能,恋栈权位,打压忠良,以至于众叛亲离。

为勤王之事,牧伯不得不暂代冀州刺史,此乃权宜之计,绝非藐视礼法纲纪。其后剿除国贼,朝廷也并未追究牧伯之行,还加封为冀州牧,足见其中并无龌龊诡计。

郑公通晓今古经文,想必也知道,退位让贤,古人所贵。韩馥自知德行浅薄,请我家牧伯暂代刺史,又有何不妥之处?”

看着陈群义正辞严的模样,李澈险些笑出声来。郑玄却皱眉思索了一番,点点头道:“如当日子干信中所言,看来灵寿侯与刘牧伯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那韩馥当真如此跋扈?以至于同为颍川俊秀的长文竟然不愿意帮他?”

陈群肃然道:“韩文节无才而居高位,无能而有野心,为一州刺史,却因为胆小怕事而不愿剿匪;不勤王向雒,却将手中精锐对准州中国相;因私人怨愤,便违背盟誓,对勤王大事阳奉阴违。这种小人,有何资格监察一州军政?”

郑玄轻轻点头,闭目沉思了半晌,喟然道:“如此,便与当日子干的书信尽数对上了,不过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罢了,老朽不明就里,失言矣。”

陈群笑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是往事不可追,来事犹可以之为鉴,郑公对青州的焦使君看法如何?”

“长文此言何意?”郑玄轻抚白须,有些讶异的问道。

李澈重重拍了拍手,大声道:“把那装神弄鬼的妖人带上来!”

两名士卒拖着如同死狗一般的大巫祝走上堂来,李澈指着大巫祝道:“郑公,此人本是一没落士族之后,懂一些谶纬之言,又随黄巾周旋,学到了不少鬼神之说与糊弄百姓的戏法。

后来心生邪念,假称可与苍天沟通,欺骗焦使君为他所用,以至临菑城内军政尽数为一群装神弄鬼之辈把持。

更是闹出了天大的笑话,焦和强行令一千士卒接受此獠‘请神’,自以为刀枪不入,以血肉之躯冲击黄巾军阵,尽数战死沙场。这等可笑之事,竟然发生在齐国临菑,曾经的稷下学宫左近,当真是令天下人笑话!”

郑玄霍然色变,波澜不惊的神情第一次大变,怒道:“此话当真?”

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国长第一百八十章 送礼第五百零七章 许靖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二百零二章 火并第六十章 斥贼第四百九十八章 来使(下)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七十八章 七星龙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权柄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内务(下)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三百零三章 战后杂事(下)第四十二章 仁义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与臣(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马韩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动荡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五百三十五章 关中动乱(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关中(十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队第二百三十三章 终变(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说亲(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三百九十章 劝学(下)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关(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吕布与阎行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盟(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开阳之战(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雄起(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梦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战(五)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权柄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五十六章 师出有名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六十章 斥贼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枣会盟第三百一十章 风水轮流转(中)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渊第三百八十四章 边市(下)第二十章 包头吕布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九章 勇士大会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变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五百三十三章 关中动乱(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议罚?议赏?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阳终局(下)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乱象(元旦快乐)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战(七)第一百零四章 寻剑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五百六十章 诱之以利(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乱起(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恶名第四百零六章 说服(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宫争执(上)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战(五)
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国长第一百八十章 送礼第五百零七章 许靖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二百零二章 火并第六十章 斥贼第四百九十八章 来使(下)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七十八章 七星龙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权柄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内务(下)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三百零三章 战后杂事(下)第四十二章 仁义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与臣(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马韩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动荡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五百三十五章 关中动乱(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关中(十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队第二百三十三章 终变(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说亲(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三百九十章 劝学(下)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关(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吕布与阎行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盟(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开阳之战(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雄起(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梦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战(五)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权柄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五十六章 师出有名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六十章 斥贼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枣会盟第三百一十章 风水轮流转(中)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渊第三百八十四章 边市(下)第二十章 包头吕布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九章 勇士大会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变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五百三十三章 关中动乱(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议罚?议赏?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阳终局(下)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乱象(元旦快乐)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战(七)第一百零四章 寻剑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五百六十章 诱之以利(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乱起(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恶名第四百零六章 说服(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宫争执(上)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战(五)